-
美國人口佔全球4%,卻生產了全球17%的塑料垃圾
同時,在造成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方面,美國也高居全球第三。相比之下,中國的人均塑料垃圾生產量僅為美國的20%。根據英國《衛報》30日的報導,這項新研究對美國已經充分「管理」塑料垃圾的假設發出了挑戰。根據此前2010年的研究數據,美國在因垃圾管理不善造成的海洋塑料汙染排名第20位。但當時沒有考慮塑料廢物出口的數據。
-
美國人口佔全球4%,卻生產了全球17%的塑料垃圾,還想運到中國
塑料垃圾已經成為全球環境的一個大問題,僅2010年,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就可能向海洋中排入了480-1270萬噸的塑料垃圾時,以中位數800萬噸為例,如果將它們放到一起,能讓超過4個北京市區的面積都淹沒在齊腳踝深的塑料垃圾之中。
-
大洋底部到底有多少垃圾?糞便中被檢測出塑料,萬物皆循環
按照美國方面的調查,僅是2017年美國生產的塑料製品就有3540萬噸,美國塑料生產約佔全球的30%,換言之每年全球生產塑料製品的總量在1億噸左右。眾所周知,塑料降解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但是一個礦泉水瓶想要降解就得等上450年,這可比人類生產垃圾的速度慢多了。
-
美媒研究報告:全球塑料垃圾美國造得最多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全球塑料汙染日益嚴重,據德國《焦點周刊》21日報導,「在過去幾年,從北極一直到河流和深海,我們在全球各地收集的樣本中都發現塑料微粒。如今連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也發現了塑料微粒的存在。」
-
塑料垃圾的危害
塑料垃圾的危害1.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日常使用的不可降解塑膠袋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使用溫度達到65°C時,其中的有害物質就會滲入到食物中,
-
這個超級生物酶能分解塑料,科學家無意中將它「升級」
要知道洗衣粉中的油汙分解酶和生物質燃料製造過程中的催化酶活性在十幾年時間裡提高了將近一千倍。年,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團隊在日本一處垃圾處理場分離出了某種特殊細菌,該細菌是人類已知的第一種將PET塑料作為食物來源的生物,可謂是天賦異稟。
-
達成全球塑料垃圾汙染防治框架
與會各國政府代表修訂了《巴塞爾公約》並通過修正案,就塑料廢棄物全球範圍管理機制達成協議,將塑料垃圾納入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從而在全球防治塑料廢棄物汙染方面作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決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新聞簡報稱,此次會議討論並建立起了全球防治塑料廢棄物汙染框架,將使全球塑料垃圾貿易更加透明,並使之得到更好的監管,確保這種管理能夠給人類健康和環境帶來安全。
-
對我國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新認識
中國到2000年塑料產量才達到1000萬噸水平,是美國的1/4,而此時全球塑料產量已經超過兩億噸,中國產量僅是其1/20。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塑料在中國都是寶貴工業材料,大部分用於生產化學合成纖維和工業產品,作為包裝等日用消費品佔比較低,產生的塑料垃圾基本被回收利用,仍不能滿足回收產業消化的需求。同時,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少量進口塑料垃圾。
-
美媒:美國塑料垃圾泛濫危害全球
根據2010年的數據分析,美國沿海人口產生的垃圾總量是所有國家之最(1380萬噸,1.129億人口)。此外,美國也是全球第二大廢棄塑料出口國。如果進口材料在接收國未得到適當處理,那麼美國產生的環境塑料垃圾可能比之前評估的更高。這裡,我們估算的是2016年美國所有人口產生的塑料垃圾以及國內非法傾倒的塑料垃圾,加上進口美國回收材料的國家可能處理不當的垃圾的總量。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 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中國到2000年塑料產量才達到1000萬噸水平,是美國的1/4,而此時全球塑料產量已經超過兩億噸,中國產量僅是其1/20。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塑料在中國都是寶貴工業材料,大部分用於生產化學合成纖維和工業產品,作為包裝等日用消費品佔比較低,產生的塑料垃圾基本被回收利用,仍不能滿足回收產業消化的需求。同時,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少量進口塑料垃圾。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中國到2000年塑料產量才達到1000萬噸水平,是美國的1/4,而此時全球塑料產量已經超過兩億噸,中國產量僅是其1/20。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塑料在中國都是寶貴工業材料,大部分用於生產化學合成纖維和工業產品,作為包裝等日用消費品佔比較低,產生的塑料垃圾基本被回收利用,仍不能滿足回收產業消化的需求。同時,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少量進口塑料垃圾。
-
這種「超級酶」,能讓PET塑料垃圾消化速度提高6倍
在 2018 年,來自日本京都工業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對 PET 塑料有天然「食慾」的細菌--大坂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從而為那些常見的塑料汙染形式提出了低成本解決方案。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 6 倍。
-
科學家發現「超級酶」讓消化PET塑料垃圾速度提高6倍
早在 2018 年,來自日本京都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對 PET 塑料有天然「食慾」的細菌--大坂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從而為那些常見的塑料汙染形式提出了低成本解決方案。現在,科學家以大坂堺菌為基礎設計了全新「超級酶」,從而讓塑料垃圾的消化速度提高 6 倍。
-
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塑料垃圾製造者
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塑料垃圾出口國。如果進口美國廢料的國家不能妥善處置和管理這些塑料垃圾,其產生的環境成本將非常高。在過去30年中,美國將超過一半的塑料垃圾運往海外。直到近幾年,中國等國家相繼宣布拒收「洋垃圾」,美國的垃圾轉移行為才大幅減少,但其垃圾回收問題依然亟待解決。
-
18年減少24!塑料垃圾或導致海鳥滅絕,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塑料垃圾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在全球範圍之中可以說無處不在,而對於生物,甚至人類來說都是在波及範圍之中,並且深入到了人的身體之中,所以說如今可以確定塑料垃圾的威脅是存在的,至少對環境的影響已經是顯而易見。
-
18年減少24%!塑料垃圾或導致海鳥滅絕,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作者:文/虞子期塑料垃圾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在全球範圍之中可以說無處不在,而對於生物,甚至人類來說都是在波及範圍之中,並且深入到了人的身體之中,所以說如今可以確定塑料垃圾的威脅是存在的,至少對環境的影響已經是顯而易見。
-
塑料海洋:全球海岸線發現的海洋垃圾90%與塑料製品有關
隨著長大,她逐漸發現,海灘上這些美麗的自然造物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造垃圾取代,甚至她還曾在海灘上看到過冰箱和電視機。對這些東西來源的好奇,和對於背後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的思考促使她拿起相機,前去海灘記錄這些垃圾的來去與命運。 近十年來,Mandy Barker一直追蹤海洋塑料汙染,開拓自己的攝影主題。她與科學家合作,深入海洋塑料汙染的第一線,拍攝全球各地的海洋垃圾。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中國發力「限塑」
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
-
塑料垃圾造成的危害,人類何時才能醒
>光是每分鐘,全球都會賣出百萬瓶塑料飲料。與此同時,塑料的回收處理和再利用卻沒有相應的匹配上。在過去的近 1 個世紀裡,人類製造了 69 億噸的塑料垃圾,9% 循環利用,12% 被焚燒,79% 被掩埋或散落在自然中。
-
全球塑料垃圾生產榜,美國排名第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0月30日一篇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最新研究論文表明,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同時,在造成海洋塑料汙染方面,美國排名全球第三。這項新研究挑戰了曾經認為美國已經充分「管理」塑料垃圾的假設,即收集、適當地填埋、回收或以其他方式包裝塑料垃圾。此前的一項研究使用了2010年的數據,認為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對廢物管理不善造成的海洋塑料汙染排名第20位,但當時沒有考慮塑料廢物出口的數據。研究人員使用了2016年世界銀行報告的關於217個國家或地區垃圾產生情況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