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這種思維,你的孩子也能得諾貝爾獎(一)

2020-09-05 升華洞察

本文節選自達索系統中國大學內部培訓《培養這種思維,你的孩子也能獲諾貝爾獎》,作者:《升華洞察》馮升華

我從小就很喜歡科學,仔細學習過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都在研究什麼,有時候覺得他們很有趣,也有的時候覺得他們的想法不過如此。當然這是一種錯覺,錯在我們在拿今天的知識,甚至是常識,去挑戰一百年前的科學家怎麼這麼點兒事情就搞了那麼長時間。

那麼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一般都是遵循什麼思維模式呢?首先是已知的實驗結果和各種已知數據去總結規律,找到規律之後進行預言和推理,用新的實驗去驗證。然後再通過新的知識去打破固有的規律,實現下一步的突破。

說到總結規律,通常大家會第一個想到元素周期表。

現在我們看到的元素周期表大體上是這個樣子的。很多人以為這就是門捷列夫做的元素周期表,其實並不是,這個表是蘇黎世大學教授Heinrich Werner(海因裡希·維爾納)設計的。稱為維爾納長式周期表。相應的門捷列夫做的元素周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式短表。門捷列夫最初做的元素周期表長成下面這個樣子。

門捷列夫命運多舛。13歲時,他父親因患結核病去世;16歲,他母親也因患結核病去世。舉目無親又無財產的門捷列夫把學校當作了自己的家。

1869年2月14號,那是星期五早上,門捷列夫三天沒睡,一直在想卡片的排列規律,想著想著支撐不住就睡著了,睡著之後,他好像做了一個夢,在夢裡他還在玩撲克牌找化學元素的規律,突然,他好像看到一個更完整、圓滿的周期表。他興奮地顧不得睡覺了,趕緊睜開眼,根據記憶把夢裡的元素周期表在撲克牌畫了出來,並重新擺好了。

再回到諾貝爾獎的話題上,門捷列夫作為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候選人,但沒有獲獎,在1906年又以一票之差無緣諾貝爾獎。1907年的時候他就去世了。給諾貝爾獎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有了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就做出了很多的預言,在他繪製的表格中,空位的地方都有新元素。後來的化學家根據門捷列夫的預言製備了這種元素,紛紛獲得了諾貝爾獎。

看了元素周期表之後,在你的腦海裡會有什麼樣的問題?比如說,元素周期表到底有沒有盡頭?

接下來就是思維的突破,我們絕大多數人學會了元素周期表,也就僅僅是學會了,可是偏偏有很多的人,想挑戰書裡的元素周期表,可以說從門捷列夫發表元素周期表之後,每年都有人提出新的挑戰,各種各樣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層出不窮。有螺旋的,塔式的,球形的,地鐵線路式的。。。甚至有個網站,叫國際元素周期表資料庫,Internet Database of Periodic Tables,專門收集各種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已經收集了數千種。

為什么元素周期表不能是三維或者更高維度的呢?僅僅是三維的元素周期表,就有上百種之多。你想不想挑戰一下門捷列夫?

這裡是我收集的各種語言的元素周期表,

Arabic: الجدول الدوري للعناصر

German: Periodensystem

Esperanto: perioda tabelo de la elementoj

Spanish: Tabla periodica de los elementos

French: tableau périodique des éléments

Japanese: 元素周期表

Korean: 주기율표

Russian: периодическая таблица элементов

Thai: ตารางธาตุของธาตุ

Sinhala: ආවර්තිතා වගුව

中文的元素周期表,裡面的漢字都是從哪裡來的呢?清代科學家徐壽作為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突出貢獻就是把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翻譯過來,但是俄語中元素名稱在當時是找不到合適的漢字的。首先就是要同音字,然後最好就是這個漢字組成能夠很好的解釋這個元素的特點,而偏旁能夠代表這個元素的常態。於是,他想到了明朝皇家的名字。

那麼為什麼會從明朝朱家家譜中尋找素材呢?朱元璋是貧苦家的孩子,大字不識幾個,當了皇帝自然要顯得有文化才行。於是,他就讓皇家後代都按照五行相生來取名字。朱是大姓不能改,名字的第二個字也要按照輩分走,唯一自由發揮的第三個字,還要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樣的五行相生規律來定。

皇帝的妃子多,孩子也多,幾代子孫就達幾萬人,字典裡面的字哪裡夠用啊?於是就不得不費盡心機造字,也就有了元素周期表中的那些字。

人工智慧與元素周期表

經過約一個世紀的摸索和嘗試,人類科學家才把化學史上的偉大科學成就——元素周期表整理成當前的形式。2018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物理學家們開發出一種人工智慧程序,只用幾個小時就&34;了元素周期表。

項目負責人是史丹福大學張首晟教授,張首晟等人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基於谷歌公司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開發出的人工智慧程序Atom2Vec,能通過分析一個在線資料庫中的多種化合物,學會區分不同的原子,整個學習過程沒有人類的幹涉。

高熵合金

都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但是合金就不一樣了。通常一種金屬有特別的能力,能否融合多種金屬獲得魚和熊掌的能力?以往的合金中主要的金屬成分可能只有一至兩種,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簡稱HEA,是由五種或五種以上等量或大約等量金屬形成的合金。由於高熵合金可能具有許多理想的性質,因此在材料科學及工程上相當受到重視。

接下來的問題是,能不能利用人工智慧來找到合適的配比?能不能用人工智慧找到合適的高熵合金結晶方式?找到與金剛石結構類似的高熵合金結構。現在已經成為材料科學裡面的熱點話題。

最後總結一下:總結規律,預言推理,驗證規律,打破規律。記住這十六字箴言,你的孩子就具備了拿諾貝爾獎的潛質!

相關焦點

  • 幾個小遊戲,教你在家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參與支配了一切智力活動,思維能力也是未來學習能力的核心,一個人聰明不聰明、有沒有智慧,主要看他的思維能力強不強,要使孩子聰明起來,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培養思維能力。(一)兒童思維的發展規律是具體向抽象發展。
  • 計算思維≠編程,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計算思維?
    如何鍛鍊孩子的計算思維能力?小編就這些問題展開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01計算思維是什麼2006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周以真(Jeannette M.計算思維的兩大核心特徵是Abstraction (抽象)和Automation(自動化)。簡稱2A。
  • 思維決定命運:掌握「批判性思維」的孩子,更易「贏」得人生!
    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它是一種有紀律的智力認知過程,這一過程包括了:對來自觀察、經驗、反思、推理或者溝通的信息進行積極和訓練有素地分析、合成、評估及應用等。
  • 孩子遇到困難就想逃?培養「成長型思維」,化解孩子「畏難心理」
    Dweck,在研究了成千上萬孩子的行為後,發現:擁有固定性思維(Fixed Mindset)的人覺得:人的智力和天賦都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對於失敗的結果,他們趨向於逃避。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來看,畏難情緒是說孩子們在對已經接收到的某件事情信息分析,進行適當的權衡之後發現對這部分的內容不理解,或短時間內不好解決,或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時,不良的心理情感便會隨之產生。
  • 培養孩子「計算思維」至關重要,你Get到了嗎?
    於是,我就開始研究、琢磨,自學scratch寫了5~6個小遊戲(大魚吃小魚、貓捉老鼠等等)」 王奕霏說上述故事的時候,還笑著望了一下站在不遠處幫她拿著書包的媽媽。       起初,爸爸媽媽對王奕霏的編程也沒有太在意,表示「現在孩子都太聰明了,根本管不住。我和她爸爸想盡各種辦法都沒有奏效。刪遊戲讓她自己編程,其實是想唬住她。結果,這無心插柳的舉動反倒『逼』她學會了編程」。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下面小編搜集了著名企業家扎克伯格、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著名科學家加來道雄培養孩子或自己成長的方法和故事,以供參考。如有不足之處,也請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會繼續努力和改進。一、扎克伯格給女兒看《寶寶的量子物理學》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並非是背乘法口訣,而是培養這種「思維」
    史丹福大學數學教育學教授喬·博勒(Jo Boaler)曾說:並沒有什麼天生的「數學腦」,我們後天所見到的很多孩子對數學的敏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利用好了孩子最重要的數學啟蒙階段。提到數學啟蒙,很多父母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教孩子數數、背乘法口訣,或者讓孩子們多做數學題,提高孩子的計算水平,殊不知這種死記硬背的計算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特別的作用。
  • 這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記憶力、思維能力也會遠超同齡人
    這是因為孩子坐在電視機前時,他不用去思考,不需要想像,聲音、圖像、情節一切都是被設定好的,稍縱即逝,孩子只需要被動地接受。看動畫片的專注,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專注力」,而是一種「無意注意」,這種無意注意時間久了反而會大大破壞專注力。我們希望培養寶寶研究事物、學習知識的專注力和前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這需要有意識地思考、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這叫「有意注意」。
  • 如何讓孩子愛上數學,培養數學思維,計算思維幾何思維測量思維
    ,學習數學思維。研究發現早期數學能力越好的孩子,識字能力也會更好。美國很多幼兒園意識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已經推行了針對幼兒的數學教育。中國很多家長的對數學的理解還是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印象,除了背公式,就是做習題。 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數算思維、幾何思維、測量思維。
  • 少兒編程火爆,如何培養孩子的計算思維?
    少兒編程火爆,如何培養孩子的計算思維?」這個術語,那到底什麼是計算思維(CT)?在那篇文章中Wing提到:」計算思維是每個人(而不僅僅是計算機科學家)都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計算思維同閱讀,寫作和算術一樣,應當成為孩子們必備的分析能力。「CS教育(尤其K-8年級)不應當只是成就程式設計師或計算機科學家。CS教育應該使每個生活在數字世界的人,具有運用計算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 空間思維:培養孩子的理性及數學感---從遊戲中幫助孩子學習成長之二
    歲以下不推薦玩這兩款遊戲),是一款能夠鍛鍊孩子空間思維能力的遊戲。但是遊戲介紹在1500字以後才講到,因為我想弄明白空間思維對於孩子至底有什麼作用,表現在哪。而且我從來都相信遊戲只是一種介質,怎麼讓這種介質起到幫助孩子,這才是最主要的。就比如買一個玩具,這個玩具對孩子到底有什麼用,可以怎麼用。而不是為了玩為而玩,學而學,知道為什麼是要去做什麼之前得準備的(這句真像繞口令)。 如果對空間思維已經有足夠多的了解,可以下拉至遊戲圖片處。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下面小編搜集了著名企業家扎克伯格、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著名科學家加來道雄培養孩子或自己成長的方法和故事,以供參考。如有不足之處,也請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會繼續努力和改進。一、扎克伯格給女兒看《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猶太人的聰明,舉世聞名。猶太人的教子方法,非常值得學習。當扎克伯格的女兒才數月大的時候,一張扎克伯格給女兒看《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的照片,就驚呆了所有人。
  • 麻省理工教授:培養孩子「科學思維」,實踐比理論重要
    一提到科學,普遍都會想到科研工作、科學發明等。看似高深,其實科學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而且科學思維是想要培養好孩子的一項必備思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麻省理工博士教大家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什麼?為什麼如此重要科學思維,就是用科學性的思想,來面對物質的根本。
  • 李玟瑾: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太重要!和孩子的成長息息相關
    孩子強大的思維能力,往往意味著父母和老師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思維能力強的人更好。所謂思維能力,是指我們對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事情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後,形成的理性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區別在於,思維能力不僅僅停留在思考「為什麼」,更重要的是,它需要知道「怎麼做」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李玟瑾: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太重要!
  • 《奇葩說》:重新審視如何養育孩子,四個維度培養孩子思維品質
    家庭中,父母亦可通過節目的內容培養孩子的思維品質,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一、培養孩子的多元化價值觀《人民日報》曾發文稱:「《奇葩說》雖然表現形式是娛樂的,但實際上是一個表達觀點、傳遞價值主張的節目。這個價值主張就是正直、善良、新知、包容。」這個評價是針對價值觀而言的。《奇葩說》之所以能夠傳遞不同的價值觀,是因為節目中的導師和選手身份各異。
  • 培養孩子藝術思維有利於大腦發育,用視覺化思維策略進行啟蒙
    並且當今社會審美力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人的重要競爭力之一,人們越來越重視對藝術思維的培養。網絡上出現了很多認識美,學會審美的課程,並且在高考當中藝術特長生也會有加分,足以表明現在人們對藝術思維的看重。一、什麼是藝術思維?對於藝術思維有這樣一個解釋。
  • 全腦學能培養教育發展大趨勢,你家孩子準備好了嗎?
    腦力開發是現今教育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傳統教育是以灌輸知識為主要目標,腦力開發則把發掘孩子具有的潛在能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智力開發起到很大作用。目前,全球的教育仍以左腦教育為主,但是人們早已認識到右腦教育的重大意義,全腦學能開發正進入全民關注和激烈競爭的階段。
  • 英語啟蒙 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我覺得就是TPR。現在好多人一提到英語啟蒙就知道TPR了,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中文翻譯為「全身反應教學法」,即「名詞看圖片,動詞TPR(做動作)」。具體在學習過程中該如何運用呢?
  • 美國大學注重的批判性思維,究竟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CCSS涵蓋了幼兒園到G12(相當於國內高三)各個年級,包括了數學與英語通識兩個基礎學科的課程標準體系。因此,美國學校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循序漸進地加入這種思維訓練。3. 批判性思維,從學會提問題開始在美國的幼兒園和小學,老師引導孩子們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從教孩子學會提問開始的。
  •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教你5種方法,幫孩子學透數學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對數學啟蒙有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啟蒙就是認識數字、學習算數。其實,真正的數學啟蒙重點應該在於培養數學思維。只有有了數學思維的孩子,在面對稍微複雜一點的數學問題時才不容易落入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