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定格在戰疫路上——追記雲南彝良縣鄉村醫生陳健

2021-01-13 雲南網

清明時節,春雨綿綿,芳草萋萋,桃李盛開。記者與昭通市彝良縣衛健局幹部職工、彝良縣奎香苗族彝族鄉衛生院醫護人員一道前往今年2月犧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該鄉寸田村衛生室村醫陳健的墓地,深切緬懷、祭奠這位用年僅27歲的生命踐行醫者初心的90後村醫。

清明期間,彝良縣衛健局幹部職工、奎香鄉衛生院醫護人員深切緬懷、祭奠陳健 記者 謝毅 攝  「陳健自擔任村醫以來,工作一絲不苟、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紮根基層、服從服務於農村衛生工作,始終忠誠於黨的衛生健康事業……」談起陳健,奎香鄉衛生院院長劉真富幾度哽咽,難掩悲痛。

「感覺陳健還在我們身邊,沒有離去,眼前總是浮現她肩挎藥箱,走村串寨給群眾看病的身影。」與陳健同在「寸田村家庭醫生籤約第六團隊」的奎香鄉衛生院醫生曹顯影回憶起陳健生前的點點滴滴,一次次淚眼潸然。

「疫」散花開滿眼春!目前,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白衣執甲逆向前行,杜鵑吐蕊英雄遠去!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為築牢農村防疫的銅牆鐵壁,陳健用生命詮釋了一個村級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生命之花永遠在鄉親們心裡絢麗綻放。

衝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逆行者」

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後,寸田村的7名村醫承擔了115個居家觀察對象的觀測任務。陳健不顧年歲已高的公婆和家中一個3歲、一個剛滿1歲嗷嗷待哺的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一線工作中。為了做到臺帳清晰、監測到位、反饋及時,她每天早早的就來到衛生室,會同其他同事一起深入返鄉群眾家裡開展體溫監測,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普知識,每天騎車和步行往返50公裡左右。

陳健生前填寫的「工作記錄表」 記者 謝毅 攝   「陳健負責寸田村新房、後山、中街等5個村民小組居家觀察人員的體溫監測,每天都要騎電動摩託車到居家觀察人員家庭幫助測量體溫,並指導他們進行家庭消毒,再忙再苦再累她也從不抱怨。」寸田村黨委書記陳星鵬說,除了做好居家觀察人員測量體溫、填表上報日常工作外,陳健還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增加大家信心,毅然決然履行著一名村醫的責任與義務,為村民在疫情防控中築牢第一道防線。

「我們必須全面了解所有監測對象醫學觀察情況,並且確保所有監測對象全部監測到位、記錄完善,沒有一人遺漏才能安心回家。」這是疫情防控期間,陳健發在微信朋友圈裡的一段話,然而,一場交通事故,讓在抗疫路上的村醫陳健沒法回家,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7歲。

2月12日上午,陳健騎電動摩託車帶著同事遲煥琴從寸田村衛生室出發,先後到寸田村上街組、新房組、後山組居家觀察對象孔某、陶某、王某家,進行體溫監測和防疫知識宣傳後,兩人繼續騎電動摩託車從寸田村後山組公路往寸田村響水組方向行駛。12時10分許,陳健、遲煥琴在返回村衛生室途中,電動車行至寸田村漆樹組小地名「李家灣子」處時,因道路崎嶇,發生交通事故,造成2人重傷,經奎香鄉衛生院醫生全力搶救,陳健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於當天15時45分死亡。陳健、遲煥琴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白衣衛士」逆向前行,護衛人民健康的崇高品德。

噩耗傳來,聽說陳健在給自己量完體溫後車禍離世的消息,從武漢務工返鄉被列為居家觀察對象的村民陶某泣不成聲。

2月16日上午,犧牲在戰「疫」一線的女村醫陳健骨灰安葬儀式在其老家奎香鄉舉行。疫情防控期間不能聚集,但在這一天,儘管天氣寒冷,街坊鄰居們紛紛打開大門,含淚目送陳健,用農村最傳統的習俗悼念這位好村醫、好鄰裡。

陳健犧牲後,中共彝良縣衛生健康局委員會作出《關於向陳健、遲煥琴2位同志學習的決定》,號召全縣衛健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向陳健和遲煥琴兩位同志學習;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追授陳健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群眾健康的貼心「守護者」

「第一天去給居家觀察對象量兩次體溫,我們幹到晚上10點過,天上飄著雪、霧又大,陳健家裡打了幾個電話來,說娃娃沒吃母乳,哭得很。但她依然把工作完成後才回家去管孩子。」寸田村衛生室所長彭德慶講起陳健,早已是淚流滿面。「她有低血糖,工作忙的時候常常下午兩三點鐘才吃得了午飯,但她一樣克服困難。」

在昭通的偏遠農村做村醫不是件輕鬆的事。奎香地處彝良縣南部,距縣城88公裡。彝良縣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很多路段曲折崎嶇,還沒有路燈,醫生們常因「不敢騎車」而走一兩個小時的山路去村裡,給村民看病,做常規體檢、量血壓、測血糖和體溫。

陳健2016年考過了護士資格證,2017年4月起就一直在寸田村衛生室工作,先後負責孕產婦健康管理、兒童健康管理、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她所在的寸田村是個轄47個村民小組、人口達12000餘人的大村。彭德慶回憶說,陳健平時工作非常認真,她把轄區內每名孕產婦的預產期都記錄在一個小本子上,並把它裝在口袋裡,隨時打電話提醒孕產婦要注意的事項。

範厚秀是高齡產婦,還在坐月子的她聽說陳健出事後失聲痛哭,「她把我的事情都清清楚楚地記在本子上,隨時提醒我去做檢查,問我的孩子臍帶是否出血,一天要餵幾次奶……我的事情她記得比我自己都清楚。」

「陳健醫生是很負責的好醫生,我懷孕後她隔三差五來看我,有幾次沒打通電話,就直接跑到家裡來看我,看到我好好的才放心回去。這麼好的人,怎麼說走就走了呢!」提起陳健,寸田村上街組村民昌國敏哽咽地說。

陳靜深知自己醫學知識基礎薄弱、功底不足,她白天下鄉,夜晚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鑽研,積極參加縣衛健局和鄉鎮衛生院組織的培訓學習,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經常向衛生室的老醫生、衛生院的師哥師姐們虛心請教。

紮根農村,心繫廣大群眾疾苦,是陳健行醫信念和做人的根本。由於技術過硬,口碑極好,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陳健精心醫治的人,都誇她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她那崇高的醫德、過硬的技術、踏實的作風贏得了廣大山區群眾的讚譽和尊敬。

永遠缺失的全家福

抗疫以來,陳健每天8時準時出發,給居家觀察對象測量體溫,反覆叮囑他們要注意衛生、勤洗手、不走親串戚、出門要戴口罩,如果遇到發熱等症狀要及時與醫生聯繫……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八九點。

陳健家裡有兩個孩子,大兒子3歲,小兒子剛滿1歲,還在吃母乳。每天中午其他同事吃飯時,她便騎上電動摩託車迅速回家給小兒子餵奶,餵完孩子後又風風火火地趕到衛生室上班或者直接下鄉開展工作,經常是早上吃點早點,晚上很晚了才到家吃晚飯。

一天晚上7點多,陳健在鄉衛生院進行工作匯總,母親打電話說孩子發高燒了,讓她回去看看。她讓母親給孩子餵點藥,又繼續工作。可是過了好久,孩子仍然在哭,母親又打電話給她,她讓母親背著孩子走走,哄孩子睡覺。當天,她工作到10點多才回到母親家,其實她到母親家只需要十幾分鐘。「她就是這樣,以工作為重。晚上回到家,還要學習,說準備參加事業單位的考試。」陳健的母親李文會哽咽道。

陳健的手機相冊裡,除了兩個兒子的,就只有她穿著白大褂的工作照。春節期間,她曾跟丈夫說,等疫情過去了想一家四口去照張全家福。還沒來得及,陳健就離開了。陳健去世半個月後,她的丈夫周宇還在到處問人:「能不能幫我們PS一張全家福?」不久,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字節跳動醫務救助基金志願者在看望、慰問陳健家屬時,為陳健家人PS了一張全家福,幫周宇完成了心願。

雲南網記者 謝毅 通訊員 楊剛述 陳健生前工作圖片由彝良縣衛健局提供

相關焦點

  • 雲南彝良犧牲在戰「疫」一線女村醫陳健骨灰今日安葬
    雲南日報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謝毅 通訊員 彭洪 遲學斌)花為春寒泣,鳥因腸斷哀。2月16日上午,犧牲在戰「疫」一線的昭通市彝良縣女村醫陳健骨灰安葬儀式,在其老家奎香鄉舉行。因是防疫關鍵時期,按照「白事」一律從簡要求,彝良縣衛健系統代表及其親友鄰居等為其送行。安葬儀式現場。
  • 追記丨80後掛職副縣長邱軍,生命永遠定格在華池老區幫扶路上……
    燃盡芳華 情獻老區 ——追記中國化學定點幫扶華池縣掛職副縣長邱軍 邱軍更不曾想到,他會融入奉獻這方紅土地,還把生命最後的瞬間定格在了這裡。 2018年12月,37歲的邱軍響應國家扶貧號召,到中國化學集團有限公司定點幫扶的華池縣掛職副縣長,主抓定點幫扶工作,踏上了助力革命老區脫貧奔小康的「長徵路」。
  • 一名醫生的生命之旅——追記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陳...
    原標題:一名醫生的生命之旅——追記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陳紹洋 2013年8月4日,被確診為「肝癌晚期」一年零四個月後,年僅50歲的陳紹洋溘然長逝。
  • 新冠疫苗攻關,他拼到生命最後一刻——追記倒在科研一線的感染免疫...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題:新冠疫苗攻關,他拼到生命最後一刻——追記倒在科研一線的感染免疫學專家趙振東新華社記者溫競華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新冠疫苗上市,國人振奮。此情此景,趙振東卻看不到了。2020年9月17日,他為國家科研事業而燃燒的一生定格在了53歲。疫苗攻關必須「再快一點」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身為我國病原生物學和感染免疫學領域專家,趙振東坐臥難安。「我們研究傳染病的科學家,怎麼能不挺身而出?」「現在是打仗!以後有的是機會過年。」1月23日,臘月二十九。
  • ...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原標題:他們,永遠留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閔江偉 當你看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電視裡;當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路上。」可是,這一次他們年輕的生命,在歸來的路上永遠回不來了……記者 李建舟 張繼元2019年10月7日,舟曲縣融媒體中心的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三位新聞工作者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他們在完成曲告納鎮脫貧攻堅新聞採訪後,返回途中所乘坐的車在隴南市兩水鎮不慎墜江,三人不幸遇難。
  • 紅橙黃綠藍白彩,戰疫路上朝陽色
    黨員幹部堆起「紅色堡壘」,醫護人員披上「白色鎧甲」,公安戰警手擎「藍色護盾」,退役軍人展現迷彩擔當……疫情期間,朝陽區一支支抗疫隊伍奮戰「疫」線,一抹抹鮮豔色彩匯聚磅礴力量,繪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戰疫圖」,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可敬、可愛的人,以生命不一樣的色彩,驅散疫情陰霾、點亮愛與希望,讓疫情防控戰離勝利更近一步。
  • 戰疫英雄,名耀珠江!醫生:滿滿的尊重與認可
    戰疫英雄有的還在返粵後集中休整中,有的還奮戰在支援湖北的救治一線。他們的同事、同行相約前來,感受這份最特別禮遇帶來的震撼。「英勇馳援,是醫務工作者的職責所在,當得到如此尊重與認可,感受到的溫暖與感動,從心底覺得我們以生命守護生命,非常值得!」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孫瑞琳動情地說。
  • 雲南鎮雄1家7口被埋5米深 爸爸遇難前彎腰護孩子
    距山體滑坡吞噬雲南昭通市彝良縣田頭小學18名學生剛三個月,該市鎮雄縣又發生一起相同悲劇。  昨日8時許,鎮雄縣果珠鄉高坡村趙家灣村民小組發生山體滑坡,致16戶46人被掩埋,其中兒童19名。昭通市民政局昨晚23時半發布消息稱,已有41人遇難、5人失蹤。初步估計,滑坡體長約300米、寬約80米、深約30米。
  • 縮寫的戰疫日誌
    肩扛使命奮勇出徵一張圖紙瞬間在龍骨上圖騰火雷二神從天而降抖動降妖伏魔的長纓一襲白衣執甲生死紅區血汗譜就生命元曲聖潔催發大愛蔥蘢一雙眼睛噙滿親人離去的悲痛轉身又撲向殊死的陣地大醫精誠濟世蒼生一幅照片定格火線下片刻小憩的場景
  • 彝良縣公安局關於嚴查「響管」摩託車的通告
    彝良縣公安局關於嚴查「響管」摩託車的通告廣大摩託車車主、駕駛人:「響管摩託車」又稱「暴力摩託車」,每當響管摩託車駛過,那如震雷般的轟鳴聲迴蕩在整個街道,還沒等你反應過來它就從你身邊呼嘯而過。騎行者炫技、耍酷的同時,不僅給騎行者本人及其家庭帶來了慘痛的教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雖經警方持續不斷的查糾,仍有部份「響管」摩託車上路行駛。現就相關事宜通告如下:一、嚴禁「響管」摩託車上路行駛,違者公安機關將扣留摩託車並頂格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嚴禁將普通摩託車非法改裝為「響管」摩託車,違者公安機關將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予以頂格處罰。
  • 鄉村醫生「逛」進博會「觸電」高科技 罕見病受關注
    鄉村醫生體驗高科技醫療器械。記者9日獲悉,來自雲南、江西、山西的4位鄉村醫生及鄉鎮衛生院院長受邀首次造訪進博會,實地參觀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公共衛生防疫專區等。剛在昆明結束培訓便直奔進博會的李永生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進博會我一定要來的,它對我來說太重要了。這是一次交流學習的好機會。」
  • 商南縣舉行第一屆「最美醫生、最美護士、最美鄉村醫生」表彰大會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英勇無畏、義無反顧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實現了我縣「零疫情、零感染」目標,充分展現了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者的精神風貌、職業操守和意志品質。董建莉希望,全縣衛健系統要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觀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勉盡責、紮實工作,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全縣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以先進為榜樣,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竭力塑造新時代人民醫生的良好形象;社會各界要時時關心、關注衛生健康工作,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支持;受表彰的同志要珍惜榮譽,再接再厲
  • [2019七彩雲南格蘭芬多] 美麗雲南,美麗鄉村,美麗格蘭芬多
    格蘭芬多與七彩雲南 攜手相伴已走進了第六個年頭。 選手們還騎行穿過了很多鄉村,要知道在格蘭芬多比賽中,有80%的賽道都是和鄉村緊密相連的。這些鄉村旖旎寧靜,阡陌交錯,讓人沉醉。
  • 2020年度「雲南好人」保山5人入選
    1月13日雲南省文明辦發布2020年度「雲南好人」入選名單公示按照省文明委工作安排,省文明辦聯合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雲南廣播電視臺在全省組織開展「雲南好人」評選宣傳活動,在各州市文明辦、省各行業按要求層層組織推薦的基礎上,2020年12月2日,省文明辦組織相關專家、媒體代表、群眾代表組成的評委會進行認真評議,評選出118名入選
  • 感恩節:感謝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
    疫情面前,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生命防線在負重前行的路上,收到了無數的感恩與致敬卻不知道醫務工作者也有藏在心底的感恩與珍惜 感恩信任患者總是在不經意間,記住醫生們的好。無論是醫生輕柔的安慰,篤定的眼神,還是被汗水溼透的後背……醫生的付出,患者們早已看在眼裡。患者的信任,醫生也銘記於心。近期,禪醫兒童康復科收到了一封2000多字的感謝信,寫信者是一位「星星」孩子爸爸,他用最質樸、誠懇的語言,感恩醫護對自閉症孩子治療過程中將心比心,付出超凡的愛心、細心和耐心。在信中結尾寫到:「當生命的意義成為謎題時,唯有愛是謎底。」
  • 免費報名| 4位科學博士16節直播課,陪伴全國鄉村孩子探秘科學
    這一次我們選擇貼近孩子們生活的自然、地理、化學主題,同時注重動手實驗,提倡親近自然,愛護生命的現代化生活理念,注重打開孩子們的科學視野,傳遞科學研究者的精神,引導孩子們做一個有溫度的科學愛好者!即將開學之際,在孩子們和老師們的共同期待下,橡果科學直播課第二期就要和大家見面啦!
  • 雲南地震中奇妙見證:全村因參加基督徒葬禮躲過一劫
    「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的益處」保羅的話一直鼓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每當人們在患難之時,總會想起類似的經文,近日發生在雲南地震的一則新聞讓人再次感嘆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 雲南抗震救災氣象服務深入災區一線
    另外,彝良縣氣象局幹部職工在開展抗災自救的同時,認真做好氣象服務工作,全員堅守崗位,確保了各項氣象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確保了各類設備的正常運轉。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2年9月7日11時19分,在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貴州省畢節地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交界(北緯27.5度,東經104.0度)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14公裡。
  • 「一帶一路」建設者創作並唱響中英文戰疫歌曲《我們相信》
    大洋網訊 「你看,你看,黎明曙光,穿越過往,照亮路的遠方;天地蒼茫,縷縷陽光,照耀錦繡河山……」今天,在「一帶一路」從事建設的海內外中交四航局建設者,與中國廣東、北京、雲南、天津四地音樂人合作中英文戰疫歌曲《我們相信》(WE BELIEVE),完成創作錄製,並向全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