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癌症研究取得突破

2020-12-06 騰訊網

▲全球視野 本土思考

癌症仍然是中國的重點疾病之一。

惠譽國際諮詢公司(Fitch Solutions)的一份展望報告稱,隨著中國在先進癌症治療方法的早期取得突破,中國將繼續在抗癌藥物的研究和治療方面進行創新。

其中一些進展包括單克隆抗體和CAR-T療法的進展。

中國生物科技初創企業越來越多,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的生命科學投資增長了1,287%。

當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於2019年11月授權百濟神州公司獨立開發的Brukinsa(zanubrutinib)時,標誌著中國抗癌藥物的首次批准。

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的抗pd -1抗體tislelizumab也獲得了中國國家醫藥產品管理局的批准。

癌症仍是中國的五大重點疾病領域之一,2018年全球癌症病例數最高,達到每年400萬例。該國的癌症死亡率也比美國高40%。

同時,中國政府對醫療保健政策進行了幾項改革,以控制發病率的上升,包括實施抗癌藥物零關稅政策,接受海外臨床試驗數據以及以及採取措施加快癌症藥物審批。

China sees breakthroughs in cancer research

Cancer remains amongst China’s high-priority disease areas.

China continues to innovate on their anti-cancer drug research and treatment as they make early breakthroughs in therapies derived from advanced cancer treatments, according to an outlook by Fitch Solutions.

Some of these developments include advances 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R-T therapies.

Amidst a growing number of biotech start-ups in the country, China saw a 1,287% growth in life science investment from 2013 to 2018.

The country marked its first-ever approval for a Chinese anti-cancer drug when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uthorized BeiGene’s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Brukinsa (zanubrutinib) in November 2019. The company’s anti-PD-1 antibody tislelizumab was also approved by China's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earlier this year.

Cancer remains amongst China’s five high-priority disease areas, with them having the largest number of cases globally at four million per year in 2018. The country’s cancer mortality rate is also 4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S.

Meanwhil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several reforms on healthcare policy to manage the rising rates of incidence, inclu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zero-tariff policy on anti-cancer drugs, acceptance of overseas clinical trial data, and adoption of measures to speed up the approval of cancer medicines.

相關焦點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外媒:是中國核電研究的重大突破
    國際在線專稿: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實現首次放電,多家外媒表示,這是中國核電研究的重大突破。法國BFMTV電視臺網站報導截圖5日,法國BFMTV電視臺網站報導稱,中國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裝置HL-2M實現首次放電,是中國研究生產清潔能源的重要一步。
  • 癌症有救了?外媒:科學家找到癌細胞轉移擴散原因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導外媒稱,紐約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科研人員在西班牙腫瘤學家霍安·馬斯奎的領導下,發現癌症的轉移能力取決於其能否獲得人體傷口自然癒合的能力,這或將為癌症治療開闢新的途徑。
  • 科學家研究RNA幹擾技術取得突破
    新華網倫敦11月11日電(記者曹麗君)來自一家名為「ALNYLAM」的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究人員在1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通過轉基因技術在RNA(核糖核酸)幹擾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為治療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帶來了希望。  RNA幹擾是一種由雙鏈RNA誘發的「基因沉默」。
  • 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原標題: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胡浩)據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13日消息,中國自主研製的用於治療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上市,這是中國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上海藥物所等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研究取得新突破
    徐華強團隊在GPCR與Gi蛋白複合物結構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獲得了視紫紅質和Gi蛋白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該結構首次展示了GPCR與Gi蛋白相互作用界面的結構細節,完善了人們對GPCR-Gi下遊轉導選擇性分子機制的理解,也為設計高效低毒的GPCR靶向藥物提供了結構生物學基礎。
  • 神龍一號成功實現重大突破,外媒紛紛列為頭條,譏諷白宮制裁無效
    文案:玄華編輯:正昊中國在航天領域起步較晚,受到西方國家限制,一直處於自我摸索階段,通過中國科研人員不斷探索與研究,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不錯成就。雖然與美國相比還有所欠缺,但是通過近些年各領域研究成果來看,中國與美國之間差距越來越小。
  • 外媒關注:中國可復用太空飛行器獲重大突破
    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引發外媒關注。據俄新社9月6日報導,中國周五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6日成功在指定地點著陸。報導援引新華社消息稱,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
  • 癌症疫苗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八大實體瘤治療性疫苗數據匯總
    此外,疫苗還能防止癌症復發,清除治療後殘留的癌細胞。在過去的30年中,已經在動物模型和人類中對癌症疫苗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涉及多種不同類型的癌症。2020年,全球癌症「 治療性疫苗 」 研發遍地開花,各類癌症的癌症疫苗紛紛問世,並取得了令人振奮的臨床數據。個體化癌症疫苗迎來井噴時代!
  • 清華大學:施一公研究團隊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
    臨床數據表明細胞凋亡的異常會導致嚴重病變,比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等。因此揭示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這一基本生命過程的了解,還可以對開發新型抗癌、預防老年痴呆的藥物提供重要線索。研究細胞凋亡的一個重要模式生物是秀麗線蟲(Caenorhabditiselegans),MIT的BobHorvitz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因為通過遺傳學揭示egl-1、ced-9、ced-4和ced-3構成的程序性細胞死亡的線性調控通路而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
  • 中國再次登上「熱搜」!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
    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原來,我國最新研製的泵後擺火箭發射機試車成功了,據了解,我國在很長一部分時間在長徵系列的發動機都是利用這個裝置來進行實驗的,這一次的突破更讓我們成為繼俄羅斯以及美國第三個擁有此一項技術的國家,因此這對我國來說是絕無僅有的天大好消息。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在此領域投入大量技術研發,最終成功掌握泵後擺技術。
  • 中國專家學者取得基因編輯治療研究創新突破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供圖中國專家學者取得基因編輯治療研究創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有望重獲光明中新網上海1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該病癒後易復發,並成為導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該病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根治的現狀困擾著醫生和患者。
  • 中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通大毫米波雷達抗幹擾研究取得突破
    晚報訊 15日,百度聯手央視新聞完成全球首次全無人駕駛直播,這標誌著中國自動駕駛迎來新突破。
  • 癌症治療取得新突破 —— 南醫大教授抑癌基因成果引關注
    醫療前沿前不久,由江蘇省委、省政府主辦的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暨第六屆產學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談會於南京順利閉幕。本次大會以「智匯江蘇共創未來」為主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大院、大所1500餘名專家參展參會,展示了當前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 關注丨外媒關注中國可復用太空飛行器獲重大突破
    引發外媒關注。01 在軌兩日成功返回據俄新社9月6日報導,中國周五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6日成功在指定地點著陸。報導援引新華社消息稱,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報導還指出,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 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醛酮類氣體標準物質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在醛酮類氣體標準物質研發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醛酮類物質在大氣環境化學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是關鍵氧化物HOx自由基的主要來源,世界氣象組織將甲醛作為目標汙染物列入全球大氣觀測計劃中
  • 中國又出什麼事?光刻機核心技術被突破,外媒:蓋茨「神助攻」
    我國自從自研晶片以來,就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麻煩,不過困難對目前的中國來說,也是一種機遇,美國對中國的「限制名單」也給我們指明了未來需要攻克的重點領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我國在植物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在植物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生物催化劑設計與改造服務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2-02   今日/總瀏覽: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中國網訊 10月3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中國遺傳學會和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3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由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包振民教授領銜完成的櫛孔扇貝和海洋生命學院劉濤副教授領銜完成的海帶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標誌著學校在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領域達到了國際前沿水平,並將為進一步的海洋生物分子育種、功能基因開發與利用等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地基礎。
  • 黃海第四紀年代地層框架研究取得新突破
    日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在我國黃海第四紀年代地層框架研究中取得了新突破,精確確定了取自南黃海中部NHH01鑽孔巖心的底界年齡,建立了該區的年代地層年齡框架。海洋一所項目負責人石學法告訴中國海洋報記者,在「908專項」課題的資助下,兩個團隊合作對南黃海中部獲取的長達125.64米的NHH01孔巖心開展了系統的巖石磁學、古地磁學和沉積學研究。通過4年多的精心研究,綜合對比磁學和沉積學指標,最終將該孔69米處的年齡確定為78萬年,鑽孔底界年齡確定為11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