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層,讓超解析度顯微鏡成為可能!10億分之一米也不在話下

2020-10-18 博科園

哥廷根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利用石墨烯不同尋常的性質與螢光(發光)分子進行電磁相互作用。這種方法能讓科學家第一次用光學方法測量極小的距離,約為1埃(十億分之一米),具有高精度和可重複性。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用光學方法測量脂質雙層的厚度,脂質雙層是構成所有活細胞膜的物質。由Enderlein教授領導的哥廷根大學研究人員,使用一片僅有一個原子厚度(0.34 nm)的石墨烯來調製發光(螢光)分子接近石墨烯薄片時的發射。

石墨烯優異的光學透明度及其通過空間調製分子發射能力使其成為測量單個分子與石墨烯薄片之間距離極其靈敏的工具。這種方法的精確度非常好,即使是1埃左右的最小距離變化也可以解決。科學家們能夠通過在石墨烯層上方沉積單個分子來顯示這一點。然後可以通過監測和評估光發射來確定距離。這種石墨烯誘導的分子光發射調製,為確定空間中的單分子位置提供了極其靈敏和精確的「尺子」,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期刊上。

研究人員用這種方法測量單層脂質雙層的厚度,這種雙層由兩層脂肪酸鏈分子組成,總厚度只有幾納米。研究的第一作者Arindam Ghosh說:我們的方法在超解析度顯微鏡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因為它不僅能讓我們在橫向(就像以前的方法一樣)以納米解析度定位單個分子,而且還可以沿著第三個方向以類似的精度定位單個分子,這使得在大分子長度尺度上實現真正的三維光學成像。第三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學)所長Jörg Enderlein教授表示:

這將是一個具有眾多應用的強大工具,用於解決單個分子、分子複合體或小細胞器中亞納米精度的距離。單分子螢光成像已經成為幾乎所有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從基礎物理到生命科學。其最重要的應用是單分子定位超分辨顯微鏡(SMLM)(例如,光激活定位顯微鏡(Palm),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STORM),螢光棕櫚(FPALM),直接風暴(DSTORM)和用於納米尺度形貌成像的點積累(Paint),它利用了一個事實,即單個分子圖像的中心位置,可以比圖像本身大小高得多的精確度來確定。

博科園|研究/來自:哥廷根大學

參考期刊《自然光子學》

DOI: 10.1038/s41566-019-0510-7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石墨烯層,讓超解析度顯微鏡成為可能!10億分之一米也不在話下
    這種方法能讓科學家第一次用光學方法測量極小的距離,約為1埃(十億分之一米),具有高精度和可重複性。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用光學方法測量脂質雙層的厚度,脂質雙層是構成所有活細胞膜的物質。由Enderlein教授領導的哥廷根大學研究人員,使用一片僅有一個原子厚度(0.34 nm)的石墨烯來調製發光(螢光)分子接近石墨烯薄片時的發射。
  • 打破阿貝衍射極限,超解析度顯微鏡毫秒級成像,看百萬分之一毫米
    它可以使微小的細胞結構可見:尖端光學顯微鏡提供十分之幾納米的解析度,換句話說為百萬分之一毫米。到目前為止,超解析度顯微鏡比傳統方法慢得多,因為必須記錄更多或更精細的圖像數據。與耶拿的合作夥伴一起,比勒費爾德大學科學家現在已經進一步開發了超解析度SR-SIM過程。
  • 研究發現,石墨烯層充當電子束的鏡子,電子分束器或將成為可能!
    石墨烯層可以作為電子束的鏡子,這是物理學家Daniël Geelen和同事使用一種新型電子顯微鏡發現的,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這種新技術稱為「eV-TEM」,這是電子顯微鏡的一種新變體,它能將電子束對準樣品,以便對其成像。
  • 晶片實驗室:開發微型超解析度光學顯微鏡
    想像一下,把顯微鏡縮小,然後將其與晶片集成在一起,就可以使用它實時觀察活細胞內部。如果像今天的智慧型手機相機一樣,可以將這種微型顯微鏡也集成到電子產品中,那不是很好嗎?如果醫生設法使用這種工具在偏遠地區進行診斷而又不需要大型、笨重和敏感的分析設備,該怎麼辦?
  • 超解析度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了解一下
    STED對於有經驗的螢光顯微鏡使用者來說相對簡單,該方法和普通共聚焦顯微鏡(Confocal)的原理相同。獲得STED超解析度圖片並沒有那麼複雜,用戶需要仔細調整參數,才能得到漂亮的結果,否則所得圖片和普通confocal沒有差別。
  • 石墨烯技術爛大街?10億買不到的「石墨烯內褲」,國內卻量產了
    最近雙十一來襲,老王也去逛了逛,但偶然間發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秘密,國內竟然已經能量產「石墨烯內褲了」。石墨烯這麼不值錢了麼?據我所知,如果真的拿石墨烯做一條內褲的話,10億元人民幣甚至還不夠做一條「石墨烯內褲」的前半部分,全部做下來幾十億人民幣也不一定夠。不得不服氣,現在國人的生活條件都如此之好了麼?都買得起「石墨烯」內褲了?
  • 使石墨烯成為超導體的「魔法角度」可能比先前想像的要寬鬆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科學家和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合作,發現石墨烯更有可能成為超導體。「石墨本身就能傳導能量,因為普通金屬是導電的,但直到最近,我們才知道它也可以是超導體,通過製造一個所謂的『魔法角』-在第一層之上扭曲第二層石墨烯,」俄亥俄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該論文的合著者珍妮·劉(Jeanie Liu)說。「這為更多的研究打開了可能性,看看我們是否能讓這種材料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
  • 石墨烯暴漲近100億!哪些石墨烯概念股有望成為龍頭
    最值得一提的是,P40系列支持50W超級快充技術,45分鐘充滿5000mAh電池。根據此前曝光的信息顯示,華為P40 Pro將會匯集華為最為頂級的黑科技。不僅在外觀設計方面也將會再次升級,搭載京東方生產的國產2K OLED曲面屏,屏佔比達到了驚人的98%,這塊國產顯示屏還通過了HDR10/10+顯示認證,整體顯示效果極為細膩,支持屏幕指紋識別。
  • 中國石墨烯企業十餘家成為材料領域的「洗牌者」
    這一發現在科學界引起不小的轟動,不僅因為它打破了二維晶體無法真實存在的理論預言,更重要的是,石墨烯眾多特性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安德烈·蓋姆和科斯提亞·諾沃謝夫也因為在石墨烯領域的突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獎。
  • 量子物理解決了石墨烯墨水3D列印"三明治"多層光電器件的難題
    量子物理解決了用石墨烯墨水3D列印"三明治"多層光電器件的難題諾丁漢大學解決了如何使用墨水對具有有用特性(例如將光轉換為電的能力)的新型電子設備進行3D列印的難題。研究表明,可以噴射包含微小的2D材料薄片(例如石墨烯)的油墨,以將這些複雜的,自定義的結構的不同層堆積並嚙合在一起。
  • 透明石墨烯電極可能會催生新一代太陽能電池
    石墨烯片的製作過程中使用的概念驗證設備圖片一種新的石墨烯製造工藝是在通過氣相沉積工藝將石墨烯沉積下來後使用材料的中間載體層這種載體使得厚度不到一納米(十億分之一米)的超薄石墨烯薄片可以很容易地從襯底上剝離,從而實現快速的滾到滾製造。這種由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的新製造工藝,應該相對容易擴大規模用於工業生產,它涉及到一層中間的「緩衝」材料,這是該技術成功的關鍵。緩衝層可以使厚度小於1納米(十億分之一米)的超薄石墨烯薄片很容易從基片上剝離,從而實現快速的卷對卷製造。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這項研究表明,可以噴射包含二維片狀細小材料(例如石墨烯)的油墨,可以將這些複雜的定製結構的不同層堆積並嚙合在一起。該研究成果以'Inter-Flake Quantum Transport of Electrons and Holes in Inkjet-Printed Graphene Devices'一文10月26日發表在同行評審雜誌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石墨烯通常被稱為「超級材料」,它最早誕生於2004年。
  • 均勻多焦點激發技術可用於高通量超解析度成像
    均勻多焦點激發技術可用於高通量超解析度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5 13:23:19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Suliana Manley、Dora Mahecic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均勻多焦點激發技術用於高通量超解析度成像
  • 「石墨烯 製備」大面積單晶粒石墨烯層的自然生長
    研究小組通過實驗發現了石墨烯晶粒在生長過程中的自對準現象,這一現象以前從未被觀察到。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一個很好的模型來說明導致這種效應的潛在物理機理。來自中國蘇州大學的Mark Hermann Rümmeli教授和德國德勒斯登IFW的Huy Ta Quang博士是CVD合成的大師,同時還是高質量電子顯微鏡的世界領先專家
  • 出手就是8篇Nature,石墨烯還是當年那個石墨烯嗎?
    ,置於原子級平滑基底上的石墨烯單分子層會被迫進行屈曲轉變,從而產生具有周期性調製的贗磁場,從而反過來產生具有平帶的「post-石墨烯」材料。近年來,範德華異質結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製造厚達50個石墨烯層的高質量菱面體石墨膜並研究其傳輸性能成為可能。
  • 透明的石墨烯電極可能帶來新一代太陽能電池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新製造工藝應易於擴大工業生產規模,他包含一個中間「緩衝」材料層,這是成功技術的關鍵。緩衝層可以方便地將厚度小於1納米(十億分之一米)的超薄石墨烯薄板從基板上提起,從而實現快速的逐卷製造。
  • 石墨烯與全像電子顯微鏡 實現單一蛋白質攝像
    然後,我們需要能夠固定這一分子蛋白質的技術,爭取足夠時間解析其構造。最後,用以攝像的輻射能量不可過高,以免導致蛋白質分解,波長又必須短到足以呈現蛋白質的細部結構——這時,低能全像電子顯微鏡便派上用場了。
  • 超解析度在氣象領域的應用
    從應用角度,精細化預報將預報精度從城市級別提升到所在地點附近級別;從研究角度,精細化預報不僅提供了某個地點從地面到高空十幾公裡的氣溫、降水、風向、風速基本氣象要素,還為進一步研究影響這一地點的雲的移動軌跡、增減變化趨勢提供了可能。近年來各個行業對數值預報精細化需求越來越高。  制約高精度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硬體設備的計算能力以及計算時間。
  • 河工大《MSEA》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中國電鏡網官方微信電鏡網為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旨在促進顯微學領域學術交流,發布電鏡學會官方通知與信息,並選擇性發布與學科相關的人文風情,地區發展介紹。層狀金屬基材料通過藉助各組元層的複合效應、增強相的尺寸效應和界面效應,可實現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其中Cu/Ni層狀金屬複合材料已廣泛應用於燃料電池系統、換熱系統、微型電池負極材料容器系統。
  • 最小超聲波探測器,只有髮絲百分之一大!
    德國慕尼黑赫姆霍茨中心(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和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一個超聲波探測器,只有一根頭髮百分之一的大小,卻具有超解析度成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