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天889答主本人畢業於北京一零一中,海澱區市重點之一。高三的時候我們(包括學校帶的和自己刷的)做過很多全國各地的卷子,全國卷江蘇卷什麼的都碰過。算是有一定資格來答吧。
先上結論:一部分題足夠難;但是對於佔大多數的不難的題,其中大部分卻又不夠難,這反而容易讓人錯以為整張卷子都很簡單。
任何試卷難度是因人而異的,北京卷難題的難法和全國大部分試卷(以全國卷、江蘇卷為代表)難題的難法相比,並不是一個維度(我把對於「難法」的對比放在最後了)。如果沒有長期同時滲透過兩個命題環境的題目,根本無從談起二者的橫向比較。此處僅抒本人淺見。
以下不對模擬題進行比較,那就偏題了。
————準備挨噴分割線————
首先,說說數學吧。首當其衝。
我敢69/70(基於北京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地肯定當一個人說起「北京卷簡單」時,他腦海裡浮現出的是2015-2018年間北京卷的數學前19道題和理綜的前十個選擇題。說不定還不包括數學的選填各最後一個。這也正是眾所周知的「北京數學只有最後三道難題」。
對此我確實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我和我的同學們也都覺得其他的題簡單。北京卷的區分度在理綜,就像江蘇卷的區分度在數學。(尤其別用江蘇卷的數學來比北京的數學,二者的整體難度差距太大,差多少分都沒有比較意義)
只能說,北京卷數學144+甚至145+的人,做什麼高考卷都能逼近滿分,因為北京卷20題是數學競賽二試難度(具體體現在答主沒拿過一次20題滿分);但是如果做北京卷你只有130多,做你們本地卷子我猜就好不到哪去了。北京數學的區分度雖然就最後這十幾分,但是只吃最後一口飯是吃不飽人的。
另外,北京卷數學≠北京卷,忘周知。
語文英文我不配講。高中的時候一直沒怎麼好好學,靠作文和背書往上拉分的。語文的文言文和作文(就那種主旋律作文,得不卑不亢有理由節地寫出來才行,跪著寫就等死吧),英文CD篇、七選五和兩篇作文(每個的篇幅要求和全國卷一致)都是體現區分度的地方,但是能把語英的難點具體講出來的人,一定是真正的學霸。
下面著重談談比較熟悉,也比較有難度梯度的理科(理綜)吧。我認為總體來說,北京卷理科難度體現在這兩點:
第一是多變。北京卷的題型基本上是沒有套路的,這導致北京卷客觀上會變難。市教委不會提前通知,學校也不會著重於教授套路,只教原理性的內容。這種單純針對科學原理活學活用的題目不加通知就投放到全國去,必然也會炸死很多人——因為一開始投放北京時,就炸死過很多人。
比如18年物理考察過「假如你是伽利略」那個問題就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新題型,學生必須臨場思考,對於物理定律原理和實驗手段理解不深的學生會當場暴斃——而我們都心知肚明,這才是物理學這門科學的核心;
假如你是伽利略(5分)
又例如19年化學的傳統題目之一「工業流程」(所有人都是練了整整三年)突然被換成碘量分析,雖然是超綱的知識,但是考場上只要別被嚇到還是可以做的。高考心態很重要,很多人在此直接慌了手腳,後面容易崩盤。
(btw,我感覺至少就北京的市重點而言,到後期被模擬題投放新題型炸死的就只剩同一撥人了,但高考還是會出人意料)
第二是重核心素養。這個是北京卷命題的基本思路(不好意思是我們老師給我講的orz)也是大家主觀上會覺得難的方面。甚至沙文主義一點來說,這就是北京卷不適用於全國的根本原因。
先說物理。物理主要考察物理定律最基本的應用和物理實驗思想,基本上沒有計算量,但是考場上會存在相當一部分只能使用微積分、極小值法、量綱法或向量來求解的問題。對這些基礎數學工具的應用也是物理卷考察的因素。(記得當時高一的時候還做過很多大計算題,後來佔比逐年下降了)
舉個新的例子,18年的繪製電流曲線。坦白來講,這題的結論並不難,但它也是當年突然出現的,以前這裡的都是電磁計算。如果當時考場上的學生只懂怎麼計算而沒有認真思考過物理定律,根據考後的統計,大部分人都會折。
btw,當年沒考電磁感應,想不到吧。
這題18分,稍有不慎跟別人就是一道選擇的差距
說句實話我認為北京卷物理比生化簡單,但是恐怕也很少有人能適應這種開放性、啟發性的問法。實際上,它們連答題方式都需要考生自己根據經驗來摸索,並且由自身的科學素養和數學能力來保證結論的嚴謹性。
19年北京物理(6分,答主因為這六分被扣光而與滿分「失之交臂」)
把看似是廢話的題目嚴格地證出來,真的很難。
在這裡劇透一下,上面那個「假如你是伽利略」的題參考答案裡給的思路是「用滴水來計時」,真的很考驗同學們的發散思維(或者看書的細緻程度,畢竟書裡有寫過),同時還考察了物理學史。
化學位列「生化危機」之一,考一堆模稜兩可的東西大概也是傳統藝能了。但是北京卷是必考有機的(北京必選有機),光是這一點我知道很多人就接受不能。
19年北京卷化學,這裡應用的只是簡單的傅-克反應,實際上麥可加成、羥醛縮合和酯縮合都是我們私下裡需要嘗試掌握的反應
我拉一個對照:
19年全國一卷化學,同樣是七個小問,但我覺得這個難度差距很顯著了:化學結構都給出來了。有機裡面給出化學結構和地理裡面給出地圖國家名稱所導致的難度下降可不是一個等級的,前者會導致你不得不在短時間內重複進行大量思考和空間想像以進行排查,而後者對於主要考察的記憶能力方面卻是沒有難度區分的。
北京卷化學的第二大特徵就是實驗探究題,也就是題主提到的那種。我很少在其他卷(尤其是全國卷)看到過類似的實驗探究。
這種題目其實不必要求做卷子的人做過很多實驗,「北京學生擁有相對更多的實驗資源」並不構成迴避這種類型的題目的難度的藉口。但是這種題目確實很適合那些做過很多化學實驗、敢於用自身的知識挑戰化學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同時願意嘗試通過更多的實驗加以解釋的人。
課本上的化學家們不都是這樣的人嗎?
這才是化學應該把我們培養成的樣子啊。
燒腦是真的燒腦,化學卷壓軸題堪稱絕技
(這個類型的題我們同學之間公認最難的是16年「探究硝酸根去除鐵離子」和「亞硫酸鹽溶液多樣性反應」兩個題,頭鐵的同學可以去試試看)
當然了,其實在考察核心素養方面做的最好的是生物。身邊很多同學都覺得生物卷給我們培養的邏輯性和思考問題的方式真的是受益終生的,也不知生物卷會鼓勵多少同學下決心走上科研之路。
首先,生物學是很年輕的學科,在分子生物學誕生之前,生物學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片黑暗(但還是建立了偉大的成就)。從分子水平認識生物現象,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利用物理、化學或數學的工具去探索生物的分子機理可以說是北京卷的核心。
因此,北京卷生物有很長的邏輯鏈條和高度的邏輯性,同時幾乎沒有一道題不是來自前沿科研論文,學生需要在題目的引導下歸納科研人員的實驗思路。如果不能成功地理解這些生物學實驗,就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甚至有時候題目會給一些讓你自己設計實驗,或者寫出思路的開放性(但不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舉個例子:這個是2019年北京卷的生物題,也是答主高考的那一年。
18年底的時候老師鼓勵刷生物題,有個晚自習之前我們聚在一起聊天,不知道是誰提起要看看江蘇的生物。然後我們就去搜18年的江蘇卷,結果只得到了乾癟的題幹和套路性的知識點考察,真的非常失望。內心大概兩個字吧:就這?
說真的,我們當時看江蘇18年卷的時候做了一道就不想做了,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太多人在網上說「生物就是死記硬背」。
怕你們不信,給你們看看同分數、同位置的19年江蘇生物單科。
如果覺得江蘇單科不夠硬核,學霸都不選,那我們不妨拉出同年的全國一卷同一類型的題來看看。
《遺傳與進化》是全國一卷最後一道生物題,但是同樣的遺傳題在北京卷裡是倒數第二題。
除了計算稍微繁瑣,思維量甚至閱讀量都和北京卷沒有可比性。不過分值稍遜就是了。
這些題,我想至少對於我們學校的考生而言,在掌握了相應考區的答題規範後(這對以敘述為主的生物大題至關重要。至少在北京考區,不夠規範的回答,例如把「顯著增加」寫成「增加」,「均勻增長」寫成「增長」,都是絕對要扣分的)只要手速夠快就能寫完:每道題的難度和思維量都有著明顯的不足,只要背的多、算得快就行了。但是對於培養思維量而言,背的多、算得快只是一種基礎素養,背誦和計算題都是被當作送分小問而放在最前面的。
(另外,北京卷的生物選修一也是必選的)
最近幾年北京卷把生物的難度基本上壓得死死的,根據我的經驗基本沒有什麼地方的題能在生物上跟北京卷PK。如果有,那大概是教育水平發達地區的模擬題吧,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裡。北京東城、西城、海澱的模擬題(不限於生物)真的難,我高考總分比這些模擬平均分高了快40分。
如果同學你覺得自己頭特別鐵,並且覺得北京卷不怎麼考計算,所以學生計算能力鐵定都不行,那你可以大喊一聲奧利給,然後幹了這個17年東城一模試試。這道題已經因為無聊的計算被我們噴慘了,不過它也是看似「輕鬆」的高考背後我們要承受的代價——之一斑。
客觀上來講,我真的不建議全國區的同學去找北京卷:要麼碰到一個曾經是老師讓你熱身的無聊題,會加深你的刻板印象;要麼不合你的口味和思路,導致你不想理解和接受。
如果你看完以上內容也覺得「就這?」那我也希望你知道,考場上這些題如果做錯一半的話起碼也會拉出25分,這是一個很鮮明的難度差距了。
最後,我想引用高中首任物理老師的兩句話來概括北京卷的難度概念:
「一個題難不難,不是說你在經歷了粗心、腦子短路、知識點疏漏、概念模糊等等問題之後能不能冷靜地做出來。而且如果你在考場上第一次見到這道題時拿不到分,那它對你來講就是難題。」
如果你認為做完北京卷之後,你的分數有很大提升,就說北京卷簡單,那你有沒有想過,對於一張卷子而已,所謂「難度」到底是什麼呢?
我認為,不是你拿到的分越低就越難——而是你越難拿到那些沒拿到的分,這張卷子就越難。這就是北京卷的難法。
如果你只是把所有送分題都拿了個遍,那麼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你在本地上二本或許在北京你可以上一本,但是北京一本率100%的學校遍地都是,你沒有變得更特殊;如果你在本地最多可以上211,那麼你更不要指望分數提高後在北京能上985,東城、西城、海澱的學生在這種競爭中是居於壟斷地位的,他們更懂北京的難題。
——————私貨分割線——————
另外,本人學習生活的環境是一個以一本率100%為底線、年級高考平均分630-640甚至更高、學校裡經常能出狀元榜眼探花、身邊學生大都能上985並且在985中至少能達到中等水平的環境。我自己、我父母一輩以及我爺爺奶奶一輩都是就讀於現在的985大學,但是比我家學歷、實力、財力更強的家庭在北京還有成千上萬。以我所在的環境完全不能從排名上理解「二本能上一本」「本地卷四五百,北京卷能做五六百」是什麼概念。
因為,不客氣地講,這些對我們來講都是0分。
而且北京卷只有一本(或者現在叫本科線),哪來的三本二本?別再看過時的消息了。
當然了,大家都會承認:教育,尤其是自然科學教育,不是要讓你考多少分,做對多少題,上什麼大學,而是看能否培養出適應社會的一批人才;或者看你在接受了這種教育後,能否走上你想走的路。
但是,北京在高考這個層面上內卷程度沒有那麼大,因此可以更開明地對此加以貫徹落實。我承認我佔了便宜,而且整體上來看,北京卷就是更好拿分的一套試卷。
我也希望北京學生都能認識到這一點。
最後,我要吐槽一下:
當我考上大學的時候,因為數學不太好(我承認有北京卷導致我數學底子差的原因),而導致身邊有很多人以北京卷簡單來嘲諷我。說句實話我平時不怎麼愛和人說話,但是看到他們那種看似憐憫、嫉妒和嘲諷並存的眼神,我還是挺不好受的。
只覺得他們沒有見過刻板印象以外的其他東西。
所以,一套題不應該說難不難,而應該說好不好
北京卷出題就很好
知識點不超綱,考察的知識面廣,並且題型多樣有創新,有難點也有基礎題,可以精確的分層,還能固定住出題的模式但往往押不住題。
這就是一套好題
至於高考難度,完全是取決於你那個考區的人口總量和錄取名額:就算把北京卷出的難上天我們錄取人數那裡呢,該考上的還是考上了。
至於跟你們一起考全國卷?別想了,那北京直接把首都讓給上海多好,教育優勢都沒了,北京戶口算個屁。高出河北三四倍的房租和高出三線城市十幾倍的房價;別的地方一本就能有不錯的職位和社會地位,北京985211是公司標配;一般的城市月入過萬就能過好小日子了,北京哪怕年薪二十萬都要掂量掂量有沒有談戀愛的資本,擔心被拖垮……
如果沒有教育資源的優勢,北京可以堪稱地獄了,更何況北京偏遠地區根本就享受不到這點教育優勢。
北京教育資源最好的地方在哪?
海澱區
海澱區最好的教育資源在哪?
六小強
六小強最吊的學校是哪個?
人大附
人大附清北人數佔北京清北名額的多少?
沒有一半也有個二三成
六小強呢?
一共五六成吧
其他幾十個區重點呢
大概又是一成半
除了這些呢,普通中學的一本率怎麼樣?
十裡挑一
那郊區普通學校的本科率呢?
同樣十裡挑一
如你所見,北京人的教育紅利也僅限天才和有錢人享用
這就是馬太效應
北京卷難題吊打其餘卷子,中檔題白給被別的卷子吊打
卷子的難易作為個人的主觀感受是和個人水平掛鈎的,中考題給小學生做難上天,給大學生做就是白給
由於壓軸題難度在我們評價卷子難度時所佔權重更大,本人及周圍的同學覺得北京卷比全國卷難
歡迎各位有不同見解
評論區有人不太了解北京數學最後一題的難度,我就把高中同班兩位競賽同學的觀點擺在這了:有二試2或3的難度,cmo1或2的難度。他兩高二一個銀牌一個銅牌,高三金牌,截圖放文末,不打擾各位閱讀
徵得室友同意後寫明了省份,避免帶節奏
本文僅討論北京卷試題難度,對錄取難度不予置評
北京卷宗旨重視基礎,又要有一定的區分度,就會讓使用全國卷的頂端和底端考生覺得很難,中等考生覺得容易。
重視基礎,教委出題人在基礎概念上的考題狠下功夫,而往往底端考生在基礎概念上的掌握並不牢固,導致平時能做出來的前幾題做不出來。產生北京卷很難的感覺。
有一定的區分度,就要有一定的難題,本人理科考生,文科不了解。以語文為例,語文北京的閱讀量和寫作量超過全國卷很多,作文200小作文+800大作文。主觀題多思考量大,頂尖選手必須犧牲一定的質量來保證速度,做題時和以往遊刃有餘的感覺相悖,產生北京卷難的感覺。
類似的,數學的最後一題最後一問往往有二試到cmo之間的難度;
英語聽力筆試分開考,不給頂尖考生聽力階段提前瀏覽試題的機會,作文200小作文+250大作文寫作量大;
物理最後一問提前引入超綱知識;
化學每道大題的最後兩問難度較全國卷高;
生物所有高考題的命題背景均來自於當年未發表的論文。
總而言之,為了保證有一定的區分度,北京卷在僅佔有很少分數的難題上下足了功夫,讓難題足夠難,讓平常「卷子都能做出來,只會因粗心扣分」的頂尖選手感到捉襟見肘,產生北京卷很難的感覺。
但同時,即使做不出這些難題,也不會扣很多分數。
對於中等水平的考生來說,基礎知識紮實,能輕鬆拿到北京卷的基礎題分數,對於平常考試做不出的最後幾題和全國卷一樣直接選擇放棄,領會不到(可能也領會不出)北京卷難題的難度。而中檔題北京卷奉行「白給」的策略確實比全國卷簡單,平時拿不滿的中檔題分做北京卷能拿滿,而平時放棄的題目的分值大於北京卷需要放棄的題目的分值,綜合來看,考的分數更高了,故而產生北京卷很簡單的感覺。
簡要地說,以數學為例,試卷分數結構為:
(數字為分值,字母為難度S>A>B>C>D)
全國卷:30D+100B+20A
北京卷:50C+90B+5A+5S
順帶,在北京,對於top2水平的選手來說,數學144≈0,145≈150
綜上,北京卷不簡單,至少不是人們口中的那麼簡單。
至於為什麼那麼多人說北京卷簡單,倖存者偏差。大部分人不是北京考生,大部分也不是頂尖或者底端考生,在大部分人處在的中等水平階段,確實會覺得北京卷簡單,無可厚非,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