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施政,為何都提倡「以孝治天下」?其實,他們都是在作秀

2020-11-27 指點江山

泱泱中華,數千年的文明歷史,一直以來都崇尚孝道,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對於孝道,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正因為如此,在中國流傳下來了眾多孝心動天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帝王:舜,他之所以能成就帝位,靠的就是孝行。

據史料記載,舜在20歲的時候,就因為他的孝行,感動了眾人,聞名於世。30歲的時候,堯走遍各地,尋找賢能、德才兼備的人才。在行走四方之後,群臣都推薦了舜。於是,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並細緻觀察其內在的德行,還給舜建了一個糧倉,分給他了很多隻羊。

舜的後媽和弟弟看到舜一下子有了這麼多好東西,既羨慕又妒忌。於是,他們就和舜的瞎子父親一起密謀,想要加害於舜,但是,幾次都沒能得手。有一次,舜的父親讓舜給自己修一下米倉,等舜到達米倉頂部之後,舜的父親就從低下放火,燒了米倉。

看到火的舜,趕緊用兩個鬥笠支撐著身子跳了下來,才沒有被燒死。後來,舜的父親又讓他去挖井。當舜挖到井底的時候,舜的父親便從上面往井裡填土,還好舜從井底旁邊的洞口逃出,才沒有被活埋。

這期間,舜的弟弟以為舜已經被害死了,便得意洋洋的回到家,跟他爹說:「哥哥這回肯定是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咱們現在可以分一下舜的財產了。」

說完,他竟然走進了哥哥的屋子,想要霸佔他那兩位美貌如花的嫂子。但他進屋後,卻大吃一驚,原來舜正在床邊彈琴。舜的弟弟先是吃驚,之後,有點不好意思。舜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說:「正好,你過來,我有一些事情,需要你來幫我處理一下。」

雖然發生了這麼多不愉快的事情,而且,舜也知道是自己的爹和弟弟要害死自己,但是,他卻像以前一樣,孝敬父母,疼愛弟弟。於是,他的孝道感動了天地,後來,舜到厲山去種地,大象為他犁地,小鳥們幫他鋤草。堯通過多年的觀察,看到了舜的德行,認可了他的為人。

後來,堯選定了舜作為他帝位的繼承人。舜登上皇帝的位置之後,去看望自己的父親,依舊非常恭敬,並將自己的弟弟封為了諸侯。

舜,是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他也是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虞氏,歷史上稱之為虞舜。舜帝可以說,是孝道仁德的典範和先驅。這個故事流傳已久,也是第一個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的,關於孝行以及政治婚姻等相關的典型事例。但實際上,這個故事中還是有一些邏輯問題,值得去推敲。

為什麼舜的父親屢次想害自己的親生兒子呢?把兒子殺死他就能那麼高興嗎?然而,舜僅僅依靠兩個鬥笠,就能逃出火災,再有,面對自己父親對自己實施的土埋詭計,舜竟然能從井底逃生,難道舜是因為之前父親對自己有加害之心,所以,起了防備之心,自己提前挖好暗道以備逃生之用嗎?

想來想去,這害人的計量真是不怎麼高明,而且,可以說是漏洞百出。所以,這樣的故事,放在現在,估計沒有人會相信。

除此之外,舜登上帝位之後,去看望自己的父親,不僅非常恭敬,而且,還不計前嫌,封了害過自己的弟弟為諸侯。這樣的皇帝,縱觀中國歷史,也沒有第二個皇帝能夠做到這樣。那麼,這些到底是舜的真實想法和做法,還是故意的作秀行為呢?可以說,這是一個並不太符合邏輯的故事。

那麼,這個故事為什麼還能流傳這麼久,並且,還經久不衰呢?難道這只是為了樹立時代楷模,故意為之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中國,有太多的人,不辭辛勞,不厭其煩地倡導和推動著「孝」。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當今社會,很多東西已經被浮誇的人心所淡忘,使得太多不孝的事情發生。而不孝的行為,直接影響和動搖著社會的安寧與穩定,更加會動搖一國的統治根基。如果不採取一定的措施,一些強有力的辦法,來解決社會存在的這些不孝現象。那麼,社會將更加墮落,更加不穩定,甚至,對於江山社稷可能會產生致命的危害。

所以說,在那個時代,貴為天子,因為自身的榜樣力量,使得其不得不孝,不僅要孝,還要孝的空前絕後,孝到成為楷模。不僅如此,統治者還需要利用強有力的國家統治手段,對社會上的不孝行為進行糾正和打擊,並通過一些典型的不孝案例,進行嚴厲的處罰和制裁,最終,給人們以警示的作用。

話說,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提倡實行「仁政」,主張「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到了漢代,「察舉制」便注重「孝廉」一科,其後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孝廉」的要求,使得「忠孝」與「孝廉」作為中國政治範疇的重要內涵,一直發展傳承著。並且,自西漢以後,封建孝道並無太大變化。

從孝觀念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孝道歷了從祭祀祖先的宗教倫理到家庭倫理,再到政治倫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孝道觀的內容在不斷蛻變,其中,合理因素愈來愈少、消極因素被引向極端。並且,中國歷來就是一個宗族勢力強大的宗法專制社會,所以,為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中央政治的統治,中國的統治者則選擇以「孝」作為其主流價值觀,從而隱蔽的利用情感作為一項重要的統治政策。

以至於,歷代君王的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了。

參考資料:

【《竹書紀年》、《史記·五帝本紀》、《二十四孝》】

相關焦點

  • 王充的《論衡》是無神論的裡程碑,為何遭到歷代帝王的封殺?
    王充的《論衡》是無神論的裡程碑,為何遭到歷代帝王的封殺?古代有過這樣一則故事:春秋時期的楚惠王有一天在吃酸菜,竟然在酸菜中吃到了一條水蛭,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不聲不響地把水蛭吃了下去。因為他知道如果他一旦把水蛭挑出來,做這道菜的廚師就會因此被處死,他憐憫廚師,所以吃了下去。
  • 中國歷代王朝為何都不往西伯利亞拓展空間?
    如果仔細去翻看中國古代史,自然就會發現中國歷代王朝,版圖面積是不斷拓展的。原先只是侷促在黃河中下遊,漸次往東北、南方和西北等地發展。由此逐漸構建了中國的領土。不過很多人都會發現,那就是西伯利亞並不在內。問題在於,大多數王朝,為何對西伯利亞都沒啥興趣。
  • 為何古代僅秦始皇穿黑龍袍、後代帝王大多穿黃袍?真的只是專家說的...
    秦始皇自古就被譽為「千古一帝」,他所立下的功勞,確實也讓後世百姓受益頗多,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修靈渠、修長城等事跡,這些都給後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秦始皇本人雖然有功有過,但作為我國首個實現大一統的帝王,他的地位是自然不可撼動的。
  • 封神中,女媧執掌萬妖幡還有補天的大功德,為何人類卻仇恨妖族?
    相傳,人類是女媧娘娘用九天息壤做成的泥土捏制而成,後來共工怒觸不周山,打斷了天地的脊梁,使天河之水肆意人間,女媧用五彩神石補天,對人類用著莫大的功德,封神中雖然沒有提及女媧造人之事,但卻提到了她補天的大功德,而女媧不僅是人類的聖人,她還持有萬妖幡,能召集天下萬妖,因此也是妖族的聖人
  • 景星慶雲都是什麼?古代帝王出生為何有「祥雲」出現
    古代由於受「軍權神授」的影響,帝王多以天子為稱。為了神化所謂的「真命天子」,在史書中的記載,其出生定然有異於常人之處。除了受孕不同,如劉邦母親「見交於龍上」;還有玄鳥生商;商朝的始祖,是母親踩巨人腳印而生。但不管受孕如何,其出生之時定然有「祥雲祥光」照耀;無此,不足以體現帝王的神異之處。
  • 歷代女媧族無一善終!為什么女媧後人都沒有好下場?
    為什么女媧後人都沒有好下場?歷代女媧族無一善終,多少人對她們頂禮膜拜,或許只是為了她們能在關鍵時刻舍了自己的命換來了全天下的平安而已,與其說她們是神的後裔,還不如說是女媧留給人類的擋箭牌呢,就像祭品一樣想想每個女媧後人的孩子都會汲取上一代的靈力。
  • 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為何最終都成了頂級人才?真相讓人羨慕!
    翻開劉邦的歷史,有一個讓人疑惑之處,即: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為何最終都成了頂級人才?蕭何是秦朝沛縣的縣吏(所謂吏,小職員也),樊噲是殺狗的屠戶,周勃是喪事上的吹鼓手,灌嬰是布販,夏侯嬰是車夫,曹參是管理監獄的小吏.......總之,劉邦身邊都是一幫小人物,或者可以說是狐朋狗友!
  • 洛陽為何一直得到帝王的青睞,其中暗藏了洛陽的帝王風水
    」的地理優勢為歷代帝王所青睞。 「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 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有13個王朝定都於此,105位帝王在此揮斥方遒。這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尚有一些史學家認為,在洛陽建都的王朝並不止為公眾所知的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13個王朝,尚有戰國韓、西漢、武周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
  • 為何古代只要天降異象,都必有聖人現世?司馬遷其實早已給出答案
    01我們不管是在書上還是在影視劇中,時常會看到某地官員為了討好帝王,總是會上書自己管轄的地域突然「天降祥瑞,」出現了鳳凰、麒麟、神鹿等不可思議的動物或現象。其他大臣一聽,便開口說些什麼「陛下治世有道,天下海晏河清,位比堯舜,功蓋三皇」之類的吹捧話語,皇帝一聽便十分高興,紛紛賞賜金銀珠寶,朝堂上下一片祥和。然後再讓人將這些祥瑞散布民間,大肆吹捧,便又能收割一片人心。
  • 為何歷代封建統治者都不喜歡他?卻又成為了他
    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人,而在此之前,曹操奸雄的形象,其實已經定格了,為什麼?因為每個王朝都害怕出現一個曹操。當然了,他們更害怕出現司馬懿。 說破天,老曹家也是取代了老劉家,建立了新的王朝。這在歷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在此之前取代老劉家的那個王莽,被罵成了狗。
  • 全世界的帝王蟹都全了,你認識幾種!
    帝王蟹皇帝蟹帝王蟹,其實並不是螃蟹我們平時常所說的帝王蟹,一般指的就是勘察加擬石蟹(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它與普通螃蟹的區別在哪裡呢?正常的螃蟹,應該是十足目,短尾下目的成員,帝王蟹則屬於歪尾下目。帝王蟹所在的石蟹總科、寄居蟹總科等等都屬於歪尾下目。
  • 明朝的16位皇帝,他們的名字都有一個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很多的帝王,也有過很多的朝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明朝的歷史。明朝的歷史共有276年,明朝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在這276年的歷史中,明朝共出現了十六位皇帝。明朝的整個歷史,其實也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王朝歷史,經歷過前期的盛世,也經歷過後期的中興和後期的衰弱,但是最後還是沒能逃過滅亡的結局。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不斷地上演著,這是時代發展必然要經歷的事情,一個朝代的滅亡,就必定會有另一個朝代多的興起,這是封建統治必定要經歷的階段。
  • 為何不提倡女生「紋眉」?3方面原因告訴你,紋過的人一般都知道
    為何不提倡女生「紋眉」?3方面原因告訴你,紋過的人一般都知道一個人不管顏值多高,化妝時如果不畫眉毛,看起來也非常減分,不同的眉形、眉毛的濃淡,都能影響人的整體氣質。所以女星們即使五官都那麼精緻了,畫眉毛時也是格外認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生即使素顏出門,也一定要畫一畫眉毛的原因。
  • 為何皇帝也要戴
    宋朝帝王和大臣帽子的來歷最近比較流行漢服風,各種樣式的漢服裝飾吸引了我們的眼球。這也讓我們對古代的穿衣風格感到好奇。古人的服飾真的和我們在各種影視劇裡面看到的一樣嗎?古人是怎樣通過服飾來區分身份和地位的?影視劇和漢服風都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古代裝飾。其實,在古代服飾的穿搭是非常有講究的。帽子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區分標誌。
  • 大赦天下啥意思?是把所有罪犯都釋放嗎?為何新皇都喜歡大赦天下
    電視劇總歸電視劇,古代皇帝不會想大赦天下就大赦天下,但每一次大赦天下都有他的用處。皇帝之所以會大赦天下通常是遇到了什麼特殊的事情,比如天上顯現兇象或者發生自然災害。有的皇后家世背景硬,皇帝都不得不高看幾分,大赦天下是為了給皇后的娘家看,表示皇上很重視他們一族,以後要多為皇帝辦事,同理立太子大赦天下也是一樣,要麼是真的很喜歡太子,要麼就是看在太子的外祖父背景。皇后、太子被冊封都大赦天下了,新皇帝登基就更加會大赦天下,這麼做其實還有三大好處。
  • 中國歷代藏書文化知識大全
    中國歷代帝王都很重視藏書文化,周朝的守藏室,漢朝的麟麟閣,清朝的文淵閣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全面介紹我國歷代經典的藏書文化知識,使您對歷代的藏書文化有著更為系統的了解和認識。書店在西漢末年其實已經出現,這也促進了書籍的利用與流通。東漢時期,歷任帝王都非常重視書籍,藏書機構和職官也順勢建立,藏書文化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三、魏晉南北朝時期藏書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屬於社會動蕩和分裂的時期。由於時局的影響,皇家藏書受到了重創。
  • 盜墓賊不願光顧的窮酸皇陵,荒涼到連考古專家都認為無考古價值
    我們知道中國在風水方面很講究,一些皇帝在他們在位的時候會派人為他們選擇一個地方,這樣一百年後他們就可以葬在這裡,而且,所有的墳墓都會有很多隨葬品,金銀都很薄很軟,因此,一個學校誕生了,叫做盜墓者,他們專門挑選皇帝的墳墓來偷,有足夠的金子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但是有這樣一個墓地,即使是小偷也不會去看它
  •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說起歷代勤勉好學的皇帝,那麼,雍正帝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位,胤禛六歲進尚書房學習四書五經、滿文,自幼受父皇和師傅的嚴格管束,年長後,胤禛便跟著康熙四出巡幸,並奉命辦理一些政事,善於治國的他深受文武百官的擁戴,同時也贏得了康熙的信賴,可以說胤禛在儲位鬥爭中能夠脫穎而出是必然的,雍正登基後雖然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國事上,但是皇帝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慾,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劇中的雍正十分的喜愛甄嬛
  • 古今中外的謀士那麼牛,怎麼不自立門戶,都是選擇輔佐他人?
    ,並以三分天下;周瑜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龐統、劉伯溫等都是神機妙算;有他們出謀劃策的戰役往往都是屢出奇招,出奇制勝,中國歷史上這種例子太多了,他們在當時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至於很多人都在想,既然他們都這麼厲害,應該完全有能力自立門戶,為何還要投靠他人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