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的「虧損王」美團,強勢歸來!阿里和騰訊的強敵即將到來?

2020-10-18 雨良科技

在最近幾年以來,餐飲行業一直都是飽受人們的歡迎,根據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餐飲市場的規模已經成功突破4萬億元,並且再加上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在線支付的普及,更是讓在線餐飲、外賣市場成功的延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外賣的行業中,有著美團和餓了麼這麼兩家外賣公司,要說誰比較厲害,美團還是要略勝過餓了麼。


雖說美團為外賣霸主,但是在今年的3月份,美團將2019年的財報給公布出來,美團在2019全年營收高975億元,同比大增49.5%。全年總交易額更是達到驚人的6821億元,對比往年共增長32.3%。尤其是餐飲外賣業務到現如今更是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也是達到了87億筆,同比去年增加36.4%。值得我們大家注意的是,它全年淨利達到了47億元,而在2018年的同期,這個數字為虧損的1154.93億。
這也是美團在這幾年以來首次實現盈利,美團在前幾年一直虧錢,一直被調侃成虧損王,就在今年的它,順利摘掉了「虧損王」的帽子,也將這一年,評價為「成立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美團在2010年那個炎熱的夏天裡成立,起初的設定是一個團購網站,發展到今日,旗下門下的業務更是覆蓋了食住行這三大領域。該平臺到目前為止年度交易用戶高4.5億,活躍商家也可以到620萬之多。美團在成立初期,碰巧趕上「千團大戰」時期。當時的中國,團購網站數量超過上千家,每家網站擠破腦袋都想擠進團購領域裡分到一杯羹。為了在網購的市場裡有出名度,大部分企業都採用瘋狂燒錢補貼的方式,企圖以此拖垮對手。也就在這短短的兩年時間裡,行業倖存者已所剩無幾,競爭相當之激烈。美團抓著這個機會,成功進入市場,在市場裡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美團。


美團能發展到今日可以說是付出了許多,也讓我們的食住行更加的方便,對於這樣的美團,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的悲哀: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財報顯示,百度第一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241.23億元(約合35.94億美元),同比增長15%,市場預期242.7億元,剔除分拆業務對收入的影響,同比增長21%;歸屬百度的淨虧損為人民幣3.27億元(約合49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淨利潤人民幣66.94億元轉虧。 隨後,百度的市值也開始一路下跌,甚至開始落後於美團等網際網路公司。美團CEO王興甚至調侃:是時候用HAT來取代BAT了。
  • TD銳評|騰訊阿里美團都在做的景區生意,能濺起多大水花?
    典型的騰訊文旅、阿里文旅,以騰訊雲和阿里云為技術基底,再嫁接平臺的其他能力項,以期助力文旅供給側改革。其中,在2020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以「一部手機遊雲南」為標杆項目的騰訊文旅發布了「文化+旅遊生態戰略計劃」,聚焦政府文旅、景區科技、文旅綜合體、商旅會展四大核心領域,推出了完善的解決方案,覆蓋智慧服務、智慧管控、文旅大數據、智慧運營等環節;同時還推出「千景上雲」計劃。
  • 把活著作為核心信仰 美團真的適合黑暗森林法則嗎?
    根據美團的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Q3季度,美團營收與虧損都在大幅增長,營業收入達到191億元,同比增長97.2%;毛利總額46億元,同比增長33.2%。其中期內虧損833億元,調整後淨虧損為25億元,與上年同期9.55億同比增加。這樣一來,其實從美團高管的採訪,就或許可以看出美團的理念與美團股價下跌其實也有著很深的聯繫。
  • 三個關鍵字解讀美團三季報:舊業務賺錢,新業務虧損
    出品:駝峰財經 作者:雷鳴 11月的最後一天,在騰訊、阿里、拼多多、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已發布財報之後,大家終於等來了美團姍姍來遲的2020年三季報。 財報發得有些晚,但數據看上去眼前一亮。
  • 美團(03690)虧損為何停不下來?總習慣於將所有籌碼全力下注
    原標題為「美團虧損為何停不下來?」。美團的每一次動作都像是戰鬥。它從不懼主動或被動地陷入戰爭,在大家都關注戰事走向時,王興卻說它將耗時漫長,終局還遠未到來。出生至今第九個年頭,美團已然長成千億級別的獨角獸,但始終無法擺脫虧損。2017年中,美團曾短暫地實現了盈虧平衡,帳上趴著200億並沒有給王興帶來安全感。
  • 美團簡史-虎嗅網
    當時,美團完成B輪融資,5000萬美元到帳,王興幹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公示帳戶上6200萬美元,證明自己能挺過可能長達兩年的資本冰凍期。這也是美團和阿里的蜜月期,該輪融資的領投方是阿里。入股之後,阿里對美團的快速崛起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阿里系的幹嘉偉進入美團,負責供應鏈管理、銷售部等業務管理。
  • 研究阿里騰訊京東華為美團一百多篇文章,總結三大定律
    騰訊成立於1998年,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騰訊龐大的業務體系以微信和QQ兩大社交平臺為核心,業務主要包括社交增值服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網絡廣告三大類。2019財年,騰訊集團營收達3772億元,利潤943億元。2020年7月,騰訊市值也接近7000億美元。華為由任正非於1987年創立於深圳。
  • 無限擴張,多線作戰,美團的危機時光
    樂視網在視頻版權領域面臨BAT的競爭,樂視影業也與阿里和騰訊有一定競爭,樂視體育也有騰訊體育這樣的競爭對手,樂視超級電視也面臨小米電視等新興廠商的競爭,但上述幾大領域的競爭程度均未到兩家企業拼個你死我活、針鋒相對的地步。如小米電視與樂視超級電視雖然經常炮轟對方,但在電視領域他們的市場份額都很低,二者最大的競爭對手反而不是對方,而是傳統電視廠商。
  • 憑著社區團購的東風 美團還能翻倍嗎?
    美團國內酒店夜間量為1.14億,同比增長3.7%。  可以看到,美團主營業務從疫情中強勢恢復。  自營模式下的美團買菜依舊保持穩健發展,通過增加在北上廣深的網點覆蓋,季度交易使用者和交易量均取得快速增長。新推出的美團優選服務,則通過發展社區團長滿足用戶不同種類的消費需求,與美團買菜、快驢進貨等業務發揮了協同價值。
  • 野獸美團
    我的答案不是騰訊阿里,也不是京東百度,我猜是美團。2013年,騰訊戰略入股搜狗,2014年,騰訊戰略入股京東,2015年,騰訊又悄悄開始投資剛成立的拼多多。這兩個戰場分別是百度和阿里的腹地,是奔著「將一軍」去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京東和搜狗(包括等一下要說的美團)都願意賣身騰訊,而且是以比市場心理價位低一些的價格「賤賣」?
  • 阿里來自火星,騰訊來自金星
    「有什麼業務是騰訊不做的嗎?」美團網CEO王興的語氣中難掩鬱悶。 —— 摘自《狗日的騰訊》,計算機世界雜誌,2010年7月。時至今日,阿里騰訊兩家公司,依然都有烏雲籠罩。阿里的烏雲是:淘寶假貨。騰訊的烏雲是:遊戲害人。這兩朵烏雲,都給他們帶來相當大的麻煩。
  • 虧損幾個億,也要做到百萬量級,阿里為何要 99 元賤賣智能音箱?
    如果說前期智能音箱的高價發布使的受眾並不買帳,那雙十一阿里的促銷可謂是引來一波購買潮,天貓精靈以定價499的價格直降到99元每臺。在這一波的活動中,阿里虧損幾個億的收入,將智能音箱推上了百萬量級這樣一個銷售量,也意味著正式將「智能音箱」拉入到大眾的視野當中。
  • 新ATM時代開啟,「三電一獸」秩序是否被美團強勢回歸打破?
    2019年10月8日,美團市值首次突破5000億港幣,成為僅次於阿里、騰訊的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BAT的時代已經演變成為為今天的ATM時代。美團的崛起絕不是有這個時代的偶然,而是迎合時代下的必然產物。1、戰略增長路徑,形成了超級流量入口,形成超級帳號。
  • 阿里養不大獨角獸?
    不過2011年,口碑網被阿里關停,彼時阿里將目光投向了美團。天眼查顯示,美團在2011和2014年,分別得到了B輪和C輪總計3.5億美元的融資,背後投資方均有阿里的身影。然而在2015年6月,阿里卻又與螞蟻金服聯合宣布,各自注資30億元,重啟口碑網。緊接著在2016年美團E輪融資的投資方名單中,騰訊的名字赫然在列。
  • 艾德證券期貨:阿里強勢反彈,關註上方26560點壓力位
    近期恒生指數表現相對強勢,持續高位震蕩消耗前期壓力位,上周五大型中概股阿里巴巴強勢上漲,騰訊ADR同樣錄得上漲,市場有進一步上衝的可能,今日重點關註上方26560附近的壓力位,若能有效突破,恆指有望回補27280
  • 「深度」美團創業簡史:八年與八個關鍵詞
    當時,美團完成B輪融資,5000萬美元到帳,王興幹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公示帳戶上6200萬美元,證明自己能挺過可能長達兩年的資本冰凍期。這也是美團和阿里的蜜月期,該輪融資的領投方是阿里。入股之後,阿里對美團的快速崛起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阿里系的幹嘉偉進入美團,負責供應鏈管理、銷售部等業務管理。
  • 超級物種:虧損10億後接連關店!騰訊阿里新零售戰役怎麼樣了?
    然而超級物種母公司永輝雲創從2016年起,3年累計虧損超過10億。僅今年前三季度,永輝雲創虧損就達到了6.17億元,連帶拖累母公司永輝超市的淨利潤也出現了26.9%的下滑。為保持市值,永輝超市將虧損的永輝雲創從上市公司剝離,超級物種成為了永輝超市利潤消損的主力軍。至此,永輝的生鮮新零售之路遇到了生存拐點,現行運營的超級物種何去何從?1、超級物種北京店關門!
  • 98頁PPT,看懂阿里、小米、京東、美團的組織架構和戰略變遷
    告訴你一個秘密,關注我們的都是行業大佬和精英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方正證券發布的名為 「從組織架構視角出發,回顧四大商業巨頭的戰略變遷——阿里、小米、京東、美團」的報告。這份長達98頁PPT的報告很詳細地梳理了四家公司的發展階段及對應的組織架構調整,還是有點意思的。
  • 三大運營商傳來新消息,微信或迎來「強敵」,一切都來得太快
    毫無疑問,一款社交軟體能做到這種程度無疑是非常成功的,騰訊也因此成為了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 其實微信並不是沒有對手,只是對手根本威脅不到它的地位而已。舉個簡單的例子,作為騰訊的「老對頭」,為了對標微信,阿里也推出了自己的社交平臺釘釘。雖然在今年上半年,釘釘一直保持著很高的熱度,但是仍舊無法追上微信的腳步。
  • 市值2000億美元、位居中國網際網路第三 誰來迎戰美團?
    雖然接受了騰訊投資,但美團的經營一直自己主導,美團也在早期拿了阿里投資,但美團跟阿里的關係一直迷離,業務上的重大合作幾乎沒有,除了王興從阿里挖來了中供鐵軍的重要人物幹嘉偉,成就了美團的外賣鐵軍。收購摩拜時,一開始王興的方案是投資而非收購,後來王興堅持一定要全資收購,這從側面說明了王興對自主可控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