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水產品地理標誌,擅自出售保護動物,武漢公布6起「長江禁漁...

2020-11-23 荊楚網

楚天都市報記者詹鈃 通訊員胡雪婷

2020年6月30日,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發布《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長江漢江武漢段實施全面禁捕的通告》(下稱《通告》):自2020年7月1日0時起,開啟長江漢江武漢段10年的常年禁捕。

自《通告》實施以來,因違規經營胭脂魚等國家保護動物、採購和銷售河豚、偽造水產品地理標誌,武漢市已經有多人被市場監管部門行政處罰或立案調查。

今天下午,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公開曝光了6起「長江禁漁」典型案例,並提醒違規在長江捕魚,將可能面臨刑責。

1、採購銷售河豚違反食品安全法

2020年7月31日,武漢市江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線索稱,武漢閒雲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採購河魨(豚)活魚加工成菜品進行銷售,當即赴現場調查。

經查,該公司以每公斤76元的價格購進3條河魨(豚)活魚,製作售出後獲得504元的營業收入。

按照《農業部辦公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紅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農辦魚[2016]53號)的規定,禁止經營養殖河魨活魚和未經加工的河魨整魚。

公司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江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依法對其給予行政處罰。

2、違規售賣保護動物胭脂魚被罰

2020年8月25日下午,武漢市武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對武漢市武昌區康橋家常菜館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當事人店內有1尾胭脂魚。

經查,該餐館未取得《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從事胭脂魚經營,其購進、出售的胭脂魚價值為217元,違法所得632元。

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相關規定,武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依法對其給予行政處罰。

3、偽造「梁子湖大閘蟹」標誌被查

2020年9月24日,武漢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武漢多谷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檢查。

發現其經營的螃蟹樣品蟹扣上均標識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梁子湖大閘蟹」的地理標誌專用標誌。

經現場詢問得知,當事人為增加市場份額,擴大產品銷售量,擅自偽造定製了一批「梁子湖大閘蟹」的地理標誌,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相關規定,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當即依法對其給予行政處罰。

4、人工養殖卻掛「江豚」「江鯰」招牌

2020年10月12日,黃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武漢漢口北四季美水產市場例行檢查。

執法人員發現,市場內眾轅煜水產商行店鋪招牌標有「江團」、「江鯰」字樣。經查證,該商行銷售的鮮魚實際為人工養殖。

其行為誤導消費者,構成虛假宣傳,黃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依法對其立案調查。

5、銷售冒充長江野生水產品被立案調查

2020年10月,江夏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武漢市江夏區彭氏船家餐館進行調查時,發現該店經營人員將水產品市場購進的人工養殖水產品冒充長江野生水產品向消費者進行推銷。

其行為構成消費欺詐,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相關規定,江夏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現已依法對其立案調查。

6、虛假宣傳菜品有食療功效

2020年10月19日,洪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武漢土作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公司店堂內魚池上張貼有「長江鮰魚」、「野鯽魚」的標識,對外進行宣傳,吸引消費者。經調查,現場並未發現長江鮰魚、野鯽魚。另外,發現其菜單上部分菜品標識有食療功效,涉嫌虛假宣傳。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規定,洪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現已依法對其立案調查。

相關焦點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小標題)從長江「無魚」,到長江「無漁」未來10年長江「無漁」的背後,是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如何理解「無魚」呢?曹文宣說:「通俗的理解,就是漁民按照傳統捕撈的方式、工具,已經捕不到魚了。我們再不保護長江,資源以後就很難恢復了。」曹文宣指出,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特有魚類180餘種。
  • 堅決落實「禁漁令」,武漢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範圍確定
    落實長江禁漁武漢加大力度江城武漢,江水穿城而過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武漢人。武漢歷來重視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長江禁漁制度就是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武漢為此不斷加大綜合執法力度。6月24日,全市召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視頻調度會議,對禁漁範圍、時間、要求進行了明確。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
  • 地理標誌保護申報需要提交哪些申報材料
    答:地理標誌是指識別某一產品來源於成員領土內某一地區或地方的標誌,該產品的特定質量、聲譽或其他特徵主要歸因於其地理來源。而地理標誌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既包括植物及其產品,也包括動物及其產品。
  • ...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小標題)從長江「無魚」,到長江「無漁」未來10年長江「無漁」的背後,是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如何理解「無魚」呢?曹文宣說:「通俗的理解,就是漁民按照傳統捕撈的方式、工具,已經捕不到魚了。我們再不保護長江,資源以後就很難恢復了。」曹文宣指出,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特有魚類180餘種。
  • 白鱘已滅絕,長江全流域十年禁漁,是否為時已晚?
    白鱘的整個家族已經從長江滅絕。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經滅絕。從因果關係上看,人類可能對長江白鱘的滅絕負有最大責任。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於2019年5月發布的環境報告列舉了物種消失和生態退化的幾大原因。以嚴重度排名,分別是縮小或退化的物種棲息地、狩獵或野生動物貿易、全球變暖、汙染以及外來物種。
  • 權威訪談丨「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如是說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
  • 重慶加大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區禁漁力度
    新華社重慶7月16日電(記者韓振、劉博偉)近日,針對長江流域禁漁期非法捕魚屢禁不止的現象,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所在地,重慶市江津區農業、公安、交通、林業、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強化聯動,同時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加大對保護區乃至長江流域非法捕魚的打擊力度。
  • 兩江新區警方破獲一起長江水域非法捕撈案 查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自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兩江新區警方堅持重拳出擊,以打促禁,近日破獲一起非法捕撈案件,抓獲非法捕撈嫌疑人2名,查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及相關水產品。
  • 中華白鱘滅絕,長江禁漁令起,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長江生機呢?
    然而,就在近日,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即便全社會都呼籲保護江豚,但就在去年11月份,長江流域湘鄂段一周內兩頭江豚因誤入漁網而死亡。
  • 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開始實施!對水產人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近期熱點頭條新聞幾乎是被水產行業霸佔,前有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後有「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 長江禁漁,「甩鍋」釣魚人?釣友說:這個鍋我們不背
    長江已經全面實施,長達10年之久的休漁期,此次禁漁是建國以來,時間最長、執法最嚴的一次禁漁。其實禁漁工作,幾乎每年都有,很多江邊的捕魚者都習以為常,大家都以為和往年差不多,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隨著禁漁的工作全面展開,漁政巡邏執法的力度不斷加大,長江流域巡邏檢查已經成了常態化。
  • 湖南省南縣法院審理五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中國法院網訊 為積極營造生態環境保護氛圍,震懾非法捕撈違法犯罪行為,11月25日,湖南省南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劉某某等5起5名被告人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   據了解,2020年7月,被告人劉某某、肖某某、蔡某、賀某某、劉某良通過投放「地籠王」的方式,在藕池河水域進行非法捕撈,被南縣公安局民警現場查獲。
  • 禁漁,禁漁,禁漁,重要的事說三遍!
    禁漁,禁漁,禁漁,重要的事說三遍!禁漁,禁漁,禁漁,重要的事說三遍!秭歸法院對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嚴」字當頭。今年以來,環境資源審判合議庭受理並審結破壞生態環境類犯罪25件,其中非法狩獵罪6件、盜伐林木罪2件;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共計16件,其中判處實刑10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件。隨著對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殷鑑未遠,我們應做到在生態面前再小的地方也不能破壞,在保護面前再大的誘惑也不要動心。
  • 警惕地理標誌保護重蹈馳名商標的覆轍
    這一方面需要建立起禁止他人假冒商品原產地名稱或產地標識的智慧財產權制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起監控地理標誌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切實保障產地的真實和商品的質量的法律制度。2005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這個新規定除了把「原產地域產品」改稱為「地理標誌產品」外,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變化。
  • 長江豚類動物瀕臨滅絕
    在長江中生存了2500萬年的白豚,或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因為人類活動而導致滅絕的豚類動物。如今,被稱作白豚「醜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種群數急劇下降的危機。物種滅絕輓歌難道要再度唱起?近日,《科學》雜誌再次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這篇題為《保護長江生態的最後一次機會》(Last Stand on the Yangtze)的文章,對長江豚類日益嚴峻的生存形式進行了深入剖析。
  • 家人想吃長江魚,明知長江正在禁漁的他趁著天黑來到江邊……
    家人想吃長江魚,於是市民葛某某就趁著天黑來到長江邊打撈。也許他是一名好父親、好兒子、好丈夫,但卻不是一位守法的好市民。10月21日深夜,渝中區七星崗派出所民警在長江流域將葛某某抓獲,查獲捕魚工具蝦簍2副,魚、蝦近300尾。
  • 本市首例在非禁漁期電捕入刑案起訴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明知電拖網為禁用工具,兩名漁民仍多次在長江上海段水域內,採用220伏高壓電網,由漁船拖曳在水中進行掃蕩式捕撈,共計價值人民幣75890元魚類。日前,兩人被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提起公訴。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歷史變化後白鱘及很多同類的數量都極速下降致使白鱘在魚類進化研究上顯得極為珍貴隸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中外生物學家心裡的稀世珍寶!長江上大大小小的水壩攔住了白鱘產卵之路同時隔斷了白鱘繁殖與覓食的場所當時的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反應過來白鱘已經減少了一大半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官網即宣布了——長江禁漁十年的通告長江十年禁漁這將是長江史上最大規模休養生息但是白鱘再也不會回來了人類的保護
  • 河南孟津黃河鯉魚伊河魴魚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河南孟津黃河鯉魚伊河魴魚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2016-05-16 08: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洛陽網—洛陽日報        瀏覽量: 1803 次 我要評論   近日,記者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了解到,在農業部近日公布的2016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中,我市的孟津黃河鯉魚、伊河魴魚榜上有名,這是我市水產品首次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