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顛簸是坐飛機過程中經常遇到的現象,這個現象產生的原理是什麼?危害大不大?如何有效避免?今天不妨聊聊這個話題。
飛機顛簸指飛機飛行中突然出現的忽上忽下、左右搖晃及機身振顫等現象,飛機之所以會出現顛簸現象,主要是空氣氣流不穩定造成的。飛機通常飛行高度處於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對流層的高度距離地面以上約8~18公裡不等,這個高度空氣氣流擾動嚴重,容易產生亂流;平流層相對穩定,但飛機的顛簸現象仍然會存在。飛機顛簸強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個層次。輕度顛簸強度小,不影響行走、就餐,通常顛簸強度在1米以內;中度顛簸時水杯的水會溢出,沒有固定的東西會移位,安全帶有明顯的壓迫感,顛簸強度在3~6米左右;重度顛簸時人員移位嚴重,安全帶壓迫感大,如果不系安全帶人會被拋起來,顛簸強度在30以上,有的可達到數百米~上千米的落差。
飛行顛簸現象和飛機的大小也有關係,並不是飛機越大越平穩。例如,A-380客機算是最大的民航客機了,一次顛簸高度在數秒時間內下降超過500米,英國一架民航客機在飛美國途中曾遭遇飛行顛簸現象,高度連續下降達1200米,導致乘員受傷。速度也是一個重要方面,舉一個例子,我們開車低速通過連續小的起伏路面時,感覺顛簸幅度慢,但強度大,身體搖晃嚴重。如果我們快速通過會感覺顛簸頻率緊湊,但強度變小了。民航客機都是高亞音速,而且機翼升力效應大,對空氣氣流依賴嚴重,所以民航客機遇到飛行顛簸表現大於戰鬥機,這和速度以及機翼升力面積有關係。
民航客機的推重比都小,也就是發動機推力小於飛機的空重,怎麼飛起來呢?機翼產生的升力效應,機翼上下翼面不同,上翼面有曲率,空氣氣流流過時會出現散射,因此流速快,壓強小,而下翼面平滑,空氣氣流流過時速度慢,壓強大,因此下面的力會向上翼面轉移,這就是升力效應,而升力來源就是發動機推動飛機前進時,利用空氣氣流來產生,所以氣流的變化自然就影響到了飛機飛行的平穩性,遇到氣流亂流飛機就會跟著氣流變化而變化,顛簸現象就出來了。
通常情況下顛簸氣流厚度在1000米~1500米左右,而能夠引起強顛簸的亂流厚度在幾百米左右,遇到氣流顛簸現象時可以通過改變高度,或者是繞開顛簸氣流。飛行顛簸氣流有的可以避免,例如,雷雨雲層、風力較大時的階段、複雜地形以及季節、甚至是一天中的某一個時段,這些可以對飛行員給於提醒。而「晴空顛簸」現象則不容易察覺到,多數的顛簸致人受傷事故多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晴空顛簸」的高度大約6000米~15000米的高空,厚度約200米~1500米的範圍,「晴空顛簸」和對流層的亂流現象關係不大,主要就是高空氣流變化引起的,而且飛機進入該氣流層,上下起伏落差很大,如果乘客不系安全帶會被拋起來,有很多機艙天花板都被撞破的事故出現,當然,乘客的腦袋也是一樣的結果。
飛行顛簸現象基本都是輕度的、飛機下降高度起伏不大,重度顛簸畢竟是少數,即使飛機突然下降幾百米、上千米飛行員也有躲避顛簸的技術措施,所以不用擔心,該坐飛機還是繼續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