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令人驚嘆的NASA衛星圖像記錄了2020年的極端氣候事件

2021-01-10 騰訊網

前所未有的野火

去年的這一天,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中等解析度成像光譜儀捕獲了在澳大利亞東南部飄散的棕褐色濃煙的圖像,當時該國正遭受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野火季節的襲擊。

澳大利亞的火災季節總是很危險的,但是2020年的情況異常嚴峻,使火焰散開,使滅火條件特別困難。

專家們說,氣候變化已經加劇了自然災害的範圍和影響,例如火災和洪水。天氣條件變得越來越極端,而且多年來,火災已經在本季節開始,並以更大的強度蔓延。

對於美國西海岸各州的許多居民來說,2020年也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在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致命的野火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中迫使成千上萬人進入避難所。

下圖是9月9日拍攝的,在西海岸可以看到濃煙

「長期以來,氣候和火災科學家一直認為,美國西部的大火會變得更大,更激烈,更危險。但是,即使是其中最有經驗的人,在描述大火的範圍和強度時也措手不及。西海岸州將在2020年9月進行這項任務。」

此圖顯示了2020年9月9日的北美,當時西海岸一片濃煙。

今年的幾場大火是由雷電引發的,但是極端的條件,包括創紀錄的溫度,乾燥的空氣,猛烈的風和乾旱,導致大火對附近的森林和房屋造成嚴重破壞。

在NOAA-NASA Suomi NPP衛星上發現的可見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和臭氧測繪和輪廓儀套件(OMPS)傳感器每天收集遍布整個美國西部的濃厚氣溶膠顆粒羽流的圖像。 NASA的規模是衛星和科學家很少見到的。

乾旱

儘管這張照片似乎顯示出一片茂盛的綠洲,但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Landsat拍攝的圖像實際上揭示了阿根廷帕拉納河(ParanaáRiver)的幹river的河流盆地。

巴西南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長期出現異常溫暖的天氣和乾旱,導致河流降至數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乾旱不僅加劇了周邊三角洲和洪泛區的火災,而且還影響了當地企業和居民,船隻停泊和水位低下使穀物行業損失了數百萬美元。

自20世紀初以來,人類活動一直與世界乾旱風險相關:發電廠,農業,汽車,火車和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總體上影響了乾旱風險,專家預測乾旱與氣候變化將加劇。

颶風

蘿拉颶風是美國登陸的十大颶風之一,八月席捲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造成至少六人死亡,並留下了廣泛的破壞之路。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節是有記錄以來最活躍的季節,去年席捲墨西哥灣沿岸,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的許多風暴都顯示出全球變暖加劇了它們的跡象。

上圖是由VIIRS在NOAA-20衛星上通過VIIRS捕獲的,風暴席捲了美國的海岸線,夜晚的黑暗更加突出了這一點,而雲彩則使用亮度溫度數據在紅外下顯示,並覆蓋在顯示城市燈光的圖像上。

相關焦點

  • NASA分析顯示,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隨著這些趨勢的發展,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的增加,我們不得不預計,這些記錄將繼續被打破。」全球變暖,世界變化追蹤全球溫度趨勢為人類活動(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對我們地球的影響提供了一個關鍵指標。自19世紀末以來,地球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超過2華氏度(1.2攝氏度)。
  • 2020年是極端氣候的一年。2021年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2020年是極端氣候的一年。2021年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總體而言,2020年可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儘管發生了拉尼娜事件,這是一種海洋大氣現象,通常會暫時使事情降溫。 儘管從歷史上很難說出單個天氣事件是否直接由氣候變化引起,但科學家已經證明,如果沒有正在發生的氣候變化,那麼2020年發生的許多事件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甚至是不可能的。由地球變暖驅動。
  • 美國2020年8月的極端天氣頻發,是氣候變化還是美國的厄運?
    2020年8月是美國大片毀滅性的月份:8月27日,強大的颶風蘿拉(Laura)襲擊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加利福尼亞大火繼續燃燒。同時,在8月10日突然發生颶風「 derecho」後,美國仍在評估颶風對中西部地區農作物的普遍破壞。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中的每一個都是一組特定的大氣條件(對於蘿拉而言,是海洋條件)的結果。
  • 山火、蝗災、洪水……2020年那些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2020年,極端天氣給全球帶來多少經濟損失?近日,一份報告分析稱,儘管2020年各國忙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在疫情下不斷被放大,兩者疊加的後果,是對國際社會造成了比以往更嚴重的危害。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2015年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年份,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極有可能超出1℃的臨界值。」WMO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說。
  • 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日本7月遭遇「暴力梅雨」、北極海冰範圍歷史第二小等事件入選。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NASA: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項分析顯示,2020年地球表面平均溫度與2016年持平,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GISS負責人加文·施密特說:「過去七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七年,具有持續的、急劇性的變暖趨勢。」「某是否創紀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長期趨勢。隨著這些趨勢的發展,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的增加,我們不得不猜測,這些記錄將繼續被打破。」
  • 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原標題: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新華網日內瓦3月24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24日發布年度氣候報告稱,2013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六熱的年份,全球變暖導致這一年乾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 厄爾尼諾極端可能成事實,2020年或再次出現
    確定了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的模式,通過研究發現,工業時代ENSO的波動幅度比工業化前的記錄高25%。而最為「神奇」的是,珊瑚群可以說是持久性的潛在水底,建立在基準測試時,科學家們發現,珊瑚的海表溫度記錄非常準確,例如1981年至2015年的珊瑚記錄數據顯示,與同期通過衛星測得的海面溫度完全吻合,所以說完全沒有差異。
  • 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揭曉
    年12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前赴後繼,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2020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你對哪件印象最深?
    過火面積史無前例 10.北極出現38℃極端高溫 海冰範圍歷史第二小 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國家氣候中心承辦,國家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等單位參與。
  • 極端氣候事件:緊急呼籲防範未然!關乎地球存亡
    由於氣候變遷,極端氣候事件在全球與日俱增,養殖動物和其他人類活動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這引起極端氣候事件反撲,例如熾烈熱浪、異常暴雨、強烈颶風和強大颱風。最近科學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對於惡劣氣候事件的影響往往被低估,全球溫度小幅升高能顯著加劇這些現象發生。由史丹佛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諾亞.迪芬堡博士,進行研究並發表於2020年3月發行《科學前緣》期刊上,關於他的發現。迪芬堡博士說:「我們年復一年看到極端事件發生率攀升,對人類和生態系統產生了重大影響。」
  • 《瞭望》文章:極端氣候事件的全球責任
    更加頻繁、更加反覆無常、更加難以預測和更加極端的自然災害,正影響越來越多的人    這是2007年3月27日,阿根廷西南部聖克魯斯的烏普薩拉冰山一角正在融化。據阿根廷科學家估計,這一地區大部分的冰山由於氣候變化將在2020年至2030年間全部融化。
  • 2020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根據專家評議,2020年度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為: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半個月內3個颱風接連影響東北歷史罕見;歷史首次出現7月「空臺」;今年夏季我國降水多汛情重;初冬寒潮暴雪天氣襲擊東北致部分地區受災;2020年強對流天氣發生早頻次高極端性強;2020年全國霾天氣繼續減少;華南高溫少雨導致氣象乾旱持續發展;8月中旬四川盆地暴雨頻繁致部分地區受災;2020年我國氣候條件利於植被長勢繼續向好
  • 極端氣候事件:緊急呼籲防範未然!關乎地球存亡!
    這引起極端氣候事件反撲,例如熾烈熱浪、異常暴雨、強烈颶風和強大颱風。最近科學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對於惡劣氣候事件的影響往往被低估,全球溫度小幅升高能顯著加劇這些現象發生。由史丹佛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諾亞.迪芬堡博士,進行研究並發表於2020年3月發行《科學前緣》期刊上,關於他的發現。迪芬堡博士說:「我們年復一年看到極端事件發生率攀升,對人類和生態系統產生了重大影響。」
  • 極端氣候事件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 |研究
    圖 11980年以來陸地和海洋碳匯的年際波動乾旱、極端降水、極端高溫和極端低溫是較為常見的極端氣候事件. 因此, 本文擬以上述四類極端氣候事件為例, 系統總結極端氣候事件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影響的表現、範圍、過程機理和模型模擬等.
  • 溫室效應加劇極端氣候 2020全球災損高達1500億美元
    根據今天公布的報告,2020年全球10大氣候災害引起的承保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超過2019年的災損金額,反映全球暖化的長期影響。 法新社報導,這些天災奪走至少3500條人命,導致1350多萬人流離失所。 從今年1月澳洲野火瘋狂延燒,到截至11月大西洋颶風形成次數破紀錄,實際上,由於大多數災損沒有保險,因此今年氣候變遷引發災難的實際成本恐怕還要高出許多。
  •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翟建青報導3月15日,《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期間於日本仙臺發布。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秦大河主持,矯梅燕作發言,宋連春詳細介紹《報告》的主要結論。
  • 極端氣候或頻現,2020年拉尼娜後期可能性大
    在工業化時代以來,極端氣候現象可以說在頻率和強度上就不斷的上升之中,到如今的全球氣候情況,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化」的形式了。而除了一些正常情況下的高溫,強降雨等問題之外,一些具有規律性的自然現象也在不斷地發展。
  • 極端氣候或頻現,2020年拉尼娜後期可能性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在工業化時代以來,極端氣候現象可以說在頻率和強度上就不斷的上升之中,到如今的全球氣候情況,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化」的形式了。而除了一些正常情況下的高溫,強降雨等問題之外,一些具有規律性的自然現象也在不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