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出現了,科學家:3000多種高等植物受威脅

2020-08-09 猩猩科學頻道

地球孕育生命已經有幾十億年時間,在這麼漫長的歲月裡,有一些生物逃過了各種威脅,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億年,有一些生物可能沒法適應地球不斷變化的環境,因此會受到威脅,甚至可能會被淘汰,也就是說,有一些生物已經滅絕了。在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5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很多生物都在大滅絕中徹底消失。從地球的角度來看,淘汰一些沒法適應環境的生物,騰出空間讓位於新的物種,可以讓地球生態系統保持活力。當然,有一些生物可能被認為已經滅絕了,但是後來的研究發現,它們又出現了。

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出現了

研究人員在對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木裡縣的枯魯山區展開調查時,發現了一株花團錦簇的杜鵑,經與模式標本比對、中國植物志核對後,研究人員確認一株花團錦簇的杜鵑為枯魯杜鵑。早在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就在四川枯魯山區採到了一份杜鵑標本,被確定為為枯魯杜鵑。隨後在2013年,枯魯杜鵑被評估為野外滅絕。

寶貝宣布滅絕後,我們再次發現這一種枯魯杜鵑,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也是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義,因為這一種枯魯杜鵑還沒永遠地離開我們。不過,雖然我們現在發現了這一種枯魯杜鵑,但是它的處境也是不容樂觀,因為我們僅僅發現了一株枯魯杜鵑。對於這一個種群來說,如果沒法好好地保護起來,可能會再次面臨滅絕的風險。

已經宣布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這是什麼情況呢?從這一次發現的枯魯杜鵑來看,它生長在野外地區,這些地區一般都比較偏僻,很難隨時對這些地區進行地毯式搜尋,所以,此前沒有發現這一種枯魯杜鵑的存在,其實也是正常的。當然,也有一些「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可能是重複進化的結果,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某些物種可能會再次朝著某個分支演化。

科學家:3000多種高等植物受威脅

消失的物種再次出現,確實是值得慶幸,但是當前地球生態系統的情況,或許不是很理想,因為有很多物種都面臨了滅絕的風險。研究人員指出,世界熱帶雨林正在以每年10%的面積消失。

雨林,原本是一大片森林地區,但是隨著這些雨林的消失,慢慢變成了一塊塊支離破碎的小樹林。隨著這些雨林的消失,動植物的多樣性也會出現下降。在氣候變暖等影響下,有一些植物在甚至可能會面臨滅絕的風險。其中,我們國家有3000多種處於受威脅或瀕臨滅絕的境地。由於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是全球性的,所以我們國家有這麼多植物受到影響,意味著在地球其他地區的植被同樣面臨這樣的風險。

如果這些森林消失,對於我們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因為在地球生態系統中,植物、動物共同構成了穩定的生態系統、食物鏈,一種植物可以 伴生著10到30種生物物種,也就是說,如果有一種植物滅絕了,意味著有10到30種生物也會受到影響,最後影響到的是我們人類。所以,如何保護這些植物,值得我們深思。

如何保護這些植物

像前文提到的,對於某些處於極度瀕危的物種,我們需要採取措施將它們保護起來,包括建立保護區、人工培育等,讓它們的種群再次恢復活力。由於面臨滅絕的物種不僅僅是植物,還有很多動物也受到影響,所以治本的方法,可能得從環境入手,即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讓這些植被、動物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當我們減緩了氣候變化的速度,意味著很多生物都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不至於在短時間內被淘汰。

相關焦點

  • 全世界熱帶雨林每年以10%的面積消失,我國有3000多種高等植物受...
    野生植物資源受破壞嚴重野生植物是人類糧食的直接或間接來源,是經濟發展的物質資源。賈建生介紹,全世界熱帶雨林每年以10%的面積消失,連續的生態系統成為支離破碎的「島嶼」,植物物種的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下降,不適宜的氣候使諸多植物難以適應而滅絕。在我國3萬種高等植物中,有3000多種處於受威脅或瀕臨滅絕的境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覃海寧分析指出,植物和人類是地球生物圈內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因素。
  • 我國3000多種高等植物危險,科學家警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或來了
    根據公布出來的數據顯示,由於多重因素的影響,在我國3萬種高等植物中,有3000多種處於受威脅或瀕臨滅絕的境地,也就是有危險。從現有的趨勢來看,人類活動的影響確實大了很多,那必然在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之下,動植物的滅絕或消失肯定會加速之中,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了我國宣布滅絕的生物——白鱘。這個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生物確實令人惋惜,可能很多人都沒見過真實的它,包括我自己,都已經滅絕了,那麼也不可能再看到它了,除非再現「奇蹟」,但是這個概率極低。
  • 我國已有27種高等植物4種脊椎動物滅絕
    名錄顯示,我國已有27種高等植物和4種脊椎動物滅絕。據介紹,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的編制工作由500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歷時5年完成。專家們對我國34450種高等植物和除海洋魚類以外的4357種脊椎動物受威脅狀況進行了評估。
  • 被認定滅絕7年植物「復活」!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
    確實很多科學家都難以解釋,不知道為何這些滅絕動植物會頻繁再現,而我國在雲南發現稀缺植物「滇桐」之後,再次迎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一種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再現。什麼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被發現了?當然這次的發現並不是在雲南,而是在四川地區,根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發布的報告指出,本次發現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名叫「枯魯杜鵑」,而且發現的地區也是非常稀有的,僅此1株。所以說非常具有保護價值,並且要好好地將其蔓延下去,如果這一株都保護不下來,那麼也會再次陷入被宣布滅絕的困境。亟需進行「搶救性保護」是必然的了。
  • 陽彩臂金龜再現,曾在1982年被宣布滅絕,消失物種為何頻頻出現?
    1982年,陽彩臂金龜曾被科學家宣布滅絕,至今已經過去了38年,而陽彩臂金龜再次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在生物學分類上陽彩臂金龜屬於鞘翅目金龜總科,它們主要生活在常綠闊葉林中,對周圍的生存環境要求特別高,它們的滅絕是因為生存環境受影響或者被破壞。
  • 「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重新被發現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野外考察過程中重新發現早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由於目前僅在野外發現一株,亟需進行「搶救性保護」。
  • 這個野外滅絕的生物,中國竟發現了!
    1株曾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被發現!據人民日報和中新網報導,近日,中國科研人員在野外考察過程中重新發現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這一天剛好是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樣性日」。馬永鵬攝枯魯杜鵑曾被認為野外滅絕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杜鵑標本,但未命名。
  • 植物多樣性保護:尊重每一種生命
    目前,西藏自治區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溼地公園,初步形成了一個類型齊全、分布合理的生態保護網絡體系。圖為西藏林芝波密縣風光。 新華社記者 李 鑫攝中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高等維管束植物3萬多種,佔全世界已知維管束植物種類的十分之一。
  • 已宣滅絕物種卻頻頻重現,地球環境或在變好?
    枯魯杜鵑再次發現今年五月份,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進行野外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已經被宣布野外滅絕的單株枯魯杜鵑,這令野外考察的研究人員非常興奮。但是自從1929年發現的枯魯杜鵑之後,到2008年發現的「疑似枯魯杜鵑」標本外,科學家在野外已經看不到它們的存在了。並且在2013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2017年發表的《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裡,枯魯杜鵑都被認定為野外滅絕。
  • 這個被宣布野外滅絕的生物,竟在中國被發現了
    在2013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覃海寧等(2017)發表的《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裡,枯魯杜鵑均被評估為野外滅絕(EW)。自1929年以後,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僅有2008年採自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的「疑似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ff. adenosum)標本記錄。
  • 西雙版納葫蘆島:拯救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60餘年來,在一代代科學家和研究者的努力下,版納植物園成了植物的「諾亞方舟」:1125公頃的土地上,收集有活植物1.3萬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保存原始熱帶雨林250公頃,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戶外保存植物種數和向公眾展示植物類群數最多的植物園。
  • 科學家報告稱五分之二的植物面臨滅絕的風險
    報告稱五分之二的植物面臨滅絕的風險圖片說明植物滅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是清除自然棲息地科學家警告說,世界五分之二的植物正處於滅絕的危險中。邱園皇家植物園的一份報告說,植物具有廣闊的前景,可作為藥物,燃料和食品。但是,人們失去了使用植物和真菌解決諸如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的機會。《世界植物和真菌狀況》評估是基於來自42個國家的200多名科學家的研究。該報告是在聯合國首腦會議當天發布的,該會議將敦促世界各國領導人採取行動,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
  • 人類已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邊緣?
    世界上的物種以令人驚訝的速度不斷減少,而且人類也給地球帶來深遠的影響,這些變化促使更多的物種走向了滅絕的邊緣。   自從人類出現以後,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由於人類只注意到具體生物源的實用價值,對其肆意地加以開發, 而忽視了生物多樣性間接和潛在的價值,使地球生命維持系統遭到了人類無情的蠶食。
  • 失去:2020年宣布滅絕的物種
    Alphonsea hortensis —自1969年以來未曾觀測,今年已宣布「滅絕在野外」,此斯裡蘭卡樹種的最後標本現在生長在Peradeniya皇家植物園。Deppea splendens —這個自然保護聯盟宣布今年這種美麗的植物「在野外滅絕」。所有活著的標本之所以存在,僅是因為植物學家丹尼斯·布雷德洛夫(Dennis Breedlove)於1973年發現了該物種,然後才將其在墨西哥唯一的棲息地 耕作耕種, 以便為農田耕種。
  • 葫蘆島:中國熱帶植物基因庫
    如此神奇的植物,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數不勝數。雲南省邊陲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著名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的支流羅梭江緩緩而流,江水在一個叫勐侖的地方蜿蜒迂迴,環繞而成一個小半島,當地人稱作葫蘆島,植物園就建在這個方圓900公頃的小島上。小島雖小,名氣卻大得很,它被專家們稱為中國熱帶植物的基因庫,是中國科學家研究熱帶植物的黃金寶地。
  • 已宣布滅絕物種卻頻頻重現,地球環境或在變好?
    這讓科學家們的心情是又喜又憂,喜的是這也許是地球環境變好的表現,憂的是這或許是預示著地球將會有大事情發生。時隔幾十年,枯魯杜鵑再次出現!枯魯杜鵑最早是被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1929年標本記錄下來的,但是那個時候大家都並沒有發現其實枯魯杜鵑是一個新的物種,大家只是把它當作粘毛杜鵑的亞種。
  •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發布 人類活動成物種滅絕首因
    結果顯示,我國9302種大型真菌中,已有1種屬於疑似滅絕,9種極危,25種瀕危,62種易危,受威脅物種共計97種。據了解,「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的編制工作於2008年啟動,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全國600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歷時10年,完成了對我國34450種高等植物、4357種脊椎動物(除海洋魚類外)和9302種大型真菌的受威脅狀況進行評估,是迄今為止評估對象最廣、信息最全、參與專家人數最多的一次評估。
  • 那麼不起眼的苔蘚 卻是高等植物
    這是人們對苔蘚植物的初識。這種地球上最古老的高等植物,真的如此乏善可陳?浙江自然博物館日前開啟了「植物『小精靈』苔蘚」展,專門把在自然界中極不起眼的苔蘚,作為大主角展出。起源陸地上最早的高等「居民」「苔蘚怎麼會是高等植物呢?長得又低又小。」很多人這樣想。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浙江自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王強老師說,這是人類的偏見。苔蘚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有有性生殖過程,有胚發育階段,這些都是判斷它為高等植物的依據。苔蘚植物是植物界由水生過渡到陸生的第一類群。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迎來20多年首次翻新——像保護野生...
    原標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迎來20多年首次翻新——像保護野生動物那樣保護野生植物我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高等植物3.5萬多種,約佔世界總數的10%,其中超半數物種是我國特有的。但是由於生境破壞、人為過度採挖、外來物種入侵、自然災害頻發等,我國野生植物保護形勢並不樂觀。
  • 全球最珍貴的花,滅絕後再次「復活」,如今僅有一株出現在四川
    地球上誕生至今已經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物,但是地球曾經在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後,很多生物都已經滅絕了,後來人類誕生對地球上的物種也進行了大肆的破壞,導致越來越多的生物都出現了滅絕。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有很多豐富的植物,在我國的雲南省就有超過19000種高等植物種類,相當於整個歐洲的數量,並且由於我國的地形特殊,有些物種只有我國才有,因此這些植物對於我國來說也是非常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