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孕育生命已經有幾十億年時間,在這麼漫長的歲月裡,有一些生物逃過了各種威脅,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億年,有一些生物可能沒法適應地球不斷變化的環境,因此會受到威脅,甚至可能會被淘汰,也就是說,有一些生物已經滅絕了。在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5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很多生物都在大滅絕中徹底消失。從地球的角度來看,淘汰一些沒法適應環境的生物,騰出空間讓位於新的物種,可以讓地球生態系統保持活力。當然,有一些生物可能被認為已經滅絕了,但是後來的研究發現,它們又出現了。
研究人員在對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木裡縣的枯魯山區展開調查時,發現了一株花團錦簇的杜鵑,經與模式標本比對、中國植物志核對後,研究人員確認一株花團錦簇的杜鵑為枯魯杜鵑。早在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就在四川枯魯山區採到了一份杜鵑標本,被確定為為枯魯杜鵑。隨後在2013年,枯魯杜鵑被評估為野外滅絕。
寶貝宣布滅絕後,我們再次發現這一種枯魯杜鵑,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也是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義,因為這一種枯魯杜鵑還沒永遠地離開我們。不過,雖然我們現在發現了這一種枯魯杜鵑,但是它的處境也是不容樂觀,因為我們僅僅發現了一株枯魯杜鵑。對於這一個種群來說,如果沒法好好地保護起來,可能會再次面臨滅絕的風險。
已經宣布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這是什麼情況呢?從這一次發現的枯魯杜鵑來看,它生長在野外地區,這些地區一般都比較偏僻,很難隨時對這些地區進行地毯式搜尋,所以,此前沒有發現這一種枯魯杜鵑的存在,其實也是正常的。當然,也有一些「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可能是重複進化的結果,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某些物種可能會再次朝著某個分支演化。
消失的物種再次出現,確實是值得慶幸,但是當前地球生態系統的情況,或許不是很理想,因為有很多物種都面臨了滅絕的風險。研究人員指出,世界熱帶雨林正在以每年10%的面積消失。
雨林,原本是一大片森林地區,但是隨著這些雨林的消失,慢慢變成了一塊塊支離破碎的小樹林。隨著這些雨林的消失,動植物的多樣性也會出現下降。在氣候變暖等影響下,有一些植物在甚至可能會面臨滅絕的風險。其中,我們國家有3000多種處於受威脅或瀕臨滅絕的境地。由於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是全球性的,所以我們國家有這麼多植物受到影響,意味著在地球其他地區的植被同樣面臨這樣的風險。
如果這些森林消失,對於我們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因為在地球生態系統中,植物、動物共同構成了穩定的生態系統、食物鏈,一種植物可以 伴生著10到30種生物物種,也就是說,如果有一種植物滅絕了,意味著有10到30種生物也會受到影響,最後影響到的是我們人類。所以,如何保護這些植物,值得我們深思。
像前文提到的,對於某些處於極度瀕危的物種,我們需要採取措施將它們保護起來,包括建立保護區、人工培育等,讓它們的種群再次恢復活力。由於面臨滅絕的物種不僅僅是植物,還有很多動物也受到影響,所以治本的方法,可能得從環境入手,即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讓這些植被、動物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當我們減緩了氣候變化的速度,意味著很多生物都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不至於在短時間內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