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鰻魚被吃成瀕危,這次真不怪中國人

2020-11-23 騰訊網

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

1、 被「吃到瀕危」的日本鰻魚,即淡水鰻,又被稱為「日本鰻鱺」「河鰻」,是傳統日本鰻魚飯用到的鰻魚種類。

2、 2014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日本鰻鱺列為瀕危(EN)物種。日本鰻鱺越來越少,原因有這麼幾個:巨大的消費量為主因;日本鰻特殊的生長方式;日本鰻目前只能養殖,不能繁殖。

3、至於日本鰻鱺是不是真的要滅絕了,現在還不好說。因為鰻魚苗的捕撈量跟季節有關,現在還不是正式捕撈的時期,另外鰻魚繁殖力強,如果嚴格控制捕撈和交易,數量是有可能提高的。目前三國政府也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協商約定了初步的捕撈配額。不過,配額是否合理,是否真能保護鰻鱺的野外種群正常延續,也未可知。

查證者:雲無心 | 食品工程博士

(更多魚類問題求較真?關注微信公號「全民較真」,點擊底部菜單「查一查」,靠譜知識等你來刷)

最近有新聞報導稱,日本鰻鱺魚苗捕撈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整個12月靜岡縣只捕撈到184克魚苗。這一結果被媒體稱為為「日本鰻鱺快被吃到滅絕」了。

這個說法有點誇張,因為鰻魚苗的捕撈量跟季節有關,以前也有過12月份只撈到幾百克魚苗的記錄。不過,日本鰻鱺越來越少,卻是不爭的事實。2014年,這種魚就被列為了「瀕危物種」,跟大熊貓是同一等級的。

這次「被吃到滅絕」的日本鰻鱺,就是傳統日本鰻魚飯用到的鰻魚

現今世界上的鰻魚種類共有18種,包括歐洲鰻、美洲鰻、日本鰻等。日本料理經常使用的鰻魚有兩種,一種是日本鰻,即淡水鰻(unagi),又被稱為「鰻鱺」「河鰻」等,這是傳統鰻魚飯用到的鰻魚種類,也是新聞中提到的「日本鰻鱺」。

現在人類吃到的日本鰻絕大多數都是養殖日本鰻,極少有直接捕撈的成年野生鰻魚。

另一種是與河鰻分屬不同目的星鰻(anago),在日語中稱為鱧,又叫穴子魚,常被用於做壽司。由於其多棲居於海底的泥洞內,所以也被稱為「海鰻」。星鰻沒有滅絕的危險。

通常,在挑剔的食客看來,星鰻的口味比不上日本鰻鱺,所以星鰻的價格相比日本鰻鱺也更親民。至於消費者在中國吃到的鰻魚飯,可能是日本鰻鱺,也可能是海鰻。

日本鰻鱺為什麼會越來越少?

鰻鱺越來越少,是因為人類(尤其是日本人)很喜歡吃它。鰻魚飯,是日本料理的代表食物之一。

鰻鱺的生長方式太奇特了。它需要在海中產卵,但在淡水中成長。成熟的鰻鱺進入大海,遊到馬裡亞納群島南側的海域產卵。孵化出來的幼苗隨著洋流漂泊五千公裡返回大陸,在淡水中長大成熟。

鰻魚的肉太有吸引力了。人們不僅捕撈野生的成年鰻鱺,還捕撈鰻鱺魚苗來養。於是,有機會回到大海產卵的鰻鱺越來越少,相應地回到淡水中來的鰻鱺幼苗也越來越少。靜岡縣整個12月只捕撈到184克幼苗或許是一個特例,但鰻鱺幼苗的捕撈量持續下降,卻是整體趨勢。

所謂的鰻鱺養殖其實只是養殖,並非繁殖

任何動物一旦被人類所喜歡(吃),總是會進行人工養殖。在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也確實有許多「鰻魚養殖場」。

理論上說,人工養殖了,就可以減少對野生種群的破壞了。但鰻鱺是一個例外。

因為,鰻鱺還只能「養殖」而不能「繁殖」。所有的養殖場,都需要從野外捕撈鰻鱺幼苗再養大。撈走的幼苗最後都被吃掉了,野生的鰻鱺自然也就越來越少。

之所以不能「繁殖」,是因為鰻鱺的繁殖太過於特別。在野外,它們非要到五千公裡之外的馬裡亞納群島海域才能產卵,孵化之後的魚苗隨著洋流漂泊,吃的食物也是洋流中所特有。從產卵到孵化到發育,所需要的環境極為特殊而且多樣。日本人花了巨大的精力,迄今也只能在技術上勉強完成鰻鱺幼苗的繁育,但成本高得驚人,還看不到商業推廣的希望。

在「吃絕鰻鱺」的過程中,中國人起了什麼作用?

日本鰻鱺並不只在日本有,在中國和韓國也有。根據商務部2015年的統計[1],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鰻魚出口國;中國的活鰻鱺主要出口到日本、香港、韓國;烤鰻出口佔鰻鱺出口量近80%,其中一半以上出口到日本。

所以日本鰻鱺,真不是中國人吃滅絕的。日本才是全世界最大的鰻魚消費國。

鰻鱺瀕臨滅絕,「吃」是根本,而「養」是原因。目前,除了中國自己養所需要的幼苗,有些日本養殖場也從中國進口幼苗。不管是中國、韓國還是日本,捕撈的鰻鱺幼苗也都是來自於馬裡亞納海域。也就是說,中國和韓國今天進行的幼苗捕撈,不過是在重複日本「昨天的故事」——或許今天還能撈到相當的量,但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像今天的靜岡?

至於日本鰻鱺是不是真的要滅絕了,現在還不好說。因為鰻魚苗的捕撈量跟季節有關,現在還不是正式捕撈的時期,另外鰻魚繁殖力強,如果嚴格控制捕撈和交易,數量是有可能提高的。目前三國政府也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協商約定了初步的捕撈配額。不過,配額是否合理,是否真能保護鰻鱺的野外種群正常延續,也未可知。

[1]http://policy.mofcom.gov.cn/export/eel/c1.action

(關注微信公號「全民較真」,點擊底部菜單「查一查」,搜索你想知道的關鍵詞,靠譜知識等著你!)

相關焦點

  • 日本鰻魚瀕危,這次真不怪中國人
    只看要點就夠了)   1、 被「吃到瀕危」的日本鰻魚,即淡水鰻(unagi),又被稱為「日本鰻鱺」「河鰻」,是傳統日本鰻魚飯用到的鰻魚種類。   2、 2014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日本鰻鱺列為瀕危(EN)物種。日本鰻鱺越來越少,原因有這麼幾個:巨大的消費量;日本鰻特殊的生長方式;日本鰻目前只能養,不能繁殖。
  • 鰻魚被吃成瀕危了嗎?
    這裡有日本鰻鱺的苗,還有花鰻鱺的苗。來源:《河口野學堂》所以,我們雖然名義上吃的是養殖鰻魚,其實它們依然來自野生,消耗的還是野生資源。而且,IUCN說它是瀕危,但IUCN只能給未來的法律提供參考,它本身沒有法律效力,所以瀕危是瀕危,各國還是可以合法撈、合法吃。歐洲的情況也很嚴重。歐洲人和東亞人習慣不一樣,東亞人喜歡吃成年鰻,一次吃一條兩條到頭了。
  • 鰻魚被吃成瀕危?我們是時候對它好一點了
    「鰻魚飯是日本夏天的風物詩」,到了夏天,日本人有吃鰻魚的傳統。光是想想日劇《孤獨的美食家》中,五郎和鰻魚飯邂逅的場景,就讓人唇齒生津。日本是最大的鰻魚消費市場,每年的消費量佔整體七成之多。在日本料理中,可以稱為「鰻」的食材主要有三種,淡水鰻、星鰻和灰海鰻。淡水鰻,一般直接稱作河鰻、日本鰻或鰻魚,大部分時間生長在何川、湖泊內。它是日本料理中最廣為人知的鰻類食材,很早就實現了廣泛養殖。這種魚最常見的料理是蒲燒鰻魚,將「蒲燒」鰻魚蓋在飯上,就成了我們熟悉的鰻魚飯。
  • 聽說,人類快要把鰻魚吃滅絕了?
    這兩天,鰻魚成了大家最關心的物種,原因是微博上有人說,鰻魚已經被吃瀕危即將滅絕,而且基本沒得救了。這幾年日料風行,蒲燒鰻、鰻魚飯這些料理在日料店都不難見到,很多中國人也都吃過,難道不久的以後就吃不到鰻魚了嗎?▍此次日本鰻危機影響大嗎?大現今世界上的鰻魚種類共有18種,包括歐洲鰻、美洲鰻、日本鰻等。
  • 日本鰻魚陷入絕境?鰻魚飯還能吃嗎?
    繼2014年日本鰻鱺成為瀕危(EN)之後,又迎來了噩耗。2017年12月開始的日本鰻鱺苗捕撈遭遇了罕見的歉收,靜岡縣整個12月只捕撈到184克而已。此刻還難以判斷這一次歉收的原因,也不知道接下來兩個多月的情況如何、是否會影響全年的鰻鱺產出。
  • 還吃,日本鰻魚都快死絕了
    自從日本鰻鱺在2014年登上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名單以來,全球範圍內的鰻魚自由,似乎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鰻魚,是一條跨越東亞三國的魚提起滑溜溜的鰻魚,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隔壁島國那碗香噴噴、金燦燦的鰻魚飯。
  • 真能吃,一年要吃掉全世界70%的鰻魚!日本人的夏天,沒有鰻魚不夠完整
    佔世界總人口不到2%的日本人,吃掉了全球近70%的日本鰻魚,日本社交網絡甚至傳言:「鰻魚快要被人類吃滅絕了」,由此可見日本人對鰻魚的喜歡。 日本有九成的河鰻都屬於人工養殖,但這些都遠遠不夠他們吃,為了補這個缺口,進口鰻魚成為滿足日本吃貨的必要途徑。
  • 瀕危的鰻魚,瀕危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傳統
    這是在日本濱松,我父親的故鄉。我來到湖邊是去看觀音菩薩塑像的,這座菩薩塑像承載著保佑當地的鰻魚種群生生不息的願望。這座觀音像建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正好是二戰前夕,由當地的漁業和水產養殖團體出資,他們的名稱如今刻在花崗巖底座上。菩薩手提籃子,眼中帶著微笑,塑像高約5米,但並不居高臨下,而是和藹可親。然而就像許多濱松居民一樣,菩薩似乎也沒有意識到日本淡水鰻如今已經瀕臨滅絕。
  • 鰻魚捕獲量持續下跌 日本人夏季吃鰻魚的風俗恐難持續
    今年的7月20日是日本夏季的「土用丑日」——按照慣例,這是日本家家戶戶吃鰻魚的日子。不過今年也許有很多人要吃不上鰻魚了。日本鰻魚產量下滑的危機仍在持續。據日本水產廳數據,出于洋流氣候變化影響,從去年11月至今年4月,日本國內鰻苗的捕獲量下跌了4成左右,比去年減少了8至9噸。正如年初日本《每日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的那樣,日本鰻正面臨著「極度不漁」的狀況。日本鰻苗國內捕獲量走勢圖對於日本的餐廳來說這不是個好消息,原材料的短缺立刻反映到了餐飲市場,特別是那些以鰻魚出名的老店——他們不得不漲價。
  • 據說,這幾天日本人都在吃鰻魚
    7月25日和8月6日,是今年「土用の醜の日」,說白了就是「鰻魚節」。在這段時間裡,不管平時做不做鰻魚的料理店、居酒屋大都會推出鰻魚相關的料理,應節嘛,日本人也一樣。關西風鰻魚飯——ひつまぶし今天的文章要首先從日本南北方(關東、關西)吃鰻魚飯的「巨大」差異開始說起,帶大家認識一下平時來東京不太常見的關西鰻魚飯——ひつまぶし。「巨大」兩個字是日本人平時這麼認為的,在中國人眼裡,南北方的「鹹甜粽之爭」恐怕都算不得「巨大」吧。
  • 海裡的鰻魚不好吃?本地老漁民:不是不好吃,而是你吃錯了
    遊客過來品嘗海鰻魚,吃完說海裡的鰻魚,新鮮是新鮮的,但是味道一般。土著為海鰻叫屈,不是海裡的鰻魚不好吃,而是遊客你吃錯了。狗頭鰻最常見,一般人都會把它直接叫做海鰻或者鰻魚,只有當地漁民才會為了區別其他鰻魚把它叫成狗鰻。
  • 鰻魚就快要被人類吃滅絕?過度捕撈是罪魁禍首
    日本人很可能將失去自己延續300多年的傳統。從江戶時代日本便開始流傳一種說法,夏日吃鰻能讓人充滿元氣。但今年夏天島國居民或許吃不到鰻魚了。據日本《每日新聞》和《日本養殖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日本鰻今年面臨著「極度不漁」的狀況。
  • 叫你們吃!日本人最愛吃的鰻魚鬧「魚荒」,將來會不會永遠消失?
    鰻魚是一種肉質鮮美的魚類,受到了眾多人民的喜歡,隨著這些年日式料理的流行,一碗香噴噴的鰻魚飯更是博得了不少中國吃貨的芳心。儘管不少人都聽過吃過這種魚,甚至認為這種食材已經司空見慣,但是鰻魚也在近些年露出了新的危機——特別是鰻魚銷量逐步增加、需求上升後。鰻魚的捕撈業也日趨壯大。
  • 日本鰻遇嚴重魚荒 吃鰻魚有6大好處
    據日媒援多名相關人士消息稱,瀕危物種日本鰻的鰻苗本季遭遇極度嚴重的魚荒,日本國內外的捕獲量只有去年同期的約1%。捕撈將大概持續到4月,但如果照此下去,捕獲量有可能出現史上最低水平。  由於數量短缺,今年夏天鰻魚價格必然會進一步上漲。
  • 走近鰻魚:可食用鰻魚的種類
    鰻魚在全世界有18種,其中臺灣有日本鰻、鱸鰻、西裡伯斯鰻和短鰭鰻四科,但是只有日本鰻最多,其它三種都甚少見。」鰻魚的種類可食用的鰻魚種類不多,但每一種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下面就簡單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在中國的浙東一代,星鰻被製作成了海味十足的「鰻鯗(xiǎng)」。日本鰻日本鰻是這次引發「鰻魚瀕危」話題討論的主角,又稱為白鰻,在日語中叫做うなぎ(UNAGI)。
  • 廣州一家超好吃鰻魚飯,肥美的鰻魚,眼睛跟肚子都飽了!
    廣州一家超好吃鰻魚飯,肥美的鰻魚,眼睛跟肚子都飽了!美食是一種令人非常嚮往的東西,加上全世界上的美食那麼多,每一種美食都還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怪不得那麼吃貨會追求美食的身影,因為有很多美味是沒有嘗試過的,這就是好奇心作祟。
  • 日本人對鰻魚下狠手,給雄鰻魚變性,吃起來香嫩肥美特香
    日本人對鰻魚下狠手,給雄鰻魚變性,吃起來香嫩肥美特香鰻魚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各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營養豐富,吃起來鮮香軟糯,一直都是日本人所喜歡的美食,世界上70%捕撈的鰻魚,為日本人所食用,因為鰻魚的捕撈量減少,產量降低,因此市場對雌性鰻魚的需求量更大了
  • 把國寶吃成瀕危動物,連中國人都自愧不如
    再加上氣候條件的不一致,導致我國每個城市都擁有當地非常獨特的絕味美食。對於我國的每一個城市來說,每一個城市都擁有自己的特產。要說世界上美食最多的國家,那當屬中國無疑。很多國家的食材都是非常單一的,而且烹飪手法也大都相同。但是在我們中國,一樣很普通的食材就可以有十幾種不同的烹飪方法,每一種方法烹飪出來的味道都是非常美味的。
  • 日本的「蒲燒鰻魚」與開封的「清蒸鰻魚」
    日本人常吃的鰻魚中,最普遍、最親民的就是生長在鹹淡水交界海域的河鰻,傳統的鰻魚飯必須用河鰻,而它的野生種群數量急劇下降,養殖的產量也不高,因此價格相對昂貴。白鱔屬於鰻魚中最高級的品種,其肉質細嫩、肥潤、味道鮮美,是粵菜中高檔酒席常用的烹飪原料。白鱔在日本偶爾也會用作刺身,但是大對數情況還是將其做成蒲燒鰻魚。
  • 海底「大嘴怪」瞬間變小成鰻魚,嘴巴比身子大,科學家都感嘆神奇
    海底「大嘴怪」瞬間變小成鰻魚,嘴巴比身子大,科學家都感嘆神奇。有科學家在夏威夷的一個海域中發現了一個很神奇的魚這個魚就是「吞鰻」,這種魚一般就是生活在非常深的海域中,這次能夠在這裡看見還是十分神奇的。這種魚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嘴巴非常的大,這種魚不像是別的魚一樣,沒有可以活動的下巴,只有一個比較鬆軟的下巴和嘴巴是連接在一起的,所以它每次張嘴巴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的大,這個嘴巴比整個身子都要大上很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