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20日是日本夏季的「土用丑日」——按照慣例,這是日本家家戶戶吃鰻魚的日子。不過今年也許有很多人要吃不上鰻魚了。
日本鰻魚產量下滑的危機仍在持續。據日本水產廳數據,出于洋流氣候變化影響,從去年11月至今年4月,日本國內鰻苗的捕獲量下跌了4成左右,比去年減少了8至9噸。正如年初日本《每日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的那樣,日本鰻正面臨著「極度不漁」的狀況。
日本鰻苗國內捕獲量走勢圖
對於日本的餐廳來說這不是個好消息,原材料的短缺立刻反映到了餐飲市場,特別是那些以鰻魚出名的老店——他們不得不漲價。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名古屋市的蓬萊軒今年的鰻魚進貨價比去年同比上漲了3成,1千克鰻魚(約5匹)的進貨價為575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為345元)。店鋪不得不將蒲燒鰻魚的價格從2014年來一直維持的310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86元)漲至360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為216元)。另一家鰻魚老鋪「白河(しら河)」裡,所有使用鰻魚的菜單都上調了15%。
我們曾報導過為何鰻魚捕撈數量的減少會引發如此大的連鎖反應——最關鍵的原因在於鰻魚的繁殖屬性。
人類懂得如何養殖鰻魚,但鰻魚繁殖仍然是科學難題——通過人工授精培育出一條小鰻苗很困難,成本也極高。目前一條人工鰻苗的成本約為人民幣6萬元,顯然無法商業化量產。
在野生鰻苗原本就稀少的前提下,人類的過度捕撈進一步造成鰻魚短缺的問題。淡水鰻魚通常在河川中長大,但產卵則必須洄遊至海洋中,魚苗成長至一定階段再遊回淡水中生長。這漫長的成長路途原本就會出現天然損耗,而大部分魚苗在還沒遊回淡水時,就被人類截流捕撈並養殖長大了。 2016年日本全國野生鰻魚的捕獲量只有68條。
如今我們消費的鰻魚都是野外捕捉鰻苗養殖而來,消耗的是野生資源。當市場需求超過每年的野生魚苗數量,就造成了鰻魚的「瀕危」。
對於不少日本消費者來說,沒有鰻魚料理的夏天是不完整的。雖然一年有不止一個土用丑日(這是根據十二支計算的日子,2018年有7個土用丑日),但在夏天的土用丑日吃鰻魚已經成了精神寄託。
不過商家們也在試圖扭轉消費者對於鰻魚的「執念」。一些超市、烤肉店開始在夏季促銷牛肉販售,有的推出了夏季烤牛排菜促銷,原因是「牛」的讀音在日文中與「醜」相同,因而商家打出了「土用牛日」的概念來取代必須吃鰻魚的土用丑日。
蓬萊軒的夏季套餐,用蟹肉鰻魚雙拼取代了整份鰻魚飯
這種做法短期內或許只是小範圍施行,不過在未來也許能多少改變消費者的夏季消費習慣。畢竟最早夏天要吃鰻魚這件事也是商家刻意打造的產物——江戶時代學者平賀源內為朋友新開的鰻魚店題匾,寫了一句「土用丑日是鰻魚之日,吃了的話就不會輸給夏天的暑氣(土用の醜の日うなぎの日 食すれば夏負けすることなし)」。這讓他朋友的店鋪大賣,並引發眾人效仿,從那之後吃鰻魚才逐漸成為日本延續多年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