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勁好揚帆——寫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中拉命運共同體理念五周年之...

2020-12-08 中國政府網

2018年8月7日,在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州阿科斯市附近,工人在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工程二期第九標段項目現場施工。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舵穩當奮楫 風勁好揚帆——寫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中拉命運共同體理念五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黨琦 趙暉

「從前,太平洋將我們分開;如今,太平洋將我們相連。」這是智利亞太事務特使、前總統愛德華多·弗雷經常念叨的一句話。

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雖遠隔重洋,但同為發展中國家,處於相近的發展階段,肩負相似的發展任務,是隔海相望的鄰居、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發展的夥伴。

2014年7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利亞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時提出,中拉要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5年來,中拉相互幫助、相互支持,中拉命運共同體之船承載發展繁榮的共同夢想,沿著「一帶一路」合作的新航道,乘風破浪,奮楫前行。

在中國鐵建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舉行的寬軌鐵路大型養路機械設備出口阿根廷下線儀式(2017年12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把舵揚帆——元首外交為中拉命運共同體之船引領大方向

拉美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集中地區,是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重要力量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夥伴。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拉美的作用不可或缺。

這是2019年6月7日在智利比尼亞德爾馬拍攝的滴滴出行公司的「司機之家」。新華社發(豪爾赫·比列加斯攝)

習近平主席擔任國家主席以來,四訪拉美,足跡覆蓋11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在雙多邊場合同所有地區建交國領導人會面,這在中拉關係史上前所未有。

習近平主席的5句話,展現中拉關係5年來大步向前的發展進程:

——「我提議,通過這次會晤,共同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努力構建政治上真誠互信、經貿上合作共贏、人文上互學互鑑、國際事務中密切協作、整體合作和雙邊關係相互促進的中拉關係五位一體新格局。」

2014年7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巴西利亞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首次集體會晤,對中拉關係進行全方位頂層設計,提出中拉關係五位一體新格局和務實合作「1+3+6」新框架。中拉宣布正式建立中國-拉共體論壇,推動中拉關係進入整體合作和雙邊合作並行互促新階段。

——「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的召開,標誌著雙方整體合作由構想變為現實。」

2015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召開的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中拉關係全面快速發展,得益於雙方對世界發展潮流認知更加一致,對中拉關係發展前景信心更加堅定,對互為發展機遇共識更加清晰,對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願望更加強烈。

——「中拉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共同打造好中拉命運共同體這艘大船,引領中拉友好關係駛入新的航程。」

2016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秘魯國會發表演講,就共同打造好中拉命運共同體之船,提出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推動發展戰略對接、推進合作換擋加速、實現合作成果共享等四點建議。

——「我們要描繪共建『一帶一路』新藍圖,打造一條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國和拉美兩塊富饒的土地更加緊密地聯通起來,開啟中拉關係嶄新時代。」

2018年1月,習近平主席向中拉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致賀信,提出以共建「一帶一路」引領中拉關係的重要倡議。中拉共同發布《關於「一帶一路」倡議的特別聲明》,標誌著「一帶一路」倡議正式延伸至拉美。

——「我們對拉美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將堅持平等相待、互利共贏原則,同包括阿根廷在內的拉美朋友一道,建設新時代平等、互利、創新、開放、惠民的中拉關係……」

2018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會見阿根廷總統馬克裡,明確了共建新時代中拉關係和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努力方向。

2019年7月13日,一列由中國設計並生產的鐵路客車組成的列車駛離古巴哈瓦那中央火車站。新華社記者 朱婉君 攝

5年來,從願景到行動,從藍圖到現實,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19個拉美國家與中國籤署共建「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巴拿馬、多米尼加和薩爾瓦多相繼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僅去年一年,拉美地區就有6位國家元首、1位政府首腦訪問中國。

2019年7月13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乘客們坐在一列由中國設計並生產的鐵路客車組成的列車上。新華社記者 朱婉君 攝

阿根廷戰略規劃研究所所長豪爾赫·卡斯楚說,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的積極倡議,也是歷史的需要」。

這是2017年4月13日在厄瓜多阿蘇艾省拍攝的美納斯水電站水壩。新華社發(聖地牙哥·阿馬斯攝)

風勁帆滿——「一帶一路」為中拉命運共同體之船開闢新航道

在拉美,無論是海拔4000米的安第斯高原,還是水下3000米的深海,都能看到中國建設者的身影。

貫穿巴西南北的「電力高速公路」美麗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解決了2200萬巴西人電力短缺問題;連接阿根廷內陸和港口的貝爾格拉諾貨運鐵路,為北部產糧區農民降低了物流成本;中國企業在厄瓜多承建多個水電站,助其從電力進口國變為出口國;滴滴出行在拉美4國運營,為當地人創造工作機會……數日前,由中國設計並生產的列車在古巴正式投入運行,成為古巴自1975年來首次採購的全新鐵路客車。

陸洋一體的大聯通、開放互利的大市場、自主先進的大產業、創新增長的大機遇、平等互信的大交流。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在拉美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中拉合作優化升級、創新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

2017年6月3日,在墨西哥米卻肯州烏魯阿潘市的一家牛油果裝箱工廠,一名工人為牛油果貼上「合格」標籤。新華社記者 淡航 攝

中拉貿易結構更加優化。中國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夥伴國,拉美則是全球對華出口增速最快地區之一。越來越多的拉美優質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智利紅酒、墨西哥牛油果、厄瓜多白蝦、哥斯大黎加菠蘿等各色拉美物產,頻繁出現在中國人的購物車裡。「雙十一」購物節期間,阿根廷駐華大使和巴西駐上海總領事還親自將阿根廷紅蝦和巴西牛肉送到中國網民家。

2019年2月15日,在阿根廷丘布特省馬德林港,工人按大小對紅蝦進行分類。新華社發(馬丁·薩巴拉攝)

中國對拉美投資領域更趨多元。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04年至2010年,42%和18%的中國投資進入拉美礦業和能源領域,而2011年至2017年,進入這兩個領域的中國投資佔比已分別下降至20%和6%,中國投資更多進入通信、不動產、食品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截至2017年底,中國對拉美直接投資存量超過3800億美元。拉美成為僅次於亞洲的中國海外投資第二大目的地,在拉中國企業超過2200家。

中拉金融合作更加多樣。總規模300億美元的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首期100億美元已投入運營,首筆股權投資支持三峽集團參與巴西兩個水電站的經營。中國人民銀行與拉美多國籤署本幣互換協議,在阿根廷和智利已指定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中國多家商業銀行在拉美設有10多家分支機構。拉美8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2018年11月5日,在中國上海,一名男子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了解智利紅酒。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中拉經濟互補性強,發展戰略相互契合,合作潛力巨大。儘管當前世界經濟風險上升,國際貿易投資放緩,保護主義負面影響加大,中拉經貿合作仍呈現逆勢上揚的態勢。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8年,中拉貿易額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根據西班牙銀行今年5月公布的中國在拉美影響的報告,2016年至2018年,中國在拉美投資平均額增長至176億美元。

「中拉共建『一帶一路』是雙方邁向美好未來的『金鑰匙』,將為中拉共同建設更高水平的合作夥伴關係和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注入新的動力。」中國外交部拉美司司長趙本堂說。

2016年3月24日,在中國北京,中外藝術家在開幕式上聯袂表演。當日,由文化部主辦的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開幕式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隆重舉辦。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海闊天空——文明互鑑使中拉命運共同體之船行穩致遠

夢想相通,文明相融。中國擁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拉美孕育了古老的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習近平主席曾說,要讓中拉文明成為不同文明和諧相處、相互促進的典範,為世界多元文化版圖增添更加絢爛的色彩。

5年來,中拉人文交流、文明互鑑走進民間,深入人心。

中拉立法機構、地方、媒體、智庫交流頻繁,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合作蓬勃開展。中國在拉美24國建有44所孔子學院和12個孔子課堂,在墨西哥城設立了首個中國文化中心。2016年「中拉文化交流年」成功舉辦,覆蓋近30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和中國多個省市,是迄今雙方共同舉辦的最大規模文化交流盛事。

目前已有20多個拉美國家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國。隨著拉美國家對華籤證便利化和中國通拉美地區航線的增加,中拉人民往來和旅遊合作日益緊密。

2016年3月24日,來自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藝術家在開幕式上表演。 當日,由文化部主辦的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開幕式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隆重舉辦。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在中國,至少有140所院校開設了西語、葡語專業,拉美與加勒比研究機構也超過60家。

「世界文明需要互聯互通,拉美人民和中國人民深化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賞,將使拉中友誼之橋更加牢固。」阿根廷公共媒體事務國務秘書埃爾南·隆巴爾迪說。

5年來,中拉互信互助、互利互惠、互學互鑑,成為新時期南南合作的典範。

跨越浩瀚太平洋阻隔,中拉命運共同體之船逐夢前行,中拉全面合作的航道將越走越寬。(參與記者:尹南、李家瑞、席玥)

相關焦點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回顧這一理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2013年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特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光照亮世界前行之路——寫在中國人民...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特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光照亮世界前行之路——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詳版)新華社記者何夢舒 謝琳 商婧1945年9月3日,中國人民經過14年浴血奮戰,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 細數習近平2015外交成績單 五大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資料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李正穹 實習記者 解軼鵬)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外交場合多次提及並解讀命運共同體理念,使得命運共同體成為習近平在外交工作中的高頻詞。  2015年9月,習近平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並首次對如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解讀,提出了五個努力: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 吳洪英:習近平主席拉美之行 開創中拉合作新時代
    習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是一次內容豐富、成果豐碩、影響深遠的訪問。從雙邊關係、地區整體合作,以及新興國家合作層面來看,此次訪問開創了中拉全面合作的新時代,為未來中拉合作和新興大國合作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習近平主席7月13日至23日的拉美之行,是一次內容豐富、成果豐碩、影響深遠的訪問,開創了中國與拉美合作及新興大國合作的新時代。  從雙邊關係看,習主席此訪極大地提升了中國與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古巴4國的關係。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方式聯繫在一起,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發展必須引入全新的思維方式,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合作開放、互利共贏,凝聚起攜手應對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機挑戰的全球共識。
  • 全球抗疫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全球抗疫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 陳培永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結合中國抗擊疫情實踐經驗,就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穩定世界經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張,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在中國外交和國際關係方面,習近平主席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在黨的十九大作出重大戰略規劃的深刻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作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宣言書,對全球整體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指明了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實踐方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一、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第一次向世界傳遞了他對人類命運走向的一個基本判斷——「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揚帆再啟航——寫在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三十周年伊始》
    今年是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1月15日,印尼《雅加達郵報》發表中國駐東協大使鄧錫軍署名文章《乘勢而上 揚帆再啟航——寫在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三十周年伊始》。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東南亞,提出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2018年,中國和東協共同發表《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與東協同舟共濟、互施援手,抗疫情、促增長、保民生,帶動整個東亞成為全球抗疫的示範區和經濟復甦的領頭羊。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在中國外交和國際關係方面,習近平主席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在黨的十九大作出重大戰略規劃的深刻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作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宣言書,對全球整體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指明了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實踐方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 動機·前景·理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外認知與評價
    從生成動機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遺產、現實利益的彰顯、責任擔當的體現以及習近平領導風格的展現;從發展前景來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或是切實可行的現實方案,或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或是難以實現的理想藍圖;從邏輯理路來看,要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建設的示範引領作用,妥善處理好世界範圍內各領域的安全問題,建立健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法律機制,提倡樹立多彩、平等、包容、互鑑的文明觀。
  • 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那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具體實踐?
  • 徐孝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回顧了2019年和2020年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果,指出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這次全球抗疫鬥爭中愈加深入人心,其所佔據的三大「制高點」得到進一步彰顯。
  • 「學習新語」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尊敬的聯合國大會主席湯姆森先生,尊敬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總幹事穆勒先生,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很高興在新年伊始就來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同大家一起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個人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小組成元素,在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運作的過程中起著最基礎性的作用。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同、社會歷史環境的差異以及語言風俗習慣的差別等等,帶來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文化信仰上的差別,孕育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也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行為方式、實踐認識活動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怎樣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人類整體發展的歷史高度思考人類的前途命運,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體現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之辯證統一,展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深邃的世界眼光與高尚的時代情懷。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主講人:劉軍 山東大學法學院(威海)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如何在全球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這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如今,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獲得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讚賞、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逐漸成為一種國際共識。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這些話語深入人心
    2017年1月,習近平曾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演講,深刻闡述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得到與會者的高度讚賞。「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是習近平一貫的主張,在不同場合,他多次向世界傳遞「和」的理念,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新華社《學習進行時》今天為您梳理習近平那些深入人心的話語。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這個理念分量很重
    2013年春,習近平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提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理念。這裡面飽含對世界大勢的思考,也充滿對人類前途的追問。流光倏忽,鐘聲迴響。面對挑戰,是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
  •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匯聚全球戰疫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要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國攜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全球戰疫合力,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