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以視頻網站為代表的流量平臺來說,廣告依然是大頭收入。不過,隨著付費習慣的養成和市場培育,國內視頻網站的收入組成中,會員費的貢獻也當仁不讓。根據愛奇藝2020財年Q3財報(未審計)顯示,會員服務收入已經佔據愛奇藝營收的一半以上,且呈現擴大趨勢。
原因在於,廣告雖然是很本位的營收模式,但投放效果開始走低,用戶對廣告的排斥心理愈發強烈。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信息革命已經帶來了超過核彈的衝擊力,用戶的注意力已經被大大分散。
據LinkedIn中國CEO陸堅透露,數字時代的廣告點擊率從25年前的44%下降到0.05%。用戶與廣告的關係發生了轉變,用戶對廣告的興趣越來越低。隨著流量區域飽和,用戶平均在單個頁面的停留時間只有10秒的時間。這導致網際網路獲客成本極速攀升。資料顯示,2015年網際網路廣告成本為317元/人,2018年已達631元/人。
陸堅認為,企業要從獲取流量轉變為獲取高質量用戶,將原有流量池轉為有效流量池,將流量池的價值最大化。這意味著,網際網路廣告接下來要生存下去,在不斷提升效果的同時,也要改變廣告與用戶的關係。一眾創業團隊,已經走在了改革網際網路廣告的路上。
2018年,Joy Tang唐煌帶著團隊回歸中國市場,將品牌升級為「Mai小麥」——一家專注於視覺AI的創業公司,想要通過視覺識別技術與廣告行業產生深度捆綁,為流量平臺帶來創新的廣告營收。
Mai小麥的核心產品是深度學習視覺AI,這是團隊在海外市場積累多年的成果。此前,Mai小麥發布的圖片識別引擎,曾跟紐約、洛杉磯等多個時裝周展開官方合作,並成為了eBay的技術提供商。
與很多同類型產品不同,Mai小麥同時具備圖片和視頻的視覺處理能力,並在現階段專注於時尚領域。其柔性多物體深度學習視覺AI,能夠準確、快速的捕捉畫面中出現的服飾、鞋包等時尚產品,並將其與合作的電商平臺的SKU進行相似度匹配,然後智能推薦給流量平臺的用戶。
通過同款搜索按鈕或者貼片廣告,Mai小麥提供的技術,能夠為流量平臺的用戶打開一個新世界的大門:一邊瀏覽圖片或看視頻,一邊購物。這不僅為用戶帶來了一種探索工具,還為電商平臺帶去了客流。這樣一來,內容本身就成了一種廣告,而用戶卻樂在其中。
雖然應用場景比較垂直,但Mai小麥的模式解決了大問題:用戶不再排斥廣告,甚至會愛上廣告。目前,Mai小麥接入了微博、愛奇藝兩大平臺,數據顯示點擊到購買轉化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比傳統網際網路廣告千分之幾、萬分之幾的點擊通過率,Mai小麥擁有AI加持的創新廣告形態無疑是顛覆性的。
這種廣告形態,本質上是用戶需求的自發導入。網際網路業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Pinterest推出的Shop The Look以及Lens兩個圖搜購物產品。用戶自發Pin圖或者上傳圖片後,Pinterest的圖片識別引擎會自動匹配包含同款或相似商品的圖片,並且能夠直接連結到電商購買連結。
目前來說,內容與電商之間存在著上述這樣一個千億級的價值窪地。流量平臺還未充分挖掘內容潛在的廣告價值。因此,Mai小麥在提供視覺AI技術的同時,也充當著內容平臺與電商平臺之間的效果廣告「翻譯官」的身份。
對Mai小麥來說,純粹的技術服務商不是最終理想,而深度參與廣告行業遊戲規則的制定,才是這家AI公司的最終目的。通過從內容平臺「批發」曝光廣告,然後向電商平臺兜售「效果廣告」,在滿足兩方面對廣告計費模式的口味的前提下,Mai小麥在試圖從中獲利。
當2015年團隊在海外起步時,Joy Tang與團隊或許沒有想到如今的價值窪地。但隨著國內內容產業的崛起,用AI去重新定義效果廣告成為了現實。
在獲得近900萬美元融資後,Mai小麥正在加快中國市場的推進速度。讓用戶重新愛上廣告,或許是這家公司對國內網際網路業態的最大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本廣告主編輯,所發布信息的內容和準確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單位或組織獨立承擔完全責任!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