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將不再是絕症(圖)

2021-01-20 網易新聞

2009-03-27 09:31:00 來源: 內蒙古晨報

舉報
華人女科學家製造萬能細胞

  美國《科學》雜誌2007年底曾發表了幹細胞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成果,即科學家將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了幾乎可以和胚胎幹細胞相媲美的幹細胞,從而有望避免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存在的巨大倫理爭議和法律難題,讓幹細胞研究多了一種選擇。這一生命科學前沿研究新成果引起全球高度關注,被譽為有望衝擊科學頂峰諾貝爾獎。近日,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小組領銜人員、華人女科學家俞君英返回故鄉——浙江諸暨,介紹科研進展。

  做科學研究

  要有平常心

  俞君英介紹,她現在依舊在實驗室專門研究「萬能細胞」的實際應用。她說,當這一成果發表時,全球多家權威媒體報導,稱此項研究有可能得諾貝爾獎,對此,她當時就以很平常的態度來對待。

  「其實,做科學真的很辛苦,除了要有智力、毅力、耐力和一定的承受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科學研究的本意是通過自己的研究,對人類有益。」俞君英詮釋她的「科學觀」。

  有望治療愛滋病

  白血病

  俞君英表示將繼續完善人類幹細胞改組的方法,最近幾年的工作目標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將萬能細胞應用於疾病治療,藉助細胞移植的手段,攻克心臟病、脊椎損傷等器官缺損疾病的治療難關。

  胚胎幹細胞研究成為當今的一股科研熱潮,因為其巨大的實用價值,各國科學家競相角逐,而俞君英領銜的研究小組通過向皮膚細胞植入一組4個基因,成功培育出具備胚胎幹細胞功能的幹細胞。俞君英介紹,把這些「點石成金」般的關鍵基因植入皮膚細胞後,皮膚細胞經過「直接基因重組」,就可以具備胚胎幹細胞功能。

  俞君英又通俗地解釋了一下「萬能細胞」的研究,人體上任何一部分的細胞通過研究都能轉化成幹細胞,而幹細胞又能轉化成任何一個部分的細胞。研究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說對血液幹細胞的研究,如果一系列應用難關都能攻克,那愛滋病和白血病等就不再會是絕症了。

  5—10年後

  將實際應用

  目前,利用基因改造培育幹細胞,從技術本身來看已經成熟,但俞君英說,這一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現在討論利用這些幹細胞培育人體器官並進行移植實在還為時過早。利用基因改造培育幹細胞技術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除皮膚細胞外,科學家還可以選擇人體其他的組織細胞進行改造,而目前他們之所以選擇皮膚細胞,是因為皮膚細胞易獲取,易培育。

  她說:「目前,雖然我們對萬能細胞的研究理論上已經取得了突破,但真正應用到臨床上還有許多難關,這也是下一階段我工作的主要方向。我個人預測我們的研究會在5—10年以後有一些簡單的實際應用。」

  俞君英還透露了自己的另一大研究目標:通過幹細胞研究而更深層次地去研究人類老化問題,「我很希望我的研究以後能對人類延緩衰老起巨大作用。」

  不排除回國

  作研究的可能

  2008年,俞君英來國內講學時,她曾經考察了國內一些研究環境,為此,記者也問了一個讀者感興趣的問題:「是否考慮回國工作?」

  她很坦率地說,不排除回國的可能,但目前暫不考慮,因為科學研究的延續性很重要。她說:「去年,我參觀了國內的幾個實驗室,確實有些人為了真正發展中國科研工作做了很多事情。可也發現幾大難題。單是實驗所需的器材、試劑,產地大多在國外,如果在國內想購買,就必須通過申報、批覆等多重工序。大家都知道,科學實驗的時間太寶貴了。」

  俞君英:1974年生於諸暨市阮市鎮檀溪村一個普通農家,曾就讀於朱家站初中、湄池中學,1997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並獲得博士學位,2003年起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湯姆森實驗室工作,開始幹細胞研究。2007年11月20日,她與人合作在世界頂尖學術刊物《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宣布成功把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類似胚胎幹細胞的新型「萬能細胞」。這項研究被稱為是一項裡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為幹細胞研究在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開闢了道路。

  胚胎幹細胞:胚胎幹細胞被稱為「萬能細胞」,它可以分化出皮膚細胞等各種組織細胞。但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存在巨大的倫理爭議,在很多國家也被法律禁止。而且從科研角度來看,涉及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克隆技術操作難度非常大,卵子的來源也是個問題。相比之下,利用基因技術「仿製」胚胎幹細胞,技術操作上相對容易,成本也會低得多。

  據《錢江晚報》報導  

本文來源:內蒙古晨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挑戰世紀絕症愛滋病
    自1981年6月5日第一份愛滋病報告發表至今,彈指一揮已20年。儘管人類對愛滋病的了解日益增多,但卻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防治藥物。作為20世紀的一大絕症,愛滋病目前仍是人類頭上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進入新世紀,挑戰愛滋病更是全世界刻不容緩的任務之一。  愛滋病是「後天免疫缺損綜合症」(AIDS)的英文簡稱。
  • 世界愛滋病日|對抗「世紀絕症」,人類從未止步
    從目前公認最有效的「雞尾酒療法」,到今年7月被報導的一種候選新藥,再到聯影公布的最新病毒可視化方法,人們從未停止挑「世紀絕症」。1981年,在美國紐約發現了第一例愛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引起了極大恐慌,科學家們開始尋找這種疾病的罪魁禍首。 通過長達數十年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HIV-1病毒與非洲中西部黑猩猩亞種攜帶的SIV(猿類免疫缺陷病毒)十分相似,而愛滋病傳播的主要禍首可能來自剛果的首都金薩沙。
  • 愛滋病發現40年:「世紀絕症」已變成可控慢性病
    在中文裡,它被稱為愛滋病,全名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圖片來源:東方IC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對於愛滋病的治療研究也越來越多。21世紀之後,新型抗艾藥物層出不窮。6大類30餘種抑制劑藥物獲批上市,連同「雞尾酒療法」一起,將原先的「世紀絕症」變成了一個可以長期控制的慢性病。
  • 愛滋不再是絕症?已有兩例被治癒
    點擊播放 GIF 0.0M一說起愛滋病,很多人就會談"艾"色變,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愛滋病是不可治癒的絕症,一旦染上就完了。雖然愛滋病仍是當前最棘手的醫學難題之一,人類現在還不能完全根治愛滋病,目前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沒有治癒這種疾病的有效藥物或方法。但是,通過及時的檢測和科學的診斷,它正在變得可控,也讓更多的患者有了生存的希望!
  • NBC:30多年來,愛滋病發生的變化
    當時,沒有人會將這種神秘的疾病與絕症聯繫起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免疫學家Michael Gottlieb博士是這份報告的撰寫人,同時也是5名患者的診斷醫生之一。一石激起千層浪。隨著報告的發表,來自於紐約、舊金山及其他城市的醫生開始陸續報導具有類似症狀和痛苦的患者。兩年後,科學家們發現這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是因為愛滋病毒(HIV)感染所致。
  • 角膜盲不再是「絕症」,全國首例領扣型人工角膜臨床試驗成功實施
    (健康時報網端部記者 孔天驕)角膜盲不再是「絕症」!7月15日,我國自主研發的首例領扣型人工角膜臨床試驗手術在山東省眼科醫院由院長史偉雲成功實施。術後一周患者效果恢復理想,已達到脫盲標準。
  • 國產基因藥或在8年後面世,一針治癒絕症,造福全人類
    只需要打一針,就能治癒罕見絕症,甚至是癌症,可能性有多大? 看似遙不可及的「妄想」,其實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二、一針治癒絕症?8-10年後或將面世 對於很多目前無法治癒的絕症,未來可能只需要打一針基因編輯藥物就能治癒一些絕症,楊輝預計在8至10年後,國產的基因編輯藥物可能面世,治癒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等多種疾病。
  • 愛滋病日|不再談「艾」色變!了解這些知識很重要
    愛滋病日|不再談「艾」色變!,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發布了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的主題:「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愛滋病本身不會導致人體死亡,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愛滋病病人。當愛滋病病人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最終會因嚴重感染或者腫瘤而死亡。談「艾」色變?
  • 與愛滋病賽跑的16年——檢測、治療、關懷,從致命絕症到慢性病
    (視覺中國/圖) 四月新冠肺炎疫情解除封鎖後,「城堡」來了第一位「客人」,陸風招呼對方坐下,開始了檢測前的準備。他戴上手套,用一次性採血針將採集的血樣滴入試劑板。 陸風是愛滋病防治與患者關懷的公益組織「城堡公益」的負責人。在等待結果的15分鐘裡,陸風詳細了解求詢者的既往性史和健康狀況。
  • 防愛滋病藥物將面世(圖)
    Truvada原僅用於愛滋病治療。  允許用於高危群體   愛滋病肆虐世界30年,今天人類在這場病毒抗戰中終於有了重大突破,第一種愛滋病預防藥物預料將很快面世。  效用仍存疑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一個專家委員會北京時間11日投票,準予治療愛滋病藥「Truvada」作為愛滋病預防藥物,允許無病但屬於愛滋病高危群體服用,例如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  雖然沒有條例規定藥管局必須遵照該委員會的建議,但藥管局通常都會接受他們的意見,最終決定會在6月15日宣布。
  • 世界愛滋病日:比愛滋病更可怕的,是歧視|hiv|傳染病|攜帶者|愛滋...
    總的來說,愛滋病本身在中國並非是特別嚴重的疾病,這是數年前一份調查的數據,大家可以大概推算出目前的情況: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底,中國估計共有78萬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包含未發現感染者),佔總人口的0.058%。中國的愛滋病病毒總體感染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但總體人數還在持續上升,每年的新發感染者人數維持在約5萬人。
  • 愛滋病源於黑猩猩,那是如何傳給第一個非洲黑人,再傳到世界的?
    早在1981年6月5日,愛滋病就有了世界上第一次正式記載,當時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登載了5例愛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第二年這種疾病被正式命名為「愛滋病」,並開始在各大洲迅速蔓延。而我國的首例愛滋病病例出現在1985年,患者是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病發不久後就死於北京協和醫院。
  • 專家來糾正,你對愛滋病的誤解!
    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愛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
  • 全球第二例愛滋病或被治癒:絕症真有救了?
    也就是說,全世界第二位成功治癒愛滋病的患者可能已經出現。那麼這麼具有「歷史性時刻的事件」真的發生了嗎?愛滋病真的可以被治癒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一探究竟。上文已經提到,「倫敦病人」是第二位可能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那麼第一位又是誰?他們又都有著什麼樣的相同或不同的境遇呢?第一位被成功治癒的愛滋病患者是十年前的「柏林病人」,他被「男友」感染愛滋病病毒,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後病情曾穩定過一段時間。
  • 愛滋病的起源與發展
    萬沒想到的是,數十年後,這血液樣本竟然成為解開愛滋病來源的重要線索。 1981年6月5日,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簡要介紹了5例愛滋病病人的病史,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愛滋病的正式記載。 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愛滋病"。不久以後,愛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 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死亡?無法治癒?5大謠言不可信,教你自救法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又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是由於機體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稱愛滋病病毒,而引發的全身性疾病。一提起愛滋病,幾乎所有人都會將它跟絕症、死亡劃上等號。仿佛連這個話題都沾染著病毒,讓人聞「艾」色變、避之不及。1、我們對愛滋病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 世界愛滋病日|警惕!老年人感染愛滋病呈上升趨勢!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說到愛滋病,大家印象中會覺得這主要好發於中青年人,但其實還有一個群體,也值得我們關注。這個需要我們關注的群體就是——老年人!長期以來對愛滋病的汙名化和病恥感影響很多人,包括老年人自己都無法,也不願意將「老年人」和「愛滋病」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從我們的流行病學調查來看,目前95%以上的老年愛滋病病例都是經過性途徑感染的。如何預防那麼老年人該如何預防愛滋病呢?
  • 世界愛滋病毒日|你真的了解愛滋病嗎?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一提起愛滋病,幾乎所有人都會將它跟絕症、死亡劃上等號。仿佛連這個話題都沾染著病毒,讓人聞「艾」色變、避之不及。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
  • 愛滋病真被治癒了:但更大突破在這...
    愛滋病真被治癒了:但更大突破在這.... 不少科學家都在苦苦追求對策,希望從根本上治癒愛滋病、癌症這樣的絕症,如果攻克它們絕對醫學史的一個重大突破。上月24日巴黎第9屆國際愛滋病大會上,來自南非某愛滋病病毒研究所宣布,該國一名9歲兒童的愛滋病症在幾乎沒有任何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奇蹟般地「自愈」了,這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到底是什麼情況?據科技日報報導稱,這位兒童出生時就攜帶了愛滋病病毒(HIV)。
  • 防範意識薄弱 面對愛滋病農民工如何不再高危?
    面對愛滋病,農民工如何不再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