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奇的時間醫學,人體十二時辰使用手冊!這才是中國人的活法

2020-12-04 齊魯壹點

四季變換、五行輪轉是一個完整的循環,也是天地間最強大的自然規律之一。

一天24小時的晝夜交替、陰陽轉化,其實也是如此。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時辰,人體內的氣血能量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

這就是子午流注,也是中國人最偉大的智慧:時間醫學。

人如果順應自然界時間和氣候的變化,每天按照十二時辰養生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所對應的臟腑,規律地生活養生;就可以收到強健身體、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子時:膽經當令

萬籟俱靜正好眠

宜:熟睡贏好運忌:房事熬夜長痘

子時,23點到1點,膽經當值,屬「陰中之陰」,是一天之中陰氣最盛的時候,也是陽氣開始初生的時段,膽氣在此時開始升發。

《內經》說「凡十一髒取決於膽」,意思是說膽氣若能順利升發,人體各個臟腑就會正常運行,人的身體狀態就會很好,五臟六腑都受益,第二天頭腦清醒,做事就有效率。

中醫認為:氣以壯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怯,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又有「膽有多清,腦有多清」一說。

這時候進入熟睡狀態,有利於膽氣的生發,膽氣足,則謀略足,才會做出更正確的抉擇,相反,此時熬夜,日久心煩意亂,膽氣虛怯,難以做出正確的抉擇,常常抓不住好運。

丑時:肝經當令

肝臟藏血不熬夜

宜:熟睡養肝忌:熬夜爆肝

丑時,1點到3點,肝經當值。「人臥則血歸於肝」,通過睡眠可讓肝血得到休養,使肝臟主疏洩、主藏血、解毒濾學的功能得到正常發揮。

女人以肝為先天,此時一定要睡好,就能養好肝血。否則易出現急躁易怒、焦慮等情緒上的問題,肝斑也會爬上臉龐,婦科問題也會紛至沓來。

有些人經常在1~3點鐘莫名醒來,這說明肝火過旺,除了夜醒,還會覺得煩躁易怒,或是氣鬱。如果此時工作壓力再大些,當氣血流注到肝經的時候,火上澆油,結果便會把人喚醒。

有這類問題的朋友,平時可以通過推肝經、揉太衝穴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疏肝解鬱。

寅時:肺經當令

肺臟主氣好歇息

宜:熟睡保暖忌:著急起床

寅時,3點到5點,肺經當令。中醫認為,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意思是說,肺經是人體臟腑經脈氣血流注的起始經脈。

寅時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健康的人在寅時應該處於深睡狀態,也就是說人體要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生命由靜而動的轉化若睡眠充足,清晨起床面色紅潤、精神充沛。

寅時,身體的各個器官於此時開始由靜轉動,對血、氣的需求量也大量增加,因此心臟病患者可因氣血需求量的增加而加重心臟的負擔,若不注意休息,或晨運過早,或起床太猛,就有可能於此時使病情加重。

卯時:大腸經當令

大腸當值宜排便

宜:起床便便忌:睡懶覺

卯時,5點到7點,氣血流注於大腸經,地戶要開,也就是肛門要開。

這個時候應該正常排便,把積蓄了整個晚上的垃圾毒素排出體外。食物進入人體之後,在小腸進行消化並升清降濁,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經過脾的運化而布散全身,供養臟腑,食物殘渣則下降到大腸。

大腸再進行最後一道程序加工,將殘渣中的部分水液吸收。經過大腸燥化後的糟粕便成為大便,通過「魄門」,也就是肛門,將其排出體外。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屬陰主內,大腸屬陽主外。肺氣足,排便也會暢快。

辰時:胃經當令

食用早餐正當時

宜:吃好早餐忌:不吃早餐怨念

辰時,7點到9點,氣血流注於胃經。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為氣血生化之源,此時人們吃早餐就是要補充營養,以保證一整天人體的需求。

這時天地陽氣最旺,人的脾胃功能也最強,吃的早飯也最容易消化而發揮其營養的作用。

此外,你的膽囊裡已經儲存慢了膽汁,為早餐做好準備,如果你不予理會,還會影響肝膽氣機舒暢,讓你一整天都心情不好……

巳時:脾經當令

脾經當值精神足

宜:學習工作忌:空腹

巳時,9點到11點,是脾經當值。

脾主運化,主升清,能夠把胃初步消化的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並將水谷精微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從而起到內養五臟六腑,外養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的作用,以維持人們的生命活動。

巳時也是人體精神最為振奮、體力最為強健的時候,是人一天當中的第一個「黃金時間」。

此時,上班族工作效率最高,學生記憶力最強,老年人鍛鍊身體體力最充沛,而這些精力和體力,都來源於既有數量更有質量的早餐的營養,因此早餐要有足夠的營養基礎,才能保持身體機能的狀態最佳。

午時:心經當令

心主神明當小憩

宜:小睡忌:劇烈運動

午時,11點到13點,心經當令。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人也要在這個天地之氣的轉換點上調整氣血。

心為「君主之官」,即心是人體的主宰。心主血脈,又主神明,其華在面。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如在午時能睡片刻,對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一年四季都需要午睡,但每次睡的時間不宜過長,半小時左右,不要超過一小時,最好能躺下來,不要趴著睡。據調查,許多老壽星即有保持午後小睡的養生經驗。

未時:小腸經當令

暢通血管多喝水

宜:吃完午飯忌:餓著肚子

未時,13點到15點,小腸經當令。

《內經》認為:「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吸收食物中的精華,並將糟粕送入大腸與膀胱,以進行一天的營養調整。因此,人們應在下午1點前吃完午飯,這樣才能使小腸在其功能最旺盛之時更好地吸收營養。

另外,當食物中的營養進入血液循環後,會使血液的濃度突然增高。所以,在未時應及時補充水分,如喝杯涼白開,或喝杯清茶,稀釋血液濃度,即可達到保護血管的作用。

申時:膀胱經當令

工作學習練身體

宜:多飲水忌:憋尿

申時,15點到17點,膀胱經當值。

此時小腸已把水谷精微輸送到全身各處,由於膀胱經從足部沿後小腿、後大腿、臀部以致脊柱兩旁向上,一直運行到頭部,是身體一條大的經絡。因此這時人體無論是精神還是體力又進入另一個強盛階段,也是工作、學習及其鍛鍊身體的好時段。

現代醫學也證實,下午4時左右人體新陳代謝率最高,運動能力也達到高峰,此時鍛鍊身體不易受傷。如果這個時候特別犯困,就是有陽虛的表現。

酉時:腎經當令

補腎養經兩相宜

宜:清淡晚飯忌:飲食過辣

酉時,17點到19點,腎經當值。

中醫認為:腎藏精,為先天之本,既主生長發育,又主生殖。如果說凌晨5點到上午7點的卯時代表一天的開門,那麼下午5點到晚上7點的酉時則代表一天的關門,開門宜動,關門宜靜。

此時宜減少外出與身體活動,不宜過勞,以養精蓄銳,保養腎臟,腎虛者酉時補腎最為有效。另外,此時喝水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排毒,清洗腎和膀胱,預防腎結石、膀胱炎等病症。

此外,酉時吃飯不宜飲食過辣,過辣毀損耗腎氣,消耗你頤養天年的寶貴能量。

戌時:心包經當令

心包當令宜歡愉

宜:心生喜樂忌:劇烈運動

戌時,19點到21點,心包經當值。

《內經》說「羶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羶中就是心包,心包像一個內臣,代心行事,表達著心的喜怒哀樂。同時它又是心的警衛員,代心受邪。心包經最旺時易提升心之正氣。

此時最好的調理方法就是與朋友、家人聊聊天、散散步,舒暢一下心情。

亥時:三焦經當令

溫水泡腳助安眠

宜:房事睡覺忌:瞎折騰

亥時,21點到23點,三焦經當值。

三焦具有通行諸氣、暢通百脈的作用。人在此時睡眠,百脈、臟腑可得到最好的休養,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睡覺之前,可以先用溫熱水泡腳半小時,以全身微微出汗為度,能暢通上中下三焦的氣機,使勞累了一天的身體得到充分地放鬆,有利於睡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傳統文化中,人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與社會、自然、天地密切關聯的。人體的健康、能量,也與萬物、自然息息相關。因此在,還有順應天地氣機變化,才能很好地維繫健康。

而傳統養生文化中,站樁、打坐等功能性鍛鍊方法,也正是調節身心狀態,順應自然,通過加強對身體的掌控和感受,促使元氣積累,並在經絡、臟腑間的流通,從而滋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保持身體健康。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十二時辰,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以此類推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 十二時辰有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這是漢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
  • 科學喝茶|一天十二時辰裡最適合喝茶的時間,你知道麼?
    十二這個數字,對於中國人而言,有著特殊的含義在其中。 十二生肖、十二月份、十二時辰,十二為一輪迴,連古代帝王王冠上的擺穗也為十二... ... 每一個「十二」裡,都暗藏著中國傳統文化與風尚。
  • 十二時辰養生法的依據
    中醫上提得較多的十二時辰養生法,其實很早就運用在針灸上了。在針灸上,這個方法被稱作「子午流注」,是針灸按時取穴的一種操作方法。 用通俗的意思來解釋,就是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一條經脈,每條經脈又聯繫著相應的臟腑。
  • 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
    雖然現在用24時制了,但是傳統的十二時辰,仍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養生保健等方面密切相關,如在中國傳統醫學上,認為子時與肝臟對應入肝經,這個時候人們必須要睡眠,才能保護肝臟。午時與心臟對應入心經,所以午睡對保護心臟很有好處。所以準確劃分十二時辰十分重要,如果連子午時時都分不清,或者劃分錯了,怎麼能保護「心肝」?
  • 原來,這才是龍崗的十二時辰……
    日升月落,晝夜相接 一天內,十二時辰裡 龍崗在發生著什麼? 一起來感受龍崗十二時辰中的光影隧道 此視頻為疫情前拍攝
  • 職場人十二時辰,你在哪個時辰裡最扎心?
    就在眾人就《長安十二時辰》最終BOSS是誰而眾說風雲之時,似乎沒有人意識到「時辰」才是這個故事最大的「幕後推手」。無論是月薪數萬的企業高管還是勤勤懇懇的業務人員,都難逃「職場十二時辰」的統治。這些職場趣聞,或許能為你提供一些精妙的「合作夥伴」,讓你的「十二時辰」變得不那麼繁雜枯燥。  巳時(9時-11時):辦公桌精靈上線,開工不急!
  • 這群人的「十二時辰」,是貴港最迷人的煙火氣!
    這群人的「十二時辰」,是貴港最迷人的煙火氣!、披霞光 十二時辰裡 他們風雨兼程,腳步堅定
  •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十二時辰制,我國西周時就已開始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 順天時而為,接地氣而活,十二時辰養生法,這樣才是最好的解讀
    導語:十二時辰養生法是我們歷史醫藥傳統文化流傳下來的,直到今天,它的存在仍有其積極價值和傳承的意義。我們了解養生,學習養生,但是也只有持之以恆的堅持正確的養生,才是難做到的。晝夜二十四小時,與之對應的是十二地支,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都對應著人體相應的經絡,經絡對應氣血運行。
  • 古時候的十二時辰是怎麼來的?多年的疑問終於解開了
    中國人的一天,分為十二時辰,皆有定數。如果你也懂了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圖片來自科普中國古時候的中國人,將每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十二時辰是先民們的大智慧,指引著後輩子孫過好每個當下,讓我們懂得「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為你解開健康密碼
    針對不同時辰所對應的臟器病症,如何運用"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改善亞健康?當下年輕人流行的"朋克養生法"又真的有效嗎?8月20日晚,新華社"快看"快手直播間成功上線《神奇的中醫》系列直播節目第五期——尋找中醫的"健康密碼"。
  • 長安十二時辰,古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是現在的什麼時候?
    最近熱播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沒有鐘錶、手機,古人如何知道時間?
    日升月落,我們每天都經歷著時間的流逝,在古代,人類是用什麼方法計量時間?通過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劇中向人們展現的那些古人計時的智慧。《長安十二時辰》劇照擊鼓聲落,畫面出現了日晷上書「大荒落,巳正」,《長安十二時辰》與時間賽跑拯救長安安危的故事由此展開。
  • 寺院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五堂功課、供水、供燈、禮拜、繞塔、誦經、坐香、出坡勞作、法堂聽法。這是我們寺院的一天。禪堂,這是佛弟子閱經後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地方。打坐,這是諸佛菩薩和祖師大德攝受弟子的一種途徑。 坐下來,用一支香的時間,安靜地思維佛陀的教義,深刻地反省眾生的迷亂,也可以將覺受總括到你思悟的範圍,觀想坐在這裡,就像躺在一片無邊的光明裡。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時間細節:計時官、計時法以及計時工具
    《長安十二時辰》講述了唐長安城24小時的故事,從天寶三載正月十四的巳正開始,到正月十五的巳正結束。這是故事所需要的「一日」,那古代一日始究竟開始於幾點呢?現在我們所使用的24小時制,將零點作為一天的起始,但是在古埃及、古巴比倫曾使用過的太陰曆中,從日落到下一個日落為一日,也就是說一天是從日落開始的。在猶太歷中,同樣以日落為一天的起始。
  • 十二時辰的一生,一生中的十二時辰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 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夜已深,千家萬戶早已經入眠。 但在一千多年前,落榜的張繼怎麼也睡不著,寒山寺的鐘聲響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裡,撞出超越時空的永恆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你沒有張繼的詩情,還是早點入睡吧。
  • 真實版中國十二時辰,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原創:中國人的一天        說起火爆這個夏天的國產劇,《長安十二時辰》必須擁有姓名!在劇中,主人公們必須在十二個時辰內,拯救陷入死局的長安。隨著這部劇的熱播,#全國十二時辰#也登上熱搜話題,腦洞清奇的網友開始了刷屏。好玩的是段子,但真實的是生活。真正十二時辰下的中國,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 軍訓十二時辰
    軍訓十二時辰 軍訓十二時辰 「鳥道一千裡,猿啼十二時。」
  • 中國古代十二時辰是怎樣確定的?其與格林尼治時間有什麼關係?
    中國歷史上曾使用的「十二時辰」時間制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更早的時候,上古人民一直使用十進位來進行時間計量,時、日、月、年,因此誤差很大。《左傳·昭五年》記載,【日元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到了帝堯的時候,由於原本使用的時間計量方式太落後,帝堯便命令后羿重新制定曆法。《淮南子·汜論訓》,【羿,古之諸侯】。后羿是古商族人,炎帝跟帝嚳的後代,古商族的曆法要比中原地區的先進。
  • 子時前睡最養膽 專家教你十二時辰養生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順應十二時辰養生事半功倍,否則罹患疾病、提早衰老&nbsp&nbsp&nbsp&nbsp科學家說,人的壽命至少應有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