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造腎小巧易移植、日本成功試驗人造視網膜

2020-12-03 搜狐網

  生物人造腎小巧易移植

  據新華社電 日本東海大學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生物人造腎,它不僅具有和人類腎臟相同的分解代謝功能,同時也具有保留有用物質成分的功能,而且體積小,易於移植,隨著研究深入,有望為腎病患者帶來福音。

生物人造腎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從血液中過濾代謝廢物和水分的「人造腎元」,另一部分是從原尿中將水分和胺基酸等有用成分重新返回血液的「人造尿細管」。日成功試驗人造視網膜

  據新華社電日本大阪大學教授田野保雄領導的研究小組近日成功將人造視網膜植入失明患者的眼球,使患者得以「重見光明」。這一成果在日本尚屬首創,並將於16日在東京召開的感覺器官障礙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正式公布。

相關焦點

  • 我國「人造生物圈」試驗成功:或用於月球基地
    本報記者 王東亮昨天17時04分20秒,北京航天城內,隨著一聲「開艙」的口令,中國航天員中心唐永康、米濤結束為期30天的封閉試驗,順利走出我國首次受控生態生保系統試驗平臺密封艙。與其他密封艙需要外部供氧不同,這個艙體內的氧氣完全由其搭載的4種蔬菜產生。
  • 人造軟性視網膜問世 侵入性低副作用小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5月4日報導稱,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人造軟組織視網膜。它由軟水滴狀物和生物細胞蛋白質構成,可以發現並對光做出反應,形成灰度圖。這項研究將徹底改變仿生移植行業和降低侵入性技術的發展,幫助治療退行性眼病,例如可能導致失明的色素性視網膜炎。
  • 我國「人造生物圈」試驗成功 未來太空可種菜養魚
    他們在位於北京航天城的密閉試驗艙內進行了為期30天的科學試驗。這是我國第三代生態生保系統試驗出艙現場。  中國航天員中心副主任鄧一兵將試驗的成功解讀為:中國航天員有望在太空吃上自己種植的新鮮蔬菜,並實現植物提供用氧。屆時,中國的宇宙飛船和空間站及未來的月球基地都不必再為攜帶大量制氧劑和生活物資而發愁了。
  • 科學家研製出絲心蛋白人造視網膜
    新型人工視網膜的細胞附著在非常纖薄的絲心蛋白生物膜(一種與人體組織100%兼容的生物材料)上,塗上凝膠可以在眼科手術中保護它們,並使其能在移植後的載體組織上存活所需的時間。為了製造這種人造視網膜,研究人員研製出絲心蛋白膜,其機械特性類似於支撐視網膜的眼球血管膜內層。隨後,科學家對其進行調整,旨在視網膜細胞可以附著在絲心蛋白膜上,上皮細胞和神經細胞也能在絲心蛋白膜上生長。
  • 成都是人造月亮的首個試驗城市,但網友卻擔心會傷害一些生物
    中秋節、古詩、團圓,夜間照明,但是月亮並不是每天都能高高懸掛在天空的,可供城市夜間照明的,於是就有了人造月亮的想法,而我國計劃在2020年前後將人造月亮投入太空使用。據了解,中國的人造月亮其實就是一顆衛星。
  • 日本科學界發明出「人造血液」
    目前日本科學家正在研製一種「人造血液」,理論上該血液能偶滿足所有病人需求。不過目前該研究項目還處於早期研究階段,研究成果還不成熟。科學家們在十隻兔子身上進行了測試,但結果不如預期。如果這種「人造血液」真的被成功研製,這對於醫學界是一個很重大的突破。
  • 人造組織器官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看看這些研究就知道了!
    將人幹細胞植入到人造小鼠卵巢中產生人卵子前體細胞doi:10.1126/science.aat1674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類幹細胞成功地在人工小鼠卵巢內部產生了人卵原細胞(oogonia),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 人造生物活體成功:一半天然一半人工
    人造生物,這是個乍一聽起來很玄幻的概念,但其實只要掌握高中物理知識就可以看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造生物,從DNA開始在國內的高中大家都曾經學過,雙螺旋結構的 DNA 控制著生物的遺傳密碼,而構成這雙螺旋的則是連續的單核苷酸,不同的單核苷酸擁有著不同的鹼基,分別形成了腺嘌呤(A)、胞嘧啶(C)、鳥嘌呤(G)和胸腺嘧啶(T),一共四種。正是這四種 DNA 密碼的不同排列,造就了成千上萬的不同生物。
  • 半人造子宮移植成功,產下存活後代
    文/M叔圖侵刪近日,《自然·生物科技》發表一項重磅研究成果:使用「半人造子宮」,讓兔子成功產下存活的後代。這是生物科技界首例在動物身上,成功移植「人造子宮」,繁衍後代仍然存活。意味著我們距離在人體移植「人造子宮」,拯救子宮功能障礙不能生育的女性,又近了一步。同時也代表著,人類的器官移植技術正在飛速進步。利用生物科技培育與移植「半人造子宮」生育能力強的兔子,一直是生物科技生殖領域最佳試驗對象。一方面其子宮組織再生能力強,另一方面與其他動物相較,它們的子宮由兩個分開的子宮角和子宮頸組成,每個都具有進行妊娠的能力。
  • 日本公布「人造血液」研究新進展:新增凝血功能
    1979年,一種新型的氟碳化合物乳劑作為人造血液(白色的,不分血型),首次在日本應用於人體單腎臟移植手術,並取得成功。2013年,羅馬尼亞科學家研製出一種人造血液——由水、無機鹽以及一種深海昆蟲體內提取的蚯蚓血紅蛋白合成的材料,可短時間替代血液實現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代謝。
  • 人造血液小常識
    2013年羅馬尼亞科學家研製出一種人造血液—由水、無機鹽以及一種深海昆蟲體內提取的蚯蚓血紅蛋白合成的材料,可短時間替代血液實現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代謝。[1-2] 同年12月,日本研究人員成功利用幹細胞培育出能夠攜帶氧的紅細胞,在此基礎上可以大量培育用於輸血的紅細胞,幫助醫療系統緩解用血緊張狀況。
  • 日本成功研發人造血液:適合任何血型,可保存一年以上
    IT之家9月12日消息 人造肉過後,人造血液也來了。9月11日,據日本《朝日新聞》11日報導,日本研究團隊近日宣布,成功研發出一種可以挽救許多人生命的人造血液。目前,這種人造血液已經在實驗兔身上實驗成功。
  • 人造生物活體成功,人類要開始演上帝了嗎?
    「人造生物」,這是個乍一聽起來很玄幻的概念,但其實只要掌握高中物理知識就可以看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造生物,從 DNA 開始在國內的高中大家都曾經學過,雙螺旋結構的 DNA 控制著生物的遺傳密碼,而構成這雙螺旋的則是連續的單核苷酸,不同的單核苷酸擁有著不同的鹼基,分別形成了腺嘌呤(A)、胞嘧啶(C)、鳥嘌呤(G)和胸腺嘧啶(T),一共四種。
  • 科學家成功培養「人造精子」
    新華網華盛頓8月4日電(記者任海軍)日本研究人員4日報告說,他們成功將實驗鼠胚胎幹細胞轉化為健康精子,並最終培育出健康且具生殖能力的小老鼠。這項研究有望為男性不育者帶來福音。
  • 改進型人造血液正在路上
    近日,以日本防衛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為主的日本研究團隊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可以挽救許多人生命的人造血液。目前,這種人造血液已經在兔子身上試驗並獲得部分成功。而且,這種人造血液適合任何血型,可保存一年以上。
  • 中國完成世界首次人造生物角膜臨床試驗 總有效率超90%
    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日前成功完成臨床試驗,人工角膜移植後的總有效率超過了90%,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據悉,該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已由中國生物醫學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深圳艾尼爾角膜工程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金巖教授的團隊聯合開發成功,並投資建成了產業化的規模生產基地。該產品是組織工程的前沿產品,可以替代人捐獻角膜,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人工角膜產品,該產品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 人造血液將在2017年之前展開人體試驗
    據外媒報導,很快,血庫血液短缺現象將成為過去,近日,英國NHS宣布,未來2年時間內他們將對志願者進行人造血液試驗。
  • 「人造月亮」可行嗎
    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國、印度的月球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或到達月球表面,中國的「嫦娥四號」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玉兔二號」月球車也成功在月面行走。但是,月球太孤單了,要是有幾個「姐妹」陪伴就好了。中國將首次為月球送上4個「姐妹」——「人造月亮」。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並成功產下後代
    圖片來源撰文 戚譯引今日,《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一項研究,宣布使用生物工程技術修復的「人造子宮」讓兔子產下了存活後代。這項研究由美國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完成。
  • 人造血管植入身體就能用 已有14種器官能人造
    研究是由劍橋大學的桑吉伊·辛華教授領導進行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在過去四年裡,研究人員成功種植出三種用於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有了這些細胞就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批量「生產」人造仿生血管。具體培養血管時,還需要融合進從人體取出的皮膚細胞,這樣培育出的血管就容易被人體接受,不會產生排異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