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可在常溫常壓下高效清除二氧化氮

2021-01-07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最近發布新聞公報說,該實驗室研究人員與國際同行合作開發出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能在常溫常壓下的潮溼環境中高效清除氣體混合物裡的二氧化氮,而且反覆再生多次後仍保持良好性能。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金屬離子和有機物交織形成的混合材料,結構類似網架,像晶體一樣有規則,含有大量納米級別的微孔。

這種新材料名為MFM-300(Al),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領導開發,在氣體混合物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高效吸附其中微量的二氧化氮。操作者隨後還能用相對簡易的方法去除材料裡的二氧化氮,完全恢復吸附能力。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英國《自然·材料學》雜誌上。

二氧化氮是危害人體健康的一種主要空氣汙染物,但相對於一般吸附材料來說,它在空氣中的濃度太低,捕捉效率不高,並且會受到水分子的幹擾。此前出現的一些多孔材料能吸附二氧化氮,但再生困難且成本高,性能還會隨著再生次數增加而迅速衰退。

新材料克服了上述多個難題,可顯著降低淨化成本。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通過中子散射技術詳細研究了該材料的作用機制,觀察它將二氧化氮分子束縛在納米微孔裡的情形,加深了對多孔材料基本性能的理解,有助於設計針對其他分子的淨化技術,例如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從而遏制空氣汙染和全球變暖。(完)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潘鋒團隊發現新型光催化材料,常溫常壓下可同時催化形成兩種固氮產物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發現一種常溫常壓下同時合成氨和硝酸根的光催化材料與機理而在常溫常壓下,使用太陽能、水和催化劑進行氮的固定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當前,有很多關於光催化固氮的報導,但是產物是多是NH4+或NO3-,而同時形成NH4+和NO3-卻鮮有報導。
  •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新進展電催化固氮理論上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且以水和氮氣作為原料此研究工作利用電解質和催化劑的相互作用,提高了電催化產氨效率,為未來常溫常壓下電催化合成氨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 更緊密分布的氫原子,可促進常溫常壓下超導現象
    假如常溫超導材料有朝一日終於問世,將在工業領域徹底改變能源效率。最近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科學家發現,金屬氫化物材料中的氫原子排列比模型預測得還要緊密,這種特徵可能是促進常溫超導現象的關鍵。超導體是指在特定溫度下呈現電阻為零的導體,可形成極強大的磁場,能產生不少革命性應用,比如時速超過500公裡的磁浮列車、超導量子幹涉儀(已有實際應用,如:MRI)、粒子加速器、超導輸電線路等。
  • 新技術實現常溫常壓製備高純度氫氣
    近日,我國科學家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常溫常壓、高效率製備高純氫氣(>99.99%)的新策略。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氫能源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目前,水汽變換(WGS)反應(CO+H2O→H2+CO2)是工業上大規模製備氫氣的主要方法。
  • 常溫常壓下首次實現用雷射製冷液體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常麗君)總是用於加熱的雷射,在常溫常壓下竟然能給水或其他液體製冷。這是美國華盛頓大學(UW)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成功用紅外雷射將水冷卻到36華氏度(約2.2℃),實現了這一領域的重大突破。
  • 北大在常溫常壓水相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獲得突破
    中化新網訊 北京大學3月6日發布消息稱,該校張亞文/嚴純華課題組與合作者在常溫常壓水相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獲得突破。  目前,工業上廣泛採用的Haber-Bosch方法通過高溫高壓等苛刻條件來促使高純氫氣和氮氣在鐵基催化劑表面進行反應生成氨,其能量和氫氣都來自於化石燃料(如甲烷等),表現出高能耗、高化石燃料消耗和高二氧化碳排放等缺點。
  • 日本新技術可高效合成氨
    新華社東京4月27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一個研究團隊最新發明了利用氮和水在常溫常壓下高效合成氨的新方法,今後有望用於相關肥料的生產。        據介紹,氨是生產化肥所需的一種化合物,傳統工業合成氨需要用到氮和氫,要求高溫高壓的反應條件,還需耗費天然氣等能源。
  • 大連化物所實現常溫常壓製備高純度氫氣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團隊首次提出並實現了一種高能量效率製備高純氫氣的新策略:室溫電化學水汽變換(EWGS)反應。相關結果以全文形式發表在《自然-通訊》(Nat. Commun. 2019, 10, 86)上。
  • 科學家公布新型碳氫硫常溫超導材料 需在極端壓力條件下實現
    來自紐約的一支物理學家團隊,已經發現了一種可在室溫下達成最佳效率的超導材料。研究團隊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稱,他們成功地在高達 59℉(15℃)的溫度下,讓一種碳氫硫化合物表達出了超導的特性。不過這個長期追求的科學裡程碑,仍有一個明顯的短板 —— 需要在極端壓力條件下才能實現。
  • 中山大學張杰鵬探索新型多孔材料,可實現「反轉」吸附和高效分離
    、合成橡膠、以及用作家用燃料、溶劑、製冷劑等,張杰鵬團隊設計的多孔分子晶體展現出的丁烷 / 異丁烷分子篩效應便可用於工業生產中丁烷的分離提純。在常溫常壓下,將乙烯 / 乙烷混合物通過 MAF-49 填充的固定床吸附裝置後,乙烷被選擇性吸附保留,流出的乙烯純度很容易超過 99.99%。
  • ...常溫光照高效制氫 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焦德芳、記者王敏)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極端光學研究團隊實現常溫下對谷極化發光的高效調控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團隊」呂國偉研究員和龔旗煌院士等在二維材料谷極化發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團隊利用掃描探針操控納米顆粒組裝成超小型手性光學天線,實現在常溫下對單層二硫化鉬谷極化發光偏振度與輻射方向的高效調製。
  • 【技術】常溫下導電率100%的Stanene新材料誕生
    常溫下導電率100%的Stanene新材料誕生日前,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創造出首個錫原子層新材料,這可能徹底改革電子工業。這種新材料被稱為「Stanene」。Stanene 是一種常溫下導電率也為 100% 的新材料。它能夠建立一個完美的電氣傳輸系統,而不會產生廢熱。Stanene新材料將成為石墨烯和其他二維材料,如矽烯等的強勁競爭對手。這是因為由錫原子組成的材料被認為是100%導電,而沒有熱損耗。
  • 保時捷建可吸收二氧化氮工廠
    據外媒報導,保時捷表示,生產其第一款純電動車型Taycan的新工廠的外立面覆蓋了一種可以吸收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的新材料,二氧化氮正是保時捷此前涉及排放門的柴油車所排放的汙染物。
  • 南京大學夏興華課題組在金屬單原子材料可控制備領域取得進展
    因此,在常溫常壓下,如何簡單高效地製備高負載量單原子金屬催化劑是當前的一個重要挑戰。金屬單原子材料的形貌和結構表徵.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夏興華團隊潛心於二維層狀材料的設計和性能研究(J. Am. Chem. Soc. 2017, 139, 15479; J. Am. Chem. Soc. 2015, 137, 7365; Nat.
  • 中國科大發展一種新型能源載體材料
    常溫常壓下,HOF的結構轉變和客體分子的去除/引入過程。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6月24日電(吳蘭 範瓊)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發展了一種新型離子型氫鍵有機骨架材料,為探索高效能源載體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訊》上。可燃冰,又叫天然氣水合物,一般分布在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其外觀像冰且遇火可燃燒。
  • 超導如果中國率先實現常溫常壓會怎麼樣?
    超導體,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在實驗中,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於10-25Ω,可以認為電阻為零。超導材料實際應用範圍那是相當廣的。一會來介紹。那麼,超導材料主要有什麼性質呢?二.超導體的完全抗磁性剛才說到,電在導體中電阻為零,那可了不得。這麼舉個例子吧,比如新疆發的電要傳輸到上海,我們就需要把電壓控制得很高,這樣就能減少一路上的電力消耗。那可是進幾千公裡的距離啊。如果有了超導體材料,我們該什麼電壓就什麼電壓,你想哪能節省多少變電站?
  • 科技日報:研發新型光催化劑:常溫光照高效制氫,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科技日報訊(作者 陳曦 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山東大學發現COFs材料的孔富集效應增強CO2捕獲和轉換
    近日,山東大學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鄧偉僑教授團隊在利用多孔材料進行CO2催化轉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孔富集效應,即合適尺寸的孔道會大幅增強材料催化性能,並利用該效應設計出性能優異的常溫常壓二氧化碳捕獲與轉化材料。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近年來,光催化氮還原反應(NRR)被認為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可持續合成氨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此工作通過非金屬原子摻雜策略調控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及光/電化學性質,顯著提升了光催化固氮合成氨的活性,為未來常溫常壓下開發新的合成氨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