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發現COFs材料的孔富集效應增強CO2捕獲和轉換

2020-09-10 小材科研

近日,山東大學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鄧偉僑教授團隊在利用多孔材料進行CO2催化轉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孔富集效應,即合適尺寸的孔道會大幅增強材料催化性能,並利用該效應設計出性能優異的常溫常壓二氧化碳捕獲與轉化材料。相關研究成果以「Enhanced carbon dioxide conversion at ambient conditions via a pore enrichment effect」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山東大學是該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2019級博士生周威和三峽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生鄧啟文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鄧偉僑教授和孫磊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二氧化碳的化學固定是減緩全球溫室效應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目前工業化的化學固定成本仍受限於催化反應過程中需要使用的高溫、高壓條件。因此,設計一種在常溫常壓下工作的高效催化劑,將為降低當前二氧化碳化學固定成本提供一種可行的方案。鄧偉僑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材料的理論模擬與設計,在二氧化碳減排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已開發出能夠在常溫常壓下高效捕獲與轉化CO2的多孔高分子催化劑(Nat. Commun., 2013, 4, 1960, ChemSusChem, 2014, 8, 2110-2114)。然而這類多孔高分子催化劑是一個材料庫,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可能,利用大數據分析設計出一款性能更優秀材料是可行的。

近期,鄧偉僑教授團隊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利用數智化材料設計手段,構建了包含一萬餘種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s)的結構資料庫,並對這些材料在常溫常壓下捕獲CO2的性能進行了理論研究與篩選。研究人員發現,多孔材料孔道內部存在孔富集效應(pore enrichment effect),即多孔材料的孔道結構和內飾基團對氣體小分子起到特徵性吸附作用,這些相互作用顯著提升了孔道內部二氧化碳局部濃度,從而促進了二氧化碳在多孔材料內部的催化反應

基於模擬結果,該團隊合成了理論預測中具有最優孔富集效應的COF材料(其命名為Zn-Salen-COF-SDU113),並對其催化CO2與末端環氧化合物加成的反應性能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在常溫常壓下,Zn-Salen-COF-SDU113催化轉化CO2的收率高達98.2%,周轉頻率為3068.9。其催化性能與國際上已報導的最優異同類反應催化劑相當。此外,Zn-Salen-COF-SDU113在所有多孔材料中,首次實現了常溫常壓下CO2與2,3-環氧丁烷的催化反應。實驗結果驗證了孔富集效應對多孔材料內部催化反應的促進作用。此項工作為設計低成本二氧化碳化學固定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有效策略。

上述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NO:2017YFA0204800)、國家科技重大專項(NO:2017ZX05036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21525315和21721004)、山東大學基礎研究基金(2019HW016, 2019GN023, 2019GN021)的支持。

來源:山東大學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154-9

相關焦點

  • 福州大學JACS室溫可控合成球形COFs材料
    近日,福州大學化學學院林子俺研究員課題組在室溫合成球形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s)方面取得新進展。其主要特徵是內部存在均勻分布的特定大小的孔結構,這些孔賦予了共價有機框架一些獨特的性質,使得它們在氣體存儲與分離、催化以及光電材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應用。然而,室溫合成具有均一球形結構的COFs面臨極大的挑戰。近日,林子俺研究員課題組報導了一種簡便的室溫可控合成方法,製備了一系列從納米到微米尺度的均勻球形COFs。
  • 中國科大研製納米尺度「富集效應」增強二氧化碳電還原性能的高效...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結合流動電解池的合理設計,成功實現了CO2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大博士生高飛躍和胡少進。研究人員使用簡單的微波熱合成,通過反應參數調節,成功製備了三種具有不同尖端曲率半徑的硫化鎘納米結構。有限元模擬表明這種半導體材料尖端曲率半徑減小會引起尖端附近的電場強度增大,從而增強鉀離子在電極附近的富集。
  •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20:53 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團隊通過動力學控制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
  • 南華大學利用MOFs材料實現對放射性重金屬離子的高效捕獲
    放射性汙染物及重金屬的去除治理一直是環境化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為了有效地捕獲有毒鈾醯離子(UO22+),在無模板條件下製備了一種新的分級微-大孔金屬-有機骨架(MOFs),其特點是由半剛性配體衍生出具有多個羰基的納米結構,利用這一結構的優勢實現放射性重金屬離子的去除的設想應是極其有效的。
  • Long最新AM:多孔材料捕獲CO2
    近年來,從分子水平控制,增強固態材料CO2捕獲性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 武大劉抗團隊:紫外光輔助的微通道動電轉換
    在動電電勢的電場作用下,電子和空穴分別可以與電極附近的離子發生反應,實現溶液離子和外電路載流子的電荷交換,從而形成穩定的電流輸出。通過動電效應和光催化效應的耦合,一方面可以利用紫外光輔助實現動電效應的持續電流輸出,另一方面利用微通道動電轉換實現可控的高電流和電壓輸出。
  • 打造瑰麗的「水晶宮」 ——記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科研創新團隊
    由於能夠實現光、電、磁、熱、聲和力的相互作用和轉換,晶體成為電子器件、半導體器件、固體雷射器件及各種光學儀器等工業的重要材料,被廣泛地應用於通信、光學、物理、化學、醫學、安檢、建築、軍事技術等領域。陶緒堂等晶體材料科研創新團隊所在的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恰似一座瑰麗的「水晶宮」。
  • 華中科技大學在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新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發表了關於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Enhancing multiphoton upconversion through
  • 超臨界co2萃取設備關於組件安裝
    超臨界co2萃取設備它也是國內外許多大學的技術合作和培訓基地-目前冷水機組廣泛應用於醫藥塑料電子機械等行業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製冷和低溫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然而總的來說中國冷水機組的整體製造水平仍然較低各廠商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標準基本符合能效標準的宗旨和中國的基本國情超臨界co2萃取設備·在許多情況下的溫差是理想的但有時也的溫差。
  • CCS Chemistry | 應用光熱效應驅動離子定向運輸,建立滲透能轉換新...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聞利平研究員課題組報導了基於層狀MXene膜的光熱驅動離子主動運輸行為,並將其應用到光熱增強滲透能轉換體系。這項工作拓展了光碟機動離子主動運輸的應用領域,為光響應材料在限域離子可控傳輸方面的綜合應用提供新思路,並進一步開拓了光能在離子富集、脫鹽和能量轉換等領域的綜合應用。
  • 南京大學唐少春教授團隊在輻射冷卻型降溫節能薄膜材料研究獲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唐少春教授團隊從三維結構設計入手,提出倒相法結合自沉積製備技術,成功獲得了一種由微米孔聚合物單面定向富集SiO2微球構築的新材料,其獨特新結構賦予該材料優異的輻射降溫性能;尤其是,該材料能夠在金屬、木材、塑料
  • 基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構造二維RhW納米片實現高效CO2...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通過構築二維RhW納米片並利用其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實現高效CO2催化加氫。CO2加氫反應的關鍵步驟在於CO2活化產生CO2δ-自由基。
  •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警惕低價出現
    對於各種冷水機組主體一般由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製成,此外隨著對能耗的日益重視運行成本也成為影響製冷系統的重要因素從長遠發展來看只有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競爭力中國才能真正實現從製冷行業製造大國向製造大國的轉變、吸入溫度是多少吸入溫度指壓縮機吸入連接管的氣體溫度;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張澤國先生作了題為大型風冷冷水機組性能評價系統節能研究的報告:報告主要闡述了研究背景應用環境理論和實證分析技術創和經濟社會效益研究主要包括五項關鍵技術冷卻水流量需求供應技術自適應變容量冷卻系統負荷冷卻型的二次變容量技術自適應變容量冷卻系統直接蒸髮型的低溫技術溫溼度分離調節和溼度緩衝調節技術工況自動化實現技術雷射冷水機的操作技巧
  • 可捕獲和轉化CO2...
    可捕獲和轉化CO2 未來生物技術應用廣泛  Evelyn Zhang • 2020-05-12 09:00:09 來源:前瞻網
  • 山東大學:三元納米纖維材料,出色的吸波性能
    研究背景一直以來,多組分複合材料的製造一直被視為開發增值、高效和多功能材料的一種有效且實用的策略。三元複合材料在界面效應和協同效應的優越性方面是各個研究領域特別關注的。對於材料的搭配,考慮到導電損耗通常會對衰減能力產生主要影響,因此始終選擇碳材料作為基材。並且在降低總體密度和改善化學穩定性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優勢,並且其豐富的品種有利於擴大應用領域。磁性材料可通過增加磁導率引入磁損耗和抑制阻抗不匹配。
  • 超臨界co2流體特點以及要求
    超臨界co2流體特點以及要求 ,「12vugqc」超臨界co2流體,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co2流體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大學的國際研究團隊的兩項發現推動增材製造在航空航天中的應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由維吉尼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副教授Tao Sun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取得了兩項發現,它們可以擴大航空航天和其他依賴強金屬零件的行業的增材製造。根據製造技術協會的報告,增材製造多年來為飛機生產做出了貢獻。但是,增材製造還會在最終零件的微觀結構中產生缺陷,從而限制了其在管道系統、內部零件和其他非關鍵零件的製造中的作用。
  • 能量轉換材料與技術
    因此,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我國陸續在高校開設新能源相關專業,提供職業教育機會,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然而,由於該學科在國內發展時間較短,目前尚無與能量轉換材料與技術相關的、完整的、系統的總結性書籍,供本科生、研究生學習參考,因此作者組織撰寫了《能量轉換材料與技術》一書。內容涉及各種能量轉換類型材料的原理、特性、研究進展、種類、製備方法及應用技術等。
  • 利用納米孔測序研究人體組織樣本等位基因效應對轉錄組結構的影響
    ,如10%的致病突變都具有已知的剪接效應,RNA測序則能夠很好的分析等位基因特異性並解讀遺傳變異。相比之下,長讀長測序可以捕獲到全長轉錄本和異構體,這可以使定量過程像讀長序列計數一樣簡單。事件發現,並非所有ASTS事件都會以等位基因特異性表達的形式呈現出來,這表明他們能夠用這種方法發現細微的轉錄本使用差異,同時發現四分之一的表達差異可以用轉錄本結構差異來解釋;影響轉錄本結構的遺傳變異通常也會影響表達水平。
  • 進展 | 二維材料複合光纖實現超高非線性效應
    非線性光纖作為一種特殊用途光纖,不僅在新型光纖通訊技術中有重要應用和發展前景,而且在光波長轉換、超快光纖雷射和超連續雷射等光物理基礎和器件研究等領域具有很大應用潛力。然而,傳統石英光纖僅表現出非常微弱的奇數階非線性效應,嚴重限制了在非線性光學領域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