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過度娛樂化 專業內容的大旗知乎能扛起嗎?

2021-01-10 砍柴網

科技自媒體 / 歪道道

近來直播行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辛巴所售燕窩被檢測為糖水,而後羅永浩賣的羊毛衫翻車,緊接著李佳琦也被爆出所售的TriPollar品牌美容儀涉嫌虛假宣傳,瞬間便上了熱搜。

打假揭露了直播帶貨售賣假貨的冰山一角,也動搖著粉絲對頭部主播的信任。更深一步,很多人開始思考這場以直播為媒介、以主播為營銷主體所掀起的消費「革命」,究竟屬不屬於網際網路的創新,又創造了什麼新價值。

直播發展到現在,早已脫離了一個行業或風口的限定,它與更多垂直領域、更多不同屬性的網際網路平臺進行結合,一面沿著商業變現,一面朝向內容生產,所衍生的新業態幾乎覆蓋了整個網際網路商業。然而正如直播帶貨避不開假貨問題,內容直播也要面臨內容價值的拷問,現在擺在眼前的就是過度娛樂化。

很多人在思考,除了淺薄的、吸睛的、無知的內容之外,直播還剩下什麼。

直播熱潮下內容的對峙與失衡

直播興起源於秀場,這似乎決定了直播天然帶有娛樂化屬性,不管模式如何創新,總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娛樂化。

以直播帶貨為例,薇婭、李佳琦等職業主播助長直播帶貨成為風口後,一大批明星紛紛下場。明星自帶流量,平臺和商家都以為依靠這些流量可以獲得更高的產品曝光和轉化,儼然是一副收割粉絲的商業邏輯。不止如此,頭部主播爆紅後,對接娛樂資源成為常態,他們也走向了從主播到明星的「反向」道路。

直播帶貨離不開粉絲培養與維護,這大概是直播帶貨帶有濃重娛樂化色彩的原因。然而直播走出秀場或賣貨模式,逐漸與更多的垂直領域進行結合,依舊逃不開娛樂化的走向,這引發了諸多爭議。

近來,受疫情影響,基金直播流行,而在基金公司熱火朝天的直播潮中不乏「女團」、「美女」等標籤,除此之外,唱歌、演奏等也被搬上了直播臺,深圳多家基金公司網紅IP還上演過「集體版吃播」;12月初,一則「兇宅試住主播」的招募消息登上熱搜,起因是阿里拍賣上線江蘇蘇州的一套精裝修「兇宅」,於是欲緊急招募一名「兇宅試住主播」。

娛樂化或許能吸引更多的流量,可也會衝擊基金、拍賣等行業的專業性,這種過度娛樂化的傾向又與當前內容產業追逐「娛樂至死」如出一轍。用戶沉迷於娛樂化的內容,內容生產者則將一切嚴肅、專業的內容以娛樂化的方式呈現,以此來獲得流量和收益。

短視頻如此,直播也是如此,而在全面視頻化的內容潮流推動下,這使得專業內容與娛樂內容之間的對峙越發失衡。

不過,有人在全面視頻化的內容潮流中逐漸消磨了思考能力,也有人在抗拒淺薄,追求反應真實的信息。在為數不多能為專業內容成長保留充足空間的網際網路企業中,知乎是率先將受眾集中到後者的一個,即使是在將其內容視頻化的過程中,這點也沒有被遺忘,知乎直播就是一個典型。

2019年10月,知乎上線直播業務,2020年3月,導演畢志飛和知乎法律領域優秀回答者王瑞恩針對話題「肖戰粉絲舉報AO3是對是錯」在知乎展開了一場辯論,如《奇葩說》開創了國內綜藝節目的辯論先河,知乎最具特色的辯論式直播塑造了一種新的內容消費場景,參與者實現思想交鋒,用戶可緊追熱點,以此達到傳播知識、啟發思考的目的。

在整個直播行業娛樂化至上的潮流中,知乎直播差異化明顯,這是其知識社區基因所決定的。

拓展內容邊界,突破信息繭房?

細數知乎直播一年來的發展脈絡,可以發現,知乎作為知識社區,其分享知識和產生觀點碰撞的最大價值,正藉助直播以一種更具傳播力、更高效的力量得以釋放。而且在這一過程中,知乎直播也通過完善直播功能、沉澱優質內容,建立起一種不同於其他直播平臺的新型內容消費場景。

3月初,兩場直播辯論正式拉開了知乎在直播賽道上異軍突起的序幕。當時,肖戰粉絲舉報事件引爆輿論場,法律領域優秀回答者王瑞恩與《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在知乎直播上進行了兩場精彩的辯論,隨後很快便登上知乎熱榜。

在辯論中,用戶可以使用「提問」和「連麥」兩個功能,與他人互動,或是進行1V1 辯論,增強用戶的參與感。每場直播辯論,還會在直播廣場進行重點推薦。

辯論式直播已經日漸成熟,近日,知乎更是開啟首屆「謝邀,開槓!」直播辯論大賽,邀請網友通過即時直播連麥的形式,展開辯論賽。

同樣是在3月份,知乎通過圓桌討論+直播雲宣講的方式開啟了線上「雲招聘」,在直播過程中,求職者可以通過提問和連麥功能,與企業HR實時互動,也能在線投簡歷。知乎切入在線招聘,實際上為更多圍繞影視娛樂、社會焦點及音樂、天文、汽車等專業領域的主題直播進行了試水。

4月,榮耀手機發布會直播前,在知乎站內發起了「敢問CEO」互動活動,隨後趙明空降知乎為網友回答問題;9月,《信條》上映,知乎邀請《被光抓走的人》導演董潤年、知乎答主、科幻作家王諾諾直播解讀《信條》時間線。

無論是辯論式直播還是各類主題直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知乎直播內容的兩條主線:一是輿論熱點,二是專業硬核知識。辯論式直播聚焦熱點,更具公共議題討論價值,通過思想交鋒,小小的直播間形成了一個輿論場。而與其它平臺互相扣帽子、貼標籤的罵戰不同,知乎直播讓用戶看到的是一場更理性、專業的討論。

如一位網友所說,「知乎直播讓大家能面對面好好聊清楚一件事,讓不同觀點的人也能了解其他立場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其實,這大概也是目前破除信息繭房的最有效方法。信息繭房讓每個人只看自己想看的,聽自己想聽的,這種舒適背後沉重的代價便是偏見與對立,而辯論恰好是兩種不同思維的碰撞,可以教會用戶思辨。

知乎的辯論式直播未來可以在更多垂直領域植入,拓寬知乎的內容邊界。

直播的變數,知乎的機遇

知乎在專業、硬核內容的生產和傳播中佔據核心地位,可是要想藉此在直播賽道上突圍,不能僅靠這種差異性,關鍵是「直播+知識」的路徑能否打通。

但知識直播與其他形態的直播都不同,一般來講,直播作為一種工具和被認可的商業模式,它給網際網路平臺帶來的最大想像力就是商業變現。去看陌陌就會發現,2019年三季度,直播服務在整體營收中佔比是73%,同一時間,騰訊音樂娛樂直播服務在整體營收中佔比是71.6%。

然而,直播幫助陌陌找到了變現的方法,卻沒有讓其逃脫用戶增長停滯的困境,如今陌陌市值暴跌。所以,長遠來看,衡量直播業務對網際網路平臺的價值,更關鍵的是要看用戶側,在獲客、留存與用戶黏性上,直播能否形成一種新的驅動力。

知乎直播其實是知乎發力內容視頻化的重要一環,在圖文時代,知乎用戶生產的內容有思考、有信息量,形成了獨特的創作者圈層,在此基礎上,轉化為視頻內容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尤其是今年,知識科普類視頻頻繁出圈,大大釋放了用戶追求專業、硬核知識的需求。

而且沸沸揚揚的巫師財經抄襲事件,恰恰是以知乎用戶的問答內容為素材去輸出製作視頻,這也說明了知乎在內容視頻化上的得天獨厚。

今年5月,知乎發布創作者招募計劃;今年10月,知乎又推出包括五億現金激勵、百億流量扶持、視頻工具、籤約機會和創作者學院等在內的一攬子計劃,幫助視頻創作者和平臺共同成長。

知乎對於創作者的扶持、對視頻創作的技術支持可以吸引更多創作者,創作者的優質內容輸出則可以吸引更多用戶,知乎也由此獲得了更大的用戶增量。在這一良性循環中,創作者、用戶和平臺實際上都從中受益。

如知乎用戶天體物理學博士劉博洋直播觀測新加坡日環食,有專業的觀測設備和過硬的天文領域背景,直播觀測畫面同時進行天文知識講解,引發了4萬人在線觀看。

布局直播或視頻化,是知乎利用新形式進一步挖掘自身內容價值的方式,它以另一種更生動、直接的形式傳播知識、經驗、見解,還通過互動提升了用戶的活躍度。而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講,也可挖掘更多擅說不擅寫用戶,使他們成為知乎新內容消費場景下的創作者。

站在整個直播行業及相關業務形態的維度看,秀場直播漸趨沒落,直播帶貨在接連不斷的風波中越走越偏,知識直播的道路看似較窄,可對應的是很多用戶對專業、深度內容的持續需求。直播行業風水輪流轉,知乎或將迎來一個新的時機。

歪道道,網際網路與科技圈新媒體。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直播過度娛樂化,專業內容的大旗知乎能扛起嗎?
    然而正如直播帶貨避不開假貨問題,內容直播也要面臨內容價值的拷問,現在擺在眼前的就是過度娛樂化。很多人在思考,除了淺薄的、吸睛的、無知的內容之外,直播還剩下什麼。直播熱潮下內容的對峙與失衡直播興起源於秀場,這似乎決定了直播天然帶有娛樂化屬性,不管模式如何創新,總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娛樂化。
  • 宋丹丹回應上春晚,沒有了趙宋作品,誰能扛起春晚小品大旗?
    在我們遺憾本山老師消失在大眾視野的時候,也祝願本山老師在家可以養好身體,多多給予徒弟們創作指導,讓本山式小品以內容形式繼續留在舞臺上。闊別春晚舞臺已久的宋丹丹如今又有消息傳出,有消息稱宋丹丹將會回歸舞臺,將帶著《家有兒女》主演登上春晚。這消息一出奔走相告,宋丹丹老師要回歸了!不過話還沒遞給下一人,闢謠信息就來了!
  • 屠呦呦獲共和國勳章後首次發聲,扛起了醫學科普的大旗
    在接過這枚沉甸甸的勳章後半個月,屠呦呦再次扛起了醫學科普的大旗,推動先鋒醫學與大眾健康結合。10月14日,她向首屆騰訊醫學ME大會發出賀信,並公開呼籲:「醫學工作者不僅需要潛心研究自己領域的課題,也應該承擔向大眾普及準確權威的醫學知識的責任。生命健康關乎人類共同命運。
  • 知乎發布 7 月政務媒體機構號榜單 短視頻直播成熱門內容
    8月18日,知乎獨家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了第三期「政務媒體機構號影響力排行榜(7月)」。榜單結果是基於知乎近30個數據指標,從傳播力、創作力、互動力及專業度四個維度綜合評估得出,全方位展現知乎政務、媒體機構號生態新特徵和傳播新模式。
  • 激進的知乎想成為下一個B站?
    內容困境待解知乎的主要定位是知識共享,用戶分享著彼此的專業、經驗和見解,為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因此,作為國內領先的內容問答平臺之一,內容對於知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隨著各大平臺對知識區域的發力,知乎也陷入了瓶頸,首當其衝的便是其內容困境。首先,問答模式見頂。
  • 老利放棄舞帝,大佛被淘汰回應:扛起舞帝大旗,我真不是那塊料!
    劉一手和大佛倆人年度賽各自宣戰,劉一手直播的時候也放話要鬥到底,我和大佛年度賽必須沒一個,年度個人賽他倆也都報名了綜合組,原本以為倆人會鬥得很激烈,沒能想大佛排名第19,栽在了N進18的淘汰賽,有人爆料說是老利放棄了舞帝,不想在歪歪投資了,所以沒給大佛上票,大佛才不上的!
  • 扛起3D播放大旗,海美迪HD900B璀璨上市顯王者風範
    、網絡下載、在線直播功能,而為趕上3D大潮,高清播放機行業再度發力,採用1186DD晶片的3D高清播放機也陸續問世,加速了3D影視走向普羅大眾的速度。作為高清播放機行業巨頭之一的海美迪也扛起了3D播放大旗,讓3D大潮直掛雲帆濟滄海。
  • 扛起智慧SUV大旗 全新哈 弗H6揚帆起航!
    扛起智慧SUV大旗 全新哈 弗H6揚帆起航!其實在之前科學家們已經研究出了會「說話」的汽車,不僅能聽懂駕駛者,也能與之對話。有的會提醒你耗油量、有的會提醒你障礙物等,但很明顯其功能性都較為單一。全新哈弗H6鉑金版就不一樣了,雖然都是語音功能,但全新哈弗H6鉑金版的語音功能包含娛樂、導航、安全等方面,總共接入了64項語音垂類,一句「你好,哈弗」,便能將它喚醒,全方面囊括生活的各個角落。
  • 知乎十年,內容社區的鏡與燈
    01 內容產品前兩屏的故事中文網際網路能活過十年的產品,大多在你手機的前兩屏裡,而知乎能幸佔一角,說明還是有唯一性在。這個唯一性是什麼?顯然不僅僅是那個調侃中的「精英世界」,而是更具體、可觸摸的價值。在具體論述這個價值前,可能還是得把時間線往回拉十年。
  • 陌生人社交「毀」於直播|陌生人社交|陌陌|秀場直播
    他表示,自己本身就沒有多高的收入,不明白為什麼要被平臺引導給主播送禮物,而且在他看來,陌陌的主播遠遠遜色於鬥魚、花椒等專業直播平臺的主播。騰訊科技曾報導,有一位探探用戶購買探探季度會員後,平臺共為他匹配了246個人,其中有30人成功加到微信,其他的壓根不回復。而在這30人中,僅直播託就有15個。直播其實從一開始就不是陌生人社交的救命稻草,陌陌做直播,猶如飲鴆止渴。
  • 產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識生態,提高付費內容打開率?
    由知乎的產品架構圖可看出, 知乎的核心業務是以問答形式為主體的多種內容創作形式共同發展的知識分享社區;以知識付費、廣告和會員體系作為商業化的變現手段;現在,也在拓展直播、小藍星推薦和圈子等新業務。因為知乎用戶的需求非常多元,今天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明天搜索關於職場的話題。「鹽選會員」覆蓋多領域的專業內容,在用戶有需求的時候給他們足夠好的內容和解答。同時把會員內容,有機融入到問答場景,付費會員制既可以幫助會員獲得有信賴、高質量的內容,同時也能發現深度用戶培養付費習慣。
  • 四家青島的俱樂部,誰能扛起海牛的大旗?
    而足球重鎮的青島,目前有4家職業化球隊,他們分別是中超的青島黃海,中乙的青島中能,青島紅獅與青島中創恆泰。除了紅獅外,其他三家俱樂部都面臨改名。甲A時代海牛的大旗,究竟誰能夠扛起?青島多家球隊面臨改名,無論是青島FC、青島哈德門、青島啤酒等名稱,都不及青島海牛。
  • 「恰到飯」的知乎,對內容付費行業有什麼借鑑意義?
    對我而言,一個最為常見的場景是在搜索某個話題時,一邊能看到行業專業人士給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還能看到穿插回答之中,來自@鹽選推薦 這一官方帳號對付費內容進行的智能推薦。不難看出知乎網友的行業素質,以及其在內容方面的沉澱,足以撐起更多優質內容。上文我已經提到鹽選的運行機制,除自行訂閱以外還會大量推薦;這意味著,付費知識內容的顆粒度在被進一步精細化後,進入到了各種具體的應用場景之中。用戶可以選擇將其作為某一專題研究的材料,也能順藤摸瓜進入完整版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 深挖視頻礦藏,知乎的視頻野望
    趁著這波風口,知乎默默幹大事,悄然布局視頻領域。   今年5月,知乎面向全網招募不同領域的專業視頻創作者。10月9日,知乎視頻創作工具上線,10月12日,知乎發布海鹽計劃第三期激勵視頻答主,並在App內上線視頻專區,致力於為知乎用戶提供更多元、更豐富的內容形式,激活和吸引更多的專業創作者,打造優質、專業的平臺生態。   那麼此時入局,知乎有戲嗎?
  • 萬木新材料扛起LED封裝膠國產「大旗」
    萬木新材料扛起LED封裝膠國產「大旗」 高工LED 發表於 2021-01-05 16:29:29 如果要書寫中國LED封裝膠的歷史,2010年和2014年無疑是其中兩個最為重要的節點。
  • 擴展使用場景、建立知識服務市場,知乎真的能盈利嗎?
    摘要:近期,知乎召開了一場小範圍媒體溝通會,交出了一份商業化成績單,相比於離開微信無法獨活的分答,知乎向大眾展示了它完全可以在自己的社區生態中實現自我循環,但是知乎真的能就此盈利嗎?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
    以問答社區為核心基礎,問答內容不僅有各類專業知識,還包括了大眾話題、娛樂話題。同時也推出知乎Live、私家課、值乎等多種形態的知識付費業務,用戶主要是發達城市有學習需求和自我提升意識的人群。 「知乎」問答社區的內容越來越泛娛樂化,用戶更多地是把它當作一個刷信息流打發時間的娛樂平臺,從而導致購買知識付費服務的意願卻不高,大多數用戶僅僅活躍在問答社區。 因此,用戶想要購買知識服務時,傾向於選擇「得到」這樣的專業平臺也是更加符合常理的。
  • 烯旺科技扛起中國石墨烯大旗
    烯旺科技表示:「我們要扛起中國石墨烯大旗!為打造健康中國,為全人類健康發展作出貢獻!」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前往烯旺科技的全球運營中心四川成都——四川烯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全國石墨烯產業的對外窗口一探究竟。
  • 社區迷途:小紅書、虎撲、知乎們左右為難
    早期帖子一併清空為0,現在的虎撲社區,「步行街主幹道」成了最為活躍的板塊,包括「蔡徐坤虎撲事件」等娛樂化話題及內容正日漸增多。2016年的招股書顯示,虎撲盈利主要來源仍為廣告,佔比高達61%,此外佔比最大的增值業務,佔比為20%。同時,據mUserTracker數據統計顯示,75%左右的虎撲用戶為男性(35歲以下居多)。
  • 社區迷途:左右為難的小紅書、虎撲、知乎們
    早期帖子一併清空為0,現在的虎撲社區,「步行街主幹道」成了最為活躍的板塊,包括「蔡徐坤虎撲事件」等娛樂化話題及內容正日漸增多。2016 年的招股書顯示,虎撲盈利主要來源仍為廣告,佔比高達61%,此外佔比最大的增值業務,佔比為20%。同時,據mUserTracker數據統計顯示,75%左右的虎撲用戶為男性( 35 歲以下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