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青羊區,成都市民的第一印象,都會想起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青羊轄區內有聞名中外的杜甫草堂、青羊宮、金沙遺址等歷史文化遺蹟。不僅如此,青羊區還是全省首個「省級法治文化試驗區」,建成了以「東坡印象」法治文化廣場為代表的多個法治文化基礎設施,其地區性法治文化建設水平令人稱道。
古典建築 傳遞現代法治精神
家住成都市青羊區的趙婆婆說起自己住宅周邊的休閒廣場,她最喜歡的是「東坡印象」法治文化陣地。「面積大,大家去休閒的時候不會覺得擁擠,而且建築非常古典,我們就是中意這種古色古香的風格。比如說那個捲軸的設計,像一個拉開的畫軸,這個就很有特點嘛,跟我們青羊區的風格很搭調。」趙婆婆笑眯眯地說道。
昨日,記者來到趙婆婆口中的「東坡印象」法治文化廣場,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地標,地標的建築主體上印有不同字體的 「法」字,錯落有致地疊加在一起,非常富有層次感。不同時代的「法」字字體的變換,就像是在告訴我們法治的變遷歷程。
記者在廣場偶遇了市民劉先生,他家住青羊區東坡路,正好帶著6歲的兒子在此散步。劉先生對記者說,自己是教法理學的老師,正在通過給孩子介紹不同時代「法」字的演變。劉先生笑著說:「兒子今天又學會了一個新的字,至於這個字的來歷,娃娃聽得有些似懂非懂,但是他印象很深刻,今天我們是生活在法治社會了。」劉先生自己最喜歡的建築,是這個法治文化廣場上的竹簡,竹簡上刻有古今中外的著名法典,「我是學法律出身的,看到這些法典,肯定是最親切的。」
創意景觀 內涵法治文明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地標和竹簡,「東坡印象」法治文化廣場還有硯臺、筆筒、文化石、小花牌等與法治宣傳用語結合的建築。而在200米長的東坡路沿線草坪上分布的人物剪影吸引了記者的目光。生動的人物剪影雕塑,將婚姻家庭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知識與群眾社區生活相結合。青羊區司法局的工作人員表示,這種做法提高了法律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普法教育, 人物剪影將法治文化內涵與城市景觀進行了充分融合,還形成了青羊獨特的城市法律文化景觀。
記者來到一個酷似官帽造型的人物小長廊,這個官帽的造型可謂是別出心裁。據了解,這個官帽古時候又稱為獬豸帽,為法官所佩戴的,是一種權威的象徵。走進人物長廊,記者發現長廊裡有兩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一位是宋慈,我國最早的一位法醫,也是世界法醫界的鼻祖。他的《洗冤錄》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著作。直到現在還是很多刑偵類專業學生的必讀書目。青羊區司法局的工作人員說:「宋慈這個人非常清正廉明,在為官二十幾年中,始終堅守著『民命為重』的為官準則。他的故事,在我們民間也流傳得很廣。」另外一名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因為時刻堅守著公平正義,無論權貴顯赫還是普通百姓,他都會一視同仁,依法辦事,所以被後人銘記。通過這兩位人物流芳百世的故事,也就是告訴人們,「唯有尚法在心」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法制教育 讓青少年入腦入心
記者了解到,「東坡印象」法治文化廣場也是青羊區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而這裡最具有代表性的兩處建築,一個是宣誓臺、一個是華表柱。宣誓臺由五星紅旗、團旗、和少先隊隊旗疊加而成,看上去莊嚴肅穆。
來自青羊區某小學的張老師告訴記者,學校在組織活動的時候,會到這個宣誓臺前莊重宣誓。她說:「每年9月開學第一周,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宣傳周,學校也將組織師生來這裡宣誓。」青羊區司法的工作人員還介紹,「五四」青年節、「124」法制宣傳日等重要節日,這裡都將舉行一系列的法治教育活動。在這裡,還有刻著「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地標性建築。記者發現,其實最大的亮點在於鑲嵌於華表柱身上方的紅色部分,青羊區司法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一幅青羊區的地圖,像一個堅強有力的臂膀指引青少年奮鬥的方向,同時也使華表柱顯得姿態靈動。在最上方端坐的獨角神獸,也寓意著法律的至高無上,使青少年從小就樹立法律至上的信念。
青羊區司法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讓法律知識與群眾社區文化進行有效融合,修建像「東坡印象」法治文化廣場這樣的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法制宣傳陣地是讓法治文化成果惠及民生的舉措,擴大了普法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有力地提高了人民群眾對法律的知曉率。「讓群眾在休閒中、娛樂中感受到法治精神,這樣的普法宣傳效果非常好,讓法制宣傳陣地也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他告訴記者。
實習記者 王虹 本報記者 姚曉熙
青羊區司法局提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