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菁:是「土地財政」讓中國崛起完成了原始積累

2021-01-21 全球宏觀對衝

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都是通過對外擴張來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這一點可參考英美當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那麼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是如何實現資本中積累的,作為經歷過戰爭的國家,中國自然不可能向外擴張,那麼只能通過內部積累,而土地給中國的資本積累提供了重要基礎。  

趙燕菁也這樣說到過土地財政,讓中國崛起完成了原始積累。可見土地制度在我國發展過程中所建立下的功能。也許有的人關於此論點有著不同的想法,那麼我們首先來認識趙豔菁這個人。

1984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的他,擔任中國規劃設計研究院以及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保護所的所長,可以說這是一位紮根在中國土地上對著土城市發展有著深厚理論的學者專家。  

從1984年畢業到2015年在廈門大學執教,他見證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城市化的進程。  不過也確實如此,在中國如今的發展過程中,土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正是因為高房價以及相關的高地價才造就了如此具有競爭力的中國製造才讓中國產品持續多年的超低價格。  

1、正確看待土地政策  縱觀歷史的發展,城市這一概念已經出現了幾千年,有興有衰,但是到了近代卻突然出現了不可逆轉的城市化,從社會發展的狀況而言,城市化是工業化的結果。  那麼城市和農村又有著怎樣的區別呢?城市的特徵就是可以提供相對於農村而言沒有的公共設施服務,而在公共服務中,土地是唯一的價值來源。城市人口對於資金的分配也可以展現出來,大多城市人口的投資性產品就是購買不動產,所謂的不動產也就是指土地房子等一些可以升值的物品;而且對於城市的建設,無論是城牆道路是需要大規模的一次性投入,對於傳統經濟中的用剩餘價值再去創造財富,這兩者有著極大的區別。  那麼在城市的公共基礎建設中,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完成一次性的投入時,就需要銀行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那麼銀行為什麼將資金貸給你呢?這時候就出現了現在社會中最常用的詞,信用。傳統的中國社會關係中,信用取決於一個人的社會關係,尤其是熟人之間的關係,因此它是小規模和短周期的。近代以來的中國,非但沒有實現資本積累,反倒成為一些列強的資本積累地。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不得不使轉向計劃經濟來實現國內內部的資本積累。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城市化規模有了重大的起步,依靠農業為中國的工業提供原始積累,已經很難跟上現代社會的發展。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開始效仿香港澳門,利用土地作為融資的主要方式,這裡起以土地為信用基礎的土地財政被開創。  在土地財政被開創之期,它是有利於國家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道路的發展。幫助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還清了債務,甚至有部分還超前發展,成千上百的城市不斷崛起,一座座高樓大廈成為城市發展的地標。無論是城市化增長的速度還是其發展的規模,都超出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預想,從社會學的角度而言,這樣告訴的增長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是不可多見的。  不過這時候就有人會對土地財政進行抨擊了,認為正是當時土地財政的實施才導致了如今的高房價,城市土地寸土寸金。確實,如果沒有土地財政,但之後中國的經濟發展也不會存在許多問題,但同時,也不會有如今城市化的高速發展。

  2、中國為何這樣做?  中國居民購買城市的不動產相當於一種長期投資,這也就說明了為何在中國的住宅有著居高臨下的價格,因為本質上它就是資本品,除了居住,還可以帶來收益。因此,在中西方的觀點中,房價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歷史表明,西方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是通過對外擴張和掠奪來完成國家的原始積累,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進行原始積累的所走的捷徑,但對於中國而言,在一個其他國家崛起後再崛起的國家,顯然原有的資本積累模式是不適合中國的。在如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中國不僅產品橫掃全世界,而且出乎意料的成為與西方列強肩並肩的資本強國,靠的就是土地財政。  高效的融資確保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發展過程中獲利的一方,即使處在水發展水平較低的城市化初級階段,中國也是最有希望崛起和維護國際經濟秩序的國家,土地財政的成功實施,確保了中國的和平崛起。  

3、土地財政的風險  任何一個發展模式都是有兩面性的,既存在積極的一面,也存在消極的一面,土地財政也是如此,它雖然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好出,但是這一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引起了許多問題。  首先便是土地財政必然會變成不動產變成投資品,目前房價的價格仍然高居不下,雖然政府頻頻出臺政策對高房價進行打壓,可是效果甚微;其次便是貧富差距的擴大,土地財政可以給地方政府帶來巨大的財富,也可以給企業和個人的資本積累提供通道,靠投資不動產完成數代人的資本積累,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故事。然而一些沒有擁有不動產的人,即使他們拼命努力也比不過擁有不動產的居民坐享其成。房價就像股票一樣,越漲越快,中產階級以及貧窮人口的努力速度趕不上房價的增長速度,而這也是成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顯著的重要原因,長期以往便會造成階級的固定。  總結  城市化的發展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是否能夠找到根據自身特點發展的模式,對於高質量的城市化而言起著巨大的著作用,近些年來,中國一直都在模仿,追趕,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而土地財政政策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創新之一。  從某種方面而言,土地財政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它既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同時也為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將土地財政運用得當,才會保證收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

相關焦點

  • 「土地財政」讓中國崛起完成了原始積累
    一旦原始資本(基礎設施)積累完成,就會帶來持續稅收。這些稅收可以再抵押,再投資,自我循環,加速積累。歷史表明,完全靠內部積累,很難跨越最低的原始資本門檻。強行積累,則會引發大規模社會動亂。因此,早期資本主義的原始資本積累,很大程度上是靠外部掠奪完成的。幾乎每一個發達國家,都可以追溯到其城市化早期階段的「原罪」。
  • 長談3點:「土地財政」— 中國崛起的原始積累 | 每日微信排行
    深度特寫|高瓴資本的魔幻時刻 by 中國企業家雜誌- 他們一定是懷抱著自覺意識來到當下臺前的。2.  5G投資跳坑指南 by 飯統戴老闆- 千呼萬喚始出來,中國5G牌照終於發了。4. 趙燕菁:「土地財政」讓中國崛起完成了原始積累!(顛覆認知的雄文) by 財經會議資訊- 我們今天擔心的問題,很可能會自動消失。
  • 中國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是個無底洞
    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問題更是會突出。我記得早幾年去過四川的一些三線城市,當時有城市年財政收入10億左右,但當時的債務負擔有100多億,其債務是收入的十幾倍。2018年我到的許多三四線城市,由於房地產市場繁榮,這種的情況已經完全改觀。但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同樣是個無底洞。
  • 《生物多樣性公約》: 保護環境是幌子,原始積累是目的|社論前沿
    綠色攫取"(Green grabs),以保護環境為目的徵用土地或資源,構成了當前全球土地被爆炸式攫取的重要手段。本文認為,國際性的環境制度正在越來越多地為綠色攫取培育手段。本文以持續進行的原始積累作為關鍵的出發點,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第十次會議作為範本進行討論。
  • 開發商拿地懶洋洋 地方土地財政捉襟見肘
    證券時報記者 陳中  流拍、延期出讓、底價出讓、中止出讓,成了近期土地市場的主旋律。在樓市調控政策延續下,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依賴症受到考驗。  10月31日,武漢土地拍賣會12宗土地10宗以底價成交;11月2日,濟南11宗土地9宗流拍,2宗以底價成交;南京10月舉辦的3場土地出讓活動,7宗以底價成交,7宗延遲拍賣,1宗流拍。在最為尷尬的廣州,因為開發商不捧場,1個月內3次中止土地拍賣,32宗土地仍無著落,以底價估算,土地出讓金少收178億元。
  • 楚國之崛起:篳路藍縷,進行原始積累,終突破「漢陽諸姬封鎖線」
    眾所周知,中國南部地區寬廣而地貌複雜。潮溼的氣候、連綿的山脈、密集的河流、眾多沼澤地以及豐富的礦產,讓南方成為一個充滿誘惑和危險的地區。 一方面,在整個西周時期,周王室始終試圖向南部滲透,將勢力的觸角牴達長江中下遊。
  • 財政學者劉守剛:財政制度的現代化之路
    「化家為國」,是指以君主為代表的家族,用自己掌握的巨大力量徵服了社會,並對其進行塑造,創造出服從與秩序,完成從「家」到「國」的轉化;「化國為家」,是君主治國遵照當時社會中最具合法性的宗法原則,自居為萬民之父,模仿治家方式,以對待子女的方式來對待萬民。帝國時期的財政,正是在此基礎建立起來的。
  • 普魯士為何能在德意志邦國中率先崛起?財政充裕、軍事強悍
    在此背景之下,普魯士王國逐漸崛起,並最終完成了德意志統一的宏圖。普魯士的崛起和德意志的統一離不開容克地主階級,其原意為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階層。那麼在德意志眾多邦國中,普魯士是如何脫穎而出,容克貴族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的呢?權力格局的多元化德意志地區,又稱德意志空間,通常是指地理位置處於歐洲中心的德意志族群區域。
  • 那些穿越過頭,在原始社會從頭崛起的小說
    《原始戰記》作者:陳詞懶調簡介:這坑爹的原始部落!「終有一天,我們將重返故地。榮耀依舊在,炎角之火永遠不滅。」胡亂點評:崛起原始社會,那就從改變一個部落開始,作者文筆很好,往往覺不到什麼,就看過很多章了。
  • 官方談中國基礎研究問題:財政投入強度不夠
    官方談中國基礎研究問題:財政投入強度不夠 2016-06-14 11:52:25中新社記者 張勤 攝   中新網6月14日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文表示,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基礎研究面臨很多問題,和美國基礎研究的投入相比,現在投入的強度還不夠。  國新辦今日舉行發布會,高文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情況及答記者問。
  • 發揮財政職能 助力打造美麗中國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離不開財政資金政策的有力支持。近年來,吉林省各級財政部門把生態環境改善支出作為財政支出的重要內容,生態環保投入總體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全省生態環保支出從2016年的182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42億元,4年間增長了33%,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 權屬關係混亂 中國農村土地確權陷困境
    農村土地能夠流轉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的基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又是土地順利流轉的基礎。日前下發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加快包括農村宅基地在內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地籍調查,儘快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 何慧麗 溫鐵軍:政府理性與村社理性 中國的兩大「比較優勢」
    中國的現代化成績之所以令人矚目,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實質是中國政府在工業化原始積累階段及產業資本發展階段,借其組織動員能力及財政能力而達成的中央工業化和地方工業化的過程。政府不是「裁判員」,而是直接國際競技場中與本國「運動員」整體利益一致的「教練員」。
  • 2019年1-4月中國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及財政收支結構分析「圖」
    一、中國財政收入及收入結構2019年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651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667億元,同比增長4.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37984億元,同比增長6.1%。
  • 取代房子,中國又一種資本在崛起
    所有高速發展的國家,都會經歷一個資本的原始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就像「跑馬圈地」。一旦社會的生產力得到解放,就加足馬力直往前衝,誰的馬力大誰搶的地盤就多,跑馬圈地主要有兩大紅利:第一大紅利:「人頭紅利」,針對的是製造業和房地產。
  • 從本質上是三代人為國家做原始積累!
    本質上從建國到現在,三代人,一直為這個國家在做原始積累。中國要成為第一流的強國,底子還是薄,我們沒有條件也不願意像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一樣靠掠奪來實現復興之路。建國最初三十年,靠全國人民的忍飢挨餓,打下了重工業基礎;最近四十年靠參與全球分工,靠無數農民工妻離子散,靠大量消耗資源,汙染環境,實現了工業化和初步現代化;未來至少還需要三十年才能走完整個國家邁向發達國家的關鍵一步。
  •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何中國受到西方打壓,印度卻備受支持?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什麼西方不打壓印度,反而鼎力支持呢?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呀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和大家聊聊西方國家為什麼和印度走的近?最近中國的「嫦娥」五號順利將月球的「土特產」送回我國,聽到這個消息印度一如既往地羨慕不已,並且自我安慰說「如果不是疫情,印度登月計劃不會輸給中國」。這也表現出來印度一直將我國視為競爭對手,但卻慘遭打臉。
  • 土地與歷代王朝的興衰,有因果關係嗎?專家:結果是必然的
    還是從公共財政的匱乏說起,這是每個王朝到其晚期之後的必發之症。而公共財政為什麼會發生短缺?把自然的因素排除在外。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因人為因素所造成的一些景象。看下歷代王朝在其晚期經濟上所出現的症狀,不難發現,以下這幾點是共通的:稅收大量短缺。
  • 呼倫貝爾市財政:三舉措做好廢棄電子產品回收,圓滿完成處置工作
    自從廢棄電子產品處置回收工作啟動以來,我局高度重視,明確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細化了分工任務,落實了相關責任,確保了處置回收工作有序高效完成。二是積極部署,組織有力。首先根據《關於規範全區公共機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置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呼倫貝爾市財政局關於規範行政事業單位廢棄電子產品回收處置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單位申請、主管局批准、財政審核、回收處置、處置批覆、資產核銷等工作流程,規範了回收處置工作。其次按照程序公選了廢棄電子產品回收企業。通過政府採購的形式,面向社會公選出具有相關資質的廢棄電子產品回收機構,確保了處置工作公平、公開、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