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街妙手|反覆腸梗阻,竟然是這個怪病,我院腫瘤外科團隊幫她找回...

2021-01-18 瀟湘名醫

「沒想到這麼罕見的病竟然被我碰上了,幸運的是遇到了北京中醫醫院的腫瘤外科團隊,幫我從怪病中解脫出來了。」 來自安徽的餘女士是一名腹繭症患者,近3年來一直被反覆發作的腸梗阻困擾,經過我院腫瘤外科團隊治療,近期痊癒出院。

腹繭症是一種罕見的、自身免疫系統功能紊亂的腹膜病變,患者的腹腔內部分或者全部臟器被一層緻密增厚的灰白色膜樣纖維結締組織包裹禁錮,形態看起來就像腹腔裡形成了一枚大蠶繭!

難確診:反覆腸梗阻的「怪病」

大約3年前,餘女士開始反覆發作腹脹、腹痛,有時忍忍就自行緩解,更痛苦的是會出現急性腸梗阻的症狀,每到這時就不得不住院治療,一發作就要禁食、下胃管、靠輸液維持生命、反覆灌腸,但一直沒有確診引起腸梗阻的原因。不知道原因,也就沒有辦法根治疾病,只能在發作——治療的循環中往復。

到了2020年,她幾乎每月要發作一次急性腸梗阻,不僅身體情況吃不消了,也陷入了焦慮抑鬱狀態,整夜失眠。眼看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家人急得四處帶她求醫。

經介紹,一家人來到了我院腫瘤外科,找到了國內著名肝膽胃腸外科、腫瘤外科、疝與腹壁外科專家路夷平。

路夷平主任詳細了解餘女士的病史及臨床資料後指出:反覆出現腸梗阻表現而無其它原因解釋者或者腹部包塊患者就要考慮腹繭症,結合影像學檢查也有助於提高診斷率。

不盲目:為患者多想一步

手術是治療腹繭症的有效手段,經典手術原則為分離纖維包膜、解除腸管禁錮,完全松解腸粘連同時進行腸排列術,但路夷平主任也有著自己的經驗,他認為這樣大範圍切除包膜分離腸管壁黏連會造成腸管壁滲出更多,水腫更重,會增加術後腸梗阻的再發生率。

所以在為餘女士手術時,路主任僅切除引起梗阻的纖維膜、分離引起梗阻的腸粘連,同時根據她的情況為她做了腸排列。手術非常成功,術後第2天餘女士就恢復了自主的排氣排便。

但到了第5天,餘女士出現了術後的麻痺性腸梗阻,腹脹、腹痛又出現了,排氣排便也沒有了,保守治療近一周症狀仍然沒有好轉。

團隊裡的年輕醫生找主任請教看是不是應該急診再手術,探查梗阻原因同時解除梗阻?

「不可以!」路主任解釋,「此時的腸麻痺不是腹部感染或者腹腔黏連引起的,而是腸管擴張引起的。術後腸壁功能的吸收減弱,分泌物明顯增加,腸道內積氣增多,液體進一步膨脹,使腸蠕動減少或消失,正是這種惡性循環導致麻痺性腸梗阻的發生,所以再手術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要有信心,這種情況下如果盲目再手術,致死率極高。」

「現在要做的不是盲目二次手術而是以下幾點:首先一定做好精細的腸外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證患者每日入量及熱卡攝入,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這是病人能否順利恢復的重中之重;同時醫生自己要有信心,更要給病人信心,患者在這樣的狀況下更需要醫生的關懷,每天要多鼓勵患者。同時可以對患者進行中醫治療,這也是咱們的優勢所在。」

有絕招:中醫治療顯奇效

在路夷平主任的教導下,團隊的年輕醫生都穩住了陣腳。主治醫師於淼對餘女士開展了各項中醫治療。

首先針對腹脹及腸管水腫的症狀,予以每日芒硝外敷腹部逐水消腫止痛;另外採用大黃面、元明粉混合的中藥灌腸法,大黃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大黃可以抑制腸道炎症反應改善腸道菌群,元明粉同樣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每次用中藥灌腸之後餘女士就能排出少量腸內容物。

同時,輔以針灸治療,針刺陽明經穴位以助氣血運行,加速胃腸功能恢復;安神定志,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質量,助力加速康復。在每次治療的時候,醫生們鼓勵她多下床活動效果,每日按時練習八段錦來調理臟腑功能。

術後近1個月的時候,餘女士恢復了自主排氣排便,終於痊癒了!一直陪伴她治療的姐姐全程目睹了路夷平主任及團隊醫生的付出,出院的時候對著路主任團隊深深鞠了一躬!

餘女士的情況也是不少腹繭症患者經歷。腹繭症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頻繁發作不明原因的急慢性腸梗阻,患者腹脹、腹痛、噁心嘔吐、排氣排便停止。如果是輕症經過胃腸減壓、灌腸等保守治療可以緩解,一旦出現完全性腸梗阻必須急診手術治療,據文獻報導腹繭症術後死亡率及術後再次發生梗阻的概率高達56%-93%。

我院腫瘤外科成立以來,承接了許多餘女士這樣的疑難病例,一次次精準治療,一次次康復出院,竭盡所能幫助患者,讓他們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生活。

供稿:腫瘤外科

編輯:宣傳中心

【來源:北京中醫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佛中醫神經外科妙手施術成功復通
    日前我院接診的這名患者 幸好在外院體檢中發現頸動脈狹窄問題 並經過我院神經外科妙手施術 避免了日後卒中情況出現 凸顯我院卒中中心建設的明顯成效 52歲的劉先生今年8月在外院體檢中發現雙側頸動脈狹窄
  • 10歲男孩反覆發熱貧血誤以為是白血病,竟然是這個病
    血液科老專家和我很熟,她幫小姜做了血常規+異常細胞、血塗片,甚至骨髓穿刺都做了,排除了血液系統疾病,建議掛下消化科做個胃腸鏡看看。血液科老專家時常把血液科查不清楚原因的貧血孩子轉到我們科門診。我們經常給那些孩子胃腸鏡檢查,發現貧血是消化道潰瘍出血或異常血管瘤生破裂等疾病引起的。
  • 一枚蛋黃竟然引發腸道「慘案」 !腸梗阻會發出這些警報...
    深圳商報2019年8月3日訊 近日,一位男士因為狼吞虎咽地把蛋黃吞到肚裡,引發了「腸梗阻」。小小的「雞蛋黃」製造的腸道「慘案」讓他飽受折磨。幸運的是,由於及時來到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外科,醫生們幫助他把卡在腸道的蛋黃取出來了,消除了「梗阻」。
  • 懷化女子被怪病困擾12年!四肢扭曲行為怪異,是什麼給她新生?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楊治權教授收到了一段令人欣喜的視頻:3年前身患怪病導致四肢扭曲,如今患者已結婚生子,而這些都得益於楊治權教授及其團隊通過植入腦起搏器,讓她徹底告別了「扭轉」生活,開啟了新的人生。
  • 哈醫大二院成功為八旬結直腸腫瘤患者實施手術
    人民網哈爾濱11月24日電 腸梗阻、右半結腸惡性腫瘤、慢阻肺、心功能不全、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重度營養不良,當這些病症同時出現在一位81歲高齡、體重僅有66斤的張奶奶(化姓)身上時,很多醫院都拒絕冒風險為其手術。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一例神經內鏡經眶入路中顱窩顱眶腫瘤...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團隊在主任吳安華教授的帶領下,利用神經內鏡下經眶入路成功完成一例右側中顱窩顱眶腫瘤切除手術。
  • 這個發現,讓患癌的她躲過死神追擊
    腹膜轉移是胃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方式之一,多數是由於腫瘤細胞侵及胃壁的外膜(漿膜層)脫落至腹腔內造成,一般惡性程度更高的腫瘤細胞發生腹膜轉移的風險也更高。腹膜轉移不僅是胃癌已進展至晚期的重要標誌,同時由於其體積微小造成術前影像學檢查發現困難,更通過引起惡液質、頑固腹水、持續腸梗阻、嚴重疼痛等併發症導致患者療效不佳及中位生存期僅3-6個月的治療困境。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切除 2020-06-01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患者「重啟人生」 2021-01-13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大附一院陳炯教授入選美國外科醫師學院會員
    10月3日至7日,美國外科醫師學會臨床大會(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ACS)第106屆年會在美國芝加哥會議中心(Moscone Center)通過網絡召開,我院陳炯教授入選美國外科醫師學院會員
  • 我院胃腸外科成功為「鏡面人」患者實施達文西機器人胃癌根治術
    近日,胃腸外科一病區符洋副教授成功為一例罕見的「鏡面人」胃癌患者實施達文西機器人胃癌根治術。患者郭某,男性,於當地醫院就診發現胃癌後,來我院就診。經術前檢查後確診為胃癌並全臟器轉位,胸腹腔各器官及大血管均呈左右翻轉,此類先天性發育異常發生率約為幾百萬分之一,俗稱「鏡面人」。
  • 反覆骨折 竟然是缺少這個酶!
    Ravinder Sodi等在《Clinical Chemistry》報導了一個反覆骨折和足部疼痛的病例。病例男,54歲,2016年因反覆骨折和足部疼痛入院。既往反覆發作性骨折。12歲時右鎖骨骨折。13歲時Osgood-Schlatter病致左脛骨骨折,伴有膝部韌帶炎症。
  • 劉續寶教授及柯能文副教授團隊完成國際首例腹腔鏡經結腸下區原位...
    近日,我院胰腺外科劉續寶教授及柯能文副教授團隊完成了國際首例腹腔鏡經結腸下區原位胰十二指腸切除聯合門靜脈切除的胰頭癌根治術。該手術由團隊中柯能文副教授主刀,歷時6小時,患者術後恢復順利。經文獻檢索,目前國際上尚未見類似手術病例報導。
  • 北京醫師協會2020結直腸腫瘤論壇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召開
    2020年11月20-21日,由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胃腸外科承辦的北京醫師協會2020結直腸腫瘤論壇暨北京西部醫學結直腸腫瘤論壇在我院召開。石景山區衛健委副主任吳麗萍,北京醫師協會副會長、我院院長顧晉,我院黨委書記向平超等領導班子成員出席大會並致辭。
  • 膠質瘤20年後復發,醫生妙手一刀切除三個病灶
    不過南京鼓樓醫院近期迎來一名特殊的患者,她以前做的膠質瘤手術,不僅在20多年後才復發,而且最近通過醫生的妙手,一次手術解決了三個病灶。   劉金雲今年50多歲,在1996年的時候,她因為腦部長了膠質瘤,在鼓樓醫院進行了手術。手術十分成功,22年來,劉金雲可以正常生活,做簡單的家務勞動,直到近期,家人發現了異常。患者劉金雲兒媳潘貳燕表示,她的左手和左腿有點偏癱,走路一瘸一瘸的。
  • 老人患結直腸巨大型腫瘤不願開刀,消化內鏡醫生團隊13小時成功...
    夜已深時候,聽到這個消息,張阿姨的家屬喜極而泣。這個讓張阿姨腹瀉3年的巨大直腸腫瘤終於被消化內科消化內鏡多學科團隊成功「拿掉」,更重要的是老人免去了她所不願的開刀之苦。巨大腫瘤讓醫生直言「奇特」張阿姨來自貴州省,3年前,她開始出現反覆腹瀉症狀,後來查出直腸巨大腺瘤。不願意開刀的她輾轉求醫,當地醫生建議她到廣西找消化內鏡醫生試試。
  •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手術
    近日,我院微創外科團隊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此次手術的圓滿成功標誌了我院微創外科在治療膽囊結石有了新突破,也標誌著我院腹腔鏡外科手術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 熱血外科 | Dr.Liu聊科普之「甲狀腺癌術後和優甲樂那些事兒」
    答這個很專業,就交給醫生吧!當知道了復發風險分度後,根據所需的TSH達標水平,就可以開始口服優甲樂了。最後要糾正一個誤區:很多病人為了追求一個漂亮的TSH,一門心思增加優甲樂劑量,反覆頻繁調整,搞的自己坐臥不安、吃睡不香,甚至發生了甲亢等嚴重併發症也不自知。
  • 顱底腫瘤外科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顱底腫瘤是一類複雜疾病,其病理學特點、治療策略、手術入路、治療效果,以及術後神經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等仍有諸多問題至今尚未解決,所涉及學科包括神經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口腔頜面外科、眼科、整形外科、影像科等多學科,需多學科診療模式(MDT)以制定個體化診療方案。受限於人們對顱底解剖和功能的認識,以及顱底腫瘤顯露的困難,顱底腫瘤外科起步較晚,而且發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