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定理的應用

2021-02-12 材料力學之教與學

應用卡氏定理求解上圖(a)中梁B端的撓度時,那麼下面的解法1中有什麼問題,錯在哪裡。

解法1:首先寫出梁的彎矩方程,x坐標如圖(a)所示

於是根據卡氏定理,可得B端的撓度為

在上述計算過程中有一個概念性的錯誤,在卡氏定理中認為所有載荷在加載過程中均視為獨立的變量,而不論其在加載的最終狀態在數值上可能存在任何關係,卡氏定理的偏導數計算的數學意義即指明了各載荷的變量性質及應變餘能的過程性質。在該解法中,外力偶Pl的變化依賴於集中力P,這樣就破壞了外力偶作為變量的獨立性,因而是錯誤的。

正確的解法應該考慮各個變量的獨立性:

解法2:設集中力為FB,外力偶為MB,即

如圖(b)所示,則梁的彎矩為

於是根據卡氏定理,可得B端的撓度為

可以將該方法推廣到在實際結構中如果所求位移處不存在與之相應的載荷時,可在欲求位移處增加一個與該位移相應的載荷F0,並將該載荷作為一個獨立變量,計算結構的應變(餘)能,再利用卡氏定理對增加的載荷F0求偏導數,在所得位移的表達式中令該F0=0即可(其餘載荷保持不變)。

例1  長為l,彎曲剛度為EI的簡支梁,若在其兩端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偶M,利用卡氏定理計算A截面的轉角θA。

解:令A處的外力偶為MA,B處的外力偶為MB,如圖(b)所示

由靜力平衡條件可得

則梁的彎矩方程為

由卡氏定理

令上式中的

可得

例2  如圖所示,在剛架的自由端C作用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集中力,設剛架的應變能為U,若已知自由端豎直方向位移為1.0mm(方向向下),水平位移為0.2mm(方向向右),則試求應變能U對F的偏導數為多少。(全國高校第七屆基礎力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材料力學筆試題目)

解:設作用在剛架的兩個集中力分別為FA、FB,如圖(b)所示,即

由題意可知

例3  圖示各梁的應變能均以U表示,對圖(a1)、(b1)、(c1)梁,試分析應變能U對P的偏導數分別對應的位移。

解:(1)

分別令B、C處的集中力為FB、FC如圖(a2)所示,即

設B、C處的線位移分別為ΔB,ΔC

(2)

令B處的集中力偶為MB,令C處的集中力FC如圖(b2)所示,即

設B處的角位移為θB,C處的線位移為ΔC

(3)

令B處的集中力偶為MB,令C處的集中力FC如圖(c2)所示,即

設B、C處的線位移分別為ΔB,ΔC

相關焦點

  • 拉氏定理與單調性
    微信暱稱為「宭」的讀者朋友留言問到下面兩個問題:不能濫用拉氏定理
  • 卡氏庫侖法原理
    打開APP 卡氏庫侖法原理 本站 發表於 2009-02-10 21:18:04
  • 材料力學知識點:卡氏定理
    1、卡氏第一定理(1)由彈性結構的應變能U等於外力功W,可得(2)假設
  • 加權線段和之阿氏圓模型
    問題得從阿波羅尼斯圓(阿氏圓)說起,拖動M點時,發現點F的運動軌跡是圓,這個圓就叫做阿氏圓。   阿氏圓的定義:已知平面上兩點A、B,則所有滿足PA/PB=k且不等於1的點P的軌跡是一個以定比m:n內分和外分定線段AB的兩個分點的連線為直徑的圓。這個軌跡最先由古希臘數學家阿波羅尼斯發現,故稱阿氏圓。
  • 動能定理的應用
    動能定理的應用學案對本節內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對動能概念及動能變化量的理解,並能應用動能定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考查形式有選擇題(難度中等),也有計算題(難度較大)。學習目標:1:理解動能定理,熟悉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2:能熟練運用動能定理解答各類問題。
  • 中南大學教授侯振挺:憑「侯氏定理」斬獲國際戴維遜獎
    一輩子對數學痴迷的他,因1978年獲得國際戴維遜數學獎而在國際數學圈嶄露頭角,其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命名為「侯氏定理」;其後一生獲獎無數,榮譽等身。這個河南新密人,到湖南快60年了,仍鄉音濃厚,「受不了長沙的熱」。但是,他卻在湖湘土地上培養了一批批數學人才。這是真實的「他愛數學,數學愛他」的幸福人生。
  • 拉普拉斯變換的基本定理
    本節介紹拉普拉斯變換(也稱為拉氏變換)的基本性質,了解掌握了這些性質,可以更加方便地求解各種拉普拉斯正反變換。例9-2-1 求、和的拉氏變換。
  • 勾股定理的幾種簡單應用
    勾般定理是數學中一個重要的定理之一,是解決有關直角三角形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溝通幾何與代數的一個重要橋梁,它的應用十分廣泛.現舉幾例,供同學們賞析.一、勾股定理在網格中的應用例1已知正方形的邊長為1,(1)如圖a,可以計算出正方形的對角線長為根號2.①分別求出圖(b),(c),(d)中對角線的長_.
  • 求解系統輸出響應的方法——拉氏變換和留數定理
    主要知識點:拉普拉斯變換以及拉氏變換的性質、留數定理。拉普拉斯變換: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1749─1827年),主要研究天體力學和物理學。他認為數學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但在運用數學時創造和發展了許多新的數學方法。
  • 餘弦定理及其應用的深入剖析
    1.對餘弦定理的四點說明(1)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邊平方之間的關係,餘弦定理則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邊平方之間的關係,餘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廣,勾股定理是餘弦定理的特例.(2)與正弦定理一樣,餘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的邊角之間的關係,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之一.(3)餘弦定理的三個等式中,每一個都包含四個不同的量,它們是三角形的三邊和一個角,知道其中的三個量,代入等式,就可以求出第四個量.(4)運用餘弦定理時,若已知三邊(求角)或已知兩邊及夾角(求第三邊),則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知,三角形是確定的,所以解也是唯一的.
  • 韋達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定理)及其應用
    一、定理和逆定理(1)、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十c=O(a≠0)的兩個根為X1,X2,那麼X1十X2=一b/a,XI.X2=c/a,(2)、逆定理:如果XI十X2=一b/a,X1.X2=c/a,那麼X1,X2是一元=次方程aX^2+bX十
  • 託勒密定理的應用
    本公眾號於2018年8月20日曾發送過一篇名叫《託勒密定理》的文章,其中講到託勒密定理及證明,並給出了有關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各自的一個結論並證明。但對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的情況,雖然給出了類似結論,但未加證明。於是,有朋友後臺留言,要我講一講正五邊形相關結論的證明。好的,我今天就來講一講。
  • 高考物理:高考新增考點——動量定理的理解及應用方法!
    下面結合考題出題規律,將此新增考點——動量定理的理解及應用方法闡述如下:1.應用Δp=Ft求恆力作用下的曲線運動中物體動量的變化曲線運動中物體速度方向時刻在改變,求動量變化量Δp=p'-p需要應用矢量運算方2.使用動量定理的注意事項
  • 一元二次方程韋達定理及△的綜合應用,值得你們收藏
    一元二次方程韋達定理及△的綜合應用,值得你們收藏學好數學不僅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有靈敏的思維能力。那對於一些學數學比較困難的學生來說,怎麼才能夠快速地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的學習成績呢?
  • 高考數學衝刺,二項式定理的應用講解分析
    題幹分析:利用二項式定理展開即可得出.典型例題分析4:考點分析:二項式定理;微積分基本定理.題幹分析:由條件利用二項式展開式的通項公式求得a的值,再利用積分的運算性質、法則,求得要求式子的值.解題反思:本題主要考查二項式定理的應用,二項式展開式的通項公式,積分的運算,是一道中檔的常規問題.
  • 克氏針的 N 種神奇用法!
    而且這一在骨科領域廣泛使用的K-wire(克氏針)僅僅是他在骨科的成名作。 1937年,K-wire(克氏針)開始廣泛應用於手外科。 二戰時期,1.5mm的K-wire廣泛流行,抗生素和抗腐蝕材料的應用降低了感染率。
  • 淺談射頻卡的分類及應用
    由於存在著磁卡和接觸式IC卡不可比擬的優點,使之一經問世,便立即引起廣泛的關注,並以驚人的速度得到推廣應用。 按照不同的方式,射頻卡有以下幾種分類: 1.按供電方式分為有源卡和無源卡。低頻系統主要用於短距離、低成本的應用中,如多數的門禁控制、校園卡、動物監管、貨物跟蹤等。中頻系統用於門禁控制和需傳送大量數據的應用系統;高頻系統應用於需要較長的讀寫距離和高讀寫速度的場合,其天線波束方向較窄且價格較高,在火車監控、高速公路收費等系統中應用。 3.按調製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
  • 初中數學:動點問題-阿氏圓最值模型
    中考數學,優秀的孩子必須會阿氏圓!「阿波羅尼斯圓」簡稱「阿氏圓」,已知A、B兩點,點P滿足PA:PB=k(k≠1),則滿足條件的所有點P的軌跡構成的圖形是一個圓。阿氏圓最值模型解題方法:①計算PA+k·PB的最小值時,利用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構造母子型相似三角形;②兩個三角形的相似比等於k;③根據相似比,找出一條線段替換k·PB,轉化成三點共線求最小值。
  • 史上最容易想歪的數學定理,它算老幾?
    ,那麼最汙的定理就肯定不是它了,它勉強能算上是老三。那麼,現在請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老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也叫拉氏定理)!  什麼!拉格朗是誰?中值又是誰?  如果你有上述奇怪想法,那就不得了了,以後絕對能夠幹大事,不信你看:  數學分析下冊:拉格朗日乘數法抽象代數:拉格朗日定理數論:拉格朗日四平方和定理數值分析:拉格朗日插值公式力學:拉格朗日方程……  好了,「老二」被黑得好慘,我們暫時放過他,進入正題,開始介紹一下這個定理。
  • 高考數學壓軸題秒殺技巧: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輕鬆搞定導數大題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提出時間1797年)又稱拉氏定理,又稱微分中值定理,是微分學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反映了可導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整體的平均變化率與區間內某點的局部變化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