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在海洋爭端總想感化對手 應剛柔並濟

2020-12-05 環球軍事

【中國4艘海警船巡航釣魚島領海】

【環球軍事社區上線 歡迎各路軍迷入駐!】

中國海洋「文鬥」能力太弱

高 恆

要實現「建設海洋強國」這個戰略目標,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同等重要。而在啟動初始,我認為更要突出軟實力的打造與運用,因為沒有軟實力的打造與運用,就可能使硬實力的打造與運用失去方向,甚至導致失敗。而在當前階段談加強海洋軟實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我們在海洋問題上「文鬥」的能力。

首先,從國內來講,我們必須加強整個社會海洋知識的儲備以及海權意識的培養。筆者曾在研討會上聽來自國內一所海洋大學的教授說,他曾對一個新入學班的學生提問:中國的海洋領土多大?中國的海岸線多長?其結果是這些在高考中脫穎而出的優秀新生幾乎全軍覆沒,沒人能回答上來。試問,這些考入了專業海洋院校的學生有關海洋權益的認知都如此薄弱,那麼更廣大的普通民眾海權意識能好到哪裡去呢?

加強海洋知識宣傳非常緊迫,這是我們維護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前提。國內從央視到地方電視臺,可以說是頻道眾多,可是專門的海洋頻道幾乎沒有,這是我們沒能給予海洋知識宣傳和海權意識培養足夠重視的明顯例子。

其次,從國家和政府的戰略層面來講,我們要特別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全球貿易大國如果沒有強大的海洋實力保護,是不可能持續發展的。同樣重要的是,不去「有所作為」、積極進取,而是整天做「韜光養晦」、「共同開發」的遐想,是會喪失機遇的。看看那些「大小對手」都在幹什麼,難道我們還不該猛醒麼?

海洋實力、特別是海洋軟實力的打造與運用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特別是戰略構想的形成與系統機制的完善,都需要從實際出發。首先,從上到下各級相關領導人員必須從海洋強國這個制高點上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比如,我們在南海多年來都有哪些建樹和業績?都有哪些決策失當?這是應該認真總結的。否則,就難以找到前進的方向和著眼點。而且在處理問題時,由於情況不明,也不可能做到決心大。特別是在收復島礁和開發島礁問題上,將會優柔寡斷,莫衷一是,甚至反給對手提供可乘之機。我們那種總想「感化對手」、「懷柔對手」的想法與做法,是不是也該加強「分寸感」呢?事實證明,該軟則軟,該硬則硬,剛柔並濟才是良策。

至於系統機制的完善,則首先應是制定與完善系統的法律制度。至今我們還沒有頒布國家海洋法,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在與對手的「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等方面,我們也應採取積極進取態勢。特別是在法律戰方面,我們對相應國際法不能盲目「接軌」,要採取「積極」與「科學」態度,要敢於「參政議政」。比如對「先佔原則」「平等原則」,要有理性把握,對「公約」「宣言」之類要有清醒認識,防止「授人以柄」等失誤出現。▲(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黑白碰撞剛柔並濟新盟曼巴蛇旗艦版評測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黑白碰撞剛柔並濟新盟曼巴蛇旗艦版評測http://mouse.zol.com.cn/492/4925128.html        以上是關於新盟曼巴蛇旗艦版XM產品評測的報導,歡迎用戶在文章下發表個人看法或@作者直接提問。
  • 專家:中國應借黃巖島事件樹解決南海爭端典範
    專家:中國應借黃巖島事件樹解決南海爭端典範   中新網5月14日電 香港中通社日前刊文說,黃巖島事件已持續一個多月,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日本疑借領土爭端重振擴張性海洋戰略(組圖)
    近代以來,日本非常重視海洋戰略,在島嶼等於海洋,海洋等於資源的邏輯下,一步步向海洋擴張,只是二戰戰敗後的「和平憲法」,束縛了日本擴張的手腳。  但日本一直在尋找「解套」機會。2004年日本媒體大肆炒作中國潛艇進入日本海。當年年底,日本順利通過了針對中國的《防衛計劃大綱》,將重點防衛區域轉到了臺灣海峽和釣魚島附近。
  • 第二屆海洋法律問題與涉海爭端解決培訓班圓滿結業
    >近日,中國南海研究院和英國菲耶塔國際公法律師事務所(Fietta LLP)在北京聯合舉辦的第二屆「海洋法律問題與涉海爭端解決培訓班」順利結業。本屆培訓班為期五天,課程涵蓋海洋劃界、海洋環境保護、航行自由權利和涉海國際爭端解決機制等海洋法熱點問題。學員40餘人,主要來自涉海政府部門、高校和研究機構。
  • 中國海洋國土近半存在爭議 專家稱安全形勢嚴峻
    毋庸置疑,每個有作為的民族在看到這條歷史蹤跡時都不應也不會無動於衷。」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的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海洋法學會副會長周忠海教授的話擲地有聲。海洋國土近一半存在爭議中國是世界上海島最多的國家之一。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最大可管轄以下6大海洋區域:港口、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
  • 美方插足中國南海問題,趙立堅回應:蓄意挑動領土海洋爭端
    對此,中國外交部趙立堅對此表示堅決反對,稱美國這是在違反和歪曲國際法,蓄意挑動領土海洋爭端。美國國務院發表所謂涉南海聲明7月中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稱,美國不承認中國對涵蓋南海大部分海域的離岸資源權利主張。
  • 專家:妄評「九段線」居心何在 美方言行應檢點
    專家:妄評「九段線」居心何在 美方言行應檢點 2014年02月11日 05:0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這位主管亞洲和中國事務的美國官員,影射中國靠「恫嚇、脅迫、武力」處理海洋爭端,還一口氣羅列了中國在南海和東海地區的7條「罪狀」,指責中方上述行動「增加了地區緊張」,質疑中方在南海和東海的目標。拉塞爾並進一步非議中國南海「九段線」,聲稱中國根據「九段線」宣示海洋權益與國際法原則不符,應就此作出澄清或調整立場,以符合國際海洋法。
  • 中菲媒體在黃巖島爭端中評論框架分析
    27日,菲方稱暫停與中國就黃巖島進行外交對話,可強制中國接受國際仲裁。27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軍方將配合海監等部門維護國家海洋權益。28日,菲方否認暫停就黃巖島與中方的外交對話。29日,菲總統指示菲軍方不要使事態升級,菲軍方也表示將會克制。中國外交部回應,希望菲方言行一致,採取切實措施維護黃巖島的和平安寧。
  • 菲總統將就與中國的海洋領土爭端訪歐尋支持
    【環球時報記者 蘇靜】據法新社報導,菲律賓外交部官員科林森8日宣布,總統阿基諾三世將在9月13日至20日訪問歐洲,就與中國的海洋領土爭端問題尋求幫助。這些支持可以是「暗中的」,不需要呈現在正式文件裡。阿基諾訪問的國家包括西班牙、比利時、法國和德國。
  • 中國像一戰前德國?德專家:東亞應避免意外開戰
    中國像一戰前德國?德專家:東亞應避免意外開戰   「2014年會重演1914年的悲劇嗎?」隨著世界進入2014年,這樣的擔心不時出現在世界多國媒體上。
  • 望海樓:關注海洋 各國應多幹正事
    根據聯合國規定,締約國大會負責選舉國際海洋法庭法官以及審議法庭的行政和財務事項,聯合國秘書長需提交報告。 從性質看,締約國大會是多邊平臺,本應集中精力討論《公約》相關事宜,但偏偏有個別國家不合時宜地幹擾議程。此次會議上,菲律賓代表就拿出南海問題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 在國際場合大造聲勢,是菲律賓攪亂南海的慣用伎倆。
  • 日菲在東亞峰會對中國發難 大談海洋領土爭端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東亞峰會今天在柬埔寨開幕,這是美國完成總統選舉、中國十八大閉幕之後第一場重大全球性外交事件。19日,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和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大談海洋領土爭端,試圖攪亂東協峰會的基調,因為在一天前,東協發聲明表示已經達成阻止南海問題國際化的共識。
  • 中國周邊海洋問題:本質、構成與應對思路
    (一)島礁主權爭議島礁主權爭議是中國周邊海洋問題的根源和核心,具體而言就是中國與日本圍繞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以及中國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等圍繞南沙群島部分島礁主權歸屬的爭端。這些爭端事關國家領土完整,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短時期內很難得到徹底解決。目前有關各方努力的重點,應當是維護爭議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防止爭端擴大或升級。
  • 中國用法律回擊釣魚島領土爭端 日實際控制受挑戰
    9月14日,由中國海監50、15、26、27船和中國海監51、66船組成的兩個維權巡航編隊,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海域進行維權巡航執 法。這是中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後,中國海監首次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開展的維權巡航執法,體現中 國政府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管轄,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
  • 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言獻策——中國社科院海洋法與海洋事務研究...
    ,而這只是作為我國海洋社會科學智庫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海洋法與海洋事務研究中心的部分成績單。海軍原政委、海軍上將胡彥林和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資深海洋問題專家楊金森擔任顧問。科研隊伍主要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及其他研究所的海洋法及海洋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以及其他部門和單位的客座研究人員組成,至今已經發展到50多人的規模。其宗旨是以國內一流的海洋法及其他海洋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及海洋事務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及其他相關服務。
  • 土希緣何再起海上爭端
    新華社安卡拉8月17日電(國際觀察)土希緣何再起海上爭端新華社記者鄭思遠 施洋土耳其「亞武茲」號油氣鑽探船18日起將赴東地中海賽普勒斯西南方向海域作業。不過,局勢進一步升級不符合相關各方利益,因此還是需要通過對話來解決爭端。爭端再起希臘與埃及本月6日籤署海上邊界協議,其中涉及設立海上專屬經濟區的內容。土方對此強烈不滿,認為這涉及東地中海的爭議海域。此前,為與希臘方面談判,土耳其曾於7月底暫停在東地中海爭議海域的油氣勘探活動。
  • 當代世界: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
    儘管該法是當時世界各國博弈的產物,但從總體上看,它還是反映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在開發、利用海洋方面的共同願望,打破了少數國家控制和壟斷海洋的局面,同時也為海上爭端的解決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該法仍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對某些制度的表述過於籠統、含糊,在實踐中引發了各種海洋爭端與糾紛。
  • 美將領:中國不應脅迫鄰國承認"九段線"
    他說,各方宣示領土範圍讓形勢更為複雜,國際司法體系才是解決手段,各方應藉助國際法庭。    他說,中方如果認為南海「九段線」的宣示是正確的,應將全案送交國際法庭,並提出證據,而非以脅迫舉動來證明。中國的鄰國都認為,北京意圖以脅迫來實踐「九段線」。
  • 中國海洋開發存六不足 全球化競爭催生新海洋戰略
    這裡生活著蠕蟲、螃蟹和大量的原核生物,據估計這個黑暗世界的生物佔地球總生物量的30%。它們長期生活在深海無光、極端低溫或高溫的特殊環境裡,大大豐富了地球的基因庫資源,對人類醫療等技術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佔地球面積71%的海洋還是地球重要的生態調節系統,海洋對氣候和人類的生活、居住和環境等多個方面具有明顯的控制和調節作用,時刻為人類創造生態服務價值。
  • 解析:中日東海油氣田爭端到底在爭什麼
    近幾年隨著海洋問題的日益突出,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都是熱門詞彙,大家並不少見,很多專家也經常將兩個概念混用。其實,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概念本身及引申涵義都不是一回事情。這樣,按照專屬經濟區制度和大陸架制度的不同內涵及劃界方式,再加上中日各自的主張,中日在東海理論上就有二條完全不同的海上界限,一條是專屬經濟區分界, 應遠在所謂的「日中中間線」以東,中國200海裡專屬經濟區線以西;二是大陸架分界,應在衝繩海槽西緣兩條線最遠將相距近100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