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1月2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朱玉)前幾日,福州的吳先生打籃球時扭傷,但他帶傷繼續上場。一個跳躍落地動作之後,吳先生被抬著送進了醫院。「踝關節受傷患者最近挺多,一個門診就有六七人。」26日,市二醫院運動醫學科醫生邱俊欽提醒,扭傷後一定要妥善處理。
吳先生今年40多歲,熱愛籃球運動。上周日,吳先生和朋友相約打籃球。運動中,吳先生感覺腳踝崴了一下,由於不太嚴重,他沒在意,繼續投入激烈的比賽中。在比賽接近尾聲時,他一個跳躍動作落地後,腳踝「啪」一聲再次崴了,這次扭傷明顯嚴重多了。吳先生馬上被送到市二醫院急診骨科,經X線檢查後,被診斷為踝關節脫位伴距骨骨折。
邱俊欽介紹,踝關節是最常見的扭傷關節,運動前沒有充分熱身,受傷後不當處理或未處理,是踝關節扭傷的誘因。他表示,第一次扭傷後,吳先生應該立即停止運動,視傷情修復6個星期到3個月,才能再次運動。「不能小看踝關節扭傷,若處理不當,後期可能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慢性踝關節疼痛及創傷性踝關節炎等問題。」邱俊欽說。
那麼,遭遇踝關節扭傷該如何處理?邱俊欽介紹,若扭傷後踝關節腫脹明顯,伴有踝關節活動受限及下肢無法負重行走情況,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X線及MR檢查,以排除骨折及韌帶損傷情況。若是踝關節腫脹輕微,尚能負重,一般先遵循PRICE原則,即:
P(Protect)保護:避免踝關節再受傷,為韌帶損傷的修復提供良好環境,可用市面上的踝關節護具或者到醫院進行石膏固定。
R(Rest)休息:停止運動,避免負重,讓受傷部位靜止休息,減少進一步損傷。
I(Ice)冰敷:傷後6小時內,可用冰鎮飲料、冰水混合物等進行冰敷20分鐘,反覆進行三四次,以緩解疼痛,收縮血管,減少腫脹。
C(Compression)加壓:用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紮,起到減少腫脹及限制活動作用。但是,睡覺時記得解除加壓,避免下肢循環障礙。
E(Elevation)抬高:抬高患肢,高於心臟水平,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
【責任編輯:徐匆】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