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教學教案: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2020-11-25 新東方

  (2)1月平均氣溫0°C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到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板書〕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啟發提問〕為什麼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這麼懸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晝夜「

  再讀課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

  〔組織討論〕

  ①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哪個半球?

  ②這時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高還是低?為什麼?

  ③這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個晝長?為什麼?

  ④這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裡獲得的太陽光照多?

  〔結論〕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太陽高度角小,陽光斜射。再加上北方晝長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獲得的太陽光熱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這兩個因素,還有冬季風的影響。

  〔讀圖〕引導學生讀課本4.6圖,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討論〕

  (1)冬季風的源地是哪兒?風向如何?

  (2)冬季風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麼差別?

  (3)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島和臺灣島能否受到冬季風的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概括總結〕冬季風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衝,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且冬季風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擋,勢力漸弱,故南方受冬季風的影響而降溫的程度遠低於北方。綜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冬季風南下對北方的影響顯著是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的形成原因。

  〔啟發提問〕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很大,那麼夏季氣溫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有什麼特點呢?

  〔引導讀圖〕用同樣方法,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讀圖要求(可要求學生依據1月平均氣溫圖的方法,分組討論,列出讀圖提綱):

  (1)黑龍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3)找出我國7月氣溫最低的地區在哪兒?那裡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為什麼這裡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夏季全國等溫線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溫為20°C以上,說明我國普遍高溫。

  (2)黑龍江省北部7月平均氣溫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氣溫為28°C,我國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僅為12°C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7月我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在青藏高原內部。因為青藏高原地勢很高,故青藏高原內部成為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板書〕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啟發提問〕為什麼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依據剛才學過的分析冬季氣溫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學們課下可討論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可以參照課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懸殊,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特點對我們平時生產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

  〔討論回答〕

  (1)夏季全國普遍高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熱量資源,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2)冬季北方嚴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損失,另外,容易使北方農作物造成凍害等。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及其原因,了解這些知識便於我們掌握規律,趨利避害,讓大自然能更好的為我們人類服務。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第二課時

  教學媒體: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冬天就要到了,同學們有沒有在冬天去過南方的?那裡和北方在植被景觀方面有什麼不同?(南方鬱鬱蔥蔥,北方一片悽涼)有的同學想把南方的植物在冬天移植到北方,給北方增添點綠色,這樣做可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因為那裡的溫度較低,熱量不足)

  〔講解〕什麼樣的溫度才能使農作物活躍生長呢?當日平均氣溫升到10度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平均氣溫小於10度,農作物就不能活躍生長。因此,現在種的小麥不能今年收穫。我們把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度的持續期,叫做作物的生長期。把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積溫。積溫與農作物種植有直接關係。比如位於北緯45度45分的哈爾濱,年平均氣溫是3.5度,比北緯51度的倫敦低6度以上。倫敦附近只能種植低熱量的多汁牧草、蔬菜或花卉,種高熱量的作物成熟不了;而哈爾濱附近則可以種植高熱量的水稻,並且產量較高。從積溫上看,10度以上的積溫,哈爾濱比倫敦多500度。看來積溫與農作物的種植有很大關係。

  〔板書〕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可以說積溫反映了一個地方生長期內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根據積溫的多少和作物種類等,劃分了一些區域即溫度帶。根據積溫情況,我國劃分了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請同學們看書上「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指導讀圖〕說明讀圖要求,指導讀圖方法:

  我國共劃分哪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

  (1)這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分別分布在哪些地區?

  (2)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與1月份的哪條等溫線一致(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

  (3)我們這個地區屬於哪個溫度帶,東北大部分地區、黃河中下遊的大部分地區、海南島、長江流域、塔裡木盆地各屬於哪個溫度帶。

  教師對學生讀圖給予具體的指導,如教師講解某個溫度帶分布的讀圖方法,其它溫度帶由學生自己讀出來。不要求和書上說法完全一致,鼓勵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比較哪種表述更好。

  〔出示複合投影講解、總結〕「我國溫度帶的分布圖」

  〔板書〕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教師〕不同的溫度帶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不一樣,請看表:

  〔出示投影〕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農作物喜涼作物:小麥、馬鈴薯、大麥(青稞)、甜菜喜溫作物:玉米、穀子、大豆等喜熱作物:甘蔗等

  ≥10°C1000~2000°C>3000°C>5000°C

  同學們看書上「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2)五個溫度帶的積溫分別是多少?適合種植哪些農作物?

  (3)五個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如何?我們這個地區是一年幾熟?主要農作物有哪些?我們剛才提到的小麥要求的積溫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個溫度帶?

  學生討論、回答。

  〔引導思考〕我國五個溫度帶對農業生產有何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總結〕我國南北跨度很大,近50個緯度,各地積溫由1600-8000°C差別很大,故適合喜熱、喜涼、喜溫的等多種作物生長,世界上絕大多數農作物都可以在我國找到適合生存的地點。而且我國水稻、棉花等高產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作物熟制從東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島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這個地區是什麼熟制,請同學們調查一下。

  板書設計

  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探究活動

  活動目的:

  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情況;通過活動,使學生理解我國農業生產與熱量狀況的密切關係。

  活動步驟:

  1.請學生查找資料,包括各種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條件。(每人至少查一種農作物的有關資料)

  2.每人選擇一種你最想種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包括糖類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等)。

  3.根據溫度帶圖和你選擇的各種作物,選擇最佳的種植地區。

  4.全班一起交流評判,並一起考慮:如果所選的幾種作物對熱量的要求非常不一致,該採取什麼措施,才能使經濟效益達到最高。

相關焦點

  • 初二地理教學教案: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教學目的   1.了解並掌握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冬季0℃等溫線所穿過的地區;理解氣溫分布特點的形成原因;掌握溫度帶的劃分標準及分布。   2.通過學習氣溫分布特點,培養學生使用等溫線圖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氣溫分布特點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 初中地理招教《氣溫和氣溫的分布》教案
    教學目標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識別常見的天氣符號,能看懂較簡單的天氣形勢圖;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和保護大氣的重要性。2、知道氣溫的含義及測定方法,理解平均氣溫的含義;初步學會計算日、月、年平均溫度及年較差的方法。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關於大氣的組成的教學分析   本節教材介紹的關於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等知識,是了解大氣環境的最基礎知識。,主要強調其對地面和大氣溫度以及大氣降水的影響,同時教材指出它們在大氣中的含量因時因地而異,這與幹潔空氣有所不同,這為後面講述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幹預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和大量排放汙染物質導致大氣中固體雜質增多,形成大霧天氣等天氣變化埋下伏筆。
  •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主要類型,能夠分析掌握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的關係,掌握陸地水體的運動更新過程和規律
  • 初中地理《氣候基本特徵》說課稿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所以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選自商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世界政治地圖和分區
    指導學生閱讀讀一讀中的資料:「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板書】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世界區域劃分的十三個分區的名稱和分布   教學過程:   【導入】以上我們了解了世界政區及其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為兩類國家的一些基本情況,從第八章起,我們將深入到各大洲及其主要國家
  • 【七年級地理】世界氣溫的分布特徵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Weixin ID gh_ae6b62e764c1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reg":""},"mobile":{"label":"手機號","placeholder":"","required":1,"formType":"text","group":"basics","name":"mobile","type":"text","data":[],"reg":"/^1[0-9]{10}$/","verification":1},"grade":{"label":"年級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 地球上的大氣 天氣與氣候
    高中地理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教案   天氣與氣候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氣團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地圖和分區
    地理教案-世界政治地圖和分區   教學目標   1.通過讀世界政區圖和世界面積位於前列的國家示意圖,使學生能夠在世界政區圖上查閱出世界的主要國家,明確世界上的面積大國和人口大國,通過閱讀「世界地理區域的劃分」明確區域劃分的十三個分區的名稱和分布。
  •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http://liaoning.hteacher.net 2019-03-19 17:06 遼寧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初中地理教師招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學建議關於「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總體教材分析本節教材內容的安排與前一節的氣溫分布有類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節的分析方法,引導學生從降水的來源→降水量的測定→降水的時間和空間分布→分析成因,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思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與同學們談地理
    地理教案-與同學們談地理  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知道地理課的學習內容。  2、知道學習地理的目的、意義。  3、知道學習地理課的學習方法。  能力訓練點:  1、初步學會舉例說明學習地理的意義;  2、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挑戰心理、冒險心理和堅韌性、求異性等創新情感和創新人格。  德育滲透點:  1、使學生了解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技能是社會主義公民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從而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欲望。
  • 教師招聘考試面試-說課稿點評之南北氣溫的差異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學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氣候多樣,季風顯著」的第一課時,本節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在內容編排上都是圍繞氣候特徵這一主線展開的。要了解氣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氣溫的分布及特點,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前提和基礎。
  •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3.3水結冰了》微課導引+教學視頻+活動手冊+教案+課本
    >科學3-6年級下冊名師課堂第二單元★3.1溫度和溫度計★3.2測量水的溫度3、水結冰了【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當環境溫度低於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變成了固體狀態過程與方法:1、觀察、記錄冰的特徵,並比較冰和水的相同與不同。2、觀察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及其他變化。情感、態度、價值觀:1、樂於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緻的態度。2、初次感受、體現物質狀態的變化。
  • 高二地理教案:《北方地區》教學設計
    高二地理教案:《北方地區》教學設計 2018-11-16 09:45:12 來源:精品學習網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面試試講技巧:初中地理《溫帶的氣候類型》教案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面試試講技巧:初中地理《溫帶的氣候類型》教案 在甘肅教師招聘考試中,一般含有面試環節,面試內容一般包括說課技巧,講課技巧,答辯技巧考點,為方便各位考生了解甘肅教師招聘面試備考,甘肅中公教育
  • 初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課介紹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變化及其對氣候的影響,是對上一節熱力環流和大氣水平運動的實際運用,又是研究世界氣候類型、自然帶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礎,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內容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繫,高考題經常涉及,屬於地理教材中的主幹知識。該節課內容較多,分為三課時。
  • 世界的氣候(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地理》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四節,是對世界氣候和降水的進一步系統性學習,也為進一步探討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做好了知識準備。本節內容理論性強,難度較大,但是對生活和生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後面學習主要地區和國家奠定了基礎,在全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高二地理教案:《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教學設計
    共1課時  第二節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 高中地理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了解森林的生態效益;2.讓學生知道雨林的分布地區  2學情分析  學生已通過初中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二節《巴西》「熱帶雨林的危機」初步學習過亞馬孫熱帶雨林的作用、當今巴西國內破壞熱帶雨林的主要現象;初步樹立了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對應七年級學生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更側重形象的圖片、簡短的文字、簡單的結論和表象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