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月平均氣溫0°C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到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板書〕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啟發提問〕為什麼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這麼懸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晝夜「
再讀課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
〔組織討論〕
①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哪個半球?
②這時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高還是低?為什麼?
③這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個晝長?為什麼?
④這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裡獲得的太陽光照多?
〔結論〕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太陽高度角小,陽光斜射。再加上北方晝長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獲得的太陽光熱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這兩個因素,還有冬季風的影響。
〔讀圖〕引導學生讀課本4.6圖,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討論〕
(1)冬季風的源地是哪兒?風向如何?
(2)冬季風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麼差別?
(3)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島和臺灣島能否受到冬季風的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概括總結〕冬季風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衝,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且冬季風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擋,勢力漸弱,故南方受冬季風的影響而降溫的程度遠低於北方。綜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冬季風南下對北方的影響顯著是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的形成原因。
〔啟發提問〕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很大,那麼夏季氣溫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有什麼特點呢?
〔引導讀圖〕用同樣方法,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讀圖要求(可要求學生依據1月平均氣溫圖的方法,分組討論,列出讀圖提綱):
(1)黑龍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3)找出我國7月氣溫最低的地區在哪兒?那裡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為什麼這裡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夏季全國等溫線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溫為20°C以上,說明我國普遍高溫。
(2)黑龍江省北部7月平均氣溫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氣溫為28°C,我國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僅為12°C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7月我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在青藏高原內部。因為青藏高原地勢很高,故青藏高原內部成為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板書〕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啟發提問〕為什麼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依據剛才學過的分析冬季氣溫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學們課下可討論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可以參照課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懸殊,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特點對我們平時生產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
〔討論回答〕
(1)夏季全國普遍高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熱量資源,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2)冬季北方嚴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損失,另外,容易使北方農作物造成凍害等。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及其原因,了解這些知識便於我們掌握規律,趨利避害,讓大自然能更好的為我們人類服務。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一、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
二、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第二課時
教學媒體: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冬天就要到了,同學們有沒有在冬天去過南方的?那裡和北方在植被景觀方面有什麼不同?(南方鬱鬱蔥蔥,北方一片悽涼)有的同學想把南方的植物在冬天移植到北方,給北方增添點綠色,這樣做可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因為那裡的溫度較低,熱量不足)
〔講解〕什麼樣的溫度才能使農作物活躍生長呢?當日平均氣溫升到10度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平均氣溫小於10度,農作物就不能活躍生長。因此,現在種的小麥不能今年收穫。我們把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度的持續期,叫做作物的生長期。把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溫度總和,叫積溫。積溫與農作物種植有直接關係。比如位於北緯45度45分的哈爾濱,年平均氣溫是3.5度,比北緯51度的倫敦低6度以上。倫敦附近只能種植低熱量的多汁牧草、蔬菜或花卉,種高熱量的作物成熟不了;而哈爾濱附近則可以種植高熱量的水稻,並且產量較高。從積溫上看,10度以上的積溫,哈爾濱比倫敦多500度。看來積溫與農作物的種植有很大關係。
〔板書〕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可以說積溫反映了一個地方生長期內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根據積溫的多少和作物種類等,劃分了一些區域即溫度帶。根據積溫情況,我國劃分了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請同學們看書上「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指導讀圖〕說明讀圖要求,指導讀圖方法:
我國共劃分哪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
(1)這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分別分布在哪些地區?
(2)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與1月份的哪條等溫線一致(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
(3)我們這個地區屬於哪個溫度帶,東北大部分地區、黃河中下遊的大部分地區、海南島、長江流域、塔裡木盆地各屬於哪個溫度帶。
教師對學生讀圖給予具體的指導,如教師講解某個溫度帶分布的讀圖方法,其它溫度帶由學生自己讀出來。不要求和書上說法完全一致,鼓勵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比較哪種表述更好。
〔出示複合投影講解、總結〕「我國溫度帶的分布圖」
〔板書〕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教師〕不同的溫度帶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不一樣,請看表:
〔出示投影〕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農作物喜涼作物:小麥、馬鈴薯、大麥(青稞)、甜菜喜溫作物:玉米、穀子、大豆等喜熱作物:甘蔗等
≥10°C1000~2000°C>3000°C>5000°C
同學們看書上「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
(2)五個溫度帶的積溫分別是多少?適合種植哪些農作物?
(3)五個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如何?我們這個地區是一年幾熟?主要農作物有哪些?我們剛才提到的小麥要求的積溫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個溫度帶?
學生討論、回答。
〔引導思考〕我國五個溫度帶對農業生產有何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總結〕我國南北跨度很大,近50個緯度,各地積溫由1600-8000°C差別很大,故適合喜熱、喜涼、喜溫的等多種作物生長,世界上絕大多數農作物都可以在我國找到適合生存的地點。而且我國水稻、棉花等高產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作物熟制從東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島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這個地區是什麼熟制,請同學們調查一下。
板書設計
三、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1、幾個概念:生長期、積溫
2、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
探究活動
活動目的:
使學生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情況;通過活動,使學生理解我國農業生產與熱量狀況的密切關係。
活動步驟:
1.請學生查找資料,包括各種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條件。(每人至少查一種農作物的有關資料)
2.每人選擇一種你最想種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包括糖類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等)。
3.根據溫度帶圖和你選擇的各種作物,選擇最佳的種植地區。
4.全班一起交流評判,並一起考慮:如果所選的幾種作物對熱量的要求非常不一致,該採取什麼措施,才能使經濟效益達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