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合作QQ:3304279071、6240132
大家都知道中國領土幅員遼闊,擁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領土和470多萬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積。但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中國在遠離本土3千公裡之外的海外,歐洲邊緣,北極邊上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並且價值連城,中國公民可以自由進入,逗留,甚至經商。這塊土地就是位於北極圈內,歐洲邊緣地區的斯瓦爾巴群島。斯瓦爾巴群島被巴倫支海,格陵蘭海,北冰洋三面包圍,並且陸地部分與挪威等國接壤。
從兩三百年前開始,這裡就是人類進軍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活動的大本營。16世紀荷蘭的探險家發現這裡之後,這裡就一直是美國,義大利,挪威等國科學家考察北極點的飛行基地。探險時代過去之後,美,俄,法,英等國家專門修建了自己國家的科學考察站,豐富了人類對於北極地區的認知。中國的極地科學考察活動進行的很晚,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才開始重視對於兩極地區的科考行動。
改革開放後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增強,我們先是在南極地區建立了長城站和中山站,隨後開始向北極地區進軍。在新世紀開始的2000年我國曾經兩次派遣當時國內先進的「雪龍號」破冰船去北極進行科學考察。採集了大量的水文和地質資料,但是苦於在北極使用沒有一個立足點,所以我們一直缺乏對北極地區長期研究的能力。之前北洋政府籤訂的那個條約,促進了「黃河站」。
原來,在20世紀初,歐洲列強們發現斯瓦爾巴群島有著豐富的物產資源,於是相繼對外宣稱自己對這個島嶼擁有主權,但是你說是你的,我說是我的,這樣就很容易產生衝突,如果不締結一份條約的話,列強們很有可能因為這塊地方撕破臉皮,大打出手。在這種情況下,列強們籤署了《斯瓦爾巴條約》。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各個軍閥為了自己的地盤不被其他軍閥奪走,都恨不得搞死對方。哪還有閒心去考慮人家的事情,況且這個地方離自己三千多公裡遠。然而法國人卻找到了當時的段祺瑞政府,段祺瑞為了給法國人一個面子吧,再說這個條約也沒有說要中國賠款割地,就隨便派了人去了。但是這個操作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了。
這份條約中規定,締約國可以在挪威的法律之下,對該地區行使權力,自由出入,無需籤證,只要不把這裡當成軍事基地就行了。當時是段祺瑞的北洋政府,中國人直到1991年,才對這裡行使權力。
1991年秋天我國探險家受邀對北極進行考察,後來民間科考演化為官方之間的行為,挪威邀請我國赴該島進行考察活動,在挪威教授贈送的科考指南中看到了這份條約,這個條約為我國建立北極考察站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後來經過國內有關部門的研究決定,在北極建立科考站。不知道當時的其他國家,知道了這件事情後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