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神」的態度,中西方差異甚大,其實中國古人早已看穿一切

2020-12-05 大咖說史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地球村的發展趨勢越發明顯,東西方文化更有融合之勢,在許多方面,東西方國家的價值觀都趨於相同,不過,在對待神明這方面,還是有著挺大差距的!

西方大多數人信仰上帝,認為上帝是萬能的,隨時隨地都對上帝信奉不已,而我國對神明的態度,大多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甚至許多人都是「遇事求佛,無事忘佛」的狀態。

那麼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東西方對待神明的態度差距如此之大呢?其實,早在千年以前,我國古人就已經看穿了「神明」,也是從那時候起,人們對神明的態度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圖片:遇事求佛劇照

一、中西方神明觀

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他們認為人類本身就是罪惡,一出生就帶著罪惡而來,必須要經過耶穌的指引才能洗去我們身上的罪惡。所以,在基督徒眼中,耶穌是至高的存在,也是萬能的存在,必須無理由信奉耶穌。

此外,伊斯蘭教的教徒對待神明同樣是絕對信奉的態度,他們認為「真主」就是這個世界的造物主,創造了萬事萬物,宇宙的一切,人類必須無條件服從真主的指引。

對於這些教義理念,大多數國人是十分不屑的,特別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多數國人早已把「神明」拋諸腦後,一門心思只想著升官發財。以前,那些充滿封建迷信思想的人會通過「求神拜佛」的手段,乞求達到目的,而今人則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實現願望,與神明毫無關聯。

不過,如今也有一些信奉「神明」的國人,不過,他們的信奉並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例如親人大病,一些人會焚香禱告,乞求菩薩保佑,讓親人身體恢復健康,這些人只有在遇事時才會信奉,其餘時間同樣把神佛拋到了腦後,也就是說,西方大多數人受神明的絕對束縛,而國人則擺脫了神明的束縛。

圖片:焚香禱告,乞求菩薩保佑劇照

二、古代的神明觀念

眾所周知,文明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漫長年代的積累,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這個模樣。在千年前,我國也曾崇尚「神明文化」,有著神權至上的時代。那一時期,人們對神明的旨意絕對服從,不敢違背。

後來,遭遇了一些事情,神明至上的思想慢慢被取締,而商朝就是重要的轉折時期,當時,神明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人類得以存活和延續全都是靠神明的庇佑。所以,那一時期,能夠與神明直接對話的巫師就成為了社會地位最高的人。

當人們遇事不決時,就會請求巫師與神明進行對話,得出指引,而人們對於「神諭」,不管對錯,堅決執行。

圖片:請求巫師與神明進行對話劇照

三、神明至上觀

商朝「神明至上」的觀念得以扭轉,有一人功不可沒,並且開創了先河,此人就是伊尹,曾輔佐商朝五代君王,位高權重,對華夏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伊尹不僅是商朝重臣,還是開國元勳,在朝中威望十足,就連君王也忌憚三分,除此之外,伊尹還有一個更引人注目的身份,就是「巫師」。這一身份,使得威望與權力具於一身的伊尹更上一層樓,成為神明的使者,受萬人敬仰。

所幸,伊尹是一個正直的人物,並沒有利用身份地位為自己謀私,而是為了商朝的發展盡心竭力。為了讓商朝不沒落,他將無道的太甲放逐,自己成為執政者,待太甲悔過之後,又將太甲迎回,盡心輔佐。

伊尹雖然身為神明的使者,但他更強調人的自身,主張德行,所以,伊尹時常以神明為藉口教育太甲「身為君王,如果你以德為政,那麼神明就會賜福於你;相反,如果你是一個殘暴的君王,那麼神明便會怪罪下來,降下災禍」。太甲對神明十分敬畏,自然深信不疑。

雖然伊尹提出了「以德治國」,注重將人從神明引導向人本身的德行,但真正改變「神明至上」觀念的還是他的兒子——伊陟。

圖片來源於網絡:伊尹

四、觀念的扭轉

伊陟將父親的「德治」觀念進一步發揚,並且影響極深,伊陟負責輔佐太戊,這位君王在位七十五年,也是商朝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在伊陟的影響下,太戊更注重自己的品行,治國以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實,在太戊初繼位之時,商朝已有衰微之勢,大臣們為了扭轉局勢,費盡心思應對,頒布了各種政令。一時間,激進的改革方式引發了各種問題,鬧得朝野沸騰,抱怨之聲從沒斷過。

有一天,朝堂之上突然長出了一顆合生樹(桑樹和楮樹),一夜之間迅速生長,要兩個人才勉強合抱得過來。對於這件怪事,臣民皆認為這是上天即將降下災禍的徵兆,太戊聽聞之後,非常惶恐,連忙向伊陟討教,該怎麼處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太戊

伊陟知道這是一個宣揚「德治」的好機會,便編造了這樣一段話:「妖怪無法與有德行的君王抗衡,只要你注重自身德行,以德治國,怪事自然會消失」。太戊深信不疑,從此之後更加注重德行,在太戊的德治之下,商朝漸漸走向了上坡路,又有了興盛之勢。而那一夜之間長出來的合生樹,竟然慢慢枯死了。

也是從這時起,人們對神明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人們對神明依然敬畏和信奉,但沒有那麼絕對了,不會再絕對服從,也不再被左右。

後來,神權至上的地位被完全顛覆,神權成為了君權的依附,帝王為了更好的鞏固統治,大搞「君權神授」,認為自己是天選之人,帶領萬民走向更好的世界,其實,帝王心理很清楚,這一套就是騙人的把戲,愚弄民眾而已。

圖片來源於網絡:伊陟

五、總結

原先神明至上,到神明淪為附庸,這也算是時代的一個進步吧。如今,神明已離我們越來越遠,大多數國人對神明都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的隨緣觀念,不再特別強調神明,而是強調本身。

各位,你們對神明又是怎樣的一個態度呢?是不是和大多數人一樣,有需要時就拜一拜,無事時就根本不會想到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天使的翅膀和神仙的雲彩:中西方宗教比較
    利馬竇等傳教士曾將基督教的神比附為中國的「天」,譯「God」為「天主」或「上帝」,以求儘量減少這兩種神性觀之間的區別。但深入了解之後,可以看出西方的耶和華與中國的「天」之間的巨大差異遠勝過其相似之處。猶太教和基督教的上帝是唯一位格神,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 在各大文明的創世神話中,古人為什麼統一認為世界是神造的?
    引言:在各大文明的創世神話中,古人為什麼統一認為世界是神造的?世界的起源,是自古以來人們一直不斷追尋的謎題,自從人類萌生智慧開始,就一直沒有放棄過對這方面的探索。世界上流傳已久的那些創世神話,便是非常充分的證明。各大文明的創世神話都有哪些?
  • 面對疫情,為什麼中西方差異如此巨大?
    為什麼有中國抗疫答卷珠玉在前,很多國家卻懶得抄或抄不了?為什麼這些我們看不懂的操作在西方卻層見疊出?西方媒體指責中國限制措施侵犯人權 。正如張文宏在會上所說:世界上很多東西其實沒有標準答案。生活不是一道完形填空,沒有唯一正解。
  • 孔子和蘇格拉底,中西方的文化巨匠,造就中西方各異的文化精神
    這兩個文化在形成期,都曾被各自文化中早期文化巨匠的精神內涵所影響,並因此形成中西方文化中,完全不同的文化精神核心,並進而影響中西方的價值體系。中西方文化巨匠中國的孔子中國的文化形成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時期,當時各家各派,對於社會的走向紛紛宣揚自己的觀點。雖然在當時,法家因為"重典"而契合當時亂世的社會需要。
  • 為何中國龍比西方龍更「討喜」?一個賜福送吉,一個貪財嗜殺
    中西方對「神龍」的態度及二者差異1、中國龍形象中國龍是中國古人們所幻想出來的一種帶有吉祥象徵意義的東方神獸,自古以來都被認為是吉祥與富貴的象徵,也是中國民族融合的偉大見證。在歷史悠久的中華大地上,基本處處都能看到「龍」的身影,因為龍的形象深深地紮根於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是中國文化的凝聚和沉積,是中華文化的標誌之一。
  • 東西方世界都有對火的崇拜,而中西方火神在神話故事中有何異同?
    東西方世界中雖然都有對於火的崇拜,但西方的火神與中國的燧人氏既有差異又存在相同之處,他們之間有何異同?又為何會產生如此差異呢?2.中國"燧人氏"與西方火神:形象不同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不止是火神"燧人氏",其實各個神話人物的形象都是相當完美的,他們是實際的人類社會中最為尊敬和崇拜的存在,能夠幫助凡人渡過劫難,是真實的無所不能的人的存在。他們沒有七情六慾,不會有人類世界中這樣多種多樣的情感,無私、風險、崇高、聖潔,各種美好的品性和特徵都是他們的代表性。
  • 對待科學的態度
    今日習得——對待科學的態度現代社會都尊重科學,這不是科學迷信。事實上西方現代社會不但沒有科學迷信,而且宗教的勢力還很強。美國公立學校不允許傳教,但是有些學校為了照顧宗教情緒,是不教達爾文進化論的。宗教人士可以和科學家公開辯論,而且往往是科學家輸。單純以權威性而論,世界上科學地位最高的國家是中國。
  • 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試過
    貓而我國古人也很好研究美食,能將各種各樣的植物穀物做成各種美味和形態各異的食品,讓中國人的餐桌上的飯菜不僅美味而且好看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而且古人嘗試過。中國美食其實貓的誕生地並不是中國,而是在埃及和波斯這兩個國家。
  • 中西方科學的哪裡差異
    「萬物歸一」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在古中國,先人是用一種物質的聚散來解釋自然界的一切的。在古希臘,萬物歸一的理念也根深蒂固,比如,泰利士認為萬物都是由水組成的,而水是有靈魂的,阿那克西美認為萬物都是由氣組成的,而氣是有精神的,最著名的當屬赫拉克裡特,它認為萬物都是由火組成的,而火是有生命的,而且他還用生命之火的燃起與熄滅來解釋自然界的一切。
  • 對待傳統文化不神化、不迷信、不盲信
    我們身為現代人,用著智慧型手機、電腦,享受著充分的物質文明,卻鮮有古人的胸懷和凌雲壯志,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和遺憾。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我們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需要我們在繼承的同時發揚光大。而做好這兩件事,需要我們首先端正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呢?
  • 國人的求醫態度,你怎麼看?
    我們的求醫態度,是否苛刻?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狀,作為醫生、作為大眾,又該怎麼做?今天,阿信想借行醫30多年的資深海歸醫生朱知梅教授的文字,跟大家聊聊求醫態度的話題。這個世界沒有一個醫療體系是完美的,一切醫療體系都有不足之處。
  • 在中外神話中,人類第一次發現使用火的過程,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中國有句古話:「水火不相容」,聽起來好像很極端的樣子。其實,在人類文明的進化過程中,這兩種天生敵對的物質,卻相生相剋,相輔相成,誰也離不開誰。如果沒有水,便沒有生命的存在。不過在中西方的神話中,關於火的起源和發明使用火的大神,卻有明顯的差異,這是為何?在中國神話與傳說中,佔主流的說法是燧人氏為華夏火祖。燧人氏居住在燧明國,燧明國有一株高達萬丈的燧木,有種鳥經常用喙去啄燧木,樹幹居然會發出火光。燧人氏從中受到啟發,於是就折下燧枝鑽木取火,被後人尊稱為「燧皇」,位列三皇之首。
  • 沒有龍這種生物,為什麼中西方傳說中都有關於龍的記載?
    沒有龍這種生物,為什麼中西方傳說中都有關於龍的記載?很多神話並非都是空穴來風,透過歷史的迷霧,有時候真相就會顯露在我們的面前。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我一直堅信在這片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一定出現過人今天的我們感覺不可思議的生物。
  • 英國網友:中國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對待沙漠的態度
    但是不知道大家在研究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其實有很多的國家在早期發展的那段日子,雖說確實是賺了很多錢,經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卻破壞了很多的自然環境,生態不平衡,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起了環境的問題。
  • 宇宙真正的起源可能並非奇點,千年前的古人或許早已看穿
    所以有人認為其實奇點是不存在的,或許宇宙膨脹是真實的,但是大爆炸和奇點未必就一定真實。早在千年之前,古人老子就提出太極的陰陽造就了宇宙的誕生。而宇宙正是由陰陽之氣生出來的。這種陰陽其實得到了科學中的一些印章,並讓人開始發現原來古人認識宇宙的智慧竟然那麼大。
  •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深層差異究竟在哪裡?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與西方國家形成了相互獨立,又各具鮮明特點的傳統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很多人都知道,中西方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的現代教育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又與中西方的教育差異有一定的關係。
  • 古人早已識破月球的秘密,傳說中的「廣寒宮」早已被科學家證實
    隨著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我們也在月球背面認識了未知世界。
  • 為何中國人「敬神」卻不「信神」,其實早在商朝的古人就已醒悟了
    眾所周知,東西方文明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不過在對待神明的態度上卻出奇一致。西方的基督教認為,世間的上帝無所不能,而人類則是到世間贖罪的,因此人們對於上帝的態度是非常敬畏的。同樣,伊斯蘭教也是如此,認為真主是世界上唯一的真神,態度也很敬畏。在古代中國,人們對待神明的態度也是畢恭畢敬,非常虔誠。
  • 態度決定一切,有這五種生活態度的人,往往活得更加精彩
    當我想明白之後,仿佛精彩,其實就是我們認真對待生活的每一天,而態度就是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而這五種生活態度,在我看來就是比較正確的,那麼它們分別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或許他們並不是那種十分優秀的人,但是精彩的生活仿佛無時無刻都充滿在他們周圍,如果你是這種人或者是他們的朋友,似乎也會被他們精神所感染,開始認真對待生活之後尋找自己的精彩人生。
  • 愛因斯坦:中國古人早就發現了相對論,這話有確切依據嗎?
    但其實,愛因斯坦早就曾說:中國古人早就發現了相對論。而這話是真的嗎?又是否有確切依據?本文所述,即是對此事真偽略作分析。除了眼見中國之貧苦心生同情外,這位科學巨人亦為中華文化之深奧所嘆服。後來據愛因斯坦所說,他對中國古人發現相對論之說的原因,便是來自於中國友人為他講述的古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