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地球村的發展趨勢越發明顯,東西方文化更有融合之勢,在許多方面,東西方國家的價值觀都趨於相同,不過,在對待神明這方面,還是有著挺大差距的!
西方大多數人信仰上帝,認為上帝是萬能的,隨時隨地都對上帝信奉不已,而我國對神明的態度,大多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甚至許多人都是「遇事求佛,無事忘佛」的狀態。
那麼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東西方對待神明的態度差距如此之大呢?其實,早在千年以前,我國古人就已經看穿了「神明」,也是從那時候起,人們對神明的態度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圖片:遇事求佛劇照
一、中西方神明觀
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他們認為人類本身就是罪惡,一出生就帶著罪惡而來,必須要經過耶穌的指引才能洗去我們身上的罪惡。所以,在基督徒眼中,耶穌是至高的存在,也是萬能的存在,必須無理由信奉耶穌。
此外,伊斯蘭教的教徒對待神明同樣是絕對信奉的態度,他們認為「真主」就是這個世界的造物主,創造了萬事萬物,宇宙的一切,人類必須無條件服從真主的指引。
對於這些教義理念,大多數國人是十分不屑的,特別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多數國人早已把「神明」拋諸腦後,一門心思只想著升官發財。以前,那些充滿封建迷信思想的人會通過「求神拜佛」的手段,乞求達到目的,而今人則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實現願望,與神明毫無關聯。
不過,如今也有一些信奉「神明」的國人,不過,他們的信奉並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例如親人大病,一些人會焚香禱告,乞求菩薩保佑,讓親人身體恢復健康,這些人只有在遇事時才會信奉,其餘時間同樣把神佛拋到了腦後,也就是說,西方大多數人受神明的絕對束縛,而國人則擺脫了神明的束縛。
圖片:焚香禱告,乞求菩薩保佑劇照
二、古代的神明觀念
眾所周知,文明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漫長年代的積累,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這個模樣。在千年前,我國也曾崇尚「神明文化」,有著神權至上的時代。那一時期,人們對神明的旨意絕對服從,不敢違背。
後來,遭遇了一些事情,神明至上的思想慢慢被取締,而商朝就是重要的轉折時期,當時,神明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人類得以存活和延續全都是靠神明的庇佑。所以,那一時期,能夠與神明直接對話的巫師就成為了社會地位最高的人。
當人們遇事不決時,就會請求巫師與神明進行對話,得出指引,而人們對於「神諭」,不管對錯,堅決執行。
圖片:請求巫師與神明進行對話劇照
三、神明至上觀
商朝「神明至上」的觀念得以扭轉,有一人功不可沒,並且開創了先河,此人就是伊尹,曾輔佐商朝五代君王,位高權重,對華夏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伊尹不僅是商朝重臣,還是開國元勳,在朝中威望十足,就連君王也忌憚三分,除此之外,伊尹還有一個更引人注目的身份,就是「巫師」。這一身份,使得威望與權力具於一身的伊尹更上一層樓,成為神明的使者,受萬人敬仰。
所幸,伊尹是一個正直的人物,並沒有利用身份地位為自己謀私,而是為了商朝的發展盡心竭力。為了讓商朝不沒落,他將無道的太甲放逐,自己成為執政者,待太甲悔過之後,又將太甲迎回,盡心輔佐。
伊尹雖然身為神明的使者,但他更強調人的自身,主張德行,所以,伊尹時常以神明為藉口教育太甲「身為君王,如果你以德為政,那麼神明就會賜福於你;相反,如果你是一個殘暴的君王,那麼神明便會怪罪下來,降下災禍」。太甲對神明十分敬畏,自然深信不疑。
雖然伊尹提出了「以德治國」,注重將人從神明引導向人本身的德行,但真正改變「神明至上」觀念的還是他的兒子——伊陟。
圖片來源於網絡:伊尹
四、觀念的扭轉
伊陟將父親的「德治」觀念進一步發揚,並且影響極深,伊陟負責輔佐太戊,這位君王在位七十五年,也是商朝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在伊陟的影響下,太戊更注重自己的品行,治國以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實,在太戊初繼位之時,商朝已有衰微之勢,大臣們為了扭轉局勢,費盡心思應對,頒布了各種政令。一時間,激進的改革方式引發了各種問題,鬧得朝野沸騰,抱怨之聲從沒斷過。
有一天,朝堂之上突然長出了一顆合生樹(桑樹和楮樹),一夜之間迅速生長,要兩個人才勉強合抱得過來。對於這件怪事,臣民皆認為這是上天即將降下災禍的徵兆,太戊聽聞之後,非常惶恐,連忙向伊陟討教,該怎麼處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太戊
伊陟知道這是一個宣揚「德治」的好機會,便編造了這樣一段話:「妖怪無法與有德行的君王抗衡,只要你注重自身德行,以德治國,怪事自然會消失」。太戊深信不疑,從此之後更加注重德行,在太戊的德治之下,商朝漸漸走向了上坡路,又有了興盛之勢。而那一夜之間長出來的合生樹,竟然慢慢枯死了。
也是從這時起,人們對神明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人們對神明依然敬畏和信奉,但沒有那麼絕對了,不會再絕對服從,也不再被左右。
後來,神權至上的地位被完全顛覆,神權成為了君權的依附,帝王為了更好的鞏固統治,大搞「君權神授」,認為自己是天選之人,帶領萬民走向更好的世界,其實,帝王心理很清楚,這一套就是騙人的把戲,愚弄民眾而已。
圖片來源於網絡:伊陟
五、總結
原先神明至上,到神明淪為附庸,這也算是時代的一個進步吧。如今,神明已離我們越來越遠,大多數國人對神明都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的隨緣觀念,不再特別強調神明,而是強調本身。
各位,你們對神明又是怎樣的一個態度呢?是不是和大多數人一樣,有需要時就拜一拜,無事時就根本不會想到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