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科學的態度

2020-12-05 騰訊網

今日習得——對待科學的態度

現代社會都尊重科學,這不是科學迷信。事實上西方現代社會不但沒有科學迷信,而且宗教的勢力還很強。美國公立學校不允許傳教,但是有些學校為了照顧宗教情緒,是不教達爾文進化論的。宗教人士可以和科學家公開辯論,而且往往是科學家輸。單純以權威性而論,世界上科學地位最高的國家是中國。

我們所反感的,應該是那些沒有思考,單純站隊、甚至打著科學的旗號黨同伐異的人。這樣的人其實也不是很多,只在網上能碰到。

科學本身並不是一套信仰系統,並不直接告訴你「世界的真相」是什麼,科學只是一套用理性探索世界的方法 —— 而探索出來的結論,是可以修正和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謂「信科學」本身就是個不科學的說法。正確的態度是相信科學方法,而不是信仰科學結論,更不是崇拜某個科學家。

我來打個比方。假設有A、B、C 三人 ——

A說,「我相信中醫,我自己的病就是中醫治好的!」

B說,「哈!你這個無知的人!中醫不科學!你說這個話應該感到恥辱!」

C說,「你這個結論站不住腳。要知道有些病不治也能好,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我們必須用隨機試驗的科學方法來證明中醫的有效性。而鑑於中醫界總是拒絕做科學實驗,我個人傾向於不相信中醫。」

我認為 A 是個善良的老百姓,他想說句公道話,但是他缺乏嚴密論證的能力,應該加強學習。C 是個有見識的人,像這樣的人越多越好。而 B 則是以攻擊別人為樂趣,他發言不是為了建設性地討論問題。

我見過有智慧的牧師也見過莽撞的科學記者。人們常常把群體認同感錯當成能力,以為自己跟科學家或者上帝站在一起,就像科學家或者上帝一樣厲害。殊不知支持一個觀點不等於擁有一個觀點。而一個觀點值不值得尊重,並不在於它是哪個陣營的,而在於它的理性含量。

——習自《精英日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老一輩科學工作者對待科學的態度與精神
    獨具九所特色的科學求實、學術民主精神也悄然誕生。這不僅是代表了我國的科研實力,也代表了老一輩科學工作者對待科學的態度與精神。
  • 它對待人類與對待猛獸的態度截然不同
    然而它們對人類的態度截然不同,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生物呢?讓研究者不可思議的是,比利猿對待森林猛獸的態度與對待人類完全不同,一位名為雪莉·威廉士的研究者應該是第一個親身與比利猿接觸的人,據她描述當時她遇到了4隻比利猿,但它們並沒有要痛下殺手的意思,只是用眼神一直打量著雪莉,最後還是離開了。
  • 堅信中醫是科學,就需要有科學態度
    堅信中醫是科學就需要有科學態度這裡還需要說明的是,作為中醫粉,我們不必因為這次事件就群情激奮,對將8校除名的組織產生怨恨情緒,每一個組織都有自己的工作規則,一個經歷過幾千年歷史檢驗的偉大醫學科學不是誰說不行就不行的。既然我們堅信中醫是科學就應該用科學的態度對待之。
  • Dio對待不同角色的不同態度,對大喬是競爭,對承太郎是感情嗎?
    JOJO的奇妙冒險Dio人物分析那麼說到了Dio為什麼對待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態度,我們首先就對這個人來展開分析,Dio的一切離不開他的個人魅力,明明是一個大反派的他,在做盡壞事的同時展現出自己的個人魅力,Dio
  • 這梗代指對待備胎/舔狗的態度
    這梗代指對待備胎/舔狗的態度時間:2019-09-05 14:4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工具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對待備胎/舔狗的態度 指某人對他人任勞任怨,隨叫隨到地付出,在情感上卻始終不能得到平等對待,一直被對方當工具使喚。 最常用於形容男女交往中女方對待備胎/舔狗的態度。
  • 江疏影談渣男是蒼蠅:對待渣男的態度,決定一個女人的人生高度
    最近江疏影在電視劇《三十而已》的發布會上,談到了自己對渣男的見解與態度。她說了一段話,大意是,出軌的男人就像蒼蠅,家裡有蒼蠅了難道我不應該告訴我的朋友們?她還談到了朋友,家裡有蒼蠅了,如果朋友袖手旁觀,朋友不支持自己,那這樣的朋友又算什麼朋友呢?
  • 抗戰初期,張作霖對待日本的態度,至今都令人拍手叫快
    虎踞一方的張作霖,在世人眼中對他的態度不一樣,有令人批判的地方,也有令人值得讚揚的地方。張作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小時候過得非常艱苦,也許是小時候的清貧成就了他長大後的驕傲。張作霖執掌東北大權時,在他的帶領下使東北軍在短時間之內發展到了30萬人,也是最輝煌的時刻。
  • 軍械庫對待人工生命體M1號的態度,影響著澤塔奧特曼的劇情走向
    但是,防衛隊對於怪獸的態度和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科特隊就無奈地消滅過一些怪獸,高斯奧特曼的EYES,則是為了怪獸與人類之間的共存而存在的。在最新的澤塔奧特曼中,軍械庫對待人生命體M1號的看法,顯然和隊員們不和。
  • 我們對待人工智慧的態度應該是怎樣的
    我們對待人工智慧的態度應該是怎樣的 祁萌 發表於 2020-03-31 11:36:45 一種對人工智慧的迷信一直在全球遊蕩,眾多學者和產業實踐者希望能夠將這種迷信終結
  • 白鹿原丨對待迷信風俗文化問題,陳忠實和魯迅的態度不一樣!
    白鹿原丨對待迷信風俗文化問題,陳忠實和魯迅的態度不一樣!對於迷信的事物具有現代科學意識做的作家,如魯迅和其他同時期的作家們一般都採取搏擊的態度,而陳忠實則基本對支持認可和不排斥的態度。華夏農耕文明發祥地之一的渭北平原為原型的《白鹿原》的人事變遷和人物的小說。為北平原地處中原,保留了許多古老的文化傳統習俗。作者在小說中冠差的大量傳奇和迷信的成分。信手拈來就有。葬地風水,法師驅鬼,鬼魂附身,鬼魂託夢視瘟疫為劫數等。
  • 對待「神」的態度,中西方差異甚大,其實中國古人早已看穿一切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地球村的發展趨勢越發明顯,東西方文化更有融合之勢,在許多方面,東西方國家的價值觀都趨於相同,不過,在對待神明這方面,還是有著挺大差距的!西方大多數人信仰上帝,認為上帝是萬能的,隨時隨地都對上帝信奉不已,而我國對神明的態度,大多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甚至許多人都是「遇事求佛,無事忘佛」的狀態。那麼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東西方對待神明的態度差距如此之大呢?
  •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死亡的態度!
    中國古人講,人死後會靈魂出竅,而最科學的解釋真的是這樣嗎?或者說人在死亡的前10秒是否還有意識存在呢?那麼我們生而為人,應當善良,又該用何種態度面對死亡呢?我們常常都在為人生諸事做準備,為黑夜來臨而準備手電筒,為下雨天準備遮傘,為遠行準備口糧,為季節準備換裝……。而現在,我們也應該趁著時間還早,趁著自己身體精神都還健康的時候。曹操說過一句話: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行屍走肉。
  • 桔梗和戈薇同為犬夜叉的女人,為何殺生丸對待的態度截然不同?
    今天我們來聊聊桔梗和戈薇同為犬夜叉的女人,為何殺生丸對待的態度截然不同?殺生丸找到桔梗,首先關心戈薇質問桔梗:「看來你真的很憎恨那個叫戈薇的小丫頭,還是說你在測試她的實力?」桔梗回答道:「我憎恨所有的人,存在於這世界上的所有活著的人。」
  • 丁肇中:以科學的態度面對一切
    他直爽而求實的風格,謙遜而誠懇的態度,幽默的回答,給在場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小時候對念書沒興趣丁肇中因發現J粒子,1976年成為繼楊振寧和李政道之後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家長們希望他談談如何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回答說,我沒有資格談這些,因為各國的情況不同。
  • 科學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反對四種錯誤傾向
    科學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反對四種錯誤傾向 2016年07月24日 10:17 來源:《紅旗文稿》 作者:高長武 字號 內容摘要:一、堅持客觀對待、辯證分析,反對全盤否定、虛無歷史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問題上的全盤否定、虛無歷史的傾向
  • 管理是門科學,領導是門藝術,對部下的缺點應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管理是一門科學,領導是一門藝術。我們的任何下屬都不可能沒有缺點毛病,聰明的領導者應該辯證客觀地看待這一點,恰如其分地把握時機,在不斷地批評教育中讓部下揚長避短,迅速鍛鍊成長,可是一些領導者由於情面或其他原因,對於部下的缺點採取一些消極的做法,結果既耽誤了部下的成長進步,又損害了自己的威信。那麼,領導者對於部下的缺點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
  • 錢學森如何對待署名文章——錢學森的嚴與實①
    原標題:錢學森如何對待署名文章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也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05周年。
  • 量子的變化影響世界,影響人生,你會用什麼態度對待呢?
    有時靜下來想想,我們的生命是多麼的脆弱,我們的命運根本不受我們的控制,自然界一個小小的變化,都會改變我們的命運,改變我們的生命軌跡,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宇宙,命運基本是大同的,不同的只是態度和行動。近期的新冠病毒疫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小小病毒產生,令世界發生質的改變,疫情的影響令每一個人都不可倖免,全世界命運都一樣。
  • 如何理性對待「中式英語」?
    這兩種不同的意見正反映出人們對於中式英語使用的不同認識和態度。  事實上,當今世界除英國人用的英式英語和美國人用的美式英語外,還有澳大利亞人用的澳式英語、法國人用的法式英語、南非人用的南式英語、印度人用的印式英語、日本人用的日式英語等,這些區域性變體都各自具有語音、詞彙和語法上的特點。帶有漢語特徵的中式英語近年發展非常迅猛,這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 英國112歲長壽老人告訴你:對待憂慮的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態度決定人生高度的邏輯原因是: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人的行為作用於物質世界,接受到反饋後產生態度,態度反過來影響行為,進而把影響傳遞給物質世界,周而復始。 無論把其中哪個因素作為起點,理論上都可以扭轉你的人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