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火星內部結構 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了解一下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天線在火星車上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供圖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王瑩)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其中搭載了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製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可實現火星表面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內部結構的「透視」。

科研人員介紹,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是一種基於火星車平臺的高解析度次表層地質結構探測雷達,是實現火星探測工程科學探測任務的重要載荷之一。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可以探測巡視區表面土壤厚度、冰層結構,獲取火星地表和次表層超寬帶全極化回波數據;還可以探測巡視區次表層結構,獲取次表層地質結構數據。

據悉,這是國際上首次使用雙通道多極化超寬帶次表層探測雷達對火星局部地區的土壤厚度和次表層巖石地質結構進行就位巡視探測。

相關閱讀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相關焦點

  • 「透視」火星內部結構 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了解一下
    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天線在火星車上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供圖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王瑩)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其中搭載了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製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可實現火星表面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內部結構的「透視」。
  • 「天問一號」搭載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可「透視」火星地質結構
    昨天,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探測器中搭載了由該院研製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將實現對火星表面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內部結構「透視」。
  • 空天院成功研製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
    7月23日,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順利發射升空。值得注意的是,其搭載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研製。這是國際上首次使用雙通道多極化超寬帶次表層探測雷達對火星局部地區的土壤厚度和次表層巖石地質結構進行就位巡視探測,將實現火星表面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內部結構的「透視」。
  • 中科院空天院研製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 可透視火星表面以下100米
    今天,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探測器中搭載了由該院研製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這是國際上首次使用雙通道多極化超寬帶次表層探測雷達對火星局部地區的土壤厚度和次表層巖石地質結構進行就位巡視探測,將實現火星表面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內部結構的「透視」。
  • 咋給火星做透視?次表層探測雷達
    7月23日,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順利發射升空。其中搭載了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製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天線在火星車上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 中科院空天院研製火星車雷達 可「透視」火星百米深度內部結構
    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天線在火星車上的安裝位置示意圖。(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天線在火星車上的安裝位置示意圖。(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3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研製成功的、可「透視」火星百米深度內部結構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當日隨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順利發射升空。
  • 我國成功研製火星車雷達 可「透視」火星百米深度內部結構
    飛向火星【我國成功研製火星車雷達 可「透視」火星百米深度內部結構】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可「透視」火星百米深度內部結構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當日隨天問一號奔向火星。
  • 天問一號帶了什麼上火星?這個火星車雷達能「透視」
    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測試。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測試。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供圖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順利發射升空。其中搭載了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研製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
  • 「天問一號」啟程,探測火星它帶上了哪些「神器」?
    剛剛,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火箭,開始了奔赴火星的徵途。作為我國繼「嫦娥系列」月球探測任務後的又一大航天探測工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在明年成功著陸火星後,「天問一號」將開展為期兩年的科學探測,對火星的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大氣環境等重要數據進行探測。
  • 環繞器雷達給火星探測一雙「透視眼」
    科技日報合肥7月23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電科38所獲悉,在剛剛升空的「天問一號」上,共搭載了7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次表面進行探測。中國電科38所負責研發了我國首款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是7個火星探測設備之一,相當於為「天問一號」加裝了一雙「透視眼」。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安徽科技保駕護航
    環繞器探測雷達  「透視」火星地下都有啥物質  「天問一號」在「繞」的階段,要完成探測火星表層和次表層結構分層信息,尋找火星地下冰水存在的痕跡與證據,這個過程需要用到火星探測設備。在「天問一號」上,共搭載了7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次表面進行探測。
  • 中國進入行星探測時代 火星探測「跨越式發展」
    當然,人類想「移民」火星,必須要對火星的環境進行改造。首先要提高火星的表面溫度,讓冰蓋融化,在火星表面保持液態水,並製造出溫室效應。然後在上面種一些低等植物,慢慢改變大氣結構,讓火星溫度接近地球。按照現在的科學認識,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兩百年時間,改造成功之後人類就可以不穿太空衣在火星上生活了。
  • 為火星探測加裝「透視眼」安徽「黑科技」將為火星繪製「全球地圖」
    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昨天,「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包括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等一系列「黑科技」裝備也在飛赴火星途中,而這款雷達正是位於合肥的中國電科38 所研製的。在未來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它將「踏遍」火星的大部分角落,了解火星次表層下的物質構成。
  • 安徽力量為火星探測加裝「透視眼」
    合肥晚報訊 位於合肥市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下稱38所)研發的我國首款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作為此次火星探測設備之一,為「天問一號」配備了隔空探測的「透視眼」。  在天問一號衛星平臺上共有7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次表進行探測,而其中之一的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則是38所負責研發的雷達設備。記者從38所了解到,該探測設備利用低頻段雷達的介質穿透特性,在高速環繞的衛星平臺上,向火星發射低頻率電磁波,穿透到次表層內部,利用回波特性分析次表層分層結構,並推算其物質組成。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下一個階段是動力減速段,大約90秒鐘,著陸器點燃7500牛的下降段發動機,使用雷射雷達和微波雷達對高度和速度進行確認,將速度降低到每秒3.6米,高度降低到100米時候,進入著陸緩衝階段。著陸器在100米高度懸停,雷射3D雷達掃描地形地貌,避開地面障礙物,自主著陸。最後這個懸停避障過程與嫦娥4號在月球上自動著陸過程類似。技術上已經經過驗證。
  • 火星火星,我是合肥
    火星你好,我們來了!「合肥造」隨「天問一號」奔向蒼穹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邁出關鍵一步。多項「合肥造」高科技成果隨「天問一號」升空,將在接下來的探測之旅中完成相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