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中國核司令 第A16版:看天下 20181118期 濟南時報

2020-11-27 濟南時報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程開甲病逝,享年101歲
  2018年11月1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在301醫院病逝,享年101歲。
  程開甲,1918年8月出生於江蘇吳江,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技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獲得者。2017年7月28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命令,授予程開甲同志「八一勳章」。
  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曾師從世界著名物理大師玻恩
  程開甲,1918年8月3日出生於江蘇吳江。1937年,程開甲高中畢業,同時被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錄取,他最終選擇了浙江大學。程開甲受教於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學界一流的老師。
  1941年,程開甲畢業留浙江大學物理系任助教,並開始鑽研相對論和基本粒子。1946年8月,在李約瑟博士的推薦下,程開甲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成為著名物理學大師玻恩教授的學生。在此期間,程開甲主要從事超導電性理論的研究,與導師共同提出了超導電的雙帶模型。1948年秋,程開甲獲哲學博士學位,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
  程開甲彼時所處的時代,日本侵華,大好河山被日本鐵蹄踐踏。到英國留學後,國家貧困落後受欺負,身為一個中國人,在國外也備受歧視,但只能暗自承受。他明白,出生在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連尊嚴都不配擁有。直到有一天,新中國的成立,讓他看到了希望!1950年8月,程開甲婉拒導師玻恩的挽留,放棄了國外優厚待遇和研究條件,購買了所需的書籍,整理好行裝,回到浙江大學物理系。
  程開甲曾在文章中寫道:「回國後,我一次又一次地改變我的工作,一再從零開始創業,但我一直很愉快,因為這是祖國的需要。」1949年,程開甲在英國留學時,有一次從新聞電影中看到,英國紫石英號軍艦擅自進入長江,卻被中國開炮擊傷了。「我們當時看到真是高興啊!」晚年回憶起這段,在紀錄片鏡頭前的他掩面流淚。
  程開甲說,如果留在國外工作,成就再大,也是外國人,他認為自己回國之後所獲得成就更大。「我從事核武器事業至核爆炸試驗現場(左三為程開甲)
今,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為人民貢獻,為國家貢獻。」

神秘消失20年,檔案被國家封存
  回國後最初的十年,他先後任教於浙江大學、南京大學。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北京,程開甲就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
  從此,「程開甲」這個名字走入國家的絕密檔案,就如同所有消失的「兩彈元勳」科學家一樣,他們將自己留在了西北荒無人跡的荒漠上,從此消失20餘年。程開甲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在錢三強的具體指導下,程開甲設計的中國第一個具有創造性和準確性的核試驗方案,確保了首次核試驗任務的圓滿完成。程開甲成功地設計和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彈、氫彈,飛彈核武器、平洞、豎井和增強型原子彈在內的幾十次試驗。程開甲是中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與鄧稼先和錢學森等人不同,除了科學家的身份之外,程開甲還是一個軍人,人們稱他為「核司令」。
  1969年,為了專心於核試驗任務,程開甲把一家從江南搬到了戈壁深處。「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國家強起來,國防強起來。」正是懷著這赤子之心,程開甲兩易專業方向,奉獻大漠20多年,苦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

晚年寫出近20萬字的英文專著
  1984年,組織考慮到程開甲的年歲已高,把他從戈壁灘調到了北京,擔任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員。由於工作職責的變化,他的科研工作也發生變化。一方面,他在抗輻射加固和高功率微波領域努力;另一方面,他為材料科學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想與方法。
  前些年,程開甲與他的大女兒程漱玉天各一方,開始合作著書———《超導機理》。研究中,程開甲在電腦上打出英文書稿,女兒協助做計算和校對,近20萬字的英文專著終於問世。接著,程漱玉又用中文整理出版。程開甲不倦地對材料科學的理論和應用開展創新性研究,建立了程氏「TFD」電子理論,並在一系列的試驗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談起晚年的創新成就,程開甲感慨地說:「我只是希望,我的建議、我的研究,能對我國的武器裝備發展起到作用。」
  今年4月,《解放軍報》曾刊文《一生為國鑄核盾——記「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八一勳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介紹程開甲事跡。(綜合央視、《新京報》、澎湃新聞)

●「兩彈一星」元勳
  在世者僅剩四位
  「兩彈一星」指的是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王大珩、錢三強、于敏、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郭永懷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至此,我國23位「兩彈一星」元勳,僅剩王希季、于敏、孫家棟、周光召四位在世。
  于敏,1926年8月生於河北寧河,著名核武器專家。領導完成一套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在我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起了關鍵作用。
  王希季,1921年7月出生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著名空間技術專家。在火箭探空、運載火箭和返回式遙感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現代小衛星等方面卓有貢獻。
  孫家棟,1929年4月出生於遼寧省瓦房店市,著名彈道飛彈和人造衛星總體技術專家。是我國月球探測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明確了我國月球探測的發展方向、目標和路線圖。
  周光召,1929年5月出生於湖南長沙,著名理論物理和粒子物理學家。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是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相關焦點

  • 第A16版:天下 20170120期 濟南時報
    從全球分布看,2016年創下高溫紀錄的地區包括俄羅斯遠東地區、阿拉斯加、加拿大偏遠西部、美國東部大部分地區、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多個地區、智利南部、非洲東部和西部多個地區、南亞部分地區、東南亞多個地區以及澳大利亞部分地區等。  從海冰面積看,北極2016年平均海冰面積為1015萬平方公裡,是有史以來最小值,延續了近年北極海冰年平均面積不斷萎縮的趨勢。
  • 今天,緬懷「中國核司令」程開甲!
    兩年前的今天一顆巨星隕落他就是被譽為「中國核司令」的程開甲他曾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一句肺腑之言一生為國鑄盾戰高溫、飲苦水、啃野菜……從1963年到1985年,他像一顆頑強生長的駱駝刺,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深深紮根,從核試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到基地副司令,先後組織指揮了三十多次核試驗任務,被譽為「中國核司令」。「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就是讓敵人知難而退!」窮盡畢生心血,一生隱姓埋名只求為大國鑄核盾傍身。
  • 全才小生包飛 表演主持身兼兩職 第A18版:文娛 20160704期 濟南時報
    時報訊(記者武文佳)7月17日,由濟南時報和北京京劇院聯合打造的「祝賀《濟南時報》創刊20周年,慶祝建黨95周年」京劇名家流派演唱會將在歷山劇院唱響。
  • 季羨林:濟南就是我的故鄉 第A16版:國學課堂 20201104期 都市女報
    在成百上千弔唁的人群中,來自濟南的張世華夫婦,挎著兩個籃子,籃子裡裝滿了98個香噴噴的油旋。他們給季老送了最後一次油旋。  說到季羨林和濟南的緣分,不只是油旋這麼簡單。「我就是濟南人,除了清平之外,濟南就是我的故鄉。」季羨林出生在山東省清平縣(現改臨清市)的一個貧窮的小村莊。為了讓他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發展,父母將他過繼給當時在濟南謀生活的叔父,六歲那年,季羨林便跟著叔父來到濟南。
  • 濟南半導體50年前全國領先 第B02版:財經·主打 20131030期 濟南時報
    圖片由濟半所提供□本報記者 田珊 石曉丹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1973年中國第一臺百萬次計算機誕生、1975年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回收成功……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次,都有濟南產的半導體元器件的功勞。
  • 鼠魚 - 鼠魚 第A16版:柒新聞/周圖繪 20140518期 濟南時報
  • 隱姓埋名的「中國核司令」,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人民科學家
    在顛沛流離之中,程開甲意識到,科技落後是中國落後挨打的主要原因。 正是從那時起,他立志「科學救國」。 1950年,程開甲婉拒英國導師挽留,毅然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祖國。1964年10月16日,東方一聲巨響,中國國土上升起的原子彈蘑菇雲震驚世界。
  • 【致敬】30多次與「魔鬼」較量,中國「核司令」用一生踐行了科學報...
    【致敬】30多次與「魔鬼」較量,中國「核司令」用一生踐行了科學報國的偉大誓言!說起程開甲,人們對他更熟悉的稱呼是——中國的「核司令」,這不僅是因為他曾擔任我國核試驗基地的副司令員,更是因為他為我國核試驗事業所作的卓越貢獻:半個世紀隱姓埋名,將自己的一生與共和國的
  • 野生赤眼鱒安家小清河 第A08版:濟南人 20150506期 濟南時報
    時報5月5日訊 (記者趙璐)今年4月,幾名初中生在小清河附近發現了「紅眼魚」。經生態專家確認,這幾條魚可不一般,上一次發現是2011年,它們的出現揭示小清河上遊的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現狀不僅有了較大改善,而且逐漸進入穩定的良性生態平衡階段。
  • ...熱帶雨林式」生態廣聚天下英才 「濟南改革」榮獲「中國改革...
    12月20日,「中國改革(2020)年會暨新發展階段地方改革推進高層研討會」上,濟南市「人才賦能」制度系統性改革探索在近千個改革案例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改革2020年度十佳案例」,中共濟南市委改革辦榮獲「2020年地方改革部門通聯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這是繼2019年榮獲「地方全面深化改革」調研基地稱號後,濟南在中國改革年會再獲兩項殊榮。
  • 讓美蘇喪膽的中國核司令程開甲:我不回國,也只能是個二等公民科學家
    經歷了多次冷眼後,程開甲決定回國,成為了為國鑄盾讓美、蘇顫慄的「核司令」。 波恩一生只帶過4位中國學生,其中兩位獲得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另兩位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就在今晚,@濟南人,記得抬頭看
    @濟南人夜空中最亮的火星今晚現身6日22時18分火星將運行至最接近地球的地點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今年10月14日火星「衝日」。由於火星和地球的近日點不在同一條赤經線上,因此「衝日」當天,往往不是它與地球最近的時刻。
  • 中國國家地理推旅行版付費電子雜誌《行天下》
    中國國家地理旅行版付費電子雜誌《行天下》創刊號封面  給付費閱讀一個理由  2009年7月6日,中國國家地理旅行版電子雜誌《行天下》創刊號正式推出,據介紹,這是中國國家地理出品的第一本完全原創電子雜誌,採取付費閱讀的發行策略。
  • 濟南72名泉之冠,四季恆溫18度左右,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稱!
    濟南72名泉之冠,四季恆溫18度左右,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稱!濟南這個旅遊城市大家對它有多少的了解?隨著濟南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如今這座城市已經成為了很多遊客出行的首選目的站。一年一度的國慶佳節將至,大家是否想去濟南走一遭呢?說到濟南,其實最為出名的景點莫過於泉水了,濟南有72名泉,所以說這是一個多泉的省會城市。趵突泉想必大家應該不陌生吧!它可是濟南的三大勝景之一,同時也是濟南72名泉之冠,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稱!那麼關於趵突泉的一些具體情況小編接下來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吧!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與當時流行的「故事模式+黃色新聞潮+簡訊息模式」不同,《紐約時報》獨闢蹊徑,尤其喜歡看在長篇大論和報告,這些讓《紐約時報》更是顯眼,「它讓美國人形成了一個堅定的信念:每逢大事,欲求信息之全,非買《紐約時報》不可」。100多年下來,《紐約時報》被公認為美國最有權威性的報紙,它擁有無比倫比的新聞權威,並且是決策者、精英人士和越來越多普通人的信息來源。
  • 從濟南地震 看中國地震帶分布
    從濟南地震看中國地震帶分布濟南地震臺網,2020年02月18日17時07分,在山東濟南市長清區發生M4.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濟南居民明顯感到3-4秒的震動。讓我們盤點一下歷史記載中,濟南轄區共發生幾次地震:1347年4月平陰4.5級地震1620
  • 創意,通過衛星地圖看泉城濟南
    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黑虎泉衛星地圖上的濟南黑虎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解放閣南護城河南岸,為天下第一泉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三大泉群之一
  • 市民建言《政府工作報告》:加快發明創造型人才培養 促進濟南騰飛...
    自活動開始以來,天下泉城客戶端陸續收到不少熱心市民發來的建言,他們從高度、廣度、力度等多方面對濟南加快發明創造型人才培養,促進濟南「十四五」騰飛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剖析並提出建議。濟南市民表示,按照《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要求,必須建設一流人才隊伍。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為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提供堅實保障,要創新人才引進模式,強化人才激勵政策。
  • 誤食氯化鋇,昏迷20天仍未醒 第A07版:身邊 20190217期 濟南時報
    在濟南讀研究生的史琳琳一早接到父親史甲泉的電話,得知他身體不適。史甲泉在濟南一所學校當保安,平時身體很好。史琳琳接到電話後趕緊趕到了父親的宿舍。「他嘔吐、腹瀉不止,我見到他的時候四肢也沒有力氣,是別人把他背下來的。」史琳琳回憶說。  史甲泉輾轉3家醫院,最終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住院。
  • 濟南網易有道詞典筆3專業版 加強版熱銷
    (中關村在線 濟南行情)近日,網易有道詞典筆3.0專業版 加強版在中關村在線經銷商「濟南鴻興隆信息有限公司」有售,聯繫電話:0531-82396978 / 15966635199 / 1329024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