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公司用袋鼠、獅子研發人造肉!獵奇背後,誰會願意買單

2020-09-09 純素生活締造和平

近日,澳大利亞公司Vow Food宣布了他們的一項計劃,他們將利用獅子、烏龜、野牛等非養殖動物的細胞在實驗室中培養出細胞肉。


資料來源:https://www.plantbasednews.org/news/australian-company-create-cell-based-meat-from-exotic-animals


去年,這家初創公司就推出了他們的第一個商品——袋鼠細胞肉餃子,於19年4月投放到了市場,今年公司投入更多資金,將技術升級,去培養品種更多,更優質的細胞肉。



就像公司聯合創始人諾阿克史密斯(Noakesmith)說道:他們的產品將創造「食品的新類別」,提供「獨特的烹飪體驗」,從而吸引「不同的消費群體」。


這麼獵奇的產品,誰會去嘗試?我聽到名字就是大寫的拒絕!



但是Vow拿出了全球諮詢公司AT Kearney的一份報告,其中顯示到2040年,將有35%的肉來源於實驗室培養皿


報告還指出:與傳統肉類相比,細胞肉具有優勢,它們佔據可觀的市場份額只是時間問題。該公司擴大資金投入,證明還是有市場支持的。


當然,獅子細胞肉、袋鼠細胞肉等產品受眾畢竟還是極少數,那麼細胞豬肉、細胞牛肉已經在市場中頻繁出現了。



細胞肉(也稱養殖肉)是人造肉的一種。業內人員將人造肉分為兩種,另一種就是純植物成分製成的植物肉,今年算是C位出道,也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而細胞肉的境況很尷尬。


19年12月,以色列Aleph Farms公司研造的一款實驗室牛排


並非源於植物,而是採用自動物的造血幹細胞,在實驗室培養皿中培養出肌肉組織,從而形成一塊肉;雖來自動物,但它又沒有發生屠宰行為,也不需要大量養殖,對環境健康友好。


所以細胞肉不涉及屠宰,但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素食。在我看來,非素食者有傳統肉類可選,素食者的飲食非常豐富多彩,現在於兩者之間又有植物肉可以選擇。


植物肉產品


如果日後因為思想的轉變,或者考慮到動物權利、環境因素、健康問題等,非素食者轉素,自然對肉類有了不同的看法。


那麼細胞肉誰會來買單?


首先可以確定,高昂的研究費用註定了細胞肉的不平凡,目前絕大多數人負擔不起這個價格。2013年,英國有人吃下一個天價漢堡,價值高達25萬英鎊(約人民幣236萬元),就是因為其中那塊細胞肉。


美食家正在媒體前試吃,測評人員之一的Hanni Rützler說道:肉的味道濃烈,跟真肉像,但沒有那麼多汁,有調味料好點。(聽上去很一般)


在2019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誕生。雖然這塊肉只有5g,但是意義非凡。


周光宏教授展示國內第一塊培養肉 (圖片來源:國家肉品中心微信公眾號)


其次,由於傳統畜牧養殖方式承載不起過度人口的消耗,各種肉類替代品將在日後佔據重要的市場份額。


假設細胞肉要走進千家萬戶,那麼它的價格肯定要與大眾消費水平持平,這就意味著要有市場需求的支持。那這個過程需要多久?沒有定論。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歡迎轉發分享

------傳遞愛,和平會隨之而來

【END】

相關焦點

  • 去澳大利亞旅遊,吃袋鼠肉很爽啊
    去澳大利亞旅遊,吃袋鼠肉很爽啊澳大利亞是一個孤獨的過度,遠離其他大陸大洲,讓這裡的動植物和文化都自成一派。而且由於沒有大型的食肉動物,這裡簡直是小動物的天堂。袋鼠說是澳大利亞的代表,但是居然可以搬上餐桌,想想國內國寶的地位。這差距太懸殊了。國慶節,我去澳大利亞玩了,很開心。
  • 一大波袋鼠肉寵食可能進入中國
    而這項計劃還有個前傳,就是在維多利亞州實施了多年的「袋鼠寵物食品」實驗——把人道捕獲的袋鼠提供給持有牌照的寵物食品生產商,最後製造成寵糧,進到千千萬萬貓貓狗狗的肚子裡。(PS:身為澳大利亞的國寶動物,這袋鼠兄混得未免也太慘了點吧。)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計劃跟實驗呢?因為澳大利亞人覺得他們的袋鼠太多了。
  • 澳大利亞袋鼠鴯鶓肉漢堡正式開賣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小俠】據澳大利亞新快網1月17日報導,一種含有80%的袋鼠肉和3%的鴯鶓肉的漢堡開始正式在澳大利亞國內開賣,但這種被稱為是「純粹澳大利亞」的漢堡包能否受到歡迎尚不得而知。據報導,該漢堡中的肉類來自於那些讓澳大利亞名揚海內外的動物們。
  • 醞釀了兩年多的中國「人造肉」預計9月上市,你願意吃嗎?
    」醞釀了兩年多 這款「人造肉」是由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珍肉」共同合作研發的,其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來自於而且,和很多植物肉一樣,它的優秀點就是——零膽固醇。可以說是三高人群的福利了!就這樣一款小小的「人造肉」,花了實驗室團隊兩年多的時間去研發。
  • 袋鼠正在摧毀澳大利亞?
    而在澳大利亞, 吃袋鼠確實是合法的; 這個國家, 的確會把自己國徽上的動物吃下肚。 澳大利亞超市裡的袋鼠肉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據統計, 每年有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賣人造肉,星巴克是認真的。幾個月前,人們討論星巴克時,還避不開瑞幸咖啡,很多人將這兩家品牌拿出來對比,從口味到價格再到品牌形象和未來發展。而現在,提到瑞幸,第一反應是造假和訴訟;提到星巴克,首先想到的則是人造肉。
  • 美國人造肉公司CEO稱人造肉可節約中國一半耕地和水 臨近中秋人造...
    來源:金融界網站9月4日,李嘉誠投資的Impossible Foods創始人派屈克布朗表示,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和人均水資源較少,肉類生產需要這兩種資源,我們推測如果中國用我們的技術去生產,只用一半的耕地一半的水資源就能夠實現肉類自給自足。
  • ...FIELD獲數千萬融資,中國人造肉領域創業公司的判斷邏輯是什麼?
    ;3、供應鏈上,和素食大公司鴻昶生物合作,除了在原材料供應上直接利用老牌公司的基礎、規模效應和質量優勢,參考國內珍肉等其他創業公司和大公司合作案例,這種合作還可能會涉及到產品、研發甚至推廣層面;4、渠道上,重點和一些線下餐飲連鎖品牌合作,用合作產品的形式先小範圍在市場上推廣,同時也和一些食品消費品公司合作,進入一些零售場景。
  • 植物蛋白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亮相央視,助力中國人造肉產業
    隨著國外「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上市,人造肉也成為了市場風口產業。11月12日,針對近些年國內人造肉市場發展崛起勁頭,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欄目對國內人造肉市場進行了專題報導。
  • 澳大利亞袋鼠向中國吃貨們發出邀請:肉很嫩哦~
    吃貨們,這次澳大利亞人真是把肉都送上門了你準備好了嗎?雖然雪梨反清理組織的成員表示,去年有大約160萬隻袋鼠被殺。但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堅持認為,這個捕殺數量是合適的,「從長遠來說是可持續的」。一些澳洲民眾和學者呼籲:澳大利亞本國人應考慮多吃袋鼠肉。其實,吃袋鼠肉在澳大利亞歷史悠久。
  • 餵狗吃死狗,還是死袋鼠?
    Credit:123RF人造狗糧中肉類成分含量極少,味道也不是很好。市面上許多包裝狗糧上雖然印著「肉餐」,你知道這些動物肉製品的來源麼?一些狗收養所會將死亡的狗賣給處理工廠,工廠將這些動物丟進水中煮熟後,也成為了「肉餐」中的成分。當然不是所有狗糧中都含有死狗,但掩蓋不了全世界許多國家類似的事情正在上演的事實。作為狗糧的生產大國,美國狗糧廠自然也會幹這樣的勾當。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淨營收漲215%,人造肉到底有多大泡沫?
    人造肉概念股的火熱其實還是反映出它的市場發展前景的認可,但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並不可能一直保持瘋狂上漲,這也是為何Beyond Meat財報發布後,它的股價也會有不少的跌幅。在Beyond Meat股價大熱過後,也有不少做空機構對它潑冷水。
  • 澳大利亞每年300萬隻袋鼠被虐殺 幼鼠遭斬首
    在澳大利亞,袋鼠肉產業的「吹鼓手」們和一些環保人士一直在號召要將更多的袋鼠肉送進千家萬戶的廚房。然而,他們卻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這一產業背後所隱藏著的一系列嚴肅的生態及社會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最突出的一個是:正是澳洲現行的法律法規,不斷縱容對袋鼠的「虐殺」而非獵殺,維護著袋鼠肉類製品的貿易。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來了!
    最近一段時間,人造肉發展趨勢備受市場關注,這背後有特定社會背景。人造肉未來是否會取代動物肉,並改變我們的餐桌? 展臺前,試吃人造肉漢堡的群眾排起了長隊。北京市民王永洪告訴記者,人造肉加工過程中油煙少,人造肉漢堡和麥當勞牛肉漢堡雖口感相近,但仔細品嘗還是能吃出兩者細微差別。「人造肉比動物肉的油脂少,吃起來比較幹、不夠香,也沒有嚼勁。」
  • 澳大利亞袋鼠泛濫達到5千萬隻,已無法遏制其增長
    據澳大利亞ABC電視臺9月29日報導,眾所周知,袋鼠一直以來都是澳大利亞的標誌性象徵,到澳大利亞旅遊的遊客在路上就能看到可愛的袋鼠們,但與此同時,袋鼠的大量繁殖也引起了當地農民的抱怨,他們說袋鼠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已經到了泛濫的程度。
  • 人造肉,有望助力新的食材革命?(細胞培育肉篇)
    人造肉能否代替動物肉,成為更安全的未來食材?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品牌通過研發、應用人造肉,改寫著人們對傳統肉食的認知,有業內專家稱:「預計到 2040 年全球『人造肉』市場份額將達 60%。」最近幾年,「全球糧食安全」話題越來越受矚目,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公司開始願意為新興食品技術企業投資了,各大學的細胞培育肉的學術資金也在增加。
  • 你期待人造肉嗎?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裡程碑意義後的思考
    我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的消息,是真實的。 前幾天,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的研究成果公之於眾,一時間,全場譁然。 網友們各抒己見。 言外之意是什麼,這塊肉的價值遠遠超過市場上我們買的20多塊錢一斤的豬肉。 按照這個邏輯,是否可以解決為人造培養肉的價值也應該超過正常的豬肉。 對嗎? 那麼,究竟人造培養肉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呢?
  • 澳大利亞一男子為了救狗狗,一拳將袋鼠打懵逼了
    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國土四面環海,動植物非常豐富。其國內比較出名的動物裡面包含了袋鼠。雖然表面上,袋鼠蹦蹦跳跳很是可愛,可是絕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袋鼠的攻擊力很強大,一般的情況下,很少有動物能夠捕獵到袋鼠,就連草原之王,獅子都很少捕獵袋鼠。
  • 用植物「生產」的「人造肉」:神奇,但非神話
    英國《衛報》援引分析師的話稱,預計未來5年,人造肉行業的規模將增至100億美元。  在「人造肉」迅速成為消費與資本市場寵兒的背後,是相關技術近年來的不斷成熟。  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將人造肉漢堡評選為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與定製癌症疫苗、核能新浪潮、靈巧機器人等並列。  當下火熱的「人造肉」其實分為兩種。
  • 過億資本跑步進場,人造肉憑什麼打動「中國胃」?
    而據Euromonitor預測,到2023年,中國人造肉市場規將達到130億美元的規模。近年來,中國的人造肉市場正在加速發展。僅9月以來,就有2家企業宣布在中國大陸建廠。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別樣肉客)以及中國香港的人造肉公司Green Monday(綠客盟)分別宣布在浙江嘉興以及廣東建設生產線,兩家公司都表示將於2021年全面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