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荒誕漫畫《變形記》推銷員變身3億年蜚蠊蟲的哀傷與選擇

2020-11-30 騰訊網

「你活著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用一隻手擋開點兒籠罩著你的命運的絕望,同時,用另一隻手記下你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

----卡夫卡

這本後浪出品的漫畫基本還原了卡夫卡在1915年,也就是差不多100多年前寫的《變形記》,只是書中的格裡高爾清晨醒來時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蟲,嚇壞了父母和妹妹。漫畫作者法國的埃裡克·科貝昂直接把蟲子具象化為蜚蠊(音同匪連),一個古老的物種,早在古生代(石炭紀和二疊紀)就是大約3億年前就已經存在。這位蜚蠊還有很多暱稱:黃婆娘、偷油婆、鞋板蟲、油灶婆,以及蟑螂。

我其實很好奇身為漫畫編劇的埃裡克·科貝昂,為什麼指定蟲子就是蟑螂呢,連卡夫卡都不想給讀者一個明確的答案,畢竟一百個讀者心中有一百個卑微醜陋的蟲子形象。

當翻完這本被黑色籠罩著,只有40多頁的漫畫,我猜想漫畫家是想用一種微電影甚至是Vlog的方式,在有限的篇幅裡把小說中人物關係的轉折和情緒精準傳達。

從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變成一隻蟑螂,從努力適應,到父親十分嫌棄變成累贅的兒子。從母親和妹妹的態度由同情和期待變為憤怒和厭惡。在這種極端對比的情節下,大概只有指定一個最髒最卑微的蟲子,才能不讓讀者猜來猜去,帶著讀者走入劇情。

還有漫畫中墨黑的色調也像是一種暗示,在《顏色的故事》中就曾講到西方的文化中,黑色常常代表死亡。因為黑色是對所有的光都被吸引而沒有光線反射回來的某種狀態的描述。我的理解就是絕望中的死亡等待,層層壓迫層層遞進的黑暗。

在平靜而有規律的生活被打破,格裡高爾變成蟑螂後,面對人性考驗的無力感,心理空間和生存空間不斷壓縮後的窒息感,當心愛的妹妹揚言將他趕出家門時,他終於倒地不起,奄奄一息,死亡的喪鐘響起。

漫畫中還有特別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畫家的刻意安排,所有關於家庭成員的心理變化都是一種模糊狀態,模糊到我戴上眼鏡仔細看,也看不到任何人的面部細節表情,只有在驚、厭、喜三種極端狀態下,人物才會整齊劃一的眼睛或眯起來,或張大。像帶著AI面具,後臺有程序控制著他們的行為。

在面具下,感受到的是親人之間的隔離感

結尾處的收筆開始有了色彩,放棄蟑螂後的父母與妹妹有了笑容,也開始了新的生活,好像一切都是一場鬧劇。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起了周星馳《大話西遊》最後一段城門口的場景。「那個人樣子好怪,他好像一條狗。」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個荒誕的悲劇,一個沒有選擇權的悲劇。

從黑色到無力感、窒息感、隔離感,我好奇漫畫家埃裡克·科貝昂指定甲蟲就是蜚蠊蟲蟑螂,會不會有另一層暗喻,是想直指即使有著3億年生存智慧,經歷自然演化的打擊,依舊經受不住人類文明的異化感?

會不會像科幻小說《時間機器》那樣警示,想通過蟑螂異化吶喊,別誤判了科技文明,人類文明進步,一些自然法則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哪怕經歷3億依舊存在?

相關焦點

  • 【蟲研捷報】我國地鱉蠊科昆蟲添7新成員
    異板蠊是一類小型地鱉,雄蟲具翅,體長(翅除外)僅5.0-9.7 mm,體光滑不被毛,其體型狹長,很容易被當做姬蠊看待。該屬歷史上曾被歸到地鱉蠊科拉丁蠊亞科(Latindiinae)裡面,但後來被移出,蜚蠊專家L.
  • 《變形記》的主人公到底變成了一隻什麼蟲子?
    『一天清晨,格裡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 這就是卡夫卡那篇曠世的《變形記》開頭,在這篇被認為是卡夫卡代表作的中篇小說中,推銷員格裡高爾在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下,竟變成了一隻蟲子。
  • 【蟲害知識】你看到的「德國小蠊」,也可能是它的親戚
    實際上,不同的小蠊不但形態略有不同,而在地理分布、生態環境上均有不同。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1984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擬德國小蠊主要分布在南方福建等省,廣紋小蠊在福建及四川均採集到樣本。1999年深圳寶安調查發現廣東省首次發現擬德國小蠊;2010年有報導河南省新紀錄種擬德國小蠊……擬德國小蠊形態特徵A.面部T形斑;B.前胸背板;C.誘惑腺;D.雄性成蟲;E.生殖板;F.左陽體;
  • 蕪湖口岸首次截獲活體德國小蠊
    近日,蕪湖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對來自法國的一個裝載紅酒的入境貨櫃檢疫查驗中,發現了4隻活體德國小蠊以及數個卵鞘。這是蕪湖口岸首次在入境貨櫃內發現活體德國小蠊。  當天,蕪湖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現場查驗人員,在對該批貨櫃進行口岸檢疫查驗時,發現貨櫃內有蜚蠊活動,檢疫人員立即關閉貨櫃,待準備好捕捉器具後,將貨櫃門口可見的蜚蠊全部捕獲,共計捕獲活體蜚蠊4隻,卵鞘2個,卵20個。隨後,工作人員再次封閉貨櫃門,將貨櫃吊至港口衛生處理區,進行燻蒸除蟲處理,防止貨櫃內部仍有活蟲的存在。
  • 卡夫卡的困境:《變形記》現實的荒誕中,對孤獨的恐懼與渴望
    所以,當我發覺能夠深入以前深入不了的故事,比如卡夫卡的這篇《變形記》,還是十分欣喜的。當我探入格裡格爾生活中的孤立和絕望,感悟到他的孤獨和恐懼,方才覺察這部作品與眾不同的偉大,再反觀現實的人生,終於明白卡夫卡之於我們的意義。
  • 曱甴簡史——誕生於4億年前,北方人畏之如虎,南方人來者不懼
    或者是一種古老的海洋生物鱟(hòu,4億年來沒有任何變化的生物,被稱為活化石)?就是下邊的這種。曱甴,讀作曰由(yuē yóu),寫成這2個字,也是為了方便更多人記住它們的讀音。曱甴其實就是蟑螂,是南方的方言,同時也被用來形容陰險惡毒的人。這個詞第一次在文學史上登場,則是在民國時期,初見於上海話的小說中。
  • 國門捕「蟲」記:快來看看你認得幾種?
    這片美麗翅膀的主人,名叫「猶豫庫蠓」,也是外來入侵物種,是中山港海關2019年10月8號截獲的,為廣東省首例。奧美加硬翅蠊滑動看「蟲子」2020年2月21日,中山港海關關員對一批來自蓋亞那的原木實施查驗時,截獲1隻奧美加硬翅蠊,系全國口岸首次截獲。
  • 文學之蟲:從卡夫卡的《變形記》到麥克尤恩的《蟑螂》
    伊恩·麥克尤恩令人愉悅、略顯得意的英國脫歐諷刺小說《蟑螂》,向卡夫卡的《變形記》巧妙致敬,卻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這本小說講述的是一隻蟑螂醒來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宿醉的首相,和鮑裡斯沒什麼兩樣。當它習慣了新的骨架和嘴裡的舌頭後,便著手引導英國陷入一場廣受讚譽的國家災難。這隻蟑螂完全靠直覺行事——這也許與蟑螂的單細胞頭腦有關——而內閣的大多數成員實際也都是蟑螂。
  • 好書推薦:《變形記》—一隻「甲蟲」的悲哀
    —卡夫卡《變形記》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創作的中篇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格利高裡·薩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銷員,常年在外奔波,用微薄的薪金支撐整個家庭的開銷。但當格利高裡某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突然變成一隻巨大的甲蟲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格利高裡不僅丟掉了工作,家人對它的態度也從同情、憐憫變成嫌棄、噁心,最終格利高裡在自責中結束自己的生命。
  • 蟑螂又名蜚蠊、偷油婆、蜚、蠦蜰、飛蟅、負盤、茶婆蟲、香娘子、贓郎、醬蟲、黃賊、石姜、滑蟲《本草綱目大全-虫部》
    3、治兒疳初起。蟑螂,去頭、足、翹,新瓦焙乾,常與食之。4、治無名腫毒。蟑螂十個,鹽一撮。同搗爛敷之,留頭。5、治疔瘡。蟑螂大者七個,去頭、足、殼,將砂糖少許同搗爛,敷疔四圍,露出頭。6、解諸疔毒。「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5g(或1-3隻);或研末。外用:3~5隻,去足翅焙乾研粉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禁忌」孕婦忌用;立夏之先,蜚蠊先生,為人參,茯苓使。
  • 我國發現第2隻蛩蠊目昆蟲
    我國第2隻蛩蠊的野外生態照片 宋克清/攝[科學網 陳丹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了解到,繼中科院動物所王書永高級工程師於1986年首次在東北長白山發現中華蛩蠊Galloisiana sinensis之後,今年該所博士生宋克清在新疆喀納斯又發現了1隻雌性蛩蠊,是我國蛩蠊目昆蟲第2隻標本。
  • 我國發現第二隻蛩蠊目昆蟲
    (7月24日宋克清攝於新疆喀納斯) 本報訊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了解到,楊星科研究組博士生宋克清在新疆喀納斯發現了1隻雌性蛩蠊,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第二隻蛩蠊目昆蟲標本。經白明博士和王書永高級工程師共同鑑定,該蛩蠊為西蛩蠊屬Grylloblattella的1個新種,是世界上該屬發現的第3個種。
  • 聽蟲燒夏(西天目山)
    大紫蛺蝶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蛺蝶科
  • 卡夫卡《變形記》:變成蟲子也許是一種幸運
    我在波哥大一間陰森的學生公寓裡讀了卡夫卡的《變形記》後,我再沒有這麼激動過。——馬爾克斯很多人知道卡夫卡這個名字是從《變形記》開始。關於《變形記》,人們對「標準」式評並不陌生,諸如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異化,底層小人物命運等等。
  • 《一個勺子》:從現實到荒誕的距離,聚焦現實的哲思是成功的
    遺憾的是,這一點在改編的劇本裡沒有被保留下來,影片《一個勺子》更多地繼承了荒誕派戲劇的表皮,而沒有呈現或觸發到荒誕喜劇的內裡。荒誕劇拒絕用傳統的、理智的手法來反映荒誕的生活,而是用荒誕的手法直接表現荒誕的存在。
  • 最常見的三種蟑螂,美國大蠊,德國小蠊,還有亞洲蟑螂
    幾億年來,蟑螂發展處數千種,其中最常見的是以下3種:1,美國大蠊美國大蠊其實不是美國本土的原生蟑螂種類,它們原產於非洲地區,在大航海時代,隨著商船來到了北美大陸,逐漸成為當地常見的蟑螂種類。德國小蠊通常為約1.1至1.6釐米長。
  • 讀卡夫卡的《變形記》他把一隻甲殼蟲的故事,推向世界文學巔峰
    文:櫻塵在古羅馬時期,奧維德曾經寫過一本書,叫《變形記》。書中大多是在描述人(神)可以變成動植物,動植物又可以變成人(神)的神話故事,這些故事中,有一些會顯得比較悲苦,但有一些卻含著愛的溫情,同時還能體會到一些人與自然的融合,兩者之間自由的切換身份。就如我們《西遊記》裡的孫大聖,即使七十二變,終究還是可以變回原形——猴子。
  • 傳奇潮汕小子:打工時幹推銷員被歧視,奮鬥後成香港玩具大王
    說起推銷員這個職業,很多人都感到煩。我們每天要接無數個營銷電話:辦不辦信用卡,租不租商鋪等等推銷的業務。雖然推銷員這的個行業很令人厭煩,但它卻是最容易成功的地方,因為總是被拒絕,人的抗壓能力就很高。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潮汕的地區的推銷員,從一個窮小子成長成香港的玩具大王,他就是富豪蔡志明。
  • 日本科學家用AI復活「手塚治虫」!時隔30年,漫畫之神再出新漫畫
    但是,若要說到整個日漫界的瑰寶和皇冠,那今天重點介紹的這位被稱為「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就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存在了。手塚治虫大師出生在上世紀20年代末期,其在未滿20周歲的時候就已經憑藉《新寶島》漫畫開創並奠定了日本漫畫往後1個世紀的劇情敘述方式。
  • 蟑螂包圍青島居民樓 德國小蠊踩死仍無盡繁殖
    據專家介紹,島城共有四種蟑螂,其中數德國小蠊最為普遍,在滿足了潮溼、溫暖、食物充足和縫隙性結構四個條件後,蟑螂就會不請自來且難以滅絕。專家表示,德國小蠊的雌蟲隨身攜帶卵鞘,即使被踩死拍死,卵鞘中的大量受精卵仍會發育成幼蟲,所以德國小蠊可以說是最標準的「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