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說出一成語,怒斥關羽大罵劉備,最終慷慨就義

2021-01-09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龐德傳》,發生時間是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故事的主人公是曹魏猛將龐德。先來看看原文:

德被甲持弓,箭不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斬之。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羽攻益急,矢盡,短兵接戰。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戰益怒,氣愈壯,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與麾下將一人,五伯二人,彎弓傅矢,乘小船欲還仁營。

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羽所殺。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龐德披甲持弓,箭無虛發。將軍董衡、部將董超等人想投降,龐德立即將二人斬首。戰鬥從清晨持續到午後,關羽的攻勢越來越猛,龐德軍中的箭已經用完,於是開始短兵相接。龐德對督將成何表示:「我聽說良將不怕死,不苟且偷生;劣勢不毀大節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戰死的日子!」之後更加勇猛地投入戰鬥。但水勢越來越大,將士們大都投降,只剩下龐德與一名將領和兩名五伯還在繼續作戰,並打算乘船返回曹仁軍營。後來小船傾覆,弓箭遺失,龐德落入水中,最終被關羽俘虜。

龐德見到關羽後,立而不跪。關羽對龐德說道:「您的哥哥在漢中為官,我想任命您做將軍,為什麼不早早投降呢?」龐德怒斥關羽道:「你這個小子,竟敢勸我投降?!魏王率領擁有百萬雄兵,威震天下。你的主子劉備只不過是個庸才,豈能與魏王匹敵!我寧願死為國家鬼,也絕不苟活做你的將!」最終,龐德被關羽所殺。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龐德的這番話中,叫做「帶甲百萬」,意為擁有百萬精銳部隊。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戰國策》中的「:今王之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

這個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是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發動的荊襄之戰,被俗稱為「水淹七軍」。曹軍數萬大軍被殲,主將于禁和龐德被俘。最終于禁屈膝投降,而龐德慷慨就義。難怪後來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得知龐德被殺的消息,曹操也忍不住流下熱淚,足見對這位猛將的敬佩之情。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這6個成語了解一下
    常年與關羽作伴出現的張飛,戰績雖然沒關羽那麼耀眼,卻也留下幾個成語,供後人回味。據水斷橋比起關羽來,張飛的記載要少得多,畢竟沒有獨鎮一方的經歷。開篇就把張飛的早年經歷一筆帶過,直接從荊州時期開始。曹操兵臨荊州,劉琮開門獻城,劉備雖然在荊州休養數年,但小本經營也不是曹操的對手,只能帶著百姓倉皇出逃,拋妻棄子的那種。到了當陽長坂坡地界,這裡有趙雲衝陣扶危主的故事,也有張飛帶20騎斷後,佔據河岸斷橋阻敵。至於一嗓子吼死人大概是沒有的,張飛只說了句「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據水斷橋」用來形容膽識過人,英勇善戰。
  • 夷陵之戰,劉備死了哪些大將?
    夷陵之戰,劉備死了哪些大將?如果對三國感興趣,那又是那場大戰是必須要熟悉的,那就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結果被孫權偷襲荊州,最終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為了給關羽報仇,盡起蜀國大軍東徵伐吳,此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在這一戰中,吳國大都督陸遜火燒連營,劉備近乎全軍覆沒,逃回白帝城,在憂憤交加中病逝,將蜀國和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那麼在夷陵之戰中,蜀國都戰死了哪些大將呢?
  • 關羽「九尺」,張飛「八尺」,劉備「七尺」,古代一尺到底是多高
    在古代小說裡,尤其是武俠,我們都經常會看到對一個男生的描述是:此人身高八尺。若是要突出其勇猛,通常是:此人身高八尺,威風凜凜。若是要突出其帥氣,通常是:此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那究竟有多高呢?每尺到底是多長呢?之前也有專家預估過:按現代的釐米測量方法一尺大約等於33.3釐米。
  • 他為救關羽,不惜洩露天機,結果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
    相信有很多小可愛們都是諸葛孔明的忠實粉絲,小編不得不說諸葛孔明真的是在三國中最聰明的一個人了,劉備要不是有諸葛孔明的輔佐那麼他的蜀國是不會變得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三國鼎立的局面就是由於諸葛孔明的存在。諸葛孔明的智謀我們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這個是不容爭議的。不過除了諸葛孔明在三國中還是有很多非常有才能的人的。
  • 三國成語故事:萬人之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飛傳》,這是作者陳壽對蜀漢猛將關羽和張飛的一句評價。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當初,張飛膽氣過人威武勇猛,僅次於關羽,曹魏謀士程昱等人都稱讚關羽和張飛二人是可以抵抗千軍萬馬的將才。關羽非常關心士卒,但在官僚士大夫面前驕橫傲氣,張飛則敬重有知識有地位的士大夫,但卻不體恤普通士兵。劉備常常告誡張飛說:「你刑罰殺戮過重,天天鞭打士卒,卻令他們繼續呆在你的身邊。你這是取禍招害的行徑啊!」不過,張飛依然我行我素,屢教不改。
  • 劉備是如何消除曹操懷疑的,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華陽國志劉先主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曹操和劉備。董承與劉備以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人共同謀劃。劉備將要出兵但尚未出發時,曹操從容地對劉備說:「天下的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袁紹之流根本算不了什麼。」當時劉備正在吃東西,聽到這話,嚇得湯勺、筷子一下子掉在地上。恰巧天上響起了雷聲,劉備對曹操說:「聖人說遇到迅雷烈風,一定會震驚變色,看來的確是有道理的。一震的威力竟然有如此巨大。」曹操也後悔自己有些失言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在現代語言中,我們都已經很熟悉那句成語叫「大意失荊州」,用來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這個成語的歷史背景是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
  • 東萊太史慈,常山趙子龍,關羽為何從來不自稱河東關雲長?
    除了張飛、趙雲、太史慈等人外,演義裡也有一人經常自稱,不僅次數多自稱的稱呼也不止一個,此人就是關羽。演義裡關羽的自稱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漢壽亭侯關某,一個是用得最多的「關某」或「某」,前者是他的爵位,後者雖然簡單但是透出來的卻是掩飾不住的傲氣;當然關羽也曾自稱過關雲長,比如「關雲長在此,龐德何不早來受死!」
  • 三英戰呂布,劉備開始為什麼不跟關雲長一起上去幫張飛
    描寫的是在曹操發矯詔聚集十八鎮諸侯聯盟討伐董卓時,劉備、關羽、張飛聯手打敗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故事。雖然是以多勝少,但劉、關、張從此更加威名大振,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聯軍的士氣,頗為後人讚頌。呂布雖然英勇,但此人因貪圖財物殺害義父丁原,依附奸相董卓,當時天下人人想得而誅之。
  • 關羽身首異處,基於這兩點墓卻無人敢盜
    自古以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將領不在少數,最具傳神名氣最大的莫過於關羽,經歷朝歷代的推崇,到了清朝雍正時期被尊為「武聖」,與「文聖」孔子享受同等地位。桃園三結義之後,關羽、張飛死心塌地追隨劉備,無論劉備何等落魄,二人赤膽忠心義薄雲天。關羽受曹操賞識大可前程似錦,卻執意要尋劉備的蹤影。
  • 一身傲骨,從不認輸,關羽也是個虛心的將軍
    劉備剛剛從赤壁獲得了勝利,正準備進攻那些被曹操剛剛拿下的荊州。而這荊州也正是他以前的堂哥原來的屬地。在此之中,手下的戰將沒有一個人是落後的!比如張飛,也就帶了三千個人就拿下了武陵城。而趙雲在此之後也不甘落後,也算是有驚無險的就拿下了桂陽。這些戰績都是讓關羽而眼紅的!因為他剛剛犯下了一個大錯,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彌補。眼下的長沙,正是他絕對不能錯過的。
  • 三國最忠義者的結局是被斬殺,雖身首異處,卻是最高榮譽,關羽
    而唯有一人得到了三國禮遇——他死後,曹魏、東吳、蜀漢都為他進行厚葬,這個人便是關羽。但是如此英雄的人物,最終下場卻極慘,甚至身首異處。關羽是三國時期一等一的忠勇名將,說他忠勇,想必大家都很認同,前有與劉備在一處桃園的事跡,後有殺了六個曹操的將領只為逃離他的地盤、重回劉備身邊的傳奇。最重要的是,他的義氣是公平的,甚至並不在乎對方是不是敵人。
  • 2020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成語積累:與「鼠」有關的成語
    那各位可愛的小夥伴,就跟隨中公教育專家一起在鼠年到來之際學學與「鼠」有關的成語吧!這個成語背後有這樣的故事:三國初期,漢獻帝與丞相曹操、皇叔劉備一起去打獵。曹操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漢獻帝齊頭並進。漢獻帝見不遠處有隻兔子,就叫劉備射,說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劉備連忙彎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獻帝連誇好箭法。獻帝又看見一隻大鹿,連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過獻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將士們見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為是獻帝射的,都高呼「萬歲」,曹操得意地站到獻帝前接受歡呼。
  • 關羽說虎女安能配犬子,他的女兒是誰,是關羽口中所說的虎女嗎?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既有能力又高傲的人,除了對劉備張飛等人尊敬之外,對其餘人的眼光就顯得有點那麼高傲了,說白了就是看不起別人。在小說中關羽因為一句話把孫權得罪了,這句話就是「虎女安能配犬子。」關羽為什麼說這句話呢?起因還得從荊州說起。
  • 虎牢關斬殺華雄的為何是關羽,而不是張飛?原來早就內定好了!
    他為人爽快耿直,劉備在招軍榜文前長籲短嘆時,他喊出「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這樣的話,得知原因後,僅僅只有一面之緣,他卻願傾囊相助,幫劉備成就一番偉業。 他嫉惡如仇,劉備被督郵陷害要挾時,他沒有選擇退讓,而是站出來鞭打督郵,為劉備出了一口惡氣。
  • 漢壽亭侯武聖關羽身首異處的根本原因
    相信大家對於關羽的故事和事跡都是比較了解的,比如「溫酒斬華雄」、「刮骨療毒」、「華容道」等等,關羽一生的事跡太多,在民間更是被奉若神明,被稱為「武聖」。那就讓我們來簡單聊一聊武聖關羽吧!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雅號「美髯公」。
  • 身首異處的敗軍之將 關羽怎麼就被捧上了天?
    很久以來,關羽這個古人,在我心頭都是一個謎:敗軍之將,身首異處,怎麼就成了世人膜拜的帝王、聖賢和神明?三國名將關羽,姓關,名羽,字雲長,因蓄有一挽飄然瀟灑的長鬚,別號美髯公。荊州根據地的丟失,使蜀漢失去了來日進軍中原的通道,只能偏居西南一隅,永無出川之日,劉備與諸葛亮夢臥薪嘗膽的大漢帝國最終成了幻想泡影。公元263年,曹魏大將鄧艾攻陷成都,關羽一族被滿門抄斬。紮根荊州,圖霸中原,本是諸葛亮為劉皇叔精心謀劃的宏願藍圖。因為這次失敗,戰略布局即刻便成了紙上談兵。
  • 同是被曹操所擒,為何關羽可以拜將封侯,而呂布卻只能身首異處?
    曹操(劇照)導者都希望可以招賢納士,像劉備,以禮賢下士聞名,想比劉備,曹操就顯得更加的求賢若渴了。像這樣一個人,遇到了呂布這樣驍勇善戰的人,不是應該收入麾下嗎?其實領導者看中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人品。呂布被曹操所擒之時,就已經投奔過好幾個人了,但他所投奔的人到後邊下場都很不好,大部分是被呂布所殺,所以曹操對其產生了忌憚,害怕到時候自己的下場會和前幾個人一樣,尤其是當呂布說出要認曹操當義父的時候,曹操果斷產生了殺心。你要說這是曹操斬殺呂布的原因那就有點片面了,雖然這方面佔一定的因素,但這絕不是主要原因。
  • 老外眼中的三國人物之關羽,忠誠與正義,帶有浪漫色彩的戰士
    他不是那些從一開始就居住在高高雲端的神明,更不是印度神話中那種擁有許多手臂或者動物面貌的神,他是曾經真實存在的英雄,生活於公元206年到220年之間,是為末期的漢帝國和蜀國統治者劉備服務的著名將軍,是漢帝國在徹底滅亡之前的最後一次內戰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一些西方人把東漢末年三分天下,稱呼為三個軍閥分裂王國。)
  • 此人首創一成語,竭力為自己的行為圓謊,結果將呂布繞得暈頭轉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陳登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主人公為呂布和陳登。原文如下:始,布因登求徐州牧,登還,布怒,拔戟斫幾曰:「卿父勸吾協同曹公,絕婚公路;今吾所求無一獲,而卿父子並顯重,為卿所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