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症休克中的右心室衰竭:特徵、發生率、對液體反應的影響

2021-02-23 佛中醫ICU

Vieillard‑Baron et al. CritCare (2020) 24:630

https://doi.org/10.1186/s13054-020-03345-z

Antoine Vieillard-Baron,Amélie Prigent,Xavier Repessé,et al.

Intensive Care Unit, University Hospital Ambroise Pare

Paris, France

Incidence of rightventricular (RV) failure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is not well known, and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 (TAPSE) could be of limited value.We report the incidence of RV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itspotential impact on the response to fluids, as well as TAPSE values.

      膿毒症休克病人右心室(RV)衰竭的發生率尚不清晰。通過收縮期三尖瓣環位移(TAPSE)進行判定可能價值有限。作者團隊報導膿毒症休克患者RV衰竭的發生率,對液體反應的潛在影響,以及TAPSE的價值。

試驗設計

Ancillary study of the HEMOPRED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tudy includes patients und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circulatory failure. This is a multicenter intensive care unit study.

     HEMOPRED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的輔助研究,包括需要機械通氣合併循環衰竭的病人。這是一個多中心重症監護室研究。

納入病人

Two hundred and eighty-two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were analyzed.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 threegroups based on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and RV size (RV/LV end-diastolicarea, EDA). In group 1, patients had no RV dilatation (RV/LVEDA<0.6). Ingroup 2, patients had RV dilatation (RV/LVEDA≥0.6) with a CVP<8mmHg (no venouscongestion). RV failure was defined in group 3 by RV dilatation and a CVP≥8mmHg. 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 wassystematically recorded.

     分析了282位膿毒症休克的病人。病人根據中心靜脈壓(CVP)與RV大小(通過右室與左室舒張末面積比即RV/LVEDA衡量)分為三組。組1,病人無RV擴張(RV/LVEDA<0.6)。組2,病人有RV擴張證據,RV/LVEDA≥0.6且CVP<8mmHg(即無靜脈充血)。RV衰竭歸入組3,定義為RV擴張與CVP≥8mmHg。有系統地記錄脈壓變異率(PPV)。

主要結果

In total, 41% of patientswere in group 1, 17% in group 2 and 42% in group 3. A correlation between RVsize and CVP was only observed in group 3. Higher RV size was associated with alower response to passive leg raising for a given PPV. A large overlap of TAPSEvalues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3 groups. 63.5% of patients with RV failure hada normal TAPSE.

     總體來說,組1病人佔41%,組2佔17%,組3佔42%。在組3中觀察到RV大小與CVP存在相關性。對於一個給定的PPV,RV越大,病人對被動抬腿試驗的反應就越小。觀察到三組病人的TAPSE值有很大的重疊區間。63.5%的RV衰竭病人TAPSE值正常。

結論

RV failure, defined bycritical care echocardiography (RV dilatation) and a surrogate of venous congestion(CVP≥8mmHg), was frequently observed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and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response to a fluid challenge despite significant PPV. TAPSE was unable todiscriminate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RV failure.

     通過重症心臟超聲所發現的RV擴張以及CVP≥8mmHg所代表的靜脈充血來定義的RV衰竭,頻繁地發現於膿毒症休克的病人,與液體負荷後的反應呈負相關,儘管PPV提示有液體反應性。TAPSE無法區分這些病人是否有RV衰竭。

關鍵詞

Right ventricular failure,TAPSE, Fluid responsiveness,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ritical care echocardiography.

右心室衰竭,TAPSE,液體反應性,中心靜脈壓,重症心臟超聲

posH君:每次見到不斷補液血壓都升不上去的病人,心都涼了。

相關焦點

  • 2020年膿毒症與膿毒性休克治療新標準|膿毒症|膿毒性休克|標準|...
    膿毒症常見並危及生命膿毒症在美國每年影響75萬例患者,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21萬多人死亡。約15%的膿毒症惡化為膿毒性休克,約佔ICU住院比例的10%,其病死率達50%。2000年至2008年間,美國的膿毒症發病率翻了一番,這是因為老齡化人口的慢性病增多,並且抗菌藥物耐藥、有創操作、免疫抑制劑及化療的增加,與膿毒症相關的醫療開支每年超過203億美元。
  • 超聲診斷休克的RUSH方案【文字版】|超聲診斷|休克|診斷|方案|心室...
    ,而且血壓越低、低血壓時間越長,病死率越高。2.分布性休克:見於膿毒症(血管舒張引起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繼而組織低灌注)、神經源性休克(脊髓損傷)、過敏性休克(過敏源引起的機體嚴重反應)。3.心源性休克:指的是心臟泵衰竭,心臟無法將血液泵入終末器官,見於心肌病、心梗、瓣膜病變患者。
  • 重症肝病患者的監護:膿毒症、感染性休克如何管理?
    另有多項研究得出同樣的結果:三個器官衰竭的患者死亡率高達100%。 本文旨在講述嚴重膿毒症/膿毒性休克的管理。由於缺乏重症肝病的臨床研究證據,因此本文更多的是提出了現階段的專家共識。 系統性炎症反應症候群(SIRS)如白細胞減少、低體溫和呼吸急促等在肝硬化患者中常見,但對膿毒症的預測性很差。有報導指出一些生物標誌物例如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等,可用於預測肝病患者的細菌感染。及時的目標導向定量復甦對於嚴重膿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極為重要。
  • 休克:液體復甦的原則和層次|液體|患者|休克|反應性|-健康界
    1.休克的定義2014年歐洲重症協會將休克定義為伴有細胞氧利用不充分的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環衰竭。中國教科書的定義是: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組織灌注不足所導致的細胞缺氧和功能受損的臨床症候群。
  • 標準化膿毒症復甦時心血管反應的異質性
    例如,一項對感染性休克患者(n = 3686)的大型資料庫分析報告,只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是容量應答者[2]。如前所訴,對容量擴張沒有反應的患者可能會經歷液體超載,這本身就是延長住院時間、死亡和預後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3]。
  • 去甲腎上腺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應用:何時用?用多大劑量?
    由於課題研究很難執行,關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給予NE對微循環影響的數據還非常少。我們小組通過近紅外光譜監測感染性休克患者大魚際部位微循環狀態,來觀察早期應用NE的效果。當舒張壓降低時,補液的同時加用NE。MAP從54mmHg明顯升高到77mmHg,而組織血氧飽和度從75%升高至78%(正常值在80%左右)。通過血管閉塞試驗評估堵塞血管床誘發局部缺血後的缺氧刺激引起的充血反應。
  • 維生素C在膿毒症中的安全性:一個被忽視的話題
    ROS在預防膿毒症中起著重要作用,內皮損傷和通透性增加、低血壓、線粒體損傷是膿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炎症反應、免疫麻痺和氧化應激是膿毒症治療的主要靶點。幾十年來眾所周知,任何急性疾病都可能導致血漿和細胞水平的維生素C下降。這可能是由於攝入和吸收的減少、代謝的增加和再分布。
  • 夜班遇上休克不會處理?看完這 5 張表就全懂了!
    什麼是休克? 休克:是一種因氧輸送減少和/或氧消耗增加或氧利用不充分導致的細胞和組織缺氧狀態。其最常發生於表現為低血壓的循環衰竭時 (即組織灌注減少)。休克起初可逆,但必須立即識別並治療,以防進展為不可逆的器官功能障礙。
  • 膿毒症相關性腦病診斷及病理生理機制研究進展_膿毒症_膿毒症相關...
    SAE是指缺乏中樞神經系統直接感染、大腦結構異常和其他類型腦病(肝性腦病、腎性腦病)的臨床或實驗室證據,由全身炎症反應引起的彌散性腦功能障礙。SAE在膿毒症中的發生率各報導不等,可高達70%,它與致殘率增加、住院時間增長、病死率增高相關。
  • 什麼是膿毒症?其死亡率為什麼將近一半,了解清楚方能做好預防!
    導語:膿毒症是潛在的致命或能夠改變生命的症候群,身體對其感染的反應是全身免疫反應。一般來說,也是大多數人認可的膿毒症有三個階段,從膿毒症到嚴重膿毒症,最後變為膿毒性休克。並且在炎症的反應之下,病理可能會出現病變的問題,身體器官也會衰竭,最後有死亡的風險。3、誘發膿毒症的因素有哪些?
  • 2016年膿毒症最新定義與診斷標準:回歸本質 重新出發
    2015年,《N Engl J Med》發表的該研究結果,是對SIRS診斷標準的直接挑戰。結果顯示,若採用SIRS診斷標準,將遺漏12.5%的嚴重膿毒症患者。換言之,部分嚴重膿毒症患者並不符合SIRS標準。正是這一重磅研究,使SIRS在膿毒症的最新臨床診斷標準中成為明日黃花。
  • 專家共識:CRP/PCT/SAA/IL-6/HBP在膿毒症預防和診斷中的應用!
    膿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宿主反應失調,導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損害的症候群,是一個高病死率的臨床症候群。《中國膿毒症早期預防與阻斷急診專家共識》主要內容包括急性感染患者的確定識別、抗感染治療、膿毒症高危患者的排查篩查、炎症風暴的發現和應對、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和凝血功能的調控、液體支持方案及器官功能保護策略等。
  • 圍術期液體治療第十篇——尋找真相的過程還在繼續:通往理想液體的...
    與抗生素管理類似,現在是崇尚液體管理概念的時候了。感染性休克患者靜脈輸液的主要目的是維持器官灌注,多年來人們一直希望找到一種理想的靜脈輸液來用於危重病人的輸液治療。然而,理想的液體並不存在,晶體和膠體都可能導致有害的代謝或全身效應。人們普遍認為膠體可以加速血管內空間的擴張;然而,它們也有導致腎功能衰竭、凝血障礙和過敏反應的風險。
  • 膿毒性休克兒茶酚胺類藥物的合理使用
    1、優化液體前負荷反應性好患者的治療。對補液無反應、液體過負荷都會導致患者不良預後。使用動態的液體反應性參數可以識別對補液有反應的患者。補液只能在膿毒症最初24h內改善微血管灌注。而在少數患者中,即使心輸出量進一步增加,快速補液仍不能改善微血管灌注。因此,在膿毒症早期階段,補液可以改善微血管的灌注,但改善微血管灌注所需的最佳液體量仍未確定。
  • 張健教授:心源性休克的診斷和治療_心源性休克_醫脈通
    2、有肺充血的徵象3、至少有一項下列器官灌注不良的徵象a)精神狀態的變化:早期興奮→晚期抑制b)肢端溫度變化:乾冷→溼冷c)尿量減少<30 ml/hd)血漿乳酸濃度>2.0 mmol/l二、CS的發生率
  • 重症基礎:休克的病理生理和處理
    在ICU患者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休克病人。休克的死亡率高,需要快速的臨床評估。如果想要避免休克帶來的併發症,必須要對休克進行及時的幹預。  組織血供不足以滿足代謝需求(氧供不足)就會引起一系列的病變,稱為休克。在休克發生的時候,機體氧供分布不均,或者細胞氧利用受到影響。
  • 重症基礎:休克的識別、監測以及決策
    休克的核心是循環衰竭、細胞氧利用障礙。休克中,氧輸送(DO2)不足以滿足組織代謝需求(VO2),因而出現細胞缺氧。臨床上很難監測VO2和DO2,可以使用一些指標來替代,比如乳酸。在氧供不足的時候,組織會使用無氧酵解來產生能量,這會大大增加循環中的乳酸的濃度。其他的休克表現包括:皮膚花斑、末梢發紺、CRT延長、微循環障礙、靜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增加(GAP增加)。
  • 膿毒血症時復甦液體的選擇_膿毒血症_復甦液體_醫脈通
    在急重症患者中,容量不足可導致組織灌注不足,有器官衰竭(尤其是急性腎衰竭)的風險,但液體過多可導致水腫(尤其是肺水腫)。因此,持續、動態評估患者的液體需求對這些患者的管理至關重要。 膿毒血症患者的補液策略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流失液體的類型、當前水腫的程度、每種液體可能的不良反應、每種液體的可獲取性和費用。
  • DIC、多臟器衰竭與休克
    MSOF是不嚴重創傷、休克和感染等危重病人中發生率和病死率相當高的一種臨床症候群。有學者對DIC、MSOF和休克三者的關係在發生原因和機制方面進行了探討。一般地說,並不是所有DIC患者都會發生休克,也並不是所有休克患者在其後期都會發生DIC樣病理變化,因為DIC和休克兩種病理過程的基本病理變化有本質的區別。
  • 重症監護病房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後危險因素分析
    有研究表明:重症監護病房(ICU)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超過40%[3,4]。一些研究表明,影響感染性休剋死亡的因素很多,如早期不恰當地使用抗菌藥物、延遲抗菌藥物治療、疾病的嚴重程度、低蛋白血症、持續的高乳酸血症和免疫缺陷等[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