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基礎:休克的識別、監測以及決策

2021-01-08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1.前言

休克是ICU的常見病,在處理休克病人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四個方面:評估心血管情況、治療病因、監測組織灌注、監測微循環。對於休克的處理,一般需要一步一步進行,這包含三個層次:優化液體復甦、血管活性藥物支持、流量管理(包括大循環和微循環的血流量)。

在處理休克患者的時候,要明確以下四個問題:1.患者是休克狀態嗎?2.是哪一種類型的休克?3.組織灌注足夠嗎,該如何改善組織灌注?4.心功能情況如何?

2.第一步:識別休克

休克是什麼?休克的核心是循環衰竭、細胞氧利用障礙。休克中,氧輸送(DO2)不足以滿足組織代謝需求(VO2),因而出現細胞缺氧。臨床上很難監測VO2和DO2,可以使用一些指標來替代,比如乳酸。在氧供不足的時候,組織會使用無氧酵解來產生能量,這會大大增加循環中的乳酸的濃度。

其他的休克表現包括:皮膚花斑、末梢發紺、CRT延長、微循環障礙、靜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增加(GAP增加)。

血壓下降可見於大多數休克患者,但其並不總是存在。對於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來說,休克的時候,血壓可以不降低。

因此,如果患者存在組織灌注不足、循環乳酸升高,那麼就要考慮他處於休克狀態。

3.第二步:判斷休克類型

從病理生理角度出發,休克可分為四種: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梗阻性、分布性。床旁超聲可快速、簡便的區分休克類型。研究顯示,使用超聲區分休克類型只需要5分鐘左右的時間。超聲可當作休克評估的初始手段。同時,要給病人放置動脈導管和深靜脈導管,監測患者動脈血壓和中心靜脈壓。如果仍不能明確患者休克類型,那麼就需要完善進一步的檢查,比如肺動脈漂浮導管或經肺熱稀釋法。

圖1.休克的初始評估手段

圖2.心輸出量指導下的休克的判定流程

4.休克的相關指標

4.1乳酸

乳酸是糖酵解的副產物。葡萄糖首先轉化為丙酮酸,這一步是不需要氧的。隨後,在有氧情況下,丙酮酸進入三羧酸循環,產生ATP。如果無氧,那麼丙酮酸就會產生乳酸。正常情況下,乳酸/丙酮酸的比值是10;無氧環境下,這一比值可高達20。無氧酵解產生ATP的效率低下,無法維持太長時間。

乳酸還和氧利用率相關。氧利用越多,乳酸就會越高。同時,如果乳酸清除受限,乳酸濃度也會增加。在使用腎上腺素的時候,氧耗增加,因而乳酸也會增加。

4.2GAP

在CO2產生不變的情況下,靜脈CO2和動脈CO2的差值(GAP)取決於心輸出量。正常患者的GAP上限是6mmHg。當Scvo2異常的時候,GAP增加提示心輸出量減少。當Scvo2正常的時候,GAP增加提示微循環障礙。

乏氧情況下,ATP水解等都會產生CO2,而氧消耗又不足,因此,CO2的產生超過了氧的消耗,這個比值(也就是呼吸商)超過了1。如果GAP/動脈氧含量>1,提示無氧酵解。膿毒症患者如果這一比值增高,預後不良。

對於組織來講,流量灌注和壓力灌注相當重要。但在大循環數據良好的情況下,組織仍可出現低灌注。這就預示著組織可能存在微循環障礙。微循環和大循環之間的偶聯在膿毒症等中會被破壞。感染性休克的時候,微血管灌流中血管密度會下降,且同時存在灌注的不均一性,無灌注和灌注良好同時存在,其結果是灌注血管密度下降、微血管分流,從而引起區域性缺氧、靜脈氧飽和度上升。

5.休克的治療

5.1液體復甦

液體復甦是膿毒症患者治療的基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早期患者有容量反應性,但在疾病後期大部分患者容量反應性消失。膿毒症後期如果持續液體正平衡,預後會變差。研究表明,CVP≤8mmHg的時候,超過三分之二的患者有容量反應性;但是CVP>12mmHg的時候,超過三分之二的患者沒有容量反應性。動態指標比如PPV或SVV要比靜態指標如CVP更為準確,但需要滿足無心律失常、潮氣量>8ml/kg等苛刻條件。被動抬腿試驗也是一個判定可是否繼續補液的方法,並被一些指南推薦。

5.2血壓維持

血壓是休克患者重要的治療指標。指南推薦在進行休克復甦的時候,需要達到平均動脈壓65mmHg,對於特殊病人,需要提高血壓目標。研究表明,如果達不到這一目標,患者病死率就會增加,但超過這一目標後,病死率並不會降低。在臨床工作中,對於大部分的休克患者,都可將血壓初始目標放置在65mmHg。

5.3微循環情況

在休克患者中,僅僅增加血流而不恢復微循環是沒有作用的。發病早期可以使用液體來改善微循環,但發病晚期治療效果就變差。多巴酚丁胺可改善微循環灌注,但效果十分有限。

5.4心輸出量

跳動的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基礎。在休克治療中,如果存在低心排,就要思考是否需要調整心肌收縮力。在調整心肌收縮力之後,要仔細觀察患者心排有無改善。某些患者心肌收縮力低但心排足夠,此時可不予正性心肌藥物。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慢慢學重症,作者我有一支去甲腎

相關焦點

  • 重症基礎:休克的病理生理和處理
    四、休克的監測  4.1一般監測  所有的病人都應當進行心電監護和指脈氧監測。動脈導管測量血壓在很多中重度休克患者中是必須的,以方便進行實時的血壓監測。同時動脈導管可方便進行血氣分析和乳酸濃度監測。  通常將休克患者的平均動脈壓提高到60-65mmHg是合適的。
  • 重症肝病患者的監護:膿毒症、感染性休克如何管理?
    Olson等指出每年有26000例肝硬化患者需要實施機械通氣及血流動力學監測,院內死亡率超過50%,且20多年來,ICU死亡率並沒有下降。另有多項研究得出同樣的結果:三個器官衰竭的患者死亡率高達100%。 本文旨在講述嚴重膿毒症/膿毒性休克的管理。由於缺乏重症肝病的臨床研究證據,因此本文更多的是提出了現階段的專家共識。
  • 進展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常見心肌損傷,如何識別與處理?
    部分患者迅速發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出現肺循環瘀血或休克表現。少數發生暈厥或猝死。 血壓、呼吸、心率等指標異常提示血流動力學不穩定,也是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 (2)肺部感染誘發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休克或低血壓等情況導致心肌供氧不足,而感染後機體代謝旺盛,心臟負擔增加,氧供需失衡引起心肌損傷,尤其對於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慢性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更加明顯。 (3)免疫反應失調,由此引發的細胞因子風暴可能是心肌損傷的重要機制之一,並且也可能是免疫失衡引發多器官衰竭的重要機制。
  • 新冠重症風險識別:專家看重這個檢驗指標
    雖然國際上公認COVID-19整體病死率並不高,但重症和危重症的死亡率相對較高。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疫情報告指出,危重患者的死亡率超過50%1。因此,如何儘早識別疾病突然加重的風險,避免輕症患者發展為重症或危重症,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成為當前全球COVID-19救治工作的重點。
  • 張健教授:心源性休克的診斷和治療_心源性休克_醫脈通
    三、CS的常見原因及病理生理(一)常見原因心源性休克是一種臨床症候群,其中包括多種病因,臨床上應該特別重視病因的識別。其中,最常見的是AMI,包括沒有機械併發症的MI和有機械併發症的MI(室間隔穿孔、乳頭肌或腱索斷裂);此外還包括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償、急性重症心肌炎、心臟手術後、Takotsubo心肌病、圍生期心肌病、惡性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大塊肺栓塞、原位心臟移植術後急性排斥反應、主動脈夾層並發急性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或心肌梗死等。
  • 重症監護病房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後危險因素分析
    有研究表明:重症監護病房(ICU)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超過40%[3,4]。一些研究表明,影響感染性休剋死亡的因素很多,如早期不恰當地使用抗菌藥物、延遲抗菌藥物治療、疾病的嚴重程度、低蛋白血症、持續的高乳酸血症和免疫缺陷等[5,6,7,8,9]。
  • 休克:液體復甦的原則和層次|液體|患者|休克|反應性|-健康界
    1.休克的定義2014年歐洲重症協會將休克定義為伴有細胞氧利用不充分的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環衰竭。中國教科書的定義是: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組織灌注不足所導致的細胞缺氧和功能受損的臨床症候群。
  • 重症監護中的腦功能監測
    腦功能監測一直是重症監測裡的一個重要手段, 腦功能監測能夠早期反應腦功能的變化,預測和發現腦缺血和腦代謝異常,也可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和代謝性疾病提供診斷依據
  • 新冠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診治,來自心臟重症專家的建議
    新冠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導致的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易被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掩蓋,且常與患者的基礎心臟病、多器官衰竭混雜,臨床救治困難,且臨床上諸多救治問題仍有爭議。近日,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匯集臨床一線專家的有限經驗,並參考已發表的文獻和國家方案,形成了專家建議。
  • DIC、多臟器衰竭與休克
    在觀察和研究眾多外科臨床病例的基礎上,1973—然而DIC和MSOF都是在一定基礎疾病、在各種誘發和促進因素作用下發病的,其中最主要的病因是重症感染。
  • 2020年膿毒症與膿毒性休克治療新標準|膿毒症|膿毒性休克|標準|...
    膿毒症,尤其是膿毒性休克,應視同中風和急性心肌梗死一樣的醫學緊急情況,需要迅速識別、使用適當的抗菌藥物、仔細的血流動力學支持和控制感染來源。膿毒症的迅速識別和液體復甦是至關重要的,但早期發現膿毒症具有挑戰性,目前最佳管理實踐也在不斷發展,隨著治療策略的趨勢改變,對膿毒症生理和最佳實踐指南的理解至關重要。1.
  • 吹空調吹成重症肺炎、膿毒血症休克CT片顯示肺都「變白」了
    65歲的市民徐先生(化名)既往有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病史,肺功能基礎差。10餘天前疲勞、吹空調後咳嗽、咳痰加重,咳黃膿痰,未就醫。自服朋友推薦的進口止咳藥物後咳嗽、咳痰"減輕"了。9月1日,右側胸痛、右上腹痛、喘憋,呼吸內科就診。
  • WHO最新指南:2019-nCoV相關重症感染臨床指南(中文首譯版)
    在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患者的診療中,感染的預防與控制(IPC)以及針對重症患者的優化治療至關重要。 本文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章節: 1. 分診:識別和分類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患者 2.
  • 重症醫學團隊新觀點刊登《新英格蘭...
    危重患者病情變化快,腎功能又受原發疾病、合併症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對患者做出CRRT決策的時候通常需要綜合考慮。過於激進的CRRT策略可能無助於改善患者的預後,反而會增加不必要的醫源性併發症;過於保守的CRRT策略又可能會延誤治療。在做出啟動CRRT決策的時候,ICU醫生不能單純根據急性腎損傷的分級,同時應關注急性腎損傷的病因、疾病的進展情況和潛在的合併症。
  • 對抗新冠肺炎,守住重症治療最後一道防線!
    對於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診療,臨床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80%都是輕症患者。與輕症患者相比,其他10%~20%的重症患者治療更加棘手,這部分患者在疾病後期可能啟動嚴重的炎症風暴。這種情況下,不僅肺部受到明顯損害,還可能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以及低血壓、休克等複雜狀態。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外科休克的臨床表現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外科休克的臨床表現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公共基礎知識,為幫助考生複習,甘肅中公教育
  • 什麼是感染性休克?它有哪些危害?突發感染性休克該怎麼處理
    01重症患者最怕出現的感染性休克,它有哪些特徵,又是如何作用的?1、病菌為主要致病因感染是誘發人體出現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在休克早期,寒戰高熱是主要症狀,極少數患者會出現體溫下降,格蘭陽性菌感染引起的休克患者初期會表現出類似四肢溫暖乾燥、心率加快、肢端稍紅等暖休克症狀;休克中期,患者易出現情緒煩躁、嗜睡、意識不清、血壓下降的病情,同時血液容易凝固,尿量明顯減少;休克晚期,諸如DIC、器官衰竭等全身症狀將逐步增加,患者情況緊急,需時刻小心。
  • 試述休克患者病情監測的指標和臨床意義。
    試述休克患者病情監測的指標和臨床意義。①精神狀態 是腦組織灌流情況和全身循環情況的反映。②皮膚黏膜 是體表灌注情況的標誌。皮膚、肢體溫度、色澤及淺靜脈充盈情況,反映周圍微循環血液灌流狀況。口唇與甲床色澤灰白、發紺,四肢皮膚蒼白、溼冷表示缺血、缺氧,反之則表明休克好轉。
  • 線粒體氧分壓監測:即將到來
    關鍵詞:血流動力學一致性;線粒體氧分壓;線粒體呼吸;組織氧合;KEY  POINTS•線粒體是重要產能細胞器,其在圍手術期和重症監護治療期間受到影響•利用原卟啉IX的光學特性,可以無創、安全地測量mitoPO2•線粒體氧監測在床邊是可行的,並提供獨特的參數和信息•線粒體氧監測為復甦、輸血和病理生理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 重視實驗室早期檢測,防止輕症轉為急重症|協力抗疫,科學防治
    根據《上海市2019冠狀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以下簡稱「《上海專家共識》」),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極度肥胖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易發展為重症。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在病情進展階段可出現炎症細胞因子(如IL-6、IL-8等)水平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