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愛茶,特別是偏愛紅茶,這個受地理氣候限制不能產茶的國家,卻是世界上人均飲茶最多的國家。
飲茶王后凱薩琳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薩琳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她的陪嫁品中就有幾箱茶葉,閒時她總會泡上一壺茶飲用。於是貴族夫人們紛紛效仿王后,很快喝茶便在上流社會流行開來。 凱薩琳王后不會想到,她引導的這個飲茶時尚讓一直想要和葡萄牙在海上貿易中分杯羹的英國, 開始與茶葉貿易有了更多糾葛。18世紀50年代的工業革命時期,茶飲代替酒融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不到200年,英國人民舉國愛上了茶。
因茶而生的冒險和戰爭
17世紀初,綠茶作為可治百病的東方仙草,由荷蘭人帶到了歐洲,多是在藥房裡分成小包出售。1644年,被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授予皇家特許狀的英屬東印度公司做了第一筆茶葉買賣,經爪哇為英國貴族運來了100磅中國茶葉。幾十年間茶葉消費量漲了200倍,但英國一直無法與中國建立有效的貿易往來,茶葉的價格比最好的咖啡還貴10倍。英國家庭年收入的10%都用來購買茶葉了,國內白銀急劇外流。白銀沒有了,用什麼來交換茶葉?當時的中國不需要英國的工業品,於是英國商人從印度運來了ya片。這無可避免地導致了1840- 1842年的災難性的戰爭一ya片戰爭,同時也是茶葉戰爭。
飛剪船
在19世紀,福建的紅茶和烏龍茶風靡世界,飛剪船是當時運送茶葉的工具。作為傳統木製帆船最後的輝煌,飛剪船的設計為了最快地運送貨物,尤其是茶葉。傳統帆船從中國到歐洲要走一年,而最快的飛剪船隻需要56天。速度提升後,安全係數隨之降低,在茶葉貿易初期,10條飛剪船從中國福州港出發,能抵達英國的不過三四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