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科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推動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潔在給廣大職工講五中全會精神黨課時字字鏗鏘。自主創新始終是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精神稟賦。近年來,航天科工保持每年投入科技創新經費佔營業收入比重10%以上的強度,依靠自主創新,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並將在「十四五」時期不斷增加創新投入比重,推進實現在改變技術領域競爭態勢的顛覆性技術上取得「從0到1」的重大突破。
-
時間,讓事業不朽——讀《問天之路——中國航天發展紀實》有感
【讀書者說】時間,讓事業不朽——讀《問天之路——中國航天發展紀實》有感作者:金龍(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編輯);孫偉帥(中國軍網記者)將這句話放在今天,或許可以很好地詮釋中國航天事業。「從東方紅衛星到載人航天,從嫦娥探月到北鬥問天,從兩彈一星的元勳到新一代航天員」,中國航天至今已走過60個年頭。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問天之路——中國航天發展紀實》真實再現了中國航天走過的60年崢嶸歲月,「中國航天可敬的大發展、大跨越、大輝煌」,都在書中一一呈現。
-
35載護航衛星發射 中國人保全力保障我航天事業發展
而這,僅僅是中國人保全力保障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作為中國航天的戰略合作者,中國人保始終積極助力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並為每一個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著全方位的保障。35載默默「護航」中國人保,其前身成立於1949年10月,被譽為「新中國保險業的長子」,是新中國保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
35載護航衛星發射,中國人保全力保障我國航天事業發展
而這,僅僅是中國人保全力保障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作為中國航天的戰略合作者,中國人保始終積極助力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並為每一個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著全方位的保障。35載默默「護航」中國人保,其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10月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被譽為「新中國保險業的長子」,是新中國保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85年10月,中國人保籤署了第一張航天保單。從那時起,中國人保正式涉足航天保險領域。
-
中國航天事業「成績單」
加強商業航天活動監管,特別是在遵守國家安全法、國際空間條例、進出口管制、發射場及試驗場安全管控等方面嚴加監管,確保合法合規。發揮商業航天機制靈活、創新性強等優勢,鼓勵其積極開拓空間目標監測、碎片移除等國際商業市場,在國際太空活動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一個「飛天」夢。
-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為什麼能(品牌論)
「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高於一切,為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不懈奮鬥!」1998年,中國第一批14名航天員在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不到22年,這支隊伍先後有11人、14人次徵戰太空,見證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軌跡。如今,時代的書頁翻轉,但彰顯載人航天精神的鏗鏘誓言依舊在耳邊迴響。
-
航天領域專家及企業看好海南航天事業發展: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自貿...
記者 李昊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5日消息(記者 王子遙)隨著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24日在文昌國際航天城成功發射,25日,在商業航天產業聯盟第一次年度會議期間,航天領域專家及眾多商業航天領域企業負責人也紛紛表達了對海南發展航天事業的看好以及與海南加強合作的期待。
-
手抄報圖片: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使人類突破了地球表面的限制和地球大氣的屏障,從此揭開了航天世代的序幕。隨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業研製、生產、試驗與協作體系。航天事業有了迅速的發展。 1964年6月,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在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在各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中,我國衛星的質量最大(173kg)。
-
香港科學家容啟亮: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添磚加瓦
「中國的航天事業不是同哪一個國家去競爭,它的穩步成長,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義務,就是它拉動很多我國產品的創新,還有就是技術的發展。」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研發的香港科學家容啟亮如是說。
-
學而思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
10月21日,學而思與中國航天基金會戰略合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會上,學而思被中國航天基金會授予「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稱號。 從1956年10月8日中國首個火箭飛彈研究機構成立開始,我國航天事業經歷了60餘個春秋發展——從東方紅到北鬥;從神舟五號到天宮一號再到玉兔二號……每一個腳印,都讓中國人對未來,對地球之外的無限宇宙,更有勇氣,也更有探索的信心。
-
運鴻集團正式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
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兼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國防科工委辦公廳副主任吳志堅,中國航天基金會副秘書長王塞南、中國航天基金會事業發展部部長楊愛民、湖北省武穴市田鎮辦事處書記王超、運鴻集團董事長吳東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
學而思網校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
#34;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榮譽稱號。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學而思網校總經理劉慶遜等嘉賓出席活動。此次戰略合作是中國航天基金會首次與教育行業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深度合作,是航天事業與教育事業攜手向前的重要一步。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表示,航天強國這一偉大目標的實現,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
運鴻集團與中國航天基金會建立事業合作夥伴關係 開啟航天品質新時代
共話航天夢、同圓中國夢。中國航天事業,不僅僅是國家戰略,更是民生工程。中國航天事業不只是中國航天從業人員的偉大事業,更是是全體人民的偉大事業。近日,中國航天基金會與運鴻集團在湖北省運鴻大健康產業園舉行合作夥伴籤約授牌儀式,這標誌著運鴻集團正式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
-
巡天遙看一千河——航天測控事業發展50年禮讚
1958年5月17日,中國共產黨八屆二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毛主席發出偉大號召:「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從此,新中國開始躋身探索太空的行列。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 為適應航天事業發展需要,1967年6月23日,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應運而生。
-
他曾與錢學森共事,助中國航天事業發展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與孔子同一天生日,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博士生導師;跟錢學森一同工作,他是我國航空航天與國防事業背後的無名英雄;幾經起落,他卻篤志科研,成就卓著,卻像普通老師一樣每天拿著公文包準時出現在實驗室裡。 他就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童秉綱。
-
中國航天發展的未來展望
未來,近地空間的開發和利用仍將是世界航天活動的重點,並將進入更大規模開發和服務社會的新階段;載人航天向深空擴展,探索月球以及火星成為深空探測的新熱點;航天活動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大影響進一步增強,呈現蓬勃發展的新局面。目前,中國航天正處在重點跨越、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
-
吳燕生:讀懂了這些,就解開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精神密碼
一甲子櫛風沐雨、朝乾夕惕,中國航天人經歷了從零起步的舉步維艱,經歷了奉獻終身的義無反顧,經歷了發射失利的痛定思痛,也迎來了無數次鮮花和掌聲的高光時刻……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航天人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取得了以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鬥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實現了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
-
《戈壁情 航天夢》——中國航天歌手高謙再次為航天事業放歌
為紀念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家園,中國航天歌手高謙獻上主題原創歌曲《戈壁情 航天夢》,再次為航天事業放歌。11月17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隆重舉辦首屆「森芝藍」慶祝神舟十一號飛船凱旋暨中國航天歌手高謙《戈壁情 航天夢》MTV首發新聞發布會。
-
中國民營航天發展軌跡
中國航天事業自創建開始,迄今已走過60多個年頭。目前,我國主要專注於商用火箭的民營企業有星際榮耀、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等11家企業。 2014年國務院又正式發布了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歡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衛星應用等有關領域。
-
外交部:中國航天事業完全用於和平目的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翟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4日在北京說,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23日發射升空,有外媒認為,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了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對此,汪文斌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說,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他表示:「這樣一種解讀並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