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磁場觀測建築物內部的新技術

2020-11-25 cnBeta

芬蘭一家公司IndoorAtlas開發了一種新技術,通過測量建築物的「地磁指紋」,就可以了解出建築物內部的構造,從而繪製出室內地圖。這項被科幻小說描述多年的技術,在今天終於有所突破。不過這項技術並不運用在監控、監視等方面,而是運用於購物逛街領域。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地球上很多動物都可以感受地磁場,並利用地磁場來導航。而這個App的原理則是利用手機上的電子羅盤來檢測地磁場,當你帶著手機在建築物內部活動時,App會記錄下你身邊磁場的變化,例如說當你從房間的牆壁旁走過時,牆壁內部的鋼結構會改變這個區域的地磁場,而這個變化就會被手機記錄下來然後上傳到IndoorAtlas的伺服器,IndoorAtlas通過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就可以繪製出建築物內部的地圖,而且誤差可以控制在幾英尺內。

OK,那應該如何利用這項技術來開創一番新事業呢?答案就是「逛街」。IndoorAtlas已經向芬蘭的商店提供了此項服務——購物者可以在購物前先列出一份購物清單,上傳給IndoorAtlas,然後IndoorAtlas就會返還一個「購物地圖」給購物者,購物者就可以根據這一份地圖,一個一個貨架的選購,而且以最快的速度從一家商店去到另一家商店。IndoorAtlas希望美國那種大型購物商場也可以利用他們的技術,為客人提供此項服務。

但是,事情到這裡還沒完。如果你想免費使用IndoorAtlas提供的服務,那麼你的購物信息將會被公開。否則的話你需要每月支付99刀來保護你的隱私。

IndoorAtlas公司的賺錢計劃有點奇怪:當你使用它提供的服務時,建築物內的「地磁指紋」將會上傳並儲存在IndoorAtlas的伺服器。而如果你想保護自己的隱私則需要每月為每一棟建築支付99刀。

嗯,這是確實是一個盈利的方法。但是我(原文作者)覺得,這樣的盈利方式,在美國也許會沒那麼好實施。

[dalin via gizmodo]

相關焦點

  • JGR Biogeosciences: 細菌利用地磁場上下穿梭驅動有氧-無氧界面...
    地球有磁場和生命。地磁場起源於地球內部,伸向高空,像一把傘,保護地球生命和環境免受太陽風的侵襲。在與地磁場的長期協同演化過程中,很多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動物)都產生了感知地磁場的能力。比如,信鴿、知更鳥、大馬哈魚、海龜、蜜蜂等高等動物能利用地磁場的導向作用,進行長距離的遷徙或洄遊等。
  • ...細菌利用地磁場上下穿梭驅動有氧-無氧界面物質和能量循環
    地球有磁場和生命。地磁場起源於地球內部,伸向高空,像一把傘,保護地球生命和環境免受太陽風的侵襲。在與地磁場的長期協同演化過程中,很多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動物)都產生了感知地磁場的能力。比如,信鴿、知更鳥、大馬哈魚、海龜、蜜蜂等高等動物能利用地磁場的導向作用,進行長距離的遷徙或洄遊等。
  • 建築物沉降和傾斜觀測(實務)
    一、建築物沉降觀測沉降觀測可了解沉降速度,判斷沉降是否穩定及有無不均勻沉降。對於現有建築物,當鄰近建築物的周邊新建房屋開挖基坑、或大量抽取地下水、或建築物受損原因不明懷疑與沉降有關時,應考慮對建築物進行沉降觀測建築物沉降觀測採用水準儀測定,其主要步驟有:1.水準點位置水準基點可設置在基巖上,也可設置在壓縮性低的土層上,但須在地基變形的影響範圍之內。
  • 建築物位移及沉降觀測要點是什麼?
    建築物位移及沉降觀測要點  1、水平位移觀測點的位置,對建築物應選在牆角、柱基及裂縫兩邊等處;線狀構築物應選在端點、轉角點及必要的中間部位;護坡工程應按待測坡面成排布點。觀測點的埋設應穩固且便於觀測,當設置上、下標誌時,應使上、下標誌和某一測站點在同一鉛垂面內。
  • 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了太陽能量從內部傳遞到大氣層的過程
    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給你答案。你無法從地球上判斷,但太陽外層大氣溫度是它表面的幾百倍這一持久存在著的謎題,花了天文物理學家很多年的時間來研究。現在,我們可能有了答案。科學家們此前認為,從太陽內部因受熱發出的等離子體射流,被稱作「針狀物」,是其產生熱效應的源頭。
  • 科研人員在太陽上觀測到運動等離子體放大磁場現象
    太陽上,熾熱的等離子體流動會驅動起發電機過程,產生各種尺度的太陽磁場。大尺度的磁特徵(如太陽黑子)被認為是起源於太陽內部、浮現至太陽表面的產物;小尺度的磁特徵(如網絡內磁場)被認為由近太陽表面的湍流引起,亦被稱為局地發電機過程。局地發電機時刻在發生,但很難區分該過程和浮現過程。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二章 地磁場
    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濽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 地磁場是怎樣產生的?產生以後又是怎樣維持的?
    這種磁力作用說明,地球具有磁場,我們稱之為地磁場。地磁場的形態類似於一根磁棒形成的偶極磁場,該磁棒位於地心並和地理軸承11.5度的交角。當然。它的細節用這樣一個簡單的比喻是不完全準確的,因為還有大區域的或局部的磁場的影響。近年來,由於空間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利用人造衛星和宇宙探測器已進一步發現,地磁場並不像過去所想像的那樣伸向無限遠的空間。
  • 日本科學家成功利用極強的雷射爆炸在等離子體內部產生磁場重聯
    通過LFEX雷射器對微線圈的照射產生磁重聯 如何模擬黑洞內部空間一直是一個挑戰。日本大阪大學雷射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利用短而極強的雷射爆炸,在等離子體內部產生了磁場重聯。
  • 物理所等在實驗室中利用強雷射模擬對日地磁場活動
    地球磁場保護著地球免受來自太陽及宇宙深處的高能射線的侵害。太陽風與地球磁場作用,會造成地磁場由於壓縮拉伸甚至交叉而發生重聯過程,導致磁場拓撲結構的改變並以高能粒子與射線的形式釋放出巨大能量。對磁場重聯物理過程的研究對人類的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 登月50餘載,三大謎團仍待解:起源、磁場、地月距離
    另一個吸引人的謎團則關乎月球磁場。對月球巖石的分析證明,月球曾有強大的磁場。根據此前判斷,月球內部存在鐵鎳或硫化鐵鎳核心,早期演化產生發電機機制進而形成整體磁場。有研究者認為,月球的首次發電機效應可能在40億年前產生了強大的磁場。
  • 鴿子利用地磁場確定飛行方向
    把鴿子裝入嚴密遮擋的籠子,運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放飛,它們照樣能輕而易舉地找到回家的方向。如果把毛玻璃接觸透鏡裝在鴿眼上,使它們不可能看到幾米以外的東西,然後將這些「近視眼」鴿子運到100多公裡外放飛,它們也能飛回來,並且準確地降落在鴿舍附近一二米的地方。這說明鴿子的導航系統是相當精密的。百年前,有人提出鴿子利用地磁場確定飛行方向的假說,後來已用實驗得以證實。
  • 利用雷射掃描儀Laser Scanner記錄建築物
    這幢由 Marshall & Fox 設計並在 1914 年建於威斯康星大道上的新古典建築共有 10 根高 74 英尺、重 422 噸的希臘科林斯柱,頂上的花崗巖飛簷雄偉莊嚴。重建飛簷對於保存建築物至關重要。  步入計算機和 CAD 程序時代之前,這幢大樓就已建造完成,所以重建的第一步就是要求獲取剛創建的數控文件。
  • 「科學·航天」地磁場,我們地球家園的保護傘
    地磁場包括基本磁場和變化磁場兩個部分。基本磁場也叫正常場,是地磁場的主要部分,佔地球磁場的99%以上,它起源於固體地球內部,是一種內源磁場,比較穩定。變化磁場包括地磁場的各種短期變化,主要起源於固體地球外部,相對比較微弱。地球磁場強度大約是0.5-0.6高斯,也就是5-6×10-5特斯拉(T)。
  • 英國對地觀測儀器中心發布《地球觀測技術戰略》進展報告
    介紹了自2017年報告首次發布以來地球觀測領域的最新發展情況,涵蓋了未來對地觀測(Earth Observation,EO)空間任務的上遊技術。本文從戰略構建、戰略願景、目標和實施路徑以及戰略實施舉措等方面對英國地球觀測科技戰略進行闡述。本文對主要內容進行編譯。
  • 人類月球日|登月50餘載三大謎團仍待解:起源、磁場、地月距離
    另一個吸引人的謎團則關乎月球磁場。對月球巖石的分析證明,月球曾有強大的磁場。根據此前判斷,月球內部存在鐵鎳或硫化鐵鎳核心,早期演化產生發電機機制進而形成整體磁場。有研究者認為,月球的首次發電機效應可能在40億年前產生了強大的磁場。
  • 地磁場:「我裂開了?」
    地磁場阻擋了部分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使地球免受其摧殘。圖源: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變化中的地磁異常區地球的磁場像是這個行星的保護罩,它排斥或捕獲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一個由NASA的地磁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太陽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正在觀察和模擬這個異常區。他們致力於更好地監測甚至預測異常區發生的變化,為未來的衛星任務保駕護航。
  • 地磁場:「我裂開了?」
    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餘星話
  • 遠古月球磁場去哪兒了 解謎關鍵是找到內部「發電機」
    這是因為現在的月球幾乎沒有磁場。  然而,情況並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認為,月球曾經有過強大的磁場,大約在距今15億至10億年的這段時間裡,月球內部「發電機」停止了工作,導致其內稟磁場逐漸消失。  所謂內稟磁場,是指行星內部自發生成、保持和改變的磁場。如此古老且蹤跡難覓的月球磁場,科學家是如何「追查」到的?月球內部「發電機」是如何運轉和演變的?
  • 這種新雷射傳感器技術可實時監測建築物地震破壞程度
    據了解,內華達大學、裡諾大學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正在開發和現場測試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技術和軟體,該技術可以在地震發生後,更快地評估地震中受損的建築物、橋梁和其他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性,並給出響應選項。這項新的技術可直接測量層間的位移在兩個方向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