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吳月芳獲中國天文學最高獎張鈺哲獎,80多歲仍在一線

2020-10-12 西安發布

10月12日上午,在中國天文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開幕式上,北京大學天文學系吳月芳教授被頒發中國天文學會第十五屆張鈺哲獎。

吳月芳教授做大會邀請報告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 圖

碩果纍纍
吳月芳教授是我國恆星形成研究的先驅,多年來持續使用國內外望遠鏡設備進行前沿觀測研究,取得了眾多重要成果,獲得國際同行讚譽,包括
(1)首次證明了分子外向流質量與原恆星吸積率的關係;
(2)系統地研究了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的引力坍縮;
(3)建立了早期分子雲核的大樣本,助力研究恆星形成初始條件;
(4)發現長碳鏈分子新產區,提出激波碳鏈化學等。
在幾十年裡,吳月芳教授為我國天文領域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不少人現在已成長為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新疆天文臺、雲南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的研究骨幹。
皓首窮經
八十多歲高齡的吳月芳教授至今仍然活躍在科研一線,除自己進行科研外,還指導博士生和本科生,甚至長途飛行遠赴智利、夏威夷、西班牙等地的天文臺觀測;她更是我國紫金山天文臺青海站德令哈13.7米毫米波望遠鏡、上海天文臺佘山天馬65米射電望遠鏡、新疆天文臺南山25米射電望遠鏡的重要用戶。她多年以來擔任北大天文系本科生督導,創辦了北京大學本科生天文學術研討會,最近一次剛剛結束的2020年研討會規模空前,還進行了網上直播。2019年,北京大學為表彰她的幾十年如一日的無私奉獻,特別授予吳月芳教授北京大學離退休教職工學術貢獻特等獎。
張鈺哲獎
張鈺哲獎是中國天文學會為紀念我國現代天文學事業的奠基人張鈺哲先生,促進中國天文學的發展,鼓勵並表彰在天文學研究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天文學家,特設立的天文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張鈺哲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授予在天文研究中做出重要貢獻的一名中國天文學家,其獲獎工作主要在國內進行。張鈺哲獎至今頒發給了15名天文學家,北大天文學系吳鑫基教授曾獲得2000-2001年度第五屆張鈺哲獎。

來源:「北大天文」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北大吳月芳獲中國天文學最高獎張鈺哲獎,80多歲仍在一線
    北大吳月芳獲中國天文學最高獎張鈺哲獎,80多歲仍在一線 「北大天文」微信公眾號 2020-10-12 18:53
  • 華人首次,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編輯:SF 【新智元導讀】美國數學會官網顯示,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給華人。 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的最高獎,第一次頒給了中國人。 據美國數學會官網消息,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的貢獻。
  • 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的最高獎,第一次頒給了中國人。 據美國數學會官網消息,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第一位獲得科爾代數獎的中國人。
  • 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美國數學會官網顯示,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給華人。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的貢獻。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
    ,「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 1929年夏,以論文《關於雙星軌道極軸指向在空間的分布》獲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 同年秋,張鈺哲返回祖國,應聘為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講授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和天體力學等課程。 1932年九月,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服務的張鈺哲,受臺長餘青松的派遣,到北平將安放在古觀象臺上的四架古天文儀器搶運至南京,以免落入日本人之手。
  •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11月10日,中國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得知這一好消息,國人震驚、欣喜、自豪和驕傲。要知道這是科爾代數學獎第一次花落中國,許晨陽也成了首位獲得這一重量級大獎的中國人!
  • 86歲諾獎得主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剛剛過完86歲生日的屠呦呦今天獲得了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500萬。2015年10月5日,她因為發現青蒿素,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時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還有超導專家趙忠賢。
  • 31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35歲成美國院士李政道先生現狀如何?
    其實中國這片土地上走出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並不少,除了屠呦呦、楊振寧是中國籍的諾獎獲得者外,世界上還有7位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了諾貝爾獎,只不過後來都轉了國籍留在了國外,那麼這7位留在國外的諾獎華人得主現狀如何?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與楊振寧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先生是如何走出國門成為物理天才的。
  •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去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去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6-02-21 03:44:56,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謝家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名列其中。今年36歲的吳蓓麗祖籍蘇州吳江,在無錫長大。
  • 中國數學家許晨陽斬獲全球「代數領域最高獎」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11月10日,中國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得知這一好消息,國人震驚、欣喜、自豪和驕傲。要知道這是科爾代數學獎第一次花落中國,許晨陽也成了首位獲得這一重量級大獎的中國人!時隔幾年,許晨陽帶著大獎,帶著耀眼的光環再次走進大眾的視野!
  • 中國本科生獲STOC最佳論文獎!北大圖靈班,正在頻頻交出答卷
    最新消息,一位江蘇常州的小哥哥一口氣中了2篇論文,還拿下了最佳論文獎。而且他還是名本科生,首位拿下STOC最佳論文獎的中國本科生。沒錯,就是那個理論計算機領域頂級會議,難度和含金量都穩居第一梯隊的STOC。他叫吳克文,畢業於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2016年被北京大學錄取,2017年成為北大圖靈班首屆學生,現在即將成為北大圖靈班首屆畢業生。
  • 張鈺哲:著名中國現代天文學家
    張鈺哲(1902年2月16日-1986年7月21日,Zhang Yuzhe或Yu-Che Chang),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張鈺哲生於福建閩侯,1919年考入清華學堂,1923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1928年發現1125號小行星,命名為「中華」;他長期致力於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和軌道計算工作,和他所領導的行星研究室發現了許多星曆表上沒有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顆新彗星。哈佛大學天文臺1976年10月23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張」編號為第2051號。
  • 後浪 | 中國80後科學家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量子巫師」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哈工大聘吳寶珠為講席教授!他是越南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人!
    吳寶珠教授是世界著名數學家,1972年生於越南河內,2010年獲國際數學界聲譽最高的菲爾茲獎,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法蘭西學院講席教授。他因證明朗蘭茲綱領基本引理而聞名世界。200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基本引理的證明列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公布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榮獲最高獎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公布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榮獲最高獎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月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月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
  • 80後河北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80後河北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小河看河北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9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接過獎盃,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徵程。這是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其中,獲獎的河北籍科學家有1位,他是北京大學教授東蘇勃。 1982年出生的東蘇勃是河北省石家莊人,現為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北京大學校友許晨陽斬獲全球「代數領域最高獎」-科爾代數獎!
    TOP前言「TOP大學來了」小編按,11月10該獎項將在2021年1月舉行的聯合數學會議上頒發。許晨陽的論文「A minimizing valuation is quasi-monomial」(獨立作者)證明了Jonsson和Musta關於log-典範閾值的猜想,以及2000級院友李馳的關於體積函數的猜想。
  •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魚羊 伊瓢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傳聞中的「惲(yùn)神」,又斬獲一項大獎——西蒙斯學者獎。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成為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
  • 天文學家張鈺哲:60載相伴璀璨星空
    美國哈佛大學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第2051號小行星命名為「Chang」(張),以示對張鈺哲的敬重和表彰。張鈺哲是中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文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熱愛祖國,勤於觀測,多有發現,在天文望遠鏡旁度過了60個春秋。他的名字和他的追求,已經和廣闊無垠、神奇美妙的天空緊密地連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