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小分子可促進緩解心臟衰竭

2020-12-05 生物谷

 

2015年6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  在心臟細胞中,心肌肌質網的鈣離子相關的ATP合成酶(SERCA2a)的表達和活性的降低,被認為是心臟衰竭的標誌。這個酶(SERCA2a)是一個與鈣離子循環相關的關鍵性轉運離子泵。之前他們發現了一種轉錄後修飾,即可反轉的SUMO化修飾(類似於泛素化修飾),可以調節酶SERCA2a的功能進而影響心臟的功能。這種SUMO修飾可能在多方面影響著細胞的功能。就這個酶SERCA2a而言,存在著多種小的SUMO修飾因子。例如,早期的研究表明,在齧齒動物和其他大型動物的模型上,心臟衰竭可能通過轉入一種這樣的SUMO修飾因子SUMO-1基因,可以恢復心臟的功能。

 

來自美國紐約的研究者們發現了一種小分子N106,可以增強酶SERCA2a的SUMO化修飾。這個分子N106可直接激活一種E1連接酶,進而增加SUMO化修飾。通過N106分子處理,小鼠心肌培養細胞的收縮性明顯增強,還可以顯著提升心臟衰竭小鼠的心室收縮功能。最新的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他們還發現,這個小分子N106,可能可以直接結合到E1連接酶的蛋白質空腔中,進而影響著酶SERCA2a的SUMO化修飾。通過分子建模,E1連接酶在SUMO化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很大的結構變化,在靜息態和激活態間相互轉化。他們發現,只在激活狀態下,E1連接酶會出現一個潛在的N106結合位點。這意味著,很有可能N106能夠穩定激活態的E1連接酶,從而增加激活態E1連接酶的比例,進而增加對酶SERCA2a的SUMO化修飾。

 

多種證據表明,這種小分子N106,通過調節鈣離子循環相關的酶SERCA2a的SUMO化修飾,未來很可能成為一種潛在的心臟衰竭的治療藥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PMC:
PMID:

Decreased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of the cardiac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 ATPase (SERCA2a), a critical pump regulating calcium cycling in cardiomyocyte, are hallmarks of heart failure. We have previously described a role for the 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type 1 (SUMO-1) as a regulator of SERCA2a and have shown that gene transfer of SUMO-1 in rodents and large animal models of heart failure restores cardiac function. Here, we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a small molecule, N106, which increases SUMOylation of SERCA2a. This compound directly activates the SUMO-activating enzyme, E1 ligase, and triggers intrinsic SUMOylation of SERCA2a. We identify a pocket on SUMO E1 likely to be responsible for N106’s effect. N106 treatment increases contractile properties of cultured rat cardiomyocyte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mice with heart failure. This first-in-class small-molecule activator targeting SERCA2a SUMOylation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相關焦點

  • Nature Immunology | 重大進展!黃波團隊發現IL-2促進T細胞衰竭
    儘管已鑑定出幾種調節T細胞衰竭的轉錄因子,但尚不清楚觸發CD8 + T細胞進入衰竭狀態的分子機制。該分子途徑不僅存在於小鼠腫瘤模型中,而且還存在於患有癌症的人中,從而將IL-2鑑定為T細胞衰竭的新型誘導劑。
  • 發nature communications了不起嗎
    剛才某上海地區的粉絲突然發信「責問」我為什麼沒有發他們課題組成果的宣傳稿,我表示「一臉懵逼」,想起來原來是前些天他也是這樣「隨意」委託過我,說課題組剛剛發了一篇nature
  • 同行評審的演變和編輯的角色: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主編的...
    the-evolution-of-peer-review-and-the-role-of-editors-thoughts-from-nature-communications-editor-in-chief/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hiUCCAVp-5gfNHSwwvFApQ 為了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同行評審、編輯所扮演的角色
  • 研究發現小分子可促進溶酶體降解
    研究發現小分子可促進溶酶體降解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0 16:21:02 2019年7月25日出版的《細胞》雜誌發表了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Anna Greka
  • Nature | 小分子誘導的聚合促進BCL6的泛素化降解
    ,如一些沙利度胺類藥物可調節CUL4-RBX1-DDB1-CRBN(CRL4CRBN)E3泛素連接酶的活性,招募和泛素化IKZF1、IKZF3和CK1α,從而導致其蛋白酶體降解其他小分子如異源雙功能降解劑也已被開發出來用以降解包括激酶、核受體等多個臨床靶點,這些小分子降解劑同時作用於E3連接酶和靶蛋白,促進形成底物-藥物-連接酶複合物【2】。
  • 食物中亞精胺通過激活自噬來保護心臟
    據外媒報導,法國與奧地利科學家研究發現,飲食中的普通化合物亞精胺可延長壽命。研究顯示,亞精胺通過激活自噬,保護心臟,然後延長小鼠壽命,並改善小鼠和大鼠的心血管健康狀況。亞精胺是一種動物體內合成的代謝物,也見於各種食品中,包括成熟奶酪、豆類和全穀類。
  •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塞米松治療蠍子毒具有奇效
    Faccioli兩位學者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文章Interleukin-1 receptor-induced PGE2 production controls acetylcholine-mediated cardiac 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during scorpion envenomation
  • 食物中亞精胺能保護心臟健康
    英國《自然·醫學》期刊14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法國與奧地利科學家發現一種飲食中的普通化合物可延長壽命。實驗顯示,該化合物可以延長小鼠壽命,並改善小鼠和大鼠的心血管健康狀況。
  • 心臟衰竭能活多久?熬夜傷身危害
    這麼下去不禁讓人有些擔憂:會不會引起心臟衰竭,心臟衰竭能活多久?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其實這種擔憂不無道理,雖然熬夜看似小事,一時半會兒不會釀成什麼大禍。但是縱觀歷來發生的猝死事件可以發現,很多時候猝死往往就發生在夜晚。就像年前參加某夜間綜藝的明星一樣,儘管平素身體健康、熱愛鍛鍊,但是仍然發生了猝死、突然離世,徒留粉絲們唏噓不已。
  • 要是心臟衰竭能活多久?
    但要是這個老人家還有心臟衰竭呢?我想,他們最大的疑問莫過於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而患上心臟衰竭能活多久呢? 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猝死和心臟衰竭。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猝死?醫生給出的定義是:指外表健康或非預期死亡的人在內因或無外因的作用下,突然和意外的發生非暴力性死亡。
  • 《Nature Communications》高滲透性亞納米層狀MoS2薄膜
    全球飲用水日益增長的需求是全球面臨的主要挑戰,要想長期可持續生活必須解決飲用水問題。雖然地球上有大量水,但絕大多數(> 98%)是不可飲用的形式(例如,海水,微鹹水或汙水)。可行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需要新的材料和工藝來有效地從汙染源中淨化水,其中包括清除碎屑,生物物質,有機和無機雜質以及各種鹽。
  • 《Nature Communications》高滲透性亞納米層狀MoS2薄膜
    可行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需要新的材料和工藝來有效地從汙染源中淨化水,其中包括清除碎屑,生物物質,有機和無機雜質以及各種鹽。其中,最具挑戰性的雜質是鹽和小的中性有機分子,因為它們的流體動力學尺寸可與水分子媲美,從而使基於尺寸的分離變得複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低成本的膜是需要選擇性的阻隔離子和中性物質,但仍然允許水快速運輸。
  • Nature:重大突破!IL11才是導致器官纖維化的元兇
    2017年1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鑑定心臟、腎臟和其他組織中的慢性纖維化疾病的關鍵促進物,發現一種被稱作白細胞介素11(IL11)的關鍵性蛋白導致纖維化疾病和器官損傷。
  • 蘇打水有「智慧」 「小分子團」超強滲透吸收好
    實際上,只有剛出生的嬰兒才能具備這樣的PH值,隨著人體內臟器官的逐漸衰竭,人體的排酸功能就會逐漸減弱,排酸功能的減弱,就意味著血液的PH值是不斷下降的,隨著血液PH值的下降,人體體質就會不斷酸化,細胞運氧的能力就會成幾十倍的下降,而且吸收微量元素和各種營養素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1931年「奧託·瓦爾堡」因發現惡性細胞生長時所需氧氣量明顯小於正常細胞,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2020 CHDC 胡盛壽院士:機械循環支持裝置治療心臟衰竭的中國之路
    1964年,心臟外科權威專家DeBakey在國會資助下研製出可替代心臟做功的機械裝置,並在1966年成功完成了第1例應用,首次證實了衰竭心臟的功能可恢復正常。1969年,第1例全人工心臟植入術的完成進一步證實了全機械人工心臟可滿足全身腦肝腎等器官的灌注。
  • 人iPSC來源的心臟基質細胞可促進3D心臟微組織成熟
    人iPSC來源的心臟基質細胞可促進3D心臟微組織成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8 18:21:56 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Christine L.
  • Nature:心臟和肺的幹細胞的進化史
    生物學家們已經知道了心臟和肺如何適應陸地生活的進化史,主要通過心臟的功能和肺的氣體交換的功能相耦合。肺是在哺乳動物進化過程中最後形成的一個器官,對於地球上的生命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器官。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闡明了心臟和肺這兩個系統的細胞是如何協調發展的。最初原始的肺的祖細胞可以伸入到心臟的原始的祖細胞從而使兩個器官可共同形成了心肺循環系統。
  • 低氧條件下T細胞衰竭的驅動因素
    低氧條件下T細胞衰竭的驅動因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46:04 美國匹茲堡大學Greg M. Delgoffe研究團隊揭示在缺氧條件下持續刺激引起的線粒體應激快速驅動T細胞衰竭。
  • 王曉東院士團隊發現生物鹼小分子誘導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
    PDE3A主要在心臟、平滑肌、血小板、胃腸道、胰腺、子宮內膜、輸卵管、卵巢和腎臟中表達。PDE3A缺失的小鼠能正常存活,也能排出正常數目的卵細胞,但是卵細胞由於不能完成減數分裂,停留在生發泡期,導致雌性不育。
  • Nature Communications:鋅對白雲石形成的催化作用
    該研究發現白雲化作用的反應路徑可分為3個階段:最初的誘導期,緊隨的轉變期(方解石向原生白雲石轉變),以及最終的重結晶階段(原生白雲石-高度有序白雲石)。這些反應物的轉變可分別由104峰和105峰的位移加以識別(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