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飯局的起源:我們為什麼喜歡分享食物》

2020-12-06 中工網

【讀書者說】

作者:陳勝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理解人有許多角度,各不相同。但既要新穎奇特,又要系統完整,就不那麼容易找到了。然而,一個角度有這樣的優勢,那就是「飯局」,它正好把人的生物學與社會學屬性統一在一起。「民以食為天」,沒有人能否認吃飯的重要性,世界上研究者眾多;而如何去吃飯是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認真考慮的人鮮見。英國考古學家馬丁·瓊斯就是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人,他用一部近400頁的著作《飯局的起源》系統梳理了人類飯局的歷史。讀完該書之後,發現它不僅切入人類起源、農業起源、等級社會起源(也就是所謂的文明起源)等考古學的三大終極問題,而且關注到性別、階級、宗教、文化差異等現代社會問題,甚至思考了人類生態可持續性這樣的難題。

郊野聚飲圖 選自陝西旅遊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大唐壁畫》

在讀馬丁的書之前,我對他的印象類似「雅皮士」(賓福德調侃考古學圈內不同群體的用詞,指善用科技手段與術語,佔領話語高地的研究者)。然而,讀完之後,發現馬丁·瓊斯在書中融入了大量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結論也充滿了人文關懷。禁不住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是不是我們的科技考古教錯了?我們真應該學習他的人文學術素養。馬丁·瓊斯的準確身份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生物考古學家,他的頭銜是「喬治·皮特-裡弗斯科技考古學教授」,當令人刮目相看。

《飯局的起源:我們為什麼喜歡分享食物》 馬丁·瓊斯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在《飯局的起源:我們為什麼喜歡分享食物》一書中,馬丁妙趣橫生地回答了四個問題。他從「人類的飲食究竟有什麼特點」切入,答案歸結到社會性。他認為,早期人類是通過社會協作,從時間與空間上進行擴展,從而適應環境的變化。到了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階段,更進一步發展出以火塘為中心的交流圈,同時分享食物。再到後來,社群與更大範圍的社會網絡不斷相互作用,人類的飲食越來越複雜。他強調,人類飲食的特點不僅具有社會性,而且體現出文化的社會性。而人類的社會性不僅僅是由基因決定的,它還是文化的,可以創造,可以學習,而且可以外化為物質材料,形成人類越來越複雜的物質文化。社會性是全書的核心,它不僅僅指社群內部如家庭、遊群等社會關係密切的圈子,還包括廣泛擴展的社會網絡。就像在當代中國,儘管你只訂了一份外賣,獨自一人蝸居在家,一邊看手機,一邊吃飯,好像與世隔絕的樣子。但是從馬丁看來,你其實仍然圍繞著一個「火塘」——一個虛擬的火塘,與很多人一起在分享整個社會網絡。

馬丁的第二個問題是「人類飲食的特點是如何形成的」。這是一個純考古學的問題,早期人類飲食的變化在考古遺存與人骨化石上都有充分的表現,那就是人類捕獲獵物的形體明顯增大、人類腦容量擴大、牙齒縮小,高耗能的大腦要求縮小腸胃耗能的比例,人類炊煮技術(用火)的發展支持這樣的變化。馬丁注意到舊石器時代晚期一項重要的發明——編織技術,利用羅網,女性也可以參與到狩獵中,除了獵捕小動物,還可以捕魚、捕鳥,食譜的範圍擴充到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另外,有了編織的容器,人們還可以很便利地採集植物種子。編織技術這一「溫柔的殺手」由此改變了食物獲取中的性別分工,女性在生計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馬丁的第三個問題是「人類社會化的飲食對食物尋求本身產生了哪些影響」。我們的類人猿祖先吃種類繁多的植物葉子、莖幹、水果,偶爾還會捕食小型的哺乳動物,食物來源廣泛,這也是為什麼人類能夠長久存在的原因之一。當然,後來人類的食譜遠遠不止這些。可以說,人類社會的文化革新掀起一場又一場食物尋求的革命。

而馬丁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食物尋求緣何成為社會生活的中心,他追問的是人類飲食對社會本身的影響。在這裡,飲食與階級、宗教、性別、種族、民族等等社會因素聯繫起來。

正因為馬丁是生物考古學家,他所有的討論大多是從考古材料出發的,尤其是有關史前時代人類的飲食,通過多學科的分析獲取確鑿的證據,其中植物考古、動物考古、同位素考古等手段是主要的提供信息的途徑。考古學是一門高度依賴推理的學科,它就像刑偵一樣,從蛛絲馬跡中展開推導。高明的考古學家能夠基於有限的材料,結合豐富的知識,把推理的鏈條儘可能延長,而不是僅僅局限於現象的簡單復原。馬丁從英國漢布爾登山遺址(公元前3500年左右)材料推斷出那裡曾經存在過季節性的宴饗,林地蝸牛殼的分布顯示當時這裡還是林地環境,而非像現在所看到的開闊草地;陶器殘留物的同位素分析表明那時人們已經能夠擠奶;同時,分析還發現,雖然這個遺址靠近河流,但是人們並不吃魚,這裡的人們存在食物禁忌……通過考古推理,我們從古代有限的物質遺存中看到了早已湮沒的歷史。考古學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當然,考古學還是一門非常依賴想像的學科,馬丁著作的每一章幾乎都是從對過去生活的想像復原開始的,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讓我們仿佛體驗到那早已消失的生活方式。好的考古著作是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是嚴謹推理與豐富想像的結合,馬丁的著作正是這樣一本書。

讀罷掩卷,我久已沉睡的神思也被喚醒,我想起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情景。我對家裡的餐桌几乎沒有什麼印象,因為我們總是端著盛好飯菜的碗到外面去吃的,尤其喜歡到祠堂前大人們聚會的地方,邊吃飯邊聽他們講一些村子裡的新聞與故事。那個時候,我碗裡的食物來源不會超過周圍兩公裡的範圍。如今,我們一家三口都是圍著餐桌吃飯的,晚餐往往會比較豐盛,網際網路時代給我們帶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飲食。早上喜歡聞到煮咖啡的香氣,午餐時因為家有讀高三的孩子,妻子時常會變換花樣,做牛排飯、咖喱飯或是義大利麵。網際網路讓我們有機會全世界的飲食。馬丁的書寫於2007年,當時他就感嘆全球化帶來普遍聯繫,不過,他用的例子是漢堡與薯條,好像這些東西會一統全球飲食江湖一般。在2020年的中國,我們看到的是普遍聯繫中那些可愛的多樣性。網際網路正在讓人類的飲食進入一個新時代,它是普遍聯繫的,又是多元的,這也許正是中國在理解全球化上不同於西方的地方。

原標題:食物考古:正確認識人類的飲食歷史——讀《飯局的起源:我們為什麼喜歡分享食物》

相關焦點

  • 食物考古:正確認識人類的飲食歷史
    郊野聚飲圖 選自陝西旅遊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大唐壁畫》《飯局的起源:我們為什麼喜歡分享食物》 馬丁·瓊斯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讀書者說】禁不住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是不是我們的科技考古教錯了?我們真應該學習他的人文學術素養。馬丁·瓊斯的準確身份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生物考古學家,他的頭銜是「喬治·皮特-裡弗斯科技考古學教授」,當令人刮目相看。在《飯局的起源:我們為什麼喜歡分享食物》一書中,馬丁妙趣橫生地回答了四個問題。他從「人類的飲食究竟有什麼特點」切入,答案歸結到社會性。
  • 飯局識人:無能的人,在飯局上往往有2種表現,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那些比自己低的弱勢群體的人,是一種修養,可見往往是飯局中最有實力的人中龍鳳。2、喜歡勸酒,酒品差的人,往往沒出息!那麼,如何應對職場飯局?職場飯局的應酬能力,並非完全來自天賦與性格。我們以為的飯局紅人,或許只是比你早幾年開始歷練。事實上,只要了解其中的門道,最好充足的準備,你也可以成功應酬好一頓職場飯局。
  • 我們為什麼要讀《物種起源》?關於物種起源說,關於達爾文!
    提到達爾文,我們都非常熟悉,因為他是被寫進課本裡的偉大科學家、生物學家,每一個學生,上學的時候,都從生物課本上學到關於他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理論,這也是他成為世界上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的原因。但如果要讓人們細說達爾文,卻好像只有「進化論」這個標籤是用在達爾文身上,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詞可以用在他身上。
  • 中國式飯局識人:無能的人,在飯局上往往有4種表現,希望你沒有
    飯局不是萬能的,沒有飯局是萬萬不能的,每個人一生都經歷過無數個飯局,有些人認真對待,讓每一次飯局成為了他們升職加薪、談下生意的機會,而有些人真奔著吃飯去的,絲毫不注意細節,最後被人打上了低情商、無能的標籤!
  • 飯局上有這4種表現的人,情商很高,怪不得領導越來越喜歡!
    職場上的領導都喜歡通過酒局,去挑選自己心儀的下屬,讓他們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酒桌的作用不可言喻,千萬不能小瞧了,否則就白白損失了一次機會。飯局上有這4種表現的人,情商很高, 怪不得領導越來越喜歡!1、懂得自我調侃,委屈自己娛樂他人真正情商高的人,不會選擇去開某個人的玩笑。
  • 《方舟生存進化》起源mod生物表 馴服等級與喜歡食物一覽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起源mod中增加了各種形形色色的生物,極大豐富了遊戲性,下面為大家帶來《方舟生存進化
  • 烏鎮五年:大飯局小飯局的輪迴
    二第一年的烏鎮飯局意外走紅,在第二年,丁磊成了理所當然的做東者。他又帶來豬肉和黃酒,他又露出招牌式的微笑。2015年的第二次烏鎮飯局來了李彥宏、馬化騰、張朝陽、曹國偉、梁建章、張亞勤、雷軍、朱雲來這些企業家。人們在討論,為什麼丁磊才能組織起這樣的飯局。作為吳曉波嘴裡「最快樂的那個胖子」,丁磊無論是身材還是個性,都適合做這樣飯局的東家。
  • 飯局上,為什麼小人總是容易出風頭?這3點原因,心酸又現實
    飯局上,為什麼小人總是容易出風頭?這3點原因,心酸又現實在飯局上,小王看著小李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的那副嘴臉就噁心,在領導面前,他總是會表現出性格很好又很殷勤的樣子,可是,在私底下,大家都知道小李這個人有幾斤幾兩。
  • 飯局上,老闆當眾誇你,別只會說「不敢當」,聰明人這樣說更討喜
    但是很多時候領導的提拔看的不只是業績,還有其他方面的能力,在我們的文化裡面講究「人情世故」,所以平時會通過飯局酒局的方式維繫感情,完成目標,領導也比較看重飯局的應酬能力。飯局上很多人都想要得到領導的賞識,能夠在飯局上表現得好一點,不過就有一種情況,在飯局上,領導當眾誇獎你,客戶對你滿意,同事投來羨慕的眼光。這個時候我們的回覆就要看情商了,有些天真單純的職場人,一聽到領導對自己讚許,就真的信以為真了,連忙紅著臉說:「不敢當、不敢當」,但其實聰明人會這樣回。
  • 為什麼我們喜歡聽音樂
    我們為什麼喜歡聽音樂?就像很多其他奇怪的的問題一樣,這個問題有很多不同層次或者方向的回答。我們現在能夠在一部分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不代表我們真的能夠完全搞懂這個問題。我們喜歡 音樂的主要原因是,音樂能夠使我們感覺到舒適。但是為什麼音樂能夠使我們感到舒適呢?
  • 美最新實驗顯示倭黑猩猩會與陌生者分享食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從小開始學習如何與他人共同承擔和分享,並以此作為一種美德教育。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人類精神,完全不同於貪婪的其它動物。但是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構建人類社會的無私行為早在人類社會存在之前就已進化形成。
  • 科學研究:為什麼我們與靈長類動物有區別?人類起源到底有何謎題
    現代科技發展迅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人類的起源的謎題。我們人類真的是被上帝選中後,自然進化而來的嗎?難道我們人類不是從外星來到地球的新物種?為什麼我們和其他的靈長類動物區別那麼大,這些問題一直都在困擾這科學家們,直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都未被研究出來。
  • 兒童也能讀《物種起源》《天演論》?這套少兒經典圖書的確不一樣
    《物種起源》(少兒彩繪版)是古生物學家苗德歲先生為少年兒童所編寫的科學經典科普讀本。大洋島上為什麼沒有青蛙和老虎?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這麼長?植物之間為什麼也會打架?騾子為什麼不能生小騾子?……生動有趣的問題,充滿懸念的講述,美輪美奐的插圖,苗先生將達爾文博大精深的學術體系,巧妙地轉化為少年兒童能夠理解、喜歡閱讀的內容。
  • 飯局上,越是混得差的人,越容易有這3種「吃相」,十有八九準
    雖然表面上看,飯局和職場之間的關係並不大,但其實兩者緊密相連。飯局相當於職場的縮影,一頓飯吃下來,可以看出其中的人生百態,也會明白哪些人應該結識、哪些人該遠離。很多時候,在公司不起眼的小員工,可能通過一場飯局成為領導身邊的紅人。
  • 飯局真相:不懂的人吃的是飯,懂的人吃的是…
    結婚有飯局,升學有飯局,賠禮有飯局,辦事有飯局,過節有飯局,開會有飯局,開業有飯局……  對中國人來說,無論正事、閒事,自始至終都離不開一頓飯,「飯局文化」,也就成為每一個人無法避免一定會接觸到的終身課題。  所謂人脈、圈子、社會關係、資源、友誼、生意,都繞不開飯局,毫不誇張地說,飯局已然成為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公關秘籍和職場通行證。
  • 《我的世界》北極熊吃什麼 北極熊食物分享
    導 讀 我的世界北極熊吃什麼?
  • 《我的起源》堅硬鳥喙怎麼獲得 堅硬鳥喙獲得方法分享
    導 讀 我的起源是一款以生存創造、復甦世界文明為主題的熱門手機遊戲,遊戲中所需的材料資源非常的多,遊戲中需要玩家自己完成一些食物的製作
  • 真正情商高的人,參加重要的飯局,從來不會有這三種表現
    ;尤其是大家在參加飯局時,更要在領導面前表現好自己,才能夠得到領導的欣賞。,在各種表現上也是不被人喜歡,沒想前幾天小王在酒桌上的表現,將情商低表現的淋漓盡致。當一個人在酒桌上出現不好的行為時,肯定會讓很多人心裡不高興,不管是鬧出笑話,還是被人抓住不好的把柄,都會給人留下情商低的印象;尤其是在酒桌上的行為,更容易被人誤解,再多的解釋都是沒用的;要明白情商的高低在酒桌上是至關重要的,情商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領導對下屬的看法;現實的職場中,有很多的例子讓年輕人在領導面前大失所望,下屬在酒桌上為所欲為的表現,表現的層次和情商肯定會非常低;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
  • 【趣讀】海豹為什麼喜歡和別人分享晚餐?
    Leopard seals share their suppers海豹喜歡共享自己的晚餐Bad news if you are a penguin但如果你是企鵝,那慘了!其次,當海豹在這種情況下捕捉到企鵝時,它有時會主動提出與同伴分享,這讓人想起向潛水員送禮的故事。因此,這種看似異常的行為也能當作一種正常的行為方式被理解。但為什麼呢?Mr Robbins’s suggestion is that sharing a penguin with a neighbour makes it easier to eat.
  • 《我的起源》生命石作用介紹 獲得流程分享
    導 讀 我的起源中有著多種不同的道具可以幫助玩家們變得更強,那麼在遊戲中,我們的生命石這個道具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