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也能讀《物種起源》《天演論》?這套少兒經典圖書的確不一樣

2021-01-16 北晚新視覺網

閱讀經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選擇「最經典、知識和智慧含量最高的著作」,以孩子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是讓孩子走進經典的重要開始。

《物種起源》(少兒彩繪版)是古生物學家苗德歲先生為少年兒童所編寫的科學經典科普讀本。大洋島上為什麼沒有青蛙和老虎?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這麼長?植物之間為什麼也會打架?騾子為什麼不能生小騾子?……生動有趣的問題,充滿懸念的講述,美輪美奐的插圖,苗先生將達爾文博大精深的學術體系,巧妙地轉化為少年兒童能夠理解、喜歡閱讀的內容。

本著「大人讀了不覺淺,少兒讀了不覺深,內行讀了不覺淺,外行讀了不覺深」的創作原則,苗先生又為小讀者編寫了《天演論》(少兒彩繪版),該書是一部為達爾文進化論的廣泛傳播掃清道路的偉大著作。它的作者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進化論支持者赫胥黎。為了幫助少年兒童讀者深入了解赫胥黎、譯者嚴復和《天演論》,苗先生提煉出《天演論》的思想精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嚴復的生平、其翻譯《天演論》的過程以及赫胥黎這部偉大作品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全書配有數百幅生動活潑的手繪插圖,讓內容更生動。

這兩本科學讀本同時也是接力出版社「少兒萬有經典文庫」系列叢書的其中之二。如今,我們處在一個網絡化、信息化、碎片化閱讀時代,很多孩子的閱讀也是碎片化的,但這種閱讀方式絕不能代替經典閱讀。因為碎片化閱讀大多是淺閱讀,是從眾化的閱讀,不是個性化的閱讀。所以引導孩子閱讀經典就顯得非常重要。讓孩子走進經典,接受人類文明史上的優秀的文化成果,孩子才能有大視野,大胸懷大格局、大目標、大志向。

「少兒萬有經典文庫」系列叢書就本著這樣的原則,遴選對人類文明進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經典著作,經由各研究領域有建樹和極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根據的少年兒童閱讀特點和接受能力重新編寫,成為量身為8—14歲少年兒童閱讀的經典讀本。

這套叢書目前已出版6種:《物種起源》、《天演論》、《國富論》、《資本論》、《山海經》和《本草綱目》。另有《自然史》《天工開物》《共產黨宣言》將在2019年初上市。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20

相關焦點

  • 兒童節少兒圖書受追捧 書博會變身孩子汲取知識的海洋
    書博會少兒圖書受追捧記者在書博會走訪發現,一些展覽中少兒圖書佔比很大,經典童話故事、兒童文學、各種繪本等仍是少兒圖書的主打。昨日,恰逢「六一」兒童節,很多家長帶著孩子走進書博會,進行一次知識的遨遊。9時多,記者在書博會河北館看到一位家長正在展架的旁邊給孩子講書中的故事,他們是來自北京的一對母子。
  • 創作評論|播下一粒熱愛科學的火種,越早越好——評《物種起源...
    《物種起源》的理論很快被嚴復、梁啓超、孫中山等變革強國的人物作為社會改革的武器,它的政治學和社會學意義被凸顯強調,生物學意義卻被忽略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在相當長時間被人們片面解讀了。而等到白話文《物種起源》在中國問世,已經是20世紀50年代,也就是原著出版一百年後。誠如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先生所說:「科學興,中國興;少年強,中國強。」中國科學的振興,人才的培養需要從娃娃抓起。
  • 科學啟蒙教育對兒童的意義
    布封與瑞典植物學家林奈都生活在18世紀,布封於1749—1788年間發表了36冊巨著《自然史》,這一時期大約比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並得到學界的認可早了一個世紀。林奈仍是「神創論」者,而布封根據對自然界的認識提出了許多「具有生物演化思想」的不同看法,這在「神創論」佔統治地位時是十分不易的。
  • 疫情期間少兒圖書銷量持續增加,其中少兒科普圖書佔比超20%
    從分享中可以看到,童書市場有些現象是持續多年的,比如中國童書中的「新人不新,老人霸榜」,而另一些變化確實是新鮮的,也體現了整個圖書市場的情況,比如在封城期間,人們更加偏好線上購買以及電子書和有聲書,而這反過來影響了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 中國:新書種類下降、「新人不新」據開卷公司常務副總裁楊雷介紹,目前,少兒圖書市場已經成為國內碼洋比重最大的類別。
  • 被中國誤讀的《物種起源》
    英國文化協會的最新調查顯示,在來自10個國家的超過一萬個受訪對象中,堅信「物種由自然選擇而非神定」的人只有在中國超過半數,達67%,在美國這一比例僅為13%,即便在達爾文的故鄉英國,持這一觀點的受訪者也不到4成。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周忠和對這些數據並不樂觀。11月24日,是達爾文首次提出「演化論」的著作《物種起源》發表150周年紀念日。
  • 《物種起源》,你會讀哪個版本?
    他從來不是一個無神論者,自認持有不可知論的立場,在宗教觀點上有困惑和矛盾,因而在文本中對上帝之位置及作用方式保留有多向解釋的空間。   其次,關於《物種起源》後續版本是否越來越倒向拉馬克主義,也沒有非黑即白的定論。拉馬克的「獲得性狀遺傳」一直都是達爾文演化理論的一部分,這也是當時被廣為接受的遺傳理論。
  • 科學網—《物種起源》,你讀哪個版本?
    近代學者嚴復在1895年寫的《天演論》,介紹了達爾文演化論的部分內容。 而《物種起源》最早的中譯本是由馬君武用文言文翻譯的,馬君武是中國近代德國工學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動家、教育家。 1903年馬君武初次發表時只有兩章節譯,分別以《達爾文物競篇》和《達爾文天擇篇》的單行本出版。直到1920年,才發表了全書的譯本——《達爾文物種原始》。
  • 2020年圖書市場大數據來襲,每一個數字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圖片來源:北京開卷總的來看,2020年受疫情影響,長時間的居家防控使得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增多,這對於少兒版塊結構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少兒繪本、低幼啟蒙等親子互動類圖書,以及遊戲益智、少兒科普百科等成長休閒圖書保持較高的增長。對於許多家長而言,在疫情期間陪伴孩子一起親子閱讀,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 少兒圖書抄襲嚴重 同種書版本達十多種
    在某書店少兒專櫃前,7歲的小嵐尋找喜歡的童話書,她從書架上抽出一本童話集,翻開其中的一頁說,「這個故事我在別的童話書裡都看過了,這裡只是把『小豬』換成了『小象』。」種類繁多的少兒圖書讓人眼花繚亂,但少兒圖書的內容乃至書名的「克隆」卻讓家長們感到頭疼。
  • 百度秒懂少兒獲《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2017版)》使用權
    3月7日,百度秒懂少兒和浙江教育出版集團青雲在線在北京舉行籤約儀式,秒懂少兒獲得《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2017版)》系列圖書的文字、圖片及數位化資源的使用權,通過自製視頻或委託第三方製作視頻,將線下的傳統書籍和網際網路相結合,並通過秒懂少兒欄目進行傳播推廣,為少年兒童們帶來優質的內容。
  • 不重視這類書,再多的繪本都是讀個寂寞
    很多媽媽跟我一樣,興衝衝的花下重金,給孩子買了上千本書,孩子也都讀的津津有味。結果,閱讀水平還是停留在「看了個熱鬧」、「讀了個寂寞」的階段。所以,米粒媽這些年最大的感觸就是: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非虛構閱讀!Tips:1. 這篇文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解釋了為何要給孩子讀非虛構類圖書,第二部分分享了非虛構類圖書的挑選法則,第三部分是米粒媽私藏書單。
  • 新譯本《物種起源》出版發行
    的作者、芝加哥大學演化生物學家科依恩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讀沒讀過《物種起源》,應該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受過正規教育的標準之一。」  達爾文學說傳入中國的時間相當早。1873年,上海《申報》「新書資訊」,介紹了英國博士「大蘊」發表的新書《人本》。
  • 《物種起源》:達爾文並沒有提出社會達爾文主義
    物種間並非有高低之別,而只是不同。各類不同的物種更像是在不同的軌道上,不斷使自己優越的地方更優越。比如,狗的嗅覺和聽覺就在不斷進化,鷹的眼睛、獵豹的心臟、蜂鳥的翅膀都是這樣,人只不過大腦不斷變得更發達,但同時也犧牲了其他的功能。人種上也是如此。目前地球上的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只是非常粗略甚至不專業的說法。他們其實源於共同的祖先,就是智人。
  • 我們為什麼要讀《物種起源》?關於物種起源說,關於達爾文!
    「進化論」,是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在《物種起源》中奠定的科學理論,現在也被稱為是「達爾文主義」,是關於物種起源和生物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改變了世界的科學理論有很多,「進化論」是其中一種,發表了進化論的《物種起源》,也因此成為了改變世界的一本書。這本書自從1895年出版以來,到2020年,已經被翻譯成將近40種語言,印刷了無數次,成為了影響人類進步發展的一本書。
  • 兒童節不妨讓科學家帶孩子去旅行:《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不過正如我們所知,很多人看書是不看序言的。也沒關係,正文開始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達爾文從小喜歡觀察,他兩隻手各抓了一隻不一樣的金龜子,但看到第三隻不同的金龜子時,他為了不讓它逃掉,就把手上的一隻含在嘴裡,結果舌頭被小昆蟲噴出的酸液灼傷了。
  • 「少兒書香節」來了!非遺市集、閱讀分享、冬至雅集...等你來參加
    本次少兒書香節節目精彩紛呈,既有「閱讀之星」的頒獎表彰、少兒美術作品展覽、非遺市集、閱讀分享、冬至雅集等體驗式、互動式閱讀活動,還有聽書打卡、圖書推介、美食分享等雲端閱讀活動。「活動以線上線下方式覆蓋更廣泛的群體,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閱讀需求。」省少兒圖書館館長崔喜梅介紹說。
  • 這些新上市的少兒科普讀物推薦給你
    這兩年,5G、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科技概念層出不窮,科技熱點頻現,也讓科普書籍的銷量水漲船高。京東圖書與京東大數據研究院剛剛發布了科普圖書數據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科普圖書銷量比去年整整提升了三成。其中,少兒類科普書和百科讀物最受歡迎。在今年京東科普書2019年前8個月的銷售額中,少兒科普和百科讀物的佔比已經超過了80%。
  • 圍繞國內動物圖書出版...
    另據中國版本圖書館提供的2017年—2019年動物保護圖書在冊登記書目簡介、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在銷的書目顯示,聚焦濫食野生動物危害的圖書均不存在。對此,有資深科普出版人向記者證實,濫食野生動物的選題,的確沒有專門的圖書出版,即使相關內容也很難看到。  可喜的是,一些關注動物保護的出版人開始深入挖掘這一選題領域。
  • 睢陽區勒馬鄉:開展優秀少兒圖書、期刊閱讀推廣活動
    為持續做好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進一步拓展全民閱讀工作的覆蓋面和受眾面,提高圖書館影響力,11月28日,睢陽區圖書館、勒馬鄉圖書分館及焦莊村農家書屋,走進焦莊村文化廣場,開展優秀少兒圖書、期刊閱讀推廣活動,進一步增加人們對少兒閱讀的認識,促進少兒閱讀和少兒共同發展.
  • 兒童讀物內含殺人拋屍細節 圖書準確分級尚待探索
    「純粹以恐怖情節來譁眾取寵的恐怖、驚悚類圖書的確應該嚴格管制,但是,對於有較高審美價值及教育意義的恐怖類作品,還是應當允許其出版,以保護文學藝術創作和未成年人閱讀此類作品的權利。」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秦濤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