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京二中教育集團常駐團隊教師正在給阿爾山分校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胡日查 攝
中新網興安盟1月6日電 題:內蒙古「最窮地」減貧路上的「北京溫度」
作者 張瑋 胡日查
「2018年4月,13名北京掛職幹部到興安盟報到,為當地在減貧路上注入磅礴的『北京力量』,革命老區的老百姓們也切切實實感受到『北京溫度』。」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副盟長孟文濤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圖為京蒙扶貧協作中,科右前旗俄體鎮齊心村建起了氣調保鮮庫,使每斤沙果至少增收8毛錢。 胡日查 攝
2021年新年伊始,興安盟和北京市為期3年的「小康之約」交出滿意答卷:興安盟全盟6個貧困旗(縣、市)全部「摘帽」,602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標誌著興安盟2015年底的4.85萬戶、10.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擺脫絕對貧困。
圖為在京蒙扶貧協作中,興安盟大米打開了北京市場,「端」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 胡日查 攝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素有「草原延安」之稱的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成立。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興安盟,曾是內蒙古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
圖為北京潞河醫院骨科專家為興安盟進行醫療幫扶支援。 胡日查 攝
2017年底,興安盟納入京蒙扶貧協作範圍。北京市東城區、豐臺區、海澱區、房山區、通州區5個區分別與相隔1000多公裡的興安盟阿爾山市、扎賚特旗、科右前旗、突泉縣、科右中旗5個國貧旗(縣、市)「結親」,籤署《京蒙扶貧協作3年行動框架協議》,共赴「小康之約」。
孟文濤說:「興安盟的京蒙協作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京蒙雙方實現了頻繁、深入、高質量、全方位的互動和對接。」
2019年,「十二五」時期獲批的內蒙古京能烏蘭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烏蘭浩特呼和馬場300MW風電項目藉助京蒙扶貧協作的機遇,三期200MW風電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9月全部併網發電,為當地創造稅收296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在項目建成投產過程中,累計僱傭當地農民工達400餘人次。
數據統計,從2017至2020年,興安盟累計獲得北京市各級財政援助資金8.83億元,共實施項目343項,目前已全部完工,惠及貧困人口8.3萬人次。
通過京蒙扶貧協作,興安盟各旗(縣、市)充分利用北京市龐大的消費市場,積極構建農畜產品進京綠色通道,創新消費扶貧模式。
烏蘭浩特市草原三河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峰說:「春節將至,我們正忙著為北京市民準備『年貨』,興安盟大米、興安盟牛肉、阿爾山木耳、阿爾山礦泉水、科沁萬佳醬菜等都是他們熱購的優質綠色農畜產品。」
如今,興安盟的孩子們在家門口也能上「北京名校」。北京二中教育集團「一對一」結對幫扶阿爾山市一中,成立北京二中阿爾山分校,並選派11名優秀骨幹教師開展為期1年及以上的組團式支教。
為了讓興安盟貧困旗(縣、市)患者享受到便捷、高效的診療服務,北京市派出各大醫院專家團隊到結對幫扶地開展醫療救治和培訓,通過「網際網路+遠程診斷」、給基層援助醫療設備等醫療幫扶,補強了貧困地區醫療設施薄弱、醫療技術受限、醫療人才缺乏的短板。
北京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醫生羅彬被派駐到科右前旗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支援工作。他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剛為當地患者有效實施了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填補了科右前旗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
截至目前,北京57個鄉鎮街道、118個社區(村)、85家企業、59個社會組織與興安盟56個蘇木鄉鎮、109個貧困村、109個貧困村、61個貧困村形成結對幫扶關係;北京33家醫院、77所學校與興安盟45家醫院、118所學校籤訂協作協議。
孟文濤表示,京蒙幫扶不斷增強興安盟「造血功能」和發展後勁兒,讓興安盟各族群眾感受到了「北京的溫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