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內蒙古「最窮地」減貧路上的「北京溫度」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圖為北京二中教育集團常駐團隊教師正在給阿爾山分校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胡日查 攝

中新網興安盟1月6日電 題:內蒙古「最窮地」減貧路上的「北京溫度」

作者 張瑋 胡日查

「2018年4月,13名北京掛職幹部到興安盟報到,為當地在減貧路上注入磅礴的『北京力量』,革命老區的老百姓們也切切實實感受到『北京溫度』。」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副盟長孟文濤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圖為京蒙扶貧協作中,科右前旗俄體鎮齊心村建起了氣調保鮮庫,使每斤沙果至少增收8毛錢。 胡日查 攝

2021年新年伊始,興安盟和北京市為期3年的「小康之約」交出滿意答卷:興安盟全盟6個貧困旗(縣、市)全部「摘帽」,602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標誌著興安盟2015年底的4.85萬戶、10.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擺脫絕對貧困。

圖為在京蒙扶貧協作中,興安盟大米打開了北京市場,「端」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 胡日查 攝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素有「草原延安」之稱的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成立。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興安盟,曾是內蒙古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

圖為北京潞河醫院骨科專家為興安盟進行醫療幫扶支援。 胡日查 攝

2017年底,興安盟納入京蒙扶貧協作範圍。北京市東城區、豐臺區、海澱區、房山區、通州區5個區分別與相隔1000多公裡的興安盟阿爾山市、扎賚特旗、科右前旗、突泉縣、科右中旗5個國貧旗(縣、市)「結親」,籤署《京蒙扶貧協作3年行動框架協議》,共赴「小康之約」。

孟文濤說:「興安盟的京蒙協作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京蒙雙方實現了頻繁、深入、高質量、全方位的互動和對接。」

2019年,「十二五」時期獲批的內蒙古京能烏蘭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烏蘭浩特呼和馬場300MW風電項目藉助京蒙扶貧協作的機遇,三期200MW風電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9月全部併網發電,為當地創造稅收296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在項目建成投產過程中,累計僱傭當地農民工達400餘人次。

數據統計,從2017至2020年,興安盟累計獲得北京市各級財政援助資金8.83億元,共實施項目343項,目前已全部完工,惠及貧困人口8.3萬人次。

通過京蒙扶貧協作,興安盟各旗(縣、市)充分利用北京市龐大的消費市場,積極構建農畜產品進京綠色通道,創新消費扶貧模式。

烏蘭浩特市草原三河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峰說:「春節將至,我們正忙著為北京市民準備『年貨』,興安盟大米、興安盟牛肉、阿爾山木耳、阿爾山礦泉水、科沁萬佳醬菜等都是他們熱購的優質綠色農畜產品。」

如今,興安盟的孩子們在家門口也能上「北京名校」。北京二中教育集團「一對一」結對幫扶阿爾山市一中,成立北京二中阿爾山分校,並選派11名優秀骨幹教師開展為期1年及以上的組團式支教。

為了讓興安盟貧困旗(縣、市)患者享受到便捷、高效的診療服務,北京市派出各大醫院專家團隊到結對幫扶地開展醫療救治和培訓,通過「網際網路+遠程診斷」、給基層援助醫療設備等醫療幫扶,補強了貧困地區醫療設施薄弱、醫療技術受限、醫療人才缺乏的短板。

北京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醫生羅彬被派駐到科右前旗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支援工作。他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剛為當地患者有效實施了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填補了科右前旗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

截至目前,北京57個鄉鎮街道、118個社區(村)、85家企業、59個社會組織與興安盟56個蘇木鄉鎮、109個貧困村、109個貧困村、61個貧困村形成結對幫扶關係;北京33家醫院、77所學校與興安盟45家醫院、118所學校籤訂協作協議。

孟文濤表示,京蒙幫扶不斷增強興安盟「造血功能」和發展後勁兒,讓興安盟各族群眾感受到了「北京的溫度」。(完)

相關焦點

  • 「西海固之變」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策」
    一切的改變,都來自於80年代起的脫貧攻堅故事,不僅僅改變了這裡的布局,也改變了這裡群眾的命運,歷史性地告別絕對貧困,實現了西海固之變,華麗轉身的背後是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奇蹟,也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策」。  「西海固之變」為世界減貧事業展示中國樣本。直到1982年,仍有70%以上西海固群眾不得溫飽。這是怎樣的一種深度貧困,急切地希望改變貧困,成為了群眾心中最響亮的吶喊。
  • 張琦:綠色減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3月30日,「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智庫論壇」在京舉行,圖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3月30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在「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智庫論壇」上表示。張琦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既表明農村工作一直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對未來較長時期的農村工作指明了具體的方向,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脫貧攻堅是黨和國家對人民的鄭重承諾,更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
  • 減貧:中國走出了特色路 貧困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最揪心的要屬走矮寨的盤山公路,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是連通西南大後方湘川公路的必經之地。說是矮寨,其實不矮,且盤山公路十八彎,時常會碰到擁堵,人蜷縮在車身滿是塵土、車內滿是雜味的汽車裡,心裡自然五味雜陳。記者首先去了一個叫夯來村的地方。吉普車過了吉衛鎮後,沿著狹窄、彎彎曲曲的公路,一路盤旋。公路的盡頭,數十米懸崖之下,一個叫下寨的地方映入眼帘。
  • 埃及政商界人士期盼借鑑中國先進經驗加強減貧合作
    埃及政商界人士期盼借鑑中國先進經驗加強減貧合作 2020-12-02 16:13:43 :埃及政商界人士期盼借鑑中國先進經驗加強減貧合作  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馬哈茂德·富利 馬爾瓦·葉海亞  埃及政商界人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埃及期待借鑑中國先進經驗,加強兩國在減貧領域的深度合作。
  • 聯合國副秘書長蓋圖:中國是全球減貧典範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向婷 羅雯) 10月9日,2017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聯合國副秘書長泰格埃格奈瓦克·蓋圖在論壇現場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中國對待減貧工作一絲不苟,堪稱全球典範。」
  • 羅城提升農業經營主體帶貧減貧能力
    為了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貧減貧能力,近年來,該縣制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貧減貧工作方案,建立「龍頭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組織(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發展模式,大力推廣訂單生產、土地流轉、就業務工、股份合作等模式,推動貧困戶與扶貧主體建立穩定利益聯結機制,對減貧作用發揮比較明顯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適當資金鼓勵。
  • 中國西南山區發展樣本為全球貢獻減貧智慧
    新華社發 彭文昌 攝新華社昆明11月22日電(記者嚴勇)「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全球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日前在雲南省臨滄市舉辦,吸引來自中外200餘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線上線下參會。「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將秘書處設在臨滄,並建立可持續創新示範基地。
  • 五集大型紀錄片《小康路上》即將推出
    ·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之年,中國的減貧成就令世人震撼,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長沙縣融媒體中心將推出大型紀錄片《小康路上》,講述長沙縣對口幫扶多個地區實現攜手脫貧奔小康的故事。
  • 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中國減貧故事應該傳遍世界每個角落
    馬凱碩16日在中國日報社舉辦的「新時代大講堂」上演講時表示,世界上沒有比減貧事業更崇高的使命了,如果其他國家能借鑑中國的減貧經驗,那麼我們就能實現有史以來人類生活條件的最大改善。馬凱碩從自己幼時的生活經歷出發,闡釋對人權概念的理解。
  •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雲:中國減貧經驗為世界提供有效方案
    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經驗」。近日,圍繞世界減貧的難點、世界反貧困的經驗以及中國減貧經驗的借鑑意義等話題,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名譽院長李小雲。
  • 中國如期脫貧為世界減貧事業注入「強心針」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
    為奪取戰「疫」戰貧的雙勝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委部門迅速拿出超常規舉措,百萬扶貧幹部在田間地頭與百姓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社會組織、企業等通過東西協作、定點幫扶、消費扶貧等方式廣泛參與,中國如期完成了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壯舉,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 中國如期脫貧為世界減貧事業注入「強心針」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
    為奪取戰「疫」戰貧的雙勝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委部門迅速拿出超常規舉措,百萬扶貧幹部在田間地頭與百姓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社會組織、企業等通過東西協作、定點幫扶、消費扶貧等方式廣泛參與,中國如期完成了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壯舉,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 ——亞洲減貧報告(摘編4)
    報告以「全球化變動與公共危機影響下的亞洲貧困」為主題,梳理了亞洲減貧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總結了亞洲減貧的成就和經驗。今天分享的是報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 貧困與收入不平等之間存在著複雜的關係。二者同時與經濟增長相聯繫,與經濟增長和減貧具有聯動關係。
  • 清華大學王亞華:生態保護和減貧結合是中國特色減貧方式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10月14日,2020國家扶貧日系列論壇生態環保扶貧分論壇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王亞華表示,中國生態脆弱區與貧困區高度重合,將減貧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減貧方式
  • 中國脫貧攻堅新長徵之二:中國為全球脫貧減貧和教育水平提升做出...
    中國是為全球減貧做出最大貢獻的國家。世界銀行數據顯示,1978年,全球貧困線以下人口減少了8.5億,佔全球總人口的70%。中國是第一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017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中國是為全球減貧做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 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在京舉行
    在第27個國際減貧日和第6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10月15日至16日,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在京舉行,這是我國首次聚焦語言扶貧主題的論壇。論壇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指導,《語言戰略研究》編輯部主辦。
  • 報告|聚焦亞洲的收入不平等——亞洲減貧報告(摘編3)
    報告以「全球化變動與公共危機影響下的亞洲貧困」為主題,梳理了亞洲減貧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總結了亞洲減貧的成就和經驗。今天分享的是報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 亞洲地區正在經歷高速的經濟增長,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是大部分亞洲國家的基本特徵。
  • 綜合消息:多國專家學者認為中國脫貧經驗為其他國家減貧提供啟示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貴州省日前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多國專家學者稱讚中國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歷史性成就,認為中國消除貧困、促進發展的政策為世界其他國家減貧提供了啟示,中國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值得學習。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預測中心主任維諾格拉多夫表示,中國是向世界展示如何消除貧困的第一個發展中國家,這是歷史性的成就,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成果之一。
  • 中國紅十字會·淘寶公益基金「魔豆媽媽」項目亮相2017電商減貧大會
    中國紅十字會·淘寶公益基金「魔豆媽媽」項目亮相2017電商減貧大會 2017-09-02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皮磊 作為電商幫扶困難女性創業就業的典型案例,8月30日,由中國紅十字會·淘寶公益基金資助、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執行的「魔豆媽媽」項目,亮相2017電商減貧大會教育公益論壇,並就項目經驗進行了分享。
  • 減貧故事」從不可能打工的吳某說起
    走了9個村小組的我,與地裡新鑽出的嫩芽一道,被太陽曬的懨懨的。那是駐村後的第一次遍訪貧困戶,石頭寨村委會共有十個村小組,沿烏蒙山山勢南北分部,最北的發谷村距最南的發脈村有十餘公裡。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3戶254人,2018年仍有29戶78人未能脫貧,患有小兒麻痺的吳某就是這29戶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