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劉文
5個月大的樂樂(化名)是一濱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一位腫瘤患者。前段時間,樂樂媽媽在給他換尿不溼的時候突然摸到孩子肚子有個硬硬的的腫塊,以為是消化不良,家人便帶樂樂到當地醫院就診。檢查後卻發現孩子肝部有一巨大的腫瘤。
確診肝母細胞瘤,手術難度大、風險高
醫生建議他們最好立刻到上級醫院診治,樂樂的爸爸媽媽迅速發動所有親人朋友到處打聽國內這方面的專家,最後經過多方了解,慕名找到了每周末來濱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坐診的外聘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孫文兵教授。由於樂樂媽媽的老家就在霑化,為方便治療,樂樂被帶回了位於霑化的濱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手術。
樂樂入院後經過詳細檢查確診為肝母細胞瘤,腫瘤和肝臟本身的血管以及腹腔裡巨大的血管,關係非常緊密,且樂樂年齡太小體型相對瘦弱,手術難度大、風險高,任何術中不當操作,都有可能導致大出血危及生命,樂樂的父母聽醫生介紹完病情,心情沉重,幾近絕望。
孫文兵憑藉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安慰樂樂的父母說此類疾病如果能夠及時的治療,預後會比較好。孫文兵自信堅定的話語讓孩子的父母重新看到了希望。
術中出血僅20ml,腫瘤成功切除
1月2日,醫護人員一切準備就緒,樂樂被抱進了手術室。
這場高難度手術也再一次檢驗了麻醉手術科團隊的實力。3個小時後,孫文兵主任及普外科醫師與麻醉手術科團隊通力合作,一起順利為樂樂實施了肝部分切除術,切除了肝臟上重約150克、直徑約7釐米的腫瘤。
據介紹,樂樂手術中最大風險就是出血,由於肝部血管豐富,術中出血量比其他手術要多得多。同時,腫瘤周圍血管由於受到長期擠壓完全變形,只能憑經驗在術中判斷,掌握分寸。在濱州二院醫護團隊的精湛技術和全力配合下,樂樂順利完成手術,術中出血僅20ml。
樂樂肝部的腫瘤是屬於同齡兒童中較大的肝部腫瘤,不僅手術風險極高,切除腫瘤後引起的循環系統問題更是對術後護理的極大挑戰。
手術後,普外科、新生兒科、重症醫學科通力協作,每天兩次多學科聯合會診、查房,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所有醫護人員的付出只為確保寶寶儘快康復。
兒童腹脹別忽視,警惕肝臟腫瘤
孫文兵表示,肝母細胞瘤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肝臟原發性惡性腫瘤,90%發生於5歲以內。但包括肝母細胞瘤在內的腹腔腫瘤往往都沒有特異性表現,只是偶爾會發現包塊,一般長到很大了才會被發現。因此建議廣大家長,平時給小孩洗澡、換衣服的時候應該注意多觀察小孩腹部情況,當發現不明原因腹脹的時候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目前,小樂樂已經從重症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飲食、大小便正常,正在逐漸康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