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漫畫的形式,講述有關地震與建築的知識

2020-11-21 密斯時

《我的房子為什麼在抖?當建築遇上地震》,是一本特別好的科普繪本,講地震的。如果家長想給孩子科普相關知識,又想有趣生動,還要真的能講透,這本書就非常適合。已經識字的孩子也可以自己看,簡單易懂的對話方式,配上生動的插圖,很容易看懂。

簡單來說,這本書把本來晦澀難懂的地震的成因、地殼的結構、建築是怎樣抗震的知識,通過有趣生動的、輕鬆明了的的方式,傳遞給了讀者。我,作為一個30多歲的成年人,都覺得獲益良多。

這本書的文字作者馬修西爾萬德是法國一位研究和教授地震學課程的地震學家,同時還是著作頗豐的繪本作家,還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能把知識生活化、視覺化,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更感興趣。插畫作者是珀西瓦爾·巴裡耶,則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和插畫師。這本書裡的插畫和色彩我非常喜歡。

故事介紹

在顫抖平原上有一個酋長叫艾格抖抖,跟他作伴的是一臺平板電腦,叫塔布塔克。記錄地震發生的次數仿佛成了他的工作,在已經過去的247年裡,他記錄了平原已經發生過250多萬次的地震。塔布塔克則類似知識庫,後面遇到問題的時候,它會給出答案。

有一天,平原來了一個叫鮑勃的年輕人,看到一望無際的平原,他野心勃勃地要建起一座雄壯美麗的城市。可是,無論他怎麼努力,最後都因地震以失敗收場。因為他對地震一無所知。

01.磚頭為什麼要交錯壘?

很快,鮑勃迎來了第一次失敗。有天他正在興致勃勃的幹活,不知為何,砌了半人高的牆瞬間塌了。鮑勃一臉詫異,這時酋長告訴他,這裡經常發生地震。

鮑勃想,要怎麼做才能讓房子更牢固呢?

塔布塔克告訴鮑勃,磚頭應該交錯著砌,然後用鋼筋穿過牆體,連接這些磚頭,門框、窗框等也可以用鋼筋連接起來,這樣建築會更堅固,房子也不容易斷裂。

鮑勃聽力塔布塔克的建議,重新開始他那偉大的計劃。

02.房子為什麼要打地基?

說到地基,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不知道。當他們知道建房子需要打地基的時候,

可能會問:為什麼要打地基?

我猜,很多的家長會回答:這樣房子更堅固。

如果孩子再問:為什麼打地基,房子更堅固呢?

我又猜,很多的家長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因為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關於這個問題,這本書裡會給出答案。

說回這本書。

鮑勃的行動力很強,他又砌了一人多高的牆,但是沒多久牆又塌陷了。因為地震又來了。這一次,大地在流動,土地變成了泥漿。

鮑勃很疑惑,這次地震,為什麼大地會變成泥漿,又不是在海邊?

塔布塔克解釋說,這就像在海邊的沙灘上玩沙子一樣,我們在乾燥的沙子表面拍拍拍,水就會跑到表面,沙子就會變軟。雖然平原這裡不是海邊,但是原理是一樣的。這裡的平原有河流,水會滲入地底。而地震,就相當於大力的拍打地面。地下水升到表面,地面變軟,就會流動。

但是,在潮溼的土地下面,有乾燥且堅固的土地,只要在房子下面打好地基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地基是建在地下堅固土地上的,房子建在地基上面,就會很堅固。

怎麼建呢?如圖:

03.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鮑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開始努力的挖洞。但是,鮑勃好不容易挖的洞,在接連不斷的地震中又一次次塌掉了。

他很疑惑,為什麼這裡老是有地震。

塔布塔克告訴他,地球就好比一顆圓圓的巧克力,巧克力的中心有一顆榛子,非常堅硬,這裡的熱量也非常高。巧克力的表面也非常硬,但是冷的,而且不是一整塊。在兩者中間的部分,是柔軟的,它會變形,但不會斷裂。

柔軟的巧克力在堅硬巧克力裡面運動,雖然非常緩慢,但是力量非常大。運動使得表面的巧克力摩擦或碰撞,在某個時刻,堅硬的外殼就裂開了,這時大地就會顫抖,就是地震。而巧克力塊交界的地方是最薄、最脆弱的,這裡發生地震的頻率就更高。

恰好,顫抖的平原在這樣一個斷層上,剛好是鮑勃建房子的地方,所以那裡經常發生地震。

鮑勃明白了這點,於是重新選了一個地方,開始建房子。

04.成為地震學家

這次鮑勃的城市夢,進展的似乎比較順利,房子已經建好了幾棟,正在建的摩天高樓也有50米高了,那邊剛剛發生的一場地震,也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房子。不過,在他休息的時候,又來了一場大地震,這次高樓跳起了爵士舞,接著一聲巨響崩塌了。

為什麼摩天高樓跳起了舞?太不可思議了。

塔布塔克告訴鮑勃,這是有可能的,取決於地震的強度、高樓的形狀和土壤的種類。

這就意味著鮑勃的高樓會全部坍塌。一時間,鮑勃不知道要做什麼了。

酋長和塔布塔克鼓勵他可以留在神聖的平原上,看看日落,數數地震,仔細觀察平原上發生的事情,做一個地震學家,說不定能破解地震的秘密。然後,酋長和塔布塔克離開了這裡,準備去看艾菲爾鐵塔.....

這本書的最後,還有一個彩蛋,就是揭示兩位作者的職業,如圖。

這其實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引導,說不定看了的孩子會因此種下一顆成為地震學家或插畫家的種子哦。

相關焦點

  • 趣味地理—漫畫地震自救小知識
    關於地震,可能很多人都很害怕,但是小編更害怕的是不懂在地震中如何去自救!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地震的小知識吧。首先來了解什麼是地震: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分為三種類型:縱波、橫波和面波。大震時地震斷裂帶可能較長,往往縱波先到,破壞性大、使建築倒塌的的橫波後到,縱波和橫波往往會有時間差。比如汶川地震,重災區之一的青川縣距離震中248KM,此時橫波和縱波的時間差可以讓人們利用這黃金時間進行自救。
  • 用漫畫故事講述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答案
    在我嘗試了翻譯、寫作、線下講座等多種形式的科學傳播活動之後,我發現許多有趣的科學故事已經觸及了文字和語言表現能力的天花板。什麼叫量子計算?什麼叫時空彎曲?什麼叫宇稱不守恆?僅憑文字描述,就算經過專業訓練的科學家也很難迅速理解這些主題。在這個時候,我特別希望自己能像原始人那樣,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憑空想像的故事、道理、現象和原理,用圖畫表現出來。
  • 2021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地震知識有關考點
    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地震知識」。 關於地震知識的考點   7月12日6時38分,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京津冀地區震感強烈。之所以能夠利用這種原理來預警是因為地震的成因是由於地下幾公裡至數百公裡的巖體發生突然破裂和錯動。而這些破裂和錯動釋放的能量又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輻射出去。地震波是一種機械波,具有一定的傳播速度,當地震發生後,要等相應的地震波傳播到人所在的位置。這個時間差給地震預警留下了空間。
  • 漫畫:一旦發生地震你該怎麼做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從中國地震局獲悉共記錄到2.0級及以上餘震幾十次,目前最大餘震為5.3級。
  • 【關注】你身邊的建築抗震嗎?有關地震造謠將面臨怎樣的處罰?
    關於防災減災還有哪些法律知識?有關地震造謠將面臨怎樣的處罰?09如何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技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地區和行業特點,通過網絡公開課、新媒體直播、在線訪談等多種形式,面向社會公眾普及各類災害事故的知識和防範應對基本技能。
  • 學校裡枯燥的地理知識,用漫畫學起來竟然如此有趣,匹配90%中小學教材
    ,量身定製出九個貼合主題的漫畫主人公形象,每本書開篇先由主人公進行自我介紹,讓孩子迅速被帶進主人公所處的情境之中,跟隨它一起在冒險中學習有趣的地理知識。 抽象的地理知識通過可愛的漫畫人物陳述,瞬間轉化成具象的地理知識 ·冰川默默地搬運,不知不覺形成了石海 ·地殼一個小小的噴嚏,竟然會引發地震?
  • 看法國人是怎麼給孩子科普地震知識的
    後面的時間裡,每天新聞裡都能看到地震的相關報導,新聞每天都在滾動播出。從沒有接受過地震相關知識的我,想著如果地震突然發生人們應該怎麼避險。直到幾年以後孩子學校舉報了地震知識的培訓和演習,孩子放學回來跟我講了好多他們老師的培訓內容,比如說如何避險,發生地震的時候不能做什麼,哪些位置是安全的等知識。還說了地震演習的時候發生的事兒。地震的時候該怎麼辦?
  • 地震局專家解答有關環太平洋地震帶知識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 顧瑞珍)針對近期地震頻發的情況,記者就一些地震的相關知識採訪了國家地震局專家。    記者:什麼是地震帶,世界上有幾個主要地震帶?    答: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在地震帶外,地震分布零散。
  • 理論物理學博士「不務正業」,「中國版謝耳朵」用漫畫傳播科學
    自2016年成立工作室以來,至今已推出了近150篇漫畫和若干本兒童繪本。就像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理論物理學博士Sheldon一樣,李劍龍一直喜歡給身邊的人講科普,為了致敬偶像,他的英文名也叫Sheldon。在做科普工作的過程中,這位「中國版謝耳朵」逐漸發現,單單靠文字講述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圖像必不可少。而要吸引孩子感興趣,漫畫是一種更有效的方式。
  • 地震有關的概念
    描述地震空間位置的有關概念  震源:指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實際上為一區域);  震源深度:將震源視為一點,此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稱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實際上亦是一區域),稱為震中區;  極震區:地面上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稱為宏觀震中;  震中距:從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沿地球表面所量得的距離
  • 用科學點亮童心,我國首部火星題材科普教育漫畫《火星媽媽的日常...
    漫畫塑造了火星媽媽以及火星小子兩個主要形象,把生活中的日常放在火星的環境裡,用風趣幽默的筆觸,傳遞溫暖、輕鬆的親子關係,並在呵護孩子好奇心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激發他們對太空、對航天科學的興趣。動漫達人張嘉源以《火星媽媽的日常》中所展現童趣與科學結合的方式給予高度的肯定,《火星媽媽的日常》通過無盡的暢想,融合豐富的科學,會讓小讀者們通過漫畫中快樂學習太空知識科普,也更激發了他們對未來生存與及對世界太空宇宙探索的好奇心。而漫畫本身通過連載方式,讓故事充滿想像力,讀起來引人入勝,小讀者們在這奇幻的探險中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並受到科學的啟迪。
  • 地震冷知識丨一場導致帝國衰落和啟發現代地震學的大地震
    在多重打擊下,裡斯本80%的建築被損壞,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喪生,再加上逃難而走的流民,裡斯本的人口減少了將近十萬,經濟損失難以估量。哲學家康德曾撰文提出「在地表時不時發生地震是必要的,但我們沒必要在上面建造豪華的建築」,有哲學家評論稱,康德早期關於地震研究的作品「差不多代表了德國地理科學的開端,無疑更是地震學的開端」。
  • 科普|高層建築如何規避地震風險?
    相關國際研究數據也表明,中國超高層建築規劃在建和建成200m以上佔比全世界總數的45%,全世界規劃在建和建成600m以上的18棟超高層建築中有7棟在中國。那是不是越高的建築越不安全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高層建築從設計、施工、監理到驗收都有一套極其嚴格的標準。
  • 和小夥們一起冒險在這套漫畫書裡
    對於經常讀故事書的孩子來說,初讀科普會感覺很枯燥,所以就需要給孩子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性的科普書,把科普知識融到故事裡,既讓孩子體驗故事情節的起伏,又可以了解科普知識。西亞黑墨工作室出的《X探險特工隊》這套漫畫,融匯了故事情節和科普知識,以生動有趣,具有代入感的多元化形式講述熊科、靈長類動物的科普知識。
  • 關於地震知識的考點都有哪些?
    3.M≥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4.M≥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如9·7彝良地震)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5.M≥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如8·3魯甸地震,2·6高雄地震)。
  • 現象級神書《人類簡史》知識漫畫出版!把人類歷史變成脫口秀現場...
    品品書中這些漫畫,你能想像一本講人類起源的書裡,出現超級英雄、真人秀、偵探破案和感情八卦嗎?是的,它就是這麼扯,用一種看似不正經的方式,讓你先笑。再用淵博的學識和獨到的觀點,讓你在「哈哈哈」後開始思考。(具體有多扯,下文有更多劇透)不知不覺間,知識就走進你心裡。解壓好玩,十分適合小孩子和依然有趣的成年人。
  • 地震科普知識問答
    答: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響和破壞程度的一把「尺子」,簡稱烈度。烈度與震級不同。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而烈度則反映的是地震的後果,一次地震後不同地點烈度不同。打個比方,震級好比一盞燈泡的瓦數,烈度好比某一點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僅與燈泡的功率有關,而且與距離的遠近有關。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地不同。
  • 貴陽地震危險全國排名第19 市內建築可抗6級地震
    11月6日凌晨4時,(貴州)黔西南自治州貞豐縣發生3.9級地震,地震沒有造成人員財產損失。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我省西部和南部一帶已陸續發生3-4級左右的地震,有的已經造成了重大損失。  地震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省城貴陽發生地震的危險有多大,城市建築抗震設防的情況如何?記者採訪了省地震局相關專家。
  • 你可能不知道的建築抗震小知識
    作為自然災害之一的地震,它的預測目前為止還是一個難題。 為了防止突如其來的地震給人類生活造成的破壞,採用抗震性能好的建築形式是我們目前可以用來提高災害防治能力的一大重要途徑。在地震多發地帶的日本,近年來每年新建木結構住宅佔新建住宅總數的比例基本維持在45%左右。
  • 「漫畫爺爺」這樣科普生物知識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19全國百名最美環保志願者、石家莊市民師彥文耗時一個月時間,搜集了450幅生物圖片,撰寫解說文字近2萬字,此外還創作了50幅漫畫,將這些資料集中設計成90個展牌,編繪成一套《生物大觀園》生物多樣性科普知識展,在網絡發表,無償提供給公益組織和各個中小學校作宣傳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