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有關的概念

2020-12-06 四川新聞網

  描述地震空間位置的有關概念

  震源:指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實際上為一區域);

  震源深度:將震源視為一點,此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稱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實際上亦是一區域),稱為震中區;

  極震區:地面上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稱為宏觀震中;

  震中距:從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沿地球表面所量得的距離。

  描述地震大小的有關概念

  地震烈度: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或破壞程度;

  震中烈度:震中區的烈度;

  等震線:地面上相同烈度點的連接線;

  地震震級:根據地震儀測得的地震波振幅,來表示地震釋放能量大小的一種量度。有兩種標度形式:體波震級(芮氏規模)和面波震級。

  描述地震的基本參數

  發震時刻、震中位置、震級、震源深度。其中時間、地點、震級亦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

  地震序列

  任何一個大地震發生,通常都有一系列地震相伴隨發生,即為地震系列;

  主震:地震系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一般釋放的能量佔全系列的90%以上);

  前震:主震前的一系列小地震;

  餘震:主震後的一系列地震;

  主震型:有突出主震的地震序列;

  震群型:沒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出來;

  孤立型:只有極少前震或餘震,地震能量基本上通過主震一次釋放出來。

  地震彈性波

  地下巖層斷裂錯位伴隨產生大量的能量釋放,造成周圍彈性介質的強烈振動,這種振動以波的方式向外傳播,即為地震彈性波。

  地震彈性波有二種:縱波(p波)和橫波(s波);

  縱波:是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一致的波。在地殼中傳播速度快,到達地面時人感覺顛簸,物體上下跳動;

  橫波:是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的波。在地殼中橫波傳播的速度較慢。到達地面時人感覺搖晃,物體為擺動;

  面波:縱波、橫波傳到地面後,沿著地面傳播成為面波(L波)。其特點與橫波近似,但速度更慢。

相關焦點

  • 張家口地震最新消息今天2019 剛剛張家口地震相關概念股票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03日11時38分在河北張家口市懷安縣(北緯40.44度,東經114.54度)發生2.9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03日11時34分在河北張家口市懷安縣(北緯40.45度,東經114.55度)發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 地震地熱說原理—地震柱構造的概念及其全球分布
    地 震 地 熱 說 原 理地震柱構造的概念及其全球分布Seisman作者在研究中國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時,發現各地層內的地震活動存在由下而上逐層驅動的現象作者在進一步研究全球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時,發現同樣存在由下而上逐層驅動的現象,於是提出了地震柱構造的概念,找到了地震地熱說的地質實體,因而進一步發展了地震地熱說。
  • 地震逃生安全床概念設計
    騰訊家電訊(Newsboy)地震,人類的最大的敵人,當它來臨時,瞬間會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帶來不可估量的財產損失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還會奪走很多人的生命。儘管目前地震監測技術和設備已經很先進,但是由於地震來的太快,並且太過「兇猛」,讓人們往往躲之不及,通常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找個安全的地方去尋求庇護。
  • 有關地震前兆的一些介紹
    地震的預測是一個非常複雜,技術難度很高的工程,目前我們不能準確地預測地震的發生時間,強度,級別,震源和長度及時間。地動儀但是,地震來臨之前一般會有一些徵兆。地震來臨之前的徵兆一般分 微觀和宏觀微觀就是人的視聽器官無法感知到,要依靠儀器來測量檢測才能知道的徵兆。
  • 日本地震波及5縣,地震魚與地震有關嗎?真是大地震前兆?
    所以說,日本的地震確實稍微有點多,不過雖然5天局部地區的地震是超過了40次以上,但是相對來說,影響都不大,也並沒有海嘯的出現,只是日本氣象廳也呼籲民眾注意防範,因為如今的地震在科學界是無法進行預測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準備好地震防禦的問題,全球幾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樣的地震發生,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講,日本的地震屬於正常的。
  • 科學家:大地震或與太陽活動有關-科學家,地球,大地震,太陽活動,有...
    目前,在對來自英、美地質調查局、NASA以及NOAA的統計數據進行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有關太陽活動誘發地球地震的證據。有觀點認為,截至目前的數據資料顯示,有些大地震發生的非常突然,設置在地面的地震監測儀在災害爆發前都未收集到任何「前兆」信息,而這部分地震很可能就是由太陽活動所引發的。
  • 地震不用怕,概念安全床,裡面氧氣罐都有!
    地震被譽為史上最殘酷的災難之一,它的殘酷在於很少有人能夠預料到它什麼時候會發生,總是來得那麼突然,像一陣風猝不及防。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人們最為害怕,那時候的人們正是熟睡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地震,傷亡的人數會大大的增加。
  • 地震可能與太陽活動有關?
    全球各地每年都會發生很多次地震,我們都知道地震是由於地球上板塊間相互擠壓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然而2020年7月13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科學研究》板塊上的一項新研究卻發現了第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太陽的強烈爆發可以引發地球上的大規模地震。
  • 【地理概念】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
    1.地震預報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
  • 義大利大地震與地球深層的二氧化碳排放有關
    ,現在科學家已經普遍認識到深層二氧化碳參與地震周期。深層二氧化碳通量的峰值出現在強震時期,隨著地震能量和次數的減少而衰減。科學家們認為,地震的演化是由地殼儲層中積累的、源於碳酸鹽熔化的二氧化碳上升所催生的。這種大規模、連續的二氧化碳生成過程有利於形成富含二氧化碳的超壓儲層,有可能引發地殼深處的地震。
  • 地震產生原因跟它有關,科學家:這是地震產生的直接依據
    地震一直是令人類非常恐懼的事情,然而我們一直都沒有搞清楚這個狀況,地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是不是地殼運動產出的,版塊運動產生的,今天科學家給出了一個科學的依據,打破了這兩種說法,也就說我們開始說的都是錯誤的,地震跟地球的內核表面有關,這才是決定地震發生的決定性因素。
  • 七條有關地震的錯誤常識:「生命三角」不靠譜
    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果殼網總結七條有關地震的錯誤常識  「生命三角」不靠譜 「蛤蟆聚集」非地震先兆  遇地震可躲在「生命三角」;動物異常、天氣灼熱乾燥等是「地震先兆」……這些廣為流傳的內容其實都是錯誤常識。
  • 15級地震是個多大的概念?也就比送地球回姥姥家小一級而已!
    歷史上破壞最嚴重的是智利大地震,芮氏規模為9.5級!好萊塢大片中的場景設計最多也只到十級大地震,十五級地震是個什麼概念,連拍電影都不敢想像!下面就從幾個關於地震等級的定義中來了解下十五級地震是個多大的概念!
  • 15級地震是個多大的概念?也就比送地球回姥姥家小一級而已!
    歷史上破壞最嚴重的是智利大地震,芮氏規模為9.5級!好萊塢大片中的場景設計最多也只到十級大地震,十五級地震是個什麼概念,連拍電影都不敢想像!下面就從幾個關於地震等級的定義中來了解下十五級地震是個多大的概念!
  • 北京發生3.6級地震是什麼原因,與地震雲有關嗎?
    作者:文/虞子期 5月以來,關於地震的發生可以說並不多,而根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和北京地震臺網震源機制解顯示,在北京時間2020年5月26日0時54分,北京門頭溝區發生了一次3.6級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這次地震的整體波及範圍還是有點廣,北京市除平谷區外,均有震感。
  • 地震局專家解答有關環太平洋地震帶知識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 顧瑞珍)針對近期地震頻發的情況,記者就一些地震的相關知識採訪了國家地震局專家。    記者:什麼是地震帶,世界上有幾個主要地震帶?    答: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在地震帶外,地震分布零散。
  • 汶川地震可能與天文因素有關 正好發生在上弦日
    汶川地震或與天文因素有關  6月初兩個強天文潮汐值得關注  本報訊(記者/蘇稻香通訊員/李建基)廣東天文學會專家昨日分析,這次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日期與時間,可能與天文因素有關。  大地震日期恰好發生在上弦  大地震日期恰好發生在上弦(農曆四月初八)。這天,上弦時刻出現在中午11時47分。上弦時,太陽、地球和月球排列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從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角度恰好等於90度,上弦這天,有來自兩個不同方向的引潮力對地球施加影響。
  • 西藏4.6級地震 地震雲可以預測地震嗎?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今日晚間6點13分,西藏4.6級地震。據悉震中位於那曲地區尼瑪縣(北緯34.89度,東經86.73度),震源深度6千米。西藏4.6級地震牽動了很多網友的心,目前是否有傷亡情況尚不明朗。說起西藏4.6級地震,許多網友都好奇地震雲到底是不是真的與地震有關?科學的解釋是,這種雲名叫做「波狀層積雲」,民間暱稱「排骨雲」。
  • 5.1級地震是個啥概念?唐山近期還會有大震嗎?權威解讀來了
    此次地震的背景是什麼?會造成什麼影響?多位專家進行權威解讀。問題一:5.1級地震是什麼概念?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 四川榮縣連發地震與頁巖氣開採有關?專家:關聯未確定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呂銀玲 周依)4.7級、4.3級、4.9級……兩日來,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接連發生三次4級以上地震,平均震源深度5千米,已造成2人死亡。2月25日,四川自貢地震登上微博熱搜,不少居民懷疑地震頻發與自貢市頁巖氣開採有關。